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作业2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作业2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作业2_第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作业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课后集训基础达标1.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理财措施。首先搞清限定词 “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然后通过阅读材料搞清这一问题实际是“聚敛财富”,再据变法的内容选择。答案: D2. 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A. 青苗法B. 农田水利法C. 方田均税法D. 募役法解析: 可以结合对题干中“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关键语句的理解来解答本题。很显然这是一项有利于保证农时的法令。答案: D3.)A. 保甲法B. 保

2、马法C. 将兵法D. 设军器监解析: 保甲法规定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这样就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答案: A4.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目的都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 B. C. D. 解析: 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但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答案: B5. 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A. 市易法B. 方田均税法C. 均输法D. 募役法解析: 市易法规定: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名校名 推荐答案: A6.

3、 王安石 法 后世留下了 多 得品 的 。 看下面 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 有些反 法的人混入 法 伍,出 了用人失当的 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 担 法 背了 史 展的 律A. B. C. D. 解析:本 主要考 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 王安石 法的全面 价。王安石 法因触 旧 力的利益而 于失 , 后世留下了 多有待品 的 。例如 法中 然重 增加政府 政收入,但是忽 了减 人民 担;同 法 程中用人失察,出 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但 法在一定程度上改 了北宋“ 弱” 的局面,促 了社会 展,仍然是 史 展 律的。答案: A7. 商鞅

4、法与王安石 法的相同点是()A. 都促 社会制度的改 B. 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 都以富国 兵 目的D. 都重 抑商、 励 功解析: 本 可以用排除法,A 与王安石 法不符,B 与商鞅 法不符,D 在王安石 法内容中没有。只有C 是 两种 法的共同点。答案: C8. 王安石 法中,既有利于 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 青苗法B. 田水利法C. 募役法D. 市易法答案: D9. 新政和王安石 法失 的共同原因是()A. 措施 多,没有切中 弊B. 用人不当,出 危害百姓的 象C.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 烈反 D. 君主易位,保守派上台主政解析:范仲淹

5、和王安石的改革都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 烈反 ,最 失 。2名校名 推荐答案: C 合运用10. 商鞅 法和王安石 法是中国古代 史上两次重要的 法运 。 完成:( 1)商鞅 法和王安石 法有哪些相同点?( 2)商鞅 法和王安石 法有哪些不同点?( 3) 合所学知 你 两次改革成 的 。解析: 相同点、不同点的分析要从目的、背景、内容、性 、 果等几个方面入手。 的表述要 合 两次改革及改革者的相关知 。参考答案:( 1)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 了富国 兵; 法都得到了王 的支持; 法内容触 了旧 力的利益,遭到他 的激烈反 ; 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法都 生 关系作出了 整。(

6、 2)不同点:背景不同:商鞅 法 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 革 期;王安石 法 生在北宋中期 治危机四伏 。根本目的不同:商鞅 法要从根本上 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安石 法 是 了挽救北宋 治危机,部分 整生 关系。性 不同:商鞅 法是一 封建化的运 ;王安石 法 是 封建社会内部矛盾 行局部 整的改革。 果不同:商鞅 法成功;王安石 法最 失 。( 3)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 力的阻 ,不可能一帆 ,要充分考 到改革的复 性和 巨性。 改革的成 关 要看其 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 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 移。改革措施要 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 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 卓 和 定的政治魄力。

7、拓展探究11. 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神宗) 曰: “天下商旅物 至京,多 兼并之家所困,往往 (减价出售)失 。至于行 稗 ,亦 取利,致多 窘。宜出内藏 帛,于京 置市易 。”材料二 中 奏:“遇有客人物 出 不行,愿 入者, 致 中投 ,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 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 之以抵当物力少, 令均分 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 价 ;若半年 ,即出息一分;年 ,即出息二分。”材料三初,魏 忠上言: “宜假 置不至 商; 少 价出之,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 因得余息以 公上, 市 不至于 踊,而开 散之 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足矣。”以上材料均摘自 治通 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 象?( 2) 解决 一社会 ,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 史知 明 些措施有什么 果?答案:( 1)北宋中期, 大商人囤 居奇, 操 市 , 哄抬物价牟取暴利, 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