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黄厚江3-语文从这里出发!_第1页
谈黄厚江3-语文从这里出发!_第2页
谈黄厚江3-语文从这里出发!_第3页
谈黄厚江3-语文从这里出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从这里出发! 说起黄厚江老师,我们会即刻想起他的朴实微笑和本色语文。本色语文,是黄老师积三十年语文教学经验和二十年潜心研究形成的语文教学思想。近些年,黄老师宣扬并践行着本色语文,在全国语文教学界影响渐广。他的新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以下简称语文的原点),不但表现了他几十年来田野研究的经验、积累,而且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完整的理论大厦。主张总是从教学一线的实践出发,立足于课堂教学,上升为理性理解,又指向于实践;这些从田野走出的教育家因其教育实践的智慧活力、教育思想的历经锤炼,成为独树一帜、体系缜密的教学一派,既保有泥土气息的芳香,又体现中国教育的现代追求。”黄厚江老师是苏派教学的核

2、心人物,他的心血凝聚物语文的原点一书,能够视为苏派教学的一个样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认为,本体论在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中分别具有各自的含义。西方哲学普遍认为,本体论研究的是一般事物的存有及其本质、规律、特征。而围绕“道”的问题的论述则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形态,金岳霖先生在论道中说:“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才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站在本体论研究的高度,黄老师对“语文之道”实行了哲学式的追问:语文到底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语文的原点一书包含五个篇章:“本色语文”、“本色语文课堂”、“本色阅读教学”、“本色

3、写作教学”、“本色语文教师”。第一章“本色语文”是黄老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对“本色语文”的内涵,黄老师分三层解说: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本位,是方法和效果。正如陈日亮先生提出的“我即语文”一样,黄老师也用一句话表达对语文的理解“语文就是语文”。这不是推诿卸责的循环定义,而是洞穿乱象的大智慧。当下,我们给“语文”添加了太多的定语,来表达我们对“语文”的理解。而“

4、语文”在众多“定语”的修饰、限制中,已逐渐迷失了自我。吕叔湘先生说:“每逢在种种具体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不得解决的时候,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行进中,新概念、新名词层见迭出,各种论争甚嚣尘上,而黄厚江和他的本色语文,始终“朝向语文本身”,淡定地守望在语文的原点。所以,语文的原点一书,能协助我们回溯到语文的源头,对当前语文教学正本清源。该书不但对语文的内涵、本质作了深透的分析,而且对语文教学的规律、原则实行了理性而准确的提炼,而这个切都是围绕着本色语文所实行的建构。“用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这

5、些质朴、智慧的表达,恰是准确领悟语文教学自身规律后的思想结晶。虽然本体论研究属于形而上的研究,但黄老师的可贵处在于,他是“田野研究的一类,是在实践和思考中逐渐悟得的”(黄厚江语)。语文的原点一书每章均分为上、下两篇,既有深刻的思考、精彩的分析,也有丰富的案例、具体的策略。黄老师几十年来积累的大量的教学案例,加上他的精准评析,使这部书血肉丰满、亲切可感。所以,无论对于语文研究专家,还是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这部书都应该成为案头必备书。二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里谈到契诃夫时,用了一个特殊的名词“契诃夫感”来形容契诃夫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一流大师的语言,已自成一格,散发着作者本人的气息。在读黄老师语文的

6、原点一书时,我也常为“黄厚江式”的表达而叫好。请看以下几句: “语文教学不能没有目标,但又不必刻意追求目标的达成。”“我们反对教师中心,但也不追求学生中心。”“我也反对只追求考试成绩的唯功利的教学,但也不认为语文的诗意就要排斥功利。”“自由作文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写作又不能没有自由。”这些句子有一个共同点,里面包含着“不,但也(又)不”的逻辑结构。这种句式,体现出黄老师非常可贵的不走极端的辩证思维。受辩证思维的影响,黄老师从不孤立地看待事物,他将语文教学的诸多元素置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来思考。以第二章“本色语文课堂”为例,让我们来感受黄老师的思维魅力。黄老师先提出课堂基本逻辑问题,他说:“教学

7、的逻辑起点,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点有着紧密联系,但又不是一个概念。”“怎么确定教学的逻辑起点呢?就语文教学来说,是在语文课程的共性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的个性特点之间寻找它们的契合点。”黄老师总是以客观、公允、开明的态度,在二元、三元乃至多元间实行辨析、建立联系,努力寻找通向语文的正确路径。上编还提到课堂教学的和谐原则、适度原则、整体原则、节奏原则,也都体现着黄老师的思维特点。这四条原则在语文教学界已有很大影响,兹不赘述。下编提出的“和谐共生教学法”和“树式共生课堂结构”,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全新超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内容与形式、精神与语言、阅读与写作等之间构建起一种共生关系

