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设计_第1页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设计_第2页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设计_第3页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设计_第4页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设计,扬大附中高一化学备课组 2014年8月28日,美国著名学者卡茨提出了组织寿命学,他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绘制了一条组织寿命曲线(卡茨曲线);英国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提出了著名的“第二曲线理论”,卡茨曲线和第二曲线给我们的启发是,事物总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并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2013年夏的校本培训,我们全面回顾了前8年化学课程改革的校本实践,总结得失,规划未来,最大的体会与共识是:学校前一阶段的化学课程改革,创生了“苯式循环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分析发展趋势已经越过了卡茨曲线的高成就期,必须立即启程探索“第二曲线,我们的思考,2005年起,学校顶层设计与基层

2、实践高度协同,组织各学科共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导学展评练循环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的聚焦点放在“如何促进教与学各环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有效协同”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循环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图,八年探索,收获“苯式循环教学,循环教学”突出“四强化”和“四反馈” 四强化:问题强化,重点强化,疑点强化,达成强化 四反馈:自学与诊断,展示与点评, 课堂练习与精析,课后练习与纠错,基于学校教学改革的总设想,为体现学科特点,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化学学科组提出了“苯式循环教学”,其基本结构如下图,导:教师课前预习内容或预备活动的指导 学:课前预学或活动,课堂听讲、独思、互学等 展: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

3、己或小组形成的知识观点,陈述问题解决的方案,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等 评: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析与点拨等 做:实验(家庭、课堂)、练习(学前、当堂、课后等 思:思考问题的结点,实验原理、设计要领、现象与结论等,还包括自我反思学习目标达成度等 教学过程在“导、学、展、评、做、思”的不断循环中向前推进,学生的能力在“导与学”“展与评”“做与思”等反复交互(织)中提升,核心问题一:教学六环节的教与学重点任务,精心编制导学案,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工作,教师要将自己理解的教学目标、思想、组织、方法、内容在导学案中以符合逻辑的形式体现出来,有适切的导学案作载体循环教学才能有效展开

4、,就能产生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力量,核心问题二:精心编制导学案,非实验探究教学:不必基于实验或实践情境,其教学组织一般采用“六环节五步骤”,即:结合学案,课前预习;小组互助,探究问题;反馈展示,精讲点拨;达标训练,补偿矫正;巩固总结,反思领悟。 实验探究性教学:基于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学习,必须突出化学实验教学组织,其教学组织一般采用“六环节六步骤”模式,即:导学与自学,实验与探究,展示与分析,归纳与提升,拓展与应用,练习与反思,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预习展示反思等主动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科形成了从高一到高三的系列化校本导学案 学生参加更高层次高校深造平台

5、时竞争力更强,苯式循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的成绩,高认同:对新课程理念是高度认同 中认知:课程设计水平处在中位水平 低践行:实际操作尚处在粗浅水平面 三点不足: 教师对课程的整体认知度不够 教师对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激情下降 导学案轻导重练的习题化倾向较为严重 化学课程改革出现了“高原现象”,或者说越过了卡茨曲线的高成就期,进入了下滑期。因此,2013年秋成为探索践行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第二曲线”的拐点,科学、系统、深入、有效推进,学生的学:缺少用心思考,学习过程滞留在浅层学习状态 教师的教:缺少整体设计,教学过程缺少为学生深度学习的设计。 突出问题:我们用于课堂教学编制的导学案轻导重练、习题化

6、倾向较重。经过广泛研讨、专家指导,于是开启了“三学三课三案” 融合的化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理性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施质态,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探究学习: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学”的核心

7、价值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核心概念,三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自学课:以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练习为主,适合于表征学习和概念学习,自学课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获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合学课:以学生合作实验、实践、交流、讨论为主。化学新课程倡导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升合作能力,合学课核心价值取向是健全学生人格,促进能力提升 辅学课:辅学课以教师纠错、强化、深化、拓展为主 “三学”的核心价值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组织辅学课的目的是综合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方法,核心概念,三课:自学课、合学课和辅学课,建构学案:含导言模块、方案模块、阅读模块、思考练习模块、整合模块、问题发现模块

8、等六个模块 训练学案:含导言模块、基础练习模块、深化练习模块、拓展练习模块、后测模块、小结模块等六个模块 辅学学案:含导言模块、核心知识练习模块、问题再现模块、深化训练模块、学后反思模块等五个模块 “三学”的核心价值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核心概念,三案:建构学案、训练学案和辅学学案,三学”“三课“三案”,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和作用。学生学会“三学”是任务、目标和归宿;组织与实施“三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三学”;编制和使用“三案”是为了服务于“三课”,帮助学生更好优化“三学”。“三学”“三课“三案”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有机统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相互关系,强化整体设计,首先要将

9、化学课程标准、学业水平测试要求、高考考纲的要求,分解到各学段逐步达成,实现过程教学目标与终结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统筹安排不同发展方向(如人文与理工)的学生化学教学的任务与内容,并分解到每个学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考虑同一概念或原理在不同模块出现时,教学要求掌握到何种程度等等 系统设定和处理各教学阶段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关系,有助于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有效解决目前阶段性教学难度过大这一普遍性问题,实施策略一:强化高中三年整体教学设计,整体把握专题教学目标与任务,再分解成单元(节)任务与目标 确定本专题的主干课型(自学课、合学课、辅学课)与核心策

