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精神分析的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十章-精神分析的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十章-精神分析的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十章-精神分析的发展ppt课件_第4页
第十章-精神分析的发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1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 两条主要路线: 一是从精神分析内部进行的修正和发展:荣格、阿德勒、哈特曼、克莱因 二是从精神分析外部进行的突破和发展,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哲学等的成果:霍妮、弗洛姆、宾斯汪格、鲍斯、拉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分支,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哈特曼(Heinz Hartmann, 1894-1970 自我心理学之父 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自我心理学发展的第二块里程碑,2 自我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哈特曼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澄清了弗洛伊德体系中关于自我心理学一些模糊认识;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中的一些命题的表述恰当地纳入普通心理学范畴(如知觉、记

2、忆、思维、创造力等),试图建立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之间的联系,1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安娜都从心理动力学出发,强调自我与伊底的冲突和防御,他们的自我概念仍没有自己的独特领域。安娜似乎比其父亲前进了一步,把自我当作“观察的适当领域”,但她对自我的观察仍是为了说明自我与伊底和超我之间的动力关系,照样陷入潜意识冲突领域。因此,创立自我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自我划定一个独特的研究范围,这一范围应当与本能的研究有所不同,应体现自我的特殊的心理规律及其主动性的特点。这一范围就是哈特曼所称的“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 他认为,古典精神分析在自我研究方面的最大问题:过于强调自我与伊底的冲突,

3、忽视了“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the conflict-free sphere),而“下一步扩大精神分析范围的任务应该是揭示自我的各种没有冲突的活动,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并非空间领域,而是一套心理机能,这些心理机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可以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如:知觉、思维、记忆、语言、创造力的发展等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是哈特曼整个自我心理学体系的基础,自我的自主性发展,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伊底的出现不论在生物学上还是在心理学上,都比自我的出现要早;自我是从伊底中发展出来的,并为伊底的实际利益服务的。 但在哈特曼看来,自我与伊底是两种同时存在的心理机能,自我独立于本能冲动,但又是与它同时发

4、生发展的。那么,自我与伊底是怎样同时发生发展的呢,2 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发展,自我的起源: 自我和伊底都从同一种先天生物学禀赋“未分化的基质”(The Undifferentiated Matrix)中分化出来,一部分 “未分化的基质”演化为伊底的本能内驱力,另一部分则演化为先天的自我的自主性装备(the apparatuses of ego autonomy,自我在发展上独立于伊底的本能发展 初级自主性:先天的独立于伊底的没有冲突的自我机能 次级自主性:从伊底的冲突中发展起来,并可以做为健康地适应生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机能,3 能量的中性化: 能量的中性化(neutralization):一

5、种把本能能量改造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 。 能量的中性化始于自我从伊底中解脱而为自己服务之时; 哈特曼与弗洛伊德能量中性化思想的区别: 弗洛伊德的中性化概念仅涉及性本能的非性欲化,哈特曼强调中性化涉及两种本能的改造,即性本能的非性欲化和攻击本能的非攻击化; 弗洛伊德的中性化是一个暂时的过程,而哈特曼主张中性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自我借助这一过程可以贮存中性化的能量,以备随时随地使用,4 自我的适应过程: 概念: 自我的适应过程:就是能量的中性化过程 适应实质上是自我的初级和次级自主性作用的结果,是自我装备与环境取得平衡 自体形成(autoplasty)和异体形成(alloplasty) 适应的形式:

6、 进步的适应(progressive adaptation):与心理发展方向相一致的适应 倒退的适应(regressive adaptation):为了将来或整体上对环境的适应而暂时表现出来的倒退或适应不良,也就是迂回前进,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 贡献: 继承了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在弗洛伊德身后引领正统精神分析沿着自我心理学方向发展 使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在两个根本方面得以修正: 改变了“自我在实质上隶属于伊底”的看法 改变了“自我的机能主要是对伊底的防御”的看法 这一修正沟通了古典精神分析与普通心理学 开辟了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局限: 将自我和伊底绝对地分割开来,

7、故未能将包括自我和伊底在内的整个的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具体地统一起来 其理论体系仍妥协于弗洛伊德伊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没有给自我以真正独立的能量,3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艾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继哈特曼之后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 儿童与社会、同一性与生命周期、理解与责任、同一性:青春期与危机,3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艾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继哈特曼之后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 儿童与社会、同一性与生命周期、理解与责任、同一性:青春期与危机,1 自我及其同一性: 自我 自我是一种有

8、意识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能综合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引导人的心理性欲合理发展; 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受伊底和超我的压迫; 艾里克森的自我概念相对于弗洛伊德更为理智、开放和积极 自我同一性 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自我同一性的四个方面: 个体性(individuality):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而存在 整体性和整合感(wholeness and synthesis):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健康的自我能把零碎的表象整合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 一致性和连续性(samenes

