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第十二章-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ppt课件_第1页
材料力学第十二章-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ppt课件_第2页
材料力学第十二章-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ppt课件_第3页
材料力学第十二章-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ppt课件_第4页
材料力学第十二章-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 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塑性变形塑性极限分析的假设 拉、压杆系的极限荷载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极限扭矩 梁的极限弯矩塑性铰,当杆件危险点处的最大工作应力或相当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极限应力,2-1 塑性变形塑性极限分析的假设,在弹性范围内进行强度计算,单向应力状态下采用正应力强度条件,复杂应力状态下采用主应力强度条件,纯切应力状态下采用切应力强度条件,容许应力法,这种方法对塑性材料制成的杆件或杆系并不合理,材料发生了强度破坏,杆件失去了承载能力,以杆件或杆系破坏时的荷载(即极限荷载)为依据建立强度条件,并进行强度计算,极限荷载法,塑性材料杆件的破坏过程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对具有明显屈服、且屈

2、服阶段又比较长的材料,理想弹塑性材料与实际材料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忽略了材料的强化特性,理想弹塑性材料,2-2 拉、压杆系的极限荷载,一般情况下,超静定拉压杆系中各杆的内力并不相同,判断杆系是否发生强度破坏,以杆系中应力最大的杆中的应力是否达到材料的极限应力作为依据,若有一根杆的应力达到了材料的屈服极限sS,以塑性材料制成的超静定拉压杆系为例,杆系已经破坏 不能再继续承载,其余杆的应力仍小于sS,超静定拉压杆系还能继续承载,按理想弹塑性模型,塑性材料的超静定拉压杆系也存在极限荷载的问题,三杆桁架受力如图,假设三杆材料相同,弹性模量均为E,横截面面积均为A,大,增大荷载,3杆先屈服,应力达到sS,此

3、时杆系的承载力(即弹性状态的最大承载力)为,继续增大荷载,直至1、2杆也屈服, 三根杆应力都达到sS,此时杆系的承载力(即极限荷载)为,1、2杆未屈服,杆系仍可继续承载,该杆系从弹性极限状态到三根杆都屈服的极限状态,其承载力提高的程度与a 有关,容许荷载,超静定拉压杆系的强度条件,极限荷载法,对超静定拉压杆系进行强度计算: 校核强度; 设计截面; 求容许荷载,例:图示结构中,刚性杆HJ的H端铰接,并由 AB 和 CD 两杆悬吊。两杆均为钢制,长度和横截面面积也都相同。已知在J端受力F作用,试确定结构的极限荷载 Fu;若取安全因数 n=1.85,试求结构的容许荷载F,增大荷载,杆CD先屈服,再增

4、大荷载,杆CD的应力sS 保持不变,杆AB的应力增大,荷载增大至杆AB也屈服,极限荷载,容许荷载,2-3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极限扭矩,弹性状态下横截面上 扭矩的最大值,只有弹性区,即有弹性区,又有塑性区,只有塑性区,极限扭矩,外力增大,外力增大,弹性极限状态,弹塑性状态,塑性极限状态,当采用材料的理想弹塑性模型时,实心圆轴横截面上承受的扭矩为,弹性极限状态,塑性极限状态,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圆轴横截面可承受的极限扭矩比只考虑材料的弹性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增大33,容许扭矩,圆轴扭矩的强度条件,极限荷载法,对圆杆进行强度计算: 校核强度; 设计截面; 求容许荷载,塑性材料的矩形截面梁,弹性极限状态,

5、弹塑性状态,完全塑性状态,2-4 梁的极限弯矩塑性铰,一、梁的极限弯矩,弹性极限状态,弹塑性状态,完全塑性状态,塑性铰,屈服弯矩 MS ,极限弯矩 Mu ,在完全塑性状态下,卸载时塑性铰的效应会消失,弹性极限状态,弹塑性状态,完全塑性状态,完全塑性状态下横截面上的最大弯矩 Mu ,弹性极限状态下横截面上的最大弯矩 MS,截面完全屈服时中性轴的位置如何确定,中性轴的位置由横截面上的轴力 FN = 0 确定,FN = ss A1ss A2 = 0,中性轴将截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A1 = A2,A1:拉应力区的面积 A2:压应力区的面积,完,对于矩形、圆形、工字形等有水平对称轴的截面,在弹性状态

6、和完全屈服两种情况下的中性轴的位置是相同的,对于没有水平对称轴的截面,当梁的横截面由弹性状态转变为完全屈服时,中性轴将移至等分面积处,计算极限弯矩 Mu,令 WS = S1 +S2,则 Mu = WS sS,塑性弯曲截面系数,S1:拉应力区面积对中性轴 z 的面积矩 S2:压应力区面积对中性轴 z 的面积矩,矩形截面,均取绝对值,当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时,梁横截面上承受的弯矩为,弹性极限状态,完全塑性状态,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矩形截面梁可承受的极限弯矩比只考虑材料的弹性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增大50,截面形状因数,矩形截面,其他截面的截面形状因数见 P40 表,容许弯矩,梁的强度条件,极限荷载法,对

7、梁进行强度计算: 校核强度; 设计截面; 求容许荷载,例:T 形截面梁尺寸如图。已知材料的屈服极限 ss240 MPa,试求该截面完全屈服时中性轴的位置和极限弯矩,并与弹性极限状态作比较,y1 = 75 mm,完全屈服,A1 = A2,中性轴 z1,弹性极限状态,yC = 96.4 mm,中性轴 zC,分割法,截面完全屈服时的弯矩比弹性极限状态时增大74.3,卸载时由于弹性变形恢复趋势受到塑性区永久变形的阻碍,致使恢复变形不能自由发生,因而在构件内会产生残余应力,二、残余应力的概念,在弹性范围内受弯的杆件,卸载后变形可完全恢复,不会出现残余变形和残余应力,对于已经发生塑性变形的杆件,截面承受弯矩达到极限弯矩 Mu 时,卸载即加反向弯矩Mu,卸载后Mu 0,由残余应力分布图知,截面上、下边缘处各点残余应力的数值为s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