复习提纲:基础免疫学_第1页
复习提纲:基础免疫学_第2页
复习提纲:基础免疫学_第3页
复习提纲:基础免疫学_第4页
复习提纲:基础免疫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免疫学复习提纲2009级研究生基础免疫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63题)1.innate immunity/adaptive immunity固有免疫,又称之为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其特点为经遗传获得,与生具有,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可迅速应答,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因病原微生物的反复接触而改变。由物理和生物化学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组成。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机体长期在与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接触过程中,对特定病原微生物(抗原)产生识别与后续效应,最终将其清除体外的防御功能。其特征为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特化作用

2、、自我限制和自我耐受。2.active immunity/passive immunity主动免疫。由外界接触外源性抗原个体针对该抗原发挥了主动应答。被动免疫。来自一个免疫个体的血清、分子和淋巴细胞转移过继给另一个纯真的个体。3.active immunotherapy/passive immunotherapy主动免疫治疗。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使机体自身产生抵抗疾病的能力。被动免疫治疗。将对疾病有免疫力的供者的免疫应答产物转移给受者,或自体免疫细胞处理后回输自身,以治疗疾病。又称过继免疫治疗(adoptive immunotherapy)。4.affinity/avid

3、ity抗体的亲和力。抗体的一个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决定基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强度。亲合力。抗体在多价情况下对抗原的结合力。5.acute rejection/chronic rejection急性排斥反应。同种异型器官移植中最常见的一类排斥反应。通常在移植术后数天至两周左右出现。慢性排斥反应。发生于移植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其病变与肾炎相似。6.AICD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凋亡的一种,由Fas和FasL的结合介导。作用是当抗原被激活的效应细胞清除后,实现细胞应答水平下降,使细胞恢复到静息或自身稳定状态。AICD是免疫应答中一种重要的负反馈调节。机制:Fas是一种普遍表达的的受体分子。可出现在包括

4、淋巴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表面。但FasL的大量表达通常只见于活化的细胞(特别是活化的CTL和NK细胞),因而已被激活的CTL可以有效地以凋亡的途径杀伤表达Fas分子的活化淋巴细胞。7.antigenicity/immunogenicity抗原性。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免疫原性。能与B细胞和T细胞抗原受体结合,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8.immunogen/complete antigen/incomplete antigen/hapten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即通常所指的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

5、具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9.allergen/tolerogen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速发型变态反应(超敏反应)的抗原。耐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特异性无应答)的抗原。10.allogenic antigen/xenogenic antigen/autoantigen/idiotype antigen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存在的特异性抗原。如组织相容性抗原。异种抗原。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独特型抗原。一种特殊的自身抗原,存在于抗体分子的超变区。11.autoimmunity and autoimmune disease自身免疫。虽然在淋巴细胞发生过程中,针对自身抗原的T淋巴细胞

6、和B淋巴细胞可发生克隆删除或失活,但人体内仍存在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和自身反应性B淋巴细胞克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自身反应性T或B淋巴细胞可攻击自身组织,产生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迁延的自身免疫可导致机体病理性改变,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12.isotype同种型/allotype同种异型/idiotype独特型根据Ig引起的是异种、同种异体还是自体免疫应答,将Ig的抗原性分为三种。同种型。如果用Ig接种免疫异种动物,将诱导产生针对该Ig的同种型抗体。Ig的同种型是同一种属内所有健康个体所共有的抗原性标志,主要集中在Ig的恒定区。同种异型。如果用Ig接种免疫同一种属不同个体动物,通常会诱

7、导产生针对该种Ig的体,即同种异型抗体。是同一种属内不同个体之间的个体差异引起的。独特型。在抗体的亲和力成熟过程中会使可变区发生多种变化,导致生成的各个Ig均有其特有的结构,成为该Ig独特的抗原特异性标志。不同个体甚至机体自身可能会对这些特有的结构产生免疫应答,生成独特型抗体。13.anchor residue 以前的复习资料上有,锚定残基。不过我们的书后没有分析从HLA分子抗原结合槽中洗脱下来的各种天然抗原肽的一级结构,发现这些抗原肽往往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和MHC分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锚定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锚定残基在HLA分子和抗原肽结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使得肽能稳定