9、s and continuity):潜意识追求一种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感受到个体的生命的连贯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社会团结感(social solidarity):具有团体的理 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团结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自我同一性的反面:同一性混乱或角色混乱,即同一性危机,2 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 总体原则: 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展开的一个进化过程; 人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们固定地以不同顺序逐渐展开,且这一模式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 阶段性原则: 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冲突或两极对立,构成一种危机; 危机的消极解决会削弱自我力量,使人格不健全,阻碍对环

10、境的适应;其积极解决则会增强自我力量,使人格健全发展,促进对环境的适应,3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4 对艾里克森理论的评价 贡献: 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修正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探讨了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而不局限于生命的早期和青年期,其人格发展渐成论具有一定辨证因素; 关于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的思想广为流传,并得到许多青少年研究的证实; 局限: 其人格发展阶段论和其他许多精神分析理论一样缺乏科学证明,思辩和经验性较强,科学和实证性较弱; 其理论是一种个人社会发展的机械平行论,没有探讨社会实践活动对自我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未探讨社会发

11、展究竟是如何以个人人格为基础的,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领袖人物 现代人的神经症人格、精神分析的新道路、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女性心理学,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1 神经症的文化观: 神经症的类型:情境神经症(situation neuroses)、性格神经症(character neuroses) 神经症的病因在于从童年时代就逐渐形成的人格,而人格又取决于环境。社会文化才是神经症产生的根本原因。 神经症的标准因不同文化、时代、阶级和性别而异; 神经症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文化困境导致人们的

12、心理冲突,神经症是时代和文化的副产物; 生活于现代文化困境中的大多数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经症,正常人和神经症患者的区别是相对的,5.2 神经症病理学 基本焦虑: 基本罪恶(basic evil):父母不能给儿童真正的爱、不能满足儿童的安全感的行为 基本敌意(basic hostility):如父母经常表现出基本罪恶,就会使儿童产生敌意,即基本敌意 当儿童陷入对父母既依赖又敌视的矛盾处境时,由于其无能无助、害怕和内疚不得不压抑敌意,基本敌意及其压抑使人陷入焦虑,即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 基本焦虑使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和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一切都潜伏着危险,从而在内心不自觉地

13、积累并渗透蔓延一种孤独无能之感,一种自我轻视、被抛弃、受威胁的体验,一种置身于怨恨和荒诞的世界的感受,神经症需要 敌意和焦虑导致更深的不安全感和更深的痛苦,就形成一些潜意识的防御性策略,霍妮称之为神经症需要(neurotic need) 十种神经症需要: 对友爱和赞许的神经症需要; 对主宰其生活的伙伴的神经症需要; 将自己生活限制在狭窄范围内的神经症需要; 对权力的神经症需要; 对利用、剥削他人的神经症需要; 对社会承认和声望的神经症需要; 对个人崇拜的神经症需要; 对个人成就和野心的神经症需要; 对自足和自主的神经症需要; 对完美无缺的神经症需要,神经症人格,依从性格(compliant c

14、haracter):指个体缺乏独立,强烈需求别人的关爱,依赖别人情感支持的性格;在表面上是亲近任,而在潜意识中却是借依从消除焦虑感。 攻击性格(aggressive character):指个体对人持敌对攻击态度,借以攻为守策略莱取得别人的重视。 离群性格(detached character):指个体不与人亲近的性格;表面上是独善其身,而潜意识中却是对人际感情敏感,借离群以保安全,神经症的自我: 真实自我(real self):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力量,为人类共有,具有建设性,是一切成就和能力的来源,是可能的自我 理想化自我(idealized self):个体凭空设想的纯粹虚幻的形象,是不

15、可能实现的形象,是不可能的自我 现实自我(actual self):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是身体的和心理的、健康的或神经症的、意识的和潜意识的 分析真实自我、理性化自我和现实自我三者间的关系可以揭示神经症患者与自我关系的失调,基本冲突: 基本冲突(basic conflict):神经症患者在基本焦虑基础上形成的内心冲突 三种基本冲突: 各种神经症需要之间的冲突 (10种神经症需要) 对待他人的三种行为方式之间的冲突 (顺从、攻击、退缩) 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以及和现实自我间的冲突 解决自我冲突的三种可能策略: 自谦(self effacement):贬低和憎恨自己 夸张(expansio

16、n):美化自己、自信好胜 放弃(resignation):放弃努力以逃避冲突,霍妮神经症理论的总体思路是:个体生活在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文化中,因而缺乏安全感,产生基本焦虑;为克服焦虑产生神经症需要,进而形成特定的待人方式或神经症人格;个体又去寻找解决冲突的策略,结果又陷入新的更大更深的焦虑和冲突之中,从而构成潜意识中运行的恶性循环,5.3神经症的治疗: 对神经症的治疗应依靠人生来就具有的实现自己潜能的建设性力量,即帮助患者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 反对夸大早期经验的作用,主张分析治疗的重心是分析患者的神经症需要和人格类型,以帮助患者克服冲突,实现与他人和与自我的和谐关系 倡导自我分析,4对霍妮社会

