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高考在线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15/6152404f-35a2-43a5-b637-94b9a3affa76/6152404f-35a2-43a5-b637-94b9a3affa761.gif)
![第四单元高考在线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15/6152404f-35a2-43a5-b637-94b9a3affa76/6152404f-35a2-43a5-b637-94b9a3affa762.gif)
![第四单元高考在线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15/6152404f-35a2-43a5-b637-94b9a3affa76/6152404f-35a2-43a5-b637-94b9a3affa763.gif)
![第四单元高考在线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15/6152404f-35a2-43a5-b637-94b9a3affa76/6152404f-35a2-43a5-b637-94b9a3affa764.gif)
![第四单元高考在线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15/6152404f-35a2-43a5-b637-94b9a3affa76/6152404f-35a2-43a5-b637-94b9a3affa7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高考在线作者:徐根 通讯地址:广东省陆丰市龙山中学 E-mail:电话:015813912443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点击】(一)考情分析:一项网上调查显示,有80%的网友一致认为高考诗歌鉴赏题是所有语文试题得分难度最大的题目。(二)考纲要求:古诗鉴赏,据考试大纲规定和各省的补充说明,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
2、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评价,指的是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三)命题特征:从200
3、2年开始,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实行主观题的形式,这标志着高考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迈进了一步,同时对考生的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全国卷考查“折柳”这一典故的含义及其在诗中的地位;2003年全国卷从诗眼的角度切入,考查炼字的妙处; 2004年以后诗歌选材面大大拓展,打破过去以唐诗宋词甚至元曲为主的局面;考查更全面,更具有综合性;答案不确定,开放性渐强。唐诗依然是重要的考查形式。【方法指津】古诗鉴赏是对古诗的鉴别、欣赏。鉴赏的过程包括感知诗句、感受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感情共鸣、领会思想内容等。可见古诗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审美活动。这一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参与方能完成,诸
4、如古诗的语感能力、再造思维、审美能力、领悟能力、古诗的基础知识、良好的阅读品质等。古诗鉴赏以试题的形式出现,所以还须具备一定的解题技巧,懂得有效、规范地答题。(一)备考指导:广泛阅读,加强积累,要了解不同时代代表诗人的风格及大体流变,学会知人论世。古人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时候,对作家所处的时代,作品所反映的背景,要有比较明确的了解。这就是知人论世。柳宗元的江雪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很容易地这四句诗看成是写景佳作,可以说一句一幅画,天地间是如此纯洁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一位老渔翁
5、乘一叶小扁舟独自垂钓,闲情逸志,境界绝妙。但诗是言志的,这首五绝是诗人被贬永州之后所作,此时他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就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在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高一的学生要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吃透教材中的古诗。要理清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对各个时期的重要诗人的人生及其作品较熟悉。学会分类鉴赏诗歌。根据题材的不同,古典诗歌可以分成很多类别,如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诗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特定的内容特点,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寄情山水,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怀才不遇,边塞诗
6、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不舍、思念与劝勉,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抑郁不得志等等。鉴赏古典诗歌,要分清诗歌的题材特点,学会分类鉴赏。掌握原型意象。我国古典诗歌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不了解这些意象,读起诗来你可能会感到不知所云。下列意象的特定含义应该掌握: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菊代表高洁、隐逸,松代表正直、顽强,竹代表正直、谦虚,梅代表高洁、刚强与孤芳自赏,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与飘零,月与红豆代表相思,丁香代表忧愁,杜鹃、鹧鸪代表乡愁,落花代表韶华易逝、美人迟暮掌握
7、情和景的关系。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古代诗歌鉴赏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把握景和情的关系。或先景后情,触景生情(大多如此);或先情后景,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景和情的关系上,宋词表现得更为明显。一般情况下,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中间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掌握表达技巧与相关术语。A从抒情方式看,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有托物言志,有即事抒情(如通过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抒情),有的怀古伤今、借古讽今。B从表现手法看,有象征,有反衬(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有对比,有烘托,有想象与联想,有托物起兴,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C
8、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仗、互文、顶真、通感、用典等。懂得古代诗歌炼字的精妙.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二要关注修饰语。“黄河远
9、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细”,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起到强调作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拟声词、叠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