8、地固定在抗原结合槽内。14.primary reaction/secondary reaction ( anamnestic response,回忆应答)初次免疫应答。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所引发的应答。再次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应答中形成记忆性T、B淋巴细胞具有长寿命而得以保存。一旦再次遭遇相同抗原刺激,记忆性淋巴细胞可迅速、高效、特异地产生应答。此即再次免疫应答。亦称回忆应答。15.BCR/TCRB细胞受体。B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决定基的抗原受体。即为膜型Ig。T细胞受体。T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决定基的抗原受体。16.central memory T cells/effecter memo

9、ry T cells中央型记忆T细胞。CCR7+。主要存在于淋巴结、脾和血液中,而不存在于非淋巴组织。当受到抗原刺激后,其分化成效应细胞及其产生细胞因子或对靶细胞杀伤作用较慢。效应型记忆T细胞。CCR7-。主要存在于血液、脾和非淋巴组织。当受到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地分化成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17.central tolerance/peripherial tolerance中枢耐受。胚胎期及出生后T、B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T、B淋巴细胞未成熟时)遇到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外周耐受。成熟的T、B细胞遇到自身(内源性)或非己(外源性)抗原所形成的耐受。18.class switch/isotype

10、 switch两个词一个意思,都是Ig的类别转换。抗体可变区不变(即结合抗原的特异性相同),但其重链类型(恒定区)发生改变。19.clonal abortion/clonal anergy/clonal deletion/clonal forbidden/clonal ignorance克隆流产。前B细胞在发育为成熟B细胞前接触抗原,则B细胞发育终止,导致B细胞中枢耐受。克隆失能。虽然自身反应性成熟的T、B淋巴细胞克隆未被清除,但出于不活化状态,从而不能对相对应的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正应答,发挥相应的免疫效应。克隆清除。胚胎期和新生期个体的B淋巴细胞尚未发育成熟,若此时接触抗原,则相应的克隆即被

11、破坏清除,通过阴性选择发生凋亡。由骨髓而来的T细胞经历阳性选择后,发育至TCR-CD3阶段。TCR与APC接触,反能识别APC携带的自身抗原-MHC复合物,并呈高亲和力结合的T细胞,则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而被淘汰。克隆禁忌。免疫系统在其发育早期或胚胎发育阶段接受抗原刺激,不但不能使其发生克隆性增生,相反被禁闭而成为克隆禁忌。克隆忽视。机体有自身抗原存在,但自身反应性T及B淋巴细胞克隆未能察觉,且与相应的自身组织抗原共存,不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称为克隆忽略。20.chimeric antibody/humanized antibody嵌合抗体。不同来源V、C融合而成的杂合抗体。人-鼠嵌合抗体由鼠源性

12、抗体的V区与人抗体的C区融合而成。这类抗体保留了鼠源性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又降低了其对人体的免疫原性。同时还可对抗体的不同亚类进行转换,产生特异性相同、但可介导不同效应的抗体分子。缺点:保留了鼠源抗体可变区的异源性,易引起人体的免疫应答,使嵌合抗体失效。人源化抗体。为了减少嵌合抗体中的鼠源性成分,将鼠源性抗体V区中的CDR序列移植到人抗体V区框架中。构成CDR移植抗体,即人源化抗体。21.conformational epitope/linear epitope构象表位。亦称非线性表位。是由序列上不相连的氨基酸残基在空间上通过折叠并构成,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被BCR识别。线性表位。亦称顺

13、序表位。是由序列上相连接的一些氨基酸残基通过共价结构形成。主要由TCR识别。BCR亦可识别。22.dominant epitope/cryptic epitope优势表位。初次接触免疫细胞时刺激免疫应答的表位隐蔽表位。后续免疫应答中刺激免疫应答的表位。23.direct recognition/indirect recognition直接识别。供者APC将其表面的MHC分子或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直接提呈给受者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供其识别并产生应答,而无须经受者APC处理。间接识别。供者移植物的脱落细胞或MHC抗原经受者APC摄取、加工、处理,以供者抗原肽-受者MHC II类分子