17、文化精神分析的评价: 贡献: 率先提出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开创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吸收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新成果,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文化条件;对人性的看法和对神经症的治疗依据是人的自我实现的潜能,从而有效地对抗了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悲观主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供了直接的启示 局限: 指出文化是导致神经症的根源,却没有具体分析文化作用于人的机制 ;指出了现代社会文化的矛盾,却只关心个体如何去适应这种文化,没有提出社会改革的理论和要求,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 人格的人际关系理论 人格:人在本质上是离不开人际情境的。 人格动力:动能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 自我系统:由好我、坏我、和非我构

18、成。 人格化:个体追求生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的形象。 人格发展阶段 人际经验模式:未分化、并列、综合 精神分裂症的人际关系说,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理论 卡丁纳 对人类学现场研究材料的分析 论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 文化与人格:初级制度塑造了基本人格结构;基本人格结构创造了次级制度,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弗洛姆(Erick Fromm, 1990-1980)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基督教义的演变、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代表作 逃避自由初版于1941年,作品的突出性在于既是社

19、会政治的诠释又是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为自己的人(Man for Himself:An Inquiry into the Psychology of Ethics),初版于1947年,为逃避自由续篇。概述了弗洛姆的人性论,而这些理论则是起源于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弗洛姆最流行的一本国际畅销书是爱的艺术,初版于1956年,重申弗洛姆其他许多重要著作坚持的人本主义思想,并予以发展和作出新的诠释,爱的艺术的介绍,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1)大多数

20、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2)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3)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要掌握爱的艺术,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爱的要素 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成熟的爱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

21、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

22、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自爱 自爱不是自私,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这就是说,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

23、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性爱 性爱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意志的因素。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爱一辈子的诺言就没有基础;一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我的爱光是感情,而不同时又是一种判断和一项决定的话,我如何才能肯定我们会永远保持相爱呢,6.1论人的处境 关于人的处境的学说是弗洛姆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 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 进化程度越高的动物,本能的调节越不完善,人在本能上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最大的不完善性 人的存在的矛盾性: 人试图超越动物的本能状态,这又使人陷入一系列的困境,如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

24、盾、生与死的矛盾、人的潜能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矛盾 历史的矛盾性: 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的历史时期能够解决前一个历史时期的一些矛盾 在上述人的三种处境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存在的矛盾,6.2 论人的需要 人的基本需要就是人对存在的矛盾性的处境的反应不同人满足需要的方式不同 几种基本需要及其不同的满足方式:(表,6.3社会性格论 弗洛姆认为,人的性格和潜意识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人与世界的关系可分为两种:人与物的关系,表现为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assimilation);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人要与他人发生联系,即社会化(socialization)。 性格就是把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过程的相对稳定

25、的形式。 个人的性格结构中可能有几种倾向,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倾向可以划分性格类型,6.3.1 同化过程中的倾向: 创生性(productiveness): (1) 非创生性倾向: 、接受倾向:乐于被动地接受所需要的物质或精神产品 、剥削倾向:用强取豪夺或狡诈欺骗从外界得到他需要的东西 、囤积倾向:通过囤积和节约来获得安全感,讲究秩序和清洁 、市场倾向:善于随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把自身也看成商品,2) 创生性倾向:关心人的潜能实现 思维上:具有理性,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客观看待世界和自己 工作上: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潜能,而不是为了生存或强权所迫,也不是为填补空虚无聊 感情上:对他人有

26、爱的情感,既保持自我的完整和独立,又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联系,与他人结为一体,6.3.2社会化过程中的倾向及其与同化过程中倾向的联系: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形成四种不健康的性格倾向:施虐、受虐、破坏和迎合,它们与同化过程中四种非创生性倾向剥削、接受、囤积和市场倾向是一一对应的 现实的人的性格往往是各种倾向的混合,只是有一种倾向占主导地位,6.3.3 堕落综合症与成长综合症 堕落综合症:爱死/恋尸癖、自恋、共生乱伦的固着的结合体 成长综合症:爱生/恋生癖、人之爱、独立性的结合体 现实中大多数人的性格处在两种综合症之间,某种占主导地位 战争是群体堕落综合症的大规模发作的结果,6.3.4 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与重存在的生存方式 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关注的是对物、人、精神的占有 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关注的是生命的存在本身,即以爱和工作的潜能的实现为生存的目的 这是从价值观角度对性格类型所作的进一步分析,6.3.5 社会性格: 社会性格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 社会性格的基本特性: 它是群体心理,指一个国家、民族或阶级的心理 它是一个群体在共同的处境下,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激发一个群体的行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