10、临其境之感。诗有诗眼,词有词眼,那些最能传神、最生动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往往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夫,也往往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了解诗人的语言风格。诗人的语言风格体现了诗人的个性。陶渊明的平淡自然,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杜牧的清健俊赏,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柳咏的婉约,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掌握诗人的语言风格是另一层面上的知人论世。学会写简单的鉴赏文字建议利用版本较好的诗歌鉴赏辞典,找十来首小诗,认真阅读揣摩,认真读读专家的分析。然后丢开专家的分析,就每一首诗分别丛思路、主
11、旨、情感、手法、语言等角度写写鉴赏文字,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培养读诗的感觉。注意比较型的诗歌鉴赏。2006年高考重庆卷、湖南卷、湖北卷都考查到诗歌的比较鉴赏,这对于17套试卷而言比例倒还显得太少,但趋向值得关注。特别是福建省在2003年前的几年到自行命题三年来,一直未曾涉及到比较型诗歌鉴赏的考查。平时备考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二)解题指导: (1)总体要求: 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注释也不容忽视,往往提示背景。其次要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诗歌情感是诗歌的
12、核心和灵魂,作答所有的题目一般都和其紧密相关。再次要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直奔鉴赏中心话题。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最后要用鉴赏类的语言规范表达,可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表达要既有分析,又有诗一样的语言。 (2)分类要求:形象类:先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然后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再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最后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意境类:先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接着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
13、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情感主旨类: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达技巧类:首先要区分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然后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接着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最后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借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炼字类: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语言特色类: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然后用诗
14、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开放题型类:首先不要被吓到,再次结合诗歌具体阐发见解,最后要有理有据,分层次地表达出来。【经典真题】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6年高考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 1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
15、答对即可)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06年高考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A。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B。注:A艭:小船。B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2晚:归艘 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3 阅读下面这首
16、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6年高考全国卷)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A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B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C,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 A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B野次:郊野。C棰:鞭子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 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 3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
17、,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峥嵘”、“绿”、“觳觫”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
18、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6年高考全国卷)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A。要得一犁水足
19、望年丰。注A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答: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4 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是作者紧接着“数枚”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春风”;二是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5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面题目。(06年高
20、考上海卷)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授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B首句以历史盛装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5 曲牌 B “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
21、自娱作了伏笔。 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6年高考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A,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A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6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
22、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7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06年高考江苏卷)鹧鸪天 (元)魏初室人降日A,以此奉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A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满林残