14、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受者CD4+T细胞,使之活化。24.endogenous antigen/exogenous atigen内源性抗原。APC(吞噬病原体或被病原体感染)内合成的,存在于胞浆内的蛋白质抗原。此类抗原在胞浆内被酶降解成短肽后,通过MHC I类分子提呈给CD8+T细胞识别。外源性抗原。APC细胞从外部摄取的,存在于细胞囊膜系统内的蛋白质抗原。此类抗原在被溶酶体内酶降解成短肽后,通过MHC II类分子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25.epitope spreading表位扩展。集体的免疫系统在对该病原体进行持续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中,某一病原体刺激免疫应答表位不断增加。26.Fas/Fas

15、L counterattack正常情况下,活化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高表达FasL,肿瘤细胞表达Fas,两者结合介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T细胞表面一般也都表达Fas分子,当FasL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上调时,它们与浸润到肿瘤周围的T细胞上的Fas结合,导致这些T细胞发生凋亡,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攻击。27.first-set rejection/second-set rejection初次排斥、再次排斥太次要了概括不出来,想了解的话看P362.28.Fc/Fab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抗体,产生大小基本相等的三个片段。Fab:其中两个结构完全一样,含有抗原结合活性的片段。由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结构域组

16、成。Fc:不含抗原结合活性,很容易形成晶体。称为Fc段。可与效应分子或效应细胞结合。它们由Ig两条重链的CH2和CH3结构域构成。之间由二硫键相连。29.FcrRII-B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的一种。与IgG结合,胞内段含ITIM,发挥负向调节作用。FceRI/ FceRII为IgE重链Fc段受体I(高亲和力IgE受体)。FceRI:能与IgE结合的Fc受体有两个,即FceRI 和FceR。FceRI对IgE的亲和力很高,可以结合游离的IgE,在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血液里的嗜碱性粒细胞上表达。FceRI在I型超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IgE重链Fc段受体II(低亲和力IgE受体)。30.hypervia

17、ble region(CDR)/framework region高变区。Ig可变区中,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三个区域。高变区形成三个环状结构,在分子表面形成抗原结合部位或抗体结合部位。这些高变环以表面互补的方式来结合抗原,又称互补决定区(CDR)。骨架区。高变区之间的区域,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小。31.FCA/ FIA弗氏完全佐剂。含有羊毛脂、矿物质油和灭活的结核杆菌(BCG),不但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也能改变免疫应答类型。弗氏不完全佐剂。含有羊毛脂、矿物质油,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32.HVGR/ GVHR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在实质器官移植中,宿主对供者器官产生的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在骨髓

18、(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其它免疫细胞移植中,移植物中的淋巴细胞可识别宿主抗原,进而进攻宿主的靶组织,产生排斥反应。33.high zone tolerance/low zone tolerance高带耐受。因抗原剂量太高引起的免疫耐受。低带耐受。因抗原剂量太低引起的免疫耐受。34.homing receptor/lymphocyte homing receptor(没找到确切定义)淋巴细胞归巢受体。淋巴细胞再循环中,某些淋巴细胞亚群可选择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组织和器官的特定区域。称淋巴细胞归巢。此种现象的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归巢受体与相应配体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35.humoral immu

19、ne response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36.humoral immunity/cell-mediated immunity体液免疫。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37.immunotolerance/immunosuppression/immunodeficiency/innnologic paralysis免疫耐受。在一定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刺激后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低应答或无应答状态。免疫抑制。抗原非特异

20、性的免疫无应答。免疫缺陷。对所有抗原缺乏全部或某一特定类型的免疫应答。免疫麻痹。对所有抗原均无应答。38.immunological ignorane免疫忽视。对低水平自身抗原不发生自身免疫反应性免疫应答的现象。39.immunological synapse免疫突触。定义:在T细胞与APC表面之间,粘附分子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使两者得以紧密接触,并且形成了一个瞬时性的特殊结构,称为免疫突触。结构:免疫突触是以TCR-MHC-抗原肽三元结构为簇状中心,周围环形分布粘附分子相互结合的结构。功能:免疫突触的形成启动T细胞抗原识别与活化。有助于T细胞分辨潜在的抗原,提高TCR与MHC-抗原肽复合物之