8、,使语文课堂味道醇厚、生机盎然。下编还提到的“有无之间的目标定位”、“二元融合的主体呈现”等,单品味标题,就能体会到黄老师的思维智慧。这种不走极端、注重联系的思维品质,对当下语文教学界爱走极端的思维模式有着较强的纠偏意义。比如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主体的讨论历来争议不断,而黄老师经过辩证思考后认为:“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交织融合的关系,即学生主体实现的同时,也是教师主体的体现。”这个观点,对“教师至上”和“学生至上”的两种极端思维来说,无疑都是一声断喝。黄老师的辩证思维特质,合乎我国中庸哲学思想。孔子在礼记中庸中将舜的治国方法概括总结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认为他的成功之道在于

9、“执两用中”,即公正、中正,不偏不倚。“用中”并不是简单地调和矛盾,而是从对立统一的视角对“问题”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经过合二为一地综合,得出新的认知。这一新知不同于对立双方的观点,而是发展出的新的理论观点。中庸持重的冷静思考和无可辩驳的说服力,成为这本著作的逻辑论述特色。走进这本书,你也仿佛处于智慧风暴的中心,体验黄老师思维所带来的乐趣。飞沙走石之后,“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语文正对着你淡淡微笑。三黄老师的哲思智语,在书中随处可见。而智者风范,总是与仁者情怀密不可分。苏格拉底说:“德性就是智慧。”所谓德性,在苏格拉底看来,就是趋善避恶,行为适度。他说:“凡是知道并且实行美好的事情、懂得什

10、么是丑恶的事情而且加以谨慎防范的人,都是既智慧而又明智的人。”(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德性”与“智慧”是相生相长的,大智之人往往是大仁之人。黄厚江老师就是这样的智者、仁者。黄老师对语文教学的异化现象总是深恶痛绝。语文的原点一书就展现了黄老师“横眉冷对”的一面:他为语文被萎缩、被夸大、被拔高、被虚化而痛心;他为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极端淡化、学生主体的虚假、教师主体的失落而愤懑;他为阅读教学的高位化、低位化、贵族化、时尚化而痛苦;他为现代文阅读题的形式僵化、不够审慎、缺少理性支撑而纠结他对一切“非语文”现象大张挞伐。这种批判精神,根源于他内心对语文本真与实质的忠诚。而内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又迫使黄

11、老师不能止步于“破坏”,而要从批判走向建设。在“建立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序列”中,黄老师列举了以下几种以能力要素为主线的系统、以写作过程为主线的系统、以文体分类为主线的系统、以写作方法为主线的系统、以核心话题为主线的系统、综合系统等,但经逐个分析后发现均不可行,黄老师实事求是,决定“暂时放弃对作文教学系统和训练系统的学理追求”、“暂时放弃对建立整体系统的追求”,而建立起经验型、局部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系统和训练系统。黄老师在学术研究上的求真精神和诚实品质,由此也可见一斑。在读“本色写作教学”这一章时,我不断为黄老师的仁爱之心而感动。此章的副标题是“教学生能写平常的好文章”。“好文章”前的“平常”两字

12、,耐人寻味,它体现出黄老师在对当前的作文命题、评价标准所持的审慎姿态。他说:“无论是初中的语文教师还是高中的语文教师,甚至包括命题的人,绝大多数是写不好这些作文题目的。为什么教师写不好,甚至命题人都写不好,却要求学生写得好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黄老师就有这样一种推己及人的仁慈心肠。但黄老师并不以此否定应试写作的意义和价值,而是明确表态,“即使从考试的角度讲,我们的教学任务也要提高班级的整体写作能力,使更多的孩子能够达到基本要求”。这不是投降“应试”,而是追求“致用”,面向全体,体现出真诚而强烈的人文关怀。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提倡自由写作、关注过程、多元评价等,就是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就此而言,这部书的意义、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语文课程本身。这部著作表面上不事雕琢,内里却气韵生动。除了得益于黄老师深厚的思想底蕴和文化修养外,还与黄老师的性情有关。熟悉黄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有情趣、有性情的“老顽童”。在“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一节里,他特别提出,语文教师还应该有一点真情趣、真性情。这个期许,也是对“本色人生”的一种诠释吧。 黄老师很喜欢使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