23、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7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解析】太太生日,相望天涯的先生送上的是什么礼物?一首词,一首情真意切的家常小词。“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这是一首情真意切、明白晓畅的小令。总体而言,命题点角度不大,具体实在。8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24、06年高考山东卷)晓上空泠峡A 王闿运B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A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B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8 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
25、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解析】描述的情景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五更”照应标题中的“晓”,交代了时间;地点的转换是从“驿亭”出发“上空泠”;人物除了纤夫,自然包含着作者;事件是“上空泠”峡。前两句的写景叙事是为后面的言情张本。一“惯”字写出了艰难挫折对他来说是常有的,而“不解”则突出了诗人根本不把它们放在心上,天大的困难也毫不畏惧,依然能冷静地“卧听”对待。诗人的自信豁达跃然纸上,栩栩如生。9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26、06年高考浙江卷)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A家鹦鹉洲B边住。注A侬:我 B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9 流水; 白云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解析诗歌鉴赏所选材料是元曲正宫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元曲
27、在已往的高考题中并不多见。曲中描绘了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这样一个幽邃飘渺的极其澄净的世界,字里行间表现出超然尘世的脱俗和隐逸情怀。写法上,隐约回环,先造其境,使人产生强烈的探询感,结句借人们熟知的“鹦鹉洲”指称“渔父”,点出意旨。含蓄蕴藉又不失明朗畅达。10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07年深圳一模试题)谒岳王墓 袁 枚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咏西湖 郁达夫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A。【注】A: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在西湖筑防洪堤,后人名之曰“苏堤”。袁枚诗中涉及到的“伟人”是指明代的于谦和宋代的 。郁达夫的诗
28、句“淡妆西子比西湖”化用了诗人苏轼的“ , ”。(写出原诗句)“江山也要伟人扶”“江山也要文人捧”两句诗,一“扶”一“捧”,境界各异,试指出“扶”和“捧”的不同含义,然后说说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何不同。 10 岳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扶:扶持,匡扶,呵护,映衬等。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强调一个“扶”。“扶”字含义双关,既指人文景观使自然景观具有了生命、活力,有了意义,借死于杭州、葬于杭州的岳飞和生于杭州的于谦这两位民族英雄写西湖,为妩媚缠绵的西湖平添几许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强调人文景观对自然景观的映衬;又指民族英雄匡扶保卫、呵护江山社稷的伟大意义。捧:渲染,赞美,歌咏等。郁诗说江山也
29、要文人捧,强调一个“捧”,“捧”在这儿是渲染,是锦上添花。诗人以历代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对西湖山水胜景的题咏的歌赞,强调文人的渲染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亦指江山社稷要有文人的帮衬和美化。)袁诗大气,慷慨悲壮。(由西湖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关系,联想到伟人对整个江山社稷的意义,含义深沉,主题深刻。)郁诗优美,自信豪迈。(将苏轼作为文人对自然山水的渲染的代表,使人联想到许许多多文人对西湖的题咏,内涵丰富。)或者: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表现诗人对伟人的崇敬(歌颂)。郁诗说江山也要文人捧,(明显从袁诗而来,)但表现出文人的自信与傲气(或不服气),伟人扶正的江山还要靠文人进行美化。11阅读下面一首
30、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07年广州一模试题)如梦令 贺铸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A,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注:A鲤鱼风:九月风。本词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写景有虚有实。“莲叶初生”、“绿杨飞絮”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是虚景还是实景? 请结合全词赏析“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11 暮春(初夏);虚景。诗人用“凝伫,凝伫”的叠词(反复),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时间之久和神态之痴,从而表现相思之苦; “楼外一江烟雨”则用孤寂的小楼、无情的江水、迷蒙的烟雨衬出主人公怅惘失意之情。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31、07年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试题)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请简要分析诗中的“花”、“月”两个意象所寄托的情感。(4分) 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4分) 12 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睹物思人,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感。诗人既借“月来传递友人间异地的关照之情,也借“月的缺而复圆来寄托盼望朋友团聚的拳拳之心。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 “身多疾病思田里既申述了自身的困难,又表达了思念友人或归隐田园之心;“邑有流亡愧俸钱表达出对人民疾苦的关怀之情。1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题目。(07年湖北华师附中三校联考语文测试卷)望 岳 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请结合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谈谈“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魄?答: 13“割”字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泰山比作了一把硕朋大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A卷)
- 学习培训指导服务协议书(7篇)
- 2025年企业员工流动性协议书
- 2025年彩涂板(卷)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促销礼品租赁合同文本
- 2025年音频切换台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汽车保养维修服务合同示例
- 2025年保险公司合作综合协议
- 2025年共同投资申请谅解协议框架
- 2025年企业复苏与和解协议大纲
- 基金应知应会专项考试题库(证券类190题)附有答案
- 快速入门穿越机-让你迅速懂穿越机
-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右江模式经验分享
- 幼儿园卫生保健开学培训
- 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试剂条生产工艺的优化
- 食材配送服务售后服务方案
- 新目标(goforit)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全册教案-unit
- 《如何做一名好教师》课件
-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课件
- 2016-2023年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