21、间的亲和力40.immunological privileged sites免疫隔离部位。机体的某些部位如脑、胎盘及眼的前房等,在生理条件下免疫细胞不能到达或有抑制性细胞因子如TGF-b,IL-4及IL-10的产生,因此移植的同种异体组织或遗传有父亲的MHC的胎儿不会诱导应答而引发排斥反应。这些部位称为免疫隔离部位。41.ITAM/ITIM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没找到确切定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ITIM为免疫细胞表达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受体相关分子胞内段存在的独特结构,其基本结构为YxxL。作用:可造成带有SH2结构域的PTP对ITIM中发生磷酸化的酪氨酸识别使PTP被招募并进一步

22、活化结果:截断PTK参与的激活信号转导通路。42.KAR/KIRNK细胞活化性受体。识别结合分布于某些肿瘤细胞、病毒感染和自身组织细胞上糖基配体,其胞浆区内有ITAM结构,可转导活化信号,触发NK细胞的杀伤作用。NK细胞活化性受体。分别于自身靶细胞上的MHC I类分子结合后,胞浆区内有ITIM结构,可转导抑制信号,关闭NK细胞的杀伤作用。43.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移植物排斥反应相关的基因复合体统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44.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识别并结合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糖结构,启动补体活化的MBL途径。45.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膜攻击复合

23、物。补体活化若发生在脂质双层上,则可形成C5b-C9,即膜攻击复合物。此结构类似于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小孔,造成溶细胞效应。46.MHC restrictionMHC限制性。CTL的特异性不但取决于抗原,而且还受到MHC多态性的限制。47.molecular mimicry分子模拟。一些微生物和正常宿主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类似的表位,感染人体后激发的免疫应答也能攻击人体的细胞或细胞外成分引起自身免疫病。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模拟。48.monoclonal antibody McAb/polyclonal antibody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是由一个B细胞克隆,针对单一抗原表位产生的、结构均一

24、、高度特异的抗体。多克隆抗体。针对同一抗原的多个不同表位抗体的混合物。49.positive selection/negative selection阳性选择。只有表达与自身MHC分子有中等亲和力的TCR的胸腺细胞才能进一步发育。其生物学意义在于使T细胞具有MHC限制性。阴性选择。清除胸腺内自身抗原应答性胸腺细胞克隆的过程。其生物学意义在于使T细胞获得自身免疫耐受性和对外源性抗原的应答能力。50.orthotopic transplantation/heterotopic transplantation原位移植。将移植物植入宿主原器官所在的正常解剖部位。异位移植。将移植物植入非正常解剖部位。5

25、1.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syngeneic transplantation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 xenogeneic transplantation自体移植。移植物取自受者自身。不会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同系移植。遗传基因型完全相同或基本近似的个体间的移植。一般不会发生排斥反应。同种异体/异基因移植。同种内遗传基因不同的个体间移植,临床移植多属此类型。这种移植常出现排斥反应。异种移植。不同种属个体间的移植。52.PAMP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一类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包括脂多

26、糖(LPS)、磷壁酸(LTA)、肽聚糖(PGN)、甘露糖、细菌DNA、双链RNA和葡聚糖等,可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所识别,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其主要特征是,通常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而宿主细胞不产生;为微生物的生存或致病性所必需;为宿主天然免疫细胞非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基础。53.PRRs模式识别受体。非特异性免疫细胞表达的识别分子。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非克隆性表达,即来自不同组织的同类固有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均表达相同PRRs,具有相同的识别特性。可介导快速生物反应,无需细胞增

27、殖。多样性较小。54.polymorphism of MHC多态性。在基因水平上是指一个物种内某个基因具有多种变异体。即具有多种等位基因。多态性也可用于描述基因产物。如MHC。55.primary follicle/secondary follicle初级滤泡。未受抗原刺激时的淋巴滤泡。次级滤泡。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滤泡,含生发中心。由抗原活化处于增殖状态的B细胞、记忆性B细胞、FDC和巨噬细胞构成。56.PIDD/AIDD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全造成的免疫功能障碍所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后天因素(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放射线等)所造成的免疫功能障碍所致。57