10、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再聚集每一节课有几项核心任务,再据此将一节课分成相应的微单元来组织教学 统编好专题导学案,导学案编制包含主要流程、核心学习任务、方法、原理与问题等内容,专题导学案要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由核心备课组统稿,以确保导学案的质量,实施策略二:实施专题(章)备课组织机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理念与实践的关系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实施策略三:积极处理改革中的四种关系,本节课是以学生合作实验、实践、交流、讨论为主的合学课,笔者在编制导学案时共设置了六个微单元,通过活动引领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帮助他们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课堂教学实

11、践: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把信息作为孤立的、不相关的事实来接受和记忆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基于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他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概念解读,按照为学生深度学习而设计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的组织方式”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笔者以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三条线索 “课题”的思想、观念、方法与知识线索 学生对课题的认知线索 教师的教学组织线索,为

12、学生深度学习而设计的理念,课题”的思想、观念、方法与知识线索: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如下三类知识:第一类是陈述性知识,第二是程序性知识,第三是策略性知识。 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在化学学科的自然形态和学术形态两极的中间构建一个既反映学科本质又适宜学生学习的教育形态,为学生深度学习而设计的理念,学生对课题的认知线索: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者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初中(九年级)已学习了简单的有机物的知识,在相关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获得并积累了一定的解决有机问题的简单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合作学习的体验,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和合作交流能力,为高中部分的有机物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与学习基础

13、,为学生深度学习而设计的理念,教师的教学组织线索:关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整体性。二是学生的主体性。三是教师的主导性。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教师应该尽力做好学生探究活动的引路人。本节课的教学,作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从有机物的现实世界带到充满理性思维的化学世界,并让学生获得如何研究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体验,为学生深度学习而设计的理念,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是深度学习的重点 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是深度学习的重点,为学生深度学习而设计的策略,提出问题引导积极参与 微单元一(个别学习环节)中,提出了如下问题:

14、甲烷的存在方式?你能说说甲烷的物理性质吗?你能书写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吗?你能说说甲烷的结构特点吗? 问题的作用:反馈学生预习时的思考 引起本节课的探究与学习 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发现,学生看待事物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求知的欲望更强烈,探寻事物本源,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设计活动吸引全员参与: 微单元二(探究活动:甲烷的组成与分子式)中,首先播放了一个学习合作小组的实验微视频:观察甲烷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并验证生成的产物。再提出如下问题:已知某碳氢化合物,含碳75%,含氢25%,你能利用这些数据确定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吗?分子式呢?

15、 学生结合实验视频,分合作小组研讨,取得明显效果,形成了了正确的思维方式:由密度或相对密度摩尔质量分子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丰富素材提供内容参与: 微单元五(知识拓展:甲烷的用途),精心组织图片、数据、视频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了解能源危机;通过对可燃冰贮量和开发介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深度参与。 深度参与的教学设计要关注四个方面:关注学生活动的参与面;关注学生探究的深化点;关注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关注学生主动建构的生成度,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实践是深度思考最好的老师: 微单元三(实验观察:甲烷

16、的化学性质):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知识,组织交流讨论,然后展示课外合作学习小组的实验微视频,从方案制订到具体操作,从理论到实践,提供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通过实验与观察,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进一步学习有机物有担心的心理障碍明显下降,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是深度学习的重点,反思是深度思考最好的方式: 微单元二(探究活动:甲烷的组成与分子式):学生自主学习后,师生共同探究甲烷的结构。老师提供素材,学生分组活动,并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老师给出相关补充信息,合作小组再次交流讨论。教师展示用电脑制作出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以便学生直观的认识,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这样的教学设

17、计,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学会科学的质疑和反思,为后续甲烷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是深度学习的重点,问题是深度思考最好的途径: 微单元三(实验观察:甲烷的化学性质)的问题串 1、设计一套检验甲烷燃烧产物的装置,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点燃甲烷前应有什么操作?(2)有儿种产物?怎么检验? 2、根据煤气和天然气的燃烧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与天然气,消耗空气的体积较大的是哪种气体? 3、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要改为天然气,灶具将如何改进?若不改进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4、根据相关资料,瓦斯爆炸的条件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围绕甲烷与氧气的反应,提出问题串,师生互动,在不

18、断深入的问题引领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是深度学习的重点,知其然,实现知识引领: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微单元1:个别学习】概括学习要点,结构探究 【微单元2:实验观察】 【微单元3:烷烃及其同系物】 【微单元4:交流合作】将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与同学交流 【微单元5:知识拓展】甲烷的用途 【微单元6:达标测评】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知识学习经历感受、感知、感悟的阶段,把知识学习推向条理、道理、哲理的层次,给予学生深度引领是深度学习的关键,知其所以然,实现思维引领,给予学生深度引领是深度学习的关键,阅读,有助于知识拓展: 教师要进行广泛阅读,对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认识,对常用的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关注科学发展动态和科技应用现状,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开发教学资源 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拓展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见多识广,有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