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单元测试_第1页
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单元测试_第2页
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单元测试_第3页
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单元测试_第4页
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 (十九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 (2016安徽师大附中模拟)在经典实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进行搅拌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含有 ()A .蛋白质外壳B .较轻的大肠杆菌C.尚未侵入的噬菌体D .噬菌体和细菌的混合物答案:A 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蛋白质外 壳吸附在细菌的表面, DNA 注入到细菌的体内;搅拌离心后,噬菌 体 DNA 随大肠杆菌沉淀,而蛋白质外壳从细菌表面脱离下来悬浮于 上清液中。2. 为了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有人想用含 32P 噬菌体进行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此次实验的做法及分析正确的是 ()A .需用含有32P的培

2、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B .需用已被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C.若此次实验上清液中出现了大量放射性,原因可能是保温时 间过长D .离心的目的是让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答案:C 解析:用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用 T2噬菌体侵 染大肠杆菌得到32P标记的噬菌体,A错误;用已被标记的T2噬菌体 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B错误;上清液中出现了大量放射性,原 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C 正确;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 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D错误。3. 用32P标记S型肺炎双球菌的

3、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 加热杀死后与未标记的 R 型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 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得到活的 S 型和 R 型细菌。下列有关元素分 布的分析,最可能的情况是 ()A .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B .部分R型细菌含有32P和35SC.所有S型细菌都含有32P,不含35SD .所有R型细菌都含有35S,不含32P答案:A 解析:32P和35S分别标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和 蛋白质,将 S 型肺炎双球菌加热杀死并与 R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 体内,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进入 R 型肺炎双球菌体内,使部分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含32P标记DNA

4、的S型肺炎双球菌,S型肺炎 双球菌在无 32P 标记的小鼠体内增殖,因此部分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有 32P 标记,部分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无 32P 标记;含 35S 标记的S型肺炎双球菌加热后死亡,活的S型和R型细菌中不含35S。4. 下列是关于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 性而设计的B .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 32P的大肠杆菌中再释放 出来的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 .在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说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5、答案:B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没有性状的表现,A错误;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大肠杆菌中才能带上32P标记,B正确;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将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 外壳与细菌及其内部的噬菌体分开,C错误;在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5.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B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 .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答案:B 解析:豌豆是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为 DNA,而不是A项所述的“主要是D

6、NA ” , A项错误;酵母菌的遗 传物质为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少量在细胞质内, B项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其中不含硫元素,C项错 误;HIV的遗传物质为RNA,水解产物应是4种核糖核苷酸,D项 错误。6. (2015西安模拟)如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时间与 放射性强弱关系的曲线图,实验过程中被感染的细菌基本没有发生裂 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卜白分比120100上潸液哗上清疲呼5 *A .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蛋白质B .实验过程中充分搅拌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C.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搅拌时间为 2 min左右D .此

7、实验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该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 外壳,用32P标记DNA,因为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 P几乎都存在 于DNA分子中,A错误。据图可知,搅拌6 min之后,上清液中35S 为80%,说明还有20%吸附在细菌表面,所以实验过程中充分搅拌 不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B错误。由图示可知,搅拌2 min 之后,随着搅拌时间增加,上清液中32P和35S的放射性不变,说明 适宜的搅拌时间为2 min左右,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能证 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不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D错误。7. (2016长春

8、模拟)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答案:体内S型、B解析: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部分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应该先增加后稳定; 开始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R型细菌数量减少,后来S型细菌在小鼠 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细菌逐渐增加后稳定。8. (2016南昌模拟)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 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与大肠杆囱程合培养A .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B .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

9、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 .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 杆菌答案:C 解析: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搅拌 充分,几乎没有放射性,搅拌不充分,具有放射性;离心前混合时间 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但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放射 性,上清液放射性没有变化;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 的大肠杆菌应是没有标记的。9. (2015临沂质检)赫尔希和蔡斯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 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若噬菌体在细 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

10、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 .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 菌体总数的1/4和0C .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RNA DNA RNA 蛋白质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32P和35S的培养基 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A错误;噬菌体的 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 DNA -RNA-蛋白质,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 菌的实验可以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并不能说明是 DNA 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 D 错误。10. (2016齐齐哈尔模拟)在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

11、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某种成分能使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R 型细菌转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与下列过程最为相似的是 ()A .用X射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B .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培育C.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现象D 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答案: C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减数第一 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二、非选择题11. (2015浙江五校联考)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 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 下列有关问题:(1) 实验材料对实验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T2 噬

12、菌体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且O(2) 获得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3) 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4比mio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 25 min时,上清液中的35S、答案:(1)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与 DNA(核酸)会自然分离 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 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可降解DNA)作试剂,选择适当的 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 R

13、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 物质是DNA ”,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得出实验结论: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NA结构要保持能完成此转化过程。答案:(1)1、2、3组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基因重 组 DNA热稳定性较高 (2)加入提取出的 S型细菌的DNA和 DNA酶 R型细菌 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 基中出现S型细菌完整解析:(1)通过对比可知,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 在一起,可以产生活的S型细菌,说明S型细菌中有某种物质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第二步中要形成对照,主要体现 S型 细菌的DNA能发生转化,而经过DNA酶使DN

14、A水解无法发生转化。 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才能发生转化成S型活菌的过程,而 经过DNA酶处理后的S型细菌的DNA,因水解失去原有DNA的作 用而无法发生转化。通过对照可知,只加入 R型细菌不会产生S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由此可以推断出。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状传递给子代,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12. 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 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某人曾

15、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A .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B .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 各组培养基上;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下图)141水fl琢轉h托加朗承砒!i麼的阀攣 阳直正常R肝胡 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 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等,并 调整pH。 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o 从你现有的知识分析,“R型细菌变成S型细菌”这一变异属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DN

16、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设计方案: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均分为三份,编号为 A、B、C,分别作如下处理。编号ABC处理不加任何提取物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的DNA第三步: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预 测 实 验 结 果:型细菌,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 才能发生转化产生 S 型细菌,而加入S型细菌DNA和DNA酶后,不能产生S型细菌,从反面又证明使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4)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