28、.receptor revision/receptor editingreceptor revision。受体修正。在生发中心藉V(D)J基因二次重排而对B细胞的抗原受体做修正receptor editing。受体编辑。未成熟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克隆在识别自身抗原后会激活重组激活基因(recombination-activating gone, RAG),导致编码Ig轻链可变区的VJ基因二次重排(编码新的轻链)。使其B细胞受体被修正为仅针对“非己”抗原,此即抗原受体编辑。58.suicide in cis/trans顺式自杀。效应T细胞发挥排除抗原效应后,则通过其表面高表达的Fas与自身表达的F

29、asL或其脱落的FasL结合诱导顺式自杀。反式自杀。效应T细胞发挥排除抗原效应后,也可以与其他活化的T细胞所表达的FasL或其脱落的FasL结合,诱导反式自杀。59.surrogate light chain(1)替代轻链。5链非共价相联于Vpre-B链形成,和H链以共价键相连形成替代性BCR复合物。(2)surrogate BCR complex(替代性BCR复合物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组成重链:H链假轻链:由5链非共价相联于Vpre-B链形成二者共价键相联形成替代性BCR,再与Ig/Ig异源二聚体一起组成替代性BCR复合物,功能:表达与pre-B细胞表面,为早期B细胞发育成熟必不可少的

30、信号。60.thymus胸腺。位于胸腔纵隔上部、胸骨后方,既是内分泌器官,又是免疫器官。(青春期后胸腺逐渐萎缩退化,老年期为脂肪组织所取代,功能衰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祖T细胞进入胸腺内,经历TCR的发育、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后离开胸腺进入外周淋巴器官。61.TD-Ag/TI-Ag胸腺依赖性抗原。在刺激机体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主要为蛋白质类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无需Th细胞辅助。主要为多糖类抗原。62.TAA/TSA肿瘤相关抗原。既存在于肿瘤组织或细胞,也存在于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抗原物质。只是其在肿瘤细胞的表达量远超过正常细胞

31、,但仅表现为量的变化而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也成为共同肿瘤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仅表达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上的新抗原。63.two signal hypothesis双信号假说。抗原诱导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为抗原;第二信号来自微生物产物或固有免疫细胞的成分。64.基因转换基因转换(gene conversion)是指遗传信息从一个分子向其同源分子单向传递的过程,使受体序列部分或者全部被供体序列所替代,而供体本身的序列不变。这种现象不仅在真菌中普遍存在,在线虫和哺乳动物中也存在。迄今已知该现象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均普遍存在。深入的研究表明基因转换在基因的致同进

32、化(concerted evolution)、降低突变率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则主要对在其他不同生物类群上的研究情况以及基因转换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做一概述。二、简答和论述(21题)1.试述肿瘤逃逸免疫的主要机制:关于肿瘤是如何让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或者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它包括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和宿主免疫两个方面:(1)肿瘤细胞方面: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肿瘤细胞的“逃逸”;肿瘤细胞MHCI类分子的表达低下;肿瘤细胞导致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缺乏协同刺激信号。(2)宿主方面:宿主处于免疫低下或者免疫耐受状态,或者宿主的抗原提

33、呈细胞的功能低下或缺陷,或者由于宿主体内存在一定量的“增强抗体”。2.列出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特性:(1)为分泌到细胞外的小分子蛋白;(2)在接受抗原和丝裂原等刺激后合成释放;(3)生物半衰期和发挥作用的时间均较短;(4)多在细胞间发生短距离作用;(5)很低水平就表现生物学活性;(6)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3.试述淋巴细胞是如何特异识别抗原: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CR通过和链的V区识别特异性抗原,决定其特异性的是CDR3区。T细胞只能识别APC表面特定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MHC限制性)。免疫应答一般发生在外周淋巴组织。APC携带经过处理的抗原到脾的小动脉周围鞘和淋巴结

34、的副皮质区与T细胞结合,提呈抗原,活化T细胞,之后T细胞进行克隆扩增产生大量效应细胞。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B细胞通过BCR识别特异性抗原,其V区与抗原结合产生第一活化信号。Th细胞向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它至少以两种方式辅助B细胞:1)直接接触:T细胞经直接接触传递给B细胞的第二活化信号不是经过TCR,而是经由CD40L(CD154)为代表的其他分子。活化的T细胞迅速表达CD40L,与B细胞表面组成性表达的CD40作用,向B细胞传递活化信号;2)分泌细胞因子:Th1细胞分泌IL-2、IFN-等,Th2细胞分泌IL4、IL-5等。主要是Th2细胞辅助B细胞激活、增殖与抗体产生。4.简述III型

35、变态反应的特点:II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是IgG和IgM。这些抗体与相应的可溶性抗原特异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在一定的条件下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血管壁,皮肤或滑膜组织中。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积是III型超敏反应的始动环节,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过敏毒素和吸引中性粒细胞在局部浸润;使血小板聚集,释放血管活性胺或形成血栓;激活巨噬细胞释放出炎性细胞因子。结果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也成为免疫复合介导的超敏反应。5.CTL对靶细胞杀伤的可能机制:目前认为主要通过释放多种的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1)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或溶细胞素,可在靶细胞上形

36、成穿膜管状结构,这种异常的通道使NA+水流入细胞内,而K和大分子蛋白流出靶细胞,改变了细胞渗透压,最终导致细胞溶解。(2)颗粒酶:可通过穿孔素构建的管状通道进入靶细胞,激活caspase10,引发caspase级联反应,使靶细胞凋亡。(3)肿瘤坏死因子:包括TNF-a和TNF-b,它们可以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启动靶细胞凋亡。效应性CTL除了可以使用上述胞吐作用机制杀伤靶细胞外,还可以介导Fas/FasL杀伤机制。CTL可以通过Fas/FasL结合靶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caspase8,再激活一系列的caspase,引起死亡信号的逐级转导,最终激活内源性DNA内切酶,使核小体断裂,并引起

37、细胞结构的破坏,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6.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致敏阶段,激发阶段,效应阶段。7.何为生发中心,B细胞在生发中心发生什么变化。(1)生发中心:在周围淋巴器官的T细胞区激活的部分B细胞进入初级淋巴滤泡,分裂增殖,形成生发中心。主要由增殖的B细胞组成,有10%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少量FDC。是机体对胸腺依赖抗原应答的重要场所。可分为暗区,明区和边缘区。(2)生发中心为B细胞提供一个合适的发育微环境。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在此处B细胞继续分化发育,发生IgV基因的体细胞高频突变、抗原受体亲和力成熟、Ig类别转换、记忆B细胞形成、抗原受体编辑等。8.简述同种异性基因移植排斥反应中

38、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的区别:(1)直接识别:指供者APC将其表面的MHC分子或者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直接提呈给受者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供其识别并产生应答,无需经受者APC的处理。直接识别的特点是速度快,强度大。(2)间接识别;是指供者移植物的脱落细胞或MHC抗原经受者APC摄取,加工和处理,以供者抗原肽-受者MHC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受者CD4+T细胞,使之活化。在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协同发挥作用;在急性排斥晚期和慢性排斥反应中,间接识别机制起给为重要的作用。9.简述克隆选择学说: 这一学说是解释免疫系统如何应答大量喝多种抗原的免疫学基本理论。根据此理论,在于抗原接触

39、前,抗原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克隆就得以发育成熟。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库在抗原进入机体前就已经存在了。也就是说,特异性免疫细胞可产生针对所有抗原的各种TCR,BCR和抗体。10. MHC分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为什么能起这些作用:MHC分子的主要功能是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形成T细胞对MHC分子和抗原肽的双识别。因为T细胞只能识别抗原分子中很小的片段,抗原肽只有在抗原提呈细胞中降解加工呈多肽片段,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在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才能被T细胞识别,利用TCR-CD3复合物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结合,转导信息,激活T淋巴细胞。若体内有大量Th细胞获得此信息

40、,进一步活化T细胞和B细胞,形成特异性免疫应答。如果没有MHC的话,无法形成抗原肽-MHC复合物,T细胞就无法识别抗原,使得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无法生成。11特异性免疫应答何以有多样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多样性主要来自于抗原识别受体的多样性。免疫系统中T细胞库和B细胞库分别包容了所有特异性不同的T细胞克隆和B细胞克隆,它们来自于同一个祖细胞,在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抗原受体的多样性产生机制有: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包括众多V区基因片段的组合和轻重链的组合。人的BCR重链V区基因包括V、D、J基因片段,轻链V区基因只有V、J基因片段。在V、(D)、J基因片段重排时,只能分别取用众多V、(D)、J基

41、因片段中的1个,因而可产生众多V区基因片段组合。TCR中,和 链基因与BCR H链相似,链和 链与BCR L链相似。(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重排过程中,V、(D)、J基因片段的连接处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BCR和TCR的多样性。(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发生在已成熟的B细胞完成V基因重排的基础上,而且只发生在抗原刺激后的外周淋巴器官生发中心的B细胞,常见于V区的3个CDR区,尤其是CDR3。高频突变是一种DNA点突变,从而使相应编码氨基酸基因序列发生变化,产生的子代细胞其 BCR抗原结合部位的氨基酸会发生突变,造成对不同的抗原亲和力的不同。 造成TCR多样性的机制与BCR基

42、本相同,也具有组合和连接多样性,不同的是:TCR没有高频突变;N-核苷酸的插入多于BCR,BCR中只有重链有N-核苷酸插入,而TCR中,链和链都有N-核苷酸插入。12.B细胞与T细胞识别抗原的差别:区别B cellT cell识别受体BCRTCR抗原大小515个氨基酸57个单糖、核苷酸812个氨基酸(CD8T细胞)1217个氨基酸(CD4T细胞)抗原表位的类型构象表位;线性表位线性表位抗原表位的位置抗原分子表面抗原分子的任意位置是否有MHC限制性否有是否形成免疫突触是是第一信号的传导Ig/IgCD3抗原提呈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B细胞13.以HIV病毒感染为例, 简述免疫应答的过程

43、:HIV感染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同时也存在体液免疫。(1)细胞免疫:HIV病毒进入人体,与膜表面有CD4 分子和辅助受体的细胞结合后,进入细胞。病毒感染细胞本身成为抗原提呈细胞。一方面,HIV病毒可以整合入细胞的基因组,利用细胞的蛋白合成系统来合成病毒蛋白,作为内源性抗原在胞浆里形成多肽,通过MHC分子提呈给CD8+ 细胞发挥作用,另一方面,HIV病毒可以造成感染细胞的裂解,抗原提呈细胞可以结合裂解细胞膜上的病毒蛋白,经过加工处理后通过MHC 分子提呈给CD4+T细胞发挥作用。在抗原提呈中,还可能出现交叉提呈,即MHC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MHC 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CD8+ T细胞通过分泌穿孔

44、素、颗粒酶、颗粒溶解素及淋巴毒素等物质直接杀伤HIV感染的靶细胞和通过FAS/FASL诱导细胞凋亡两种途径来杀伤靶细胞。而CD4+T细胞可以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用来辅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部分CD4+T细胞也有杀伤作用。(2)体液免疫:人体内自然存在着天然抗体在HIV进入人体后会主动与病毒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IC),复合物随着血液循环进入淋巴结中,被生发中心中的滤泡树突状细胞(FDC)捕获,FDC的树突表面表达很多CD21分子,IC激活补体,通过C3 d与CD21分子结合,附着在FDC上,成串珠状小体。FDC把结合于树突中的IC中的抗原提呈给B细胞的BCR。同时,C3d与B细胞表面活化辅助受

45、体桥连起来。激活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新产生的抗体同样与病毒结合,再刺激新的抗体产生,从而使得人体内的抗体浓度升高。抗体主要通过中和作用、ADCC来损伤靶细胞。14. CD4+T的功能:CD4+T细胞主要是指表达TCR的T细胞,从功能上讲主要为Th细胞(辅助功能)。(1) 辅助功能Th1细胞:主要效应功能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机制,特别是抗细胞内寄生菌的感染。IFN-活化巨噬细胞,促进IgG生成,通过IgG调理作用和激活补体系统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TNF可促进炎症反应、介导细胞凋亡。IL-2、IFN-共同刺激CTL增殖分化。IL-2、IFN-和IL-

46、12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可以按照1、2、3个细胞因子顺序来记忆)Th2细胞:通过分泌的细胞因子增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IL-4、IL-5、IL-6、IL-10为主的型细胞因子,诱导活化B细胞增殖分化,抗体生成。IL-4、IL-5可激活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产生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来参与超敏反应和抗寄生虫感染。Th3细胞:分泌TGF-,抑制Th1细胞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另外,TGF-还抑制B细胞、CTL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合成细胞因子以及拮抗TNF的生物学作用(2)调节功能Tr1细胞:Tr1细胞可分泌IL-10,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间接地抑制Th1细胞

47、分泌IL-2和IFN-。CD4+ 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它可以抑制性调节CD4+和CD8+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3)杀伤功能炎症反应中,Th1细胞借助FasL杀伤表达Fas的靶细胞。少数CD4+单阳性NKT细胞,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细胞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在CD4+T细胞中也有部分的CTL细胞,可识别MHCI类分子提呈的抗原,杀伤胞内寄生病原体的宿主细胞和肿瘤细胞等。(4)其它Th1细胞可介导自身免疫病。15以胞外细菌感染为例,简述免疫应答过程:胞外菌主要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有许多胞外菌能产生外毒素、内毒素和侵袭性胞外酶等引起病变。抗胞外菌的主要目的是杀灭

48、细菌,中和毒素。其中固有免疫有一定防卫能力,体液免疫起主导作用,细胞免疫在某些情况下起作用,但一般不占主导。(1)固有免疫应答:主要依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杀灭细菌。识别:胞外菌表面存在一些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作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如LPS、肽聚糖、甘露糖等。吞噬细胞表达能够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模式识别受体(清道夫受体,凝集素类的受体,Toll样受体),从而识别和结合病原菌。杀伤:吞噬细胞迅速产生吞噬杀菌效应,使病原微生物在胞内氧依赖/氧非依赖杀菌系统和多种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被杀伤消灭。另外,B1细胞接受细菌表面多糖刺激产生低亲和力抗体;补体系统和一些细胞因子具有调理作用,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9、;防御素可直接杀伤细菌;溶菌酶可破坏G+菌的细胞壁,等等。(2)特异性免疫应答1)体液免疫(主要):B细胞通过BCR识别细菌表面的特异抗原,产生第一活化信号,内化抗原,将其降解后以抗原肽-MHCII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h细胞,在Th细胞辅助下激活,进入生发中心增殖。生发中心的FDC可以捕获Ig和细菌抗原结合成的免疫复合物(串珠样小体),并将其提呈给BCR。B细胞内吞串珠样小体,加工后提呈给T细胞,并被激活。被激活的B细胞继续发育,发生受体编辑,体细胞高频突变、受体亲和力成熟、Ig类别转换等变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另有一部分B细胞分化为记忆性B细胞。抗体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结合菌毛

50、等黏附素,封闭其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的结合;调理吞噬作用;激活补体溶菌。2)细胞免疫(次要):活化的巨噬细胞和DC作为专职APC,将摄入的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小肽,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APC细胞表面,同时表面协同刺激分子(B7和ICAM等)表达上调,然后通过与Th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细胞免疫应答。Th细胞除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外,尚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引起局部炎症,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招引和活化中性粒细胞等。16. 列出3种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阐述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1)T细胞表面的CTLA-4和PD-1CTLA-4胞内段带有ITIM,与B7结合后提供抑制信号给T细胞,使其不能被活化。CTLA-4是诱导性表达的,它的表达在T细胞活化约24小时后才开始,所以这一抑制是严格地针对已激活的T细胞,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