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_第1页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_第2页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_第3页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_第4页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一、古典主义萌发阶段 格鲁克 克里斯托福威利巴尔德旺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1),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歌剧)。 戈塞克 弗兰克斯约瑟夫戈塞克(Francois Joseph Gossec,17341829),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乐。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学派 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代表作品: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

2、94(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唐璜(歌剧);后宫诱逃(歌剧);魔笛(歌剧);G小调弦乐小夜曲。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第十四(

3、月光)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哀格蒙特序曲。 古典主义时期三巨臣及其经典作品介绍 一、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

4、,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 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第94(惊愕)交响曲:本曲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

5、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 “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贯穿整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法。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4

6、拍子。即著名的“惊愕”的乐章。平缓的旋律之后突然出现一个乐队的强音,之后又进入平缓的旋律。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甚快板,G大调,3/4拍子。曲调诙谐,音乐富有活力。 第四节章,终曲,急板,G大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主题具有鲜明的歌谣风味,略带有感伤的情调 二、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

7、,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

8、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莫扎特作于1788年。该曲以“朱庇特交响曲”而著称(据说是钢琴家坷拉玛所起)。朱庇特是古罗马神话里最高的造物之神,正是因为这部交响曲具有雄伟的史诗性与非凡的创造力,才被冠此美名。 第一乐章是没有引子的快板奏鸣曲式,它的主部主题与十多年后出现的贝多芬第一交响曲非常相象。副部主题幽雅典美,展开部是由它的主部主题发展构成。 第二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成,行板,乐曲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愤慨咆哮,为音乐里增添了悲壮的戏剧性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终曲乐章最为精彩,被人们称为“胜利的赞歌”。 G小调弦乐小夜曲:该曲是18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1

9、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 全曲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快板,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强而有力,随后出现与第一主题相关的副题。 第二乐章,行板,是一首抒情浪漫曲。第三乐章,小快板,是一首规整的小步舞曲,三段体结构,中段是三重奏。 第四乐章,回旋曲式,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它在该乐章中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三、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

10、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 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

11、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第五(命运)交响曲: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巴洛克时期重要音乐家及其经典作品 一、威瓦尔第 安东尼奥威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于1678年出生于意大利。自幼随父学习音乐。1693年成为神父,1703年至威尼斯,任教于音乐专门学校。 1718年只曼图亚,任菲利普亲王宫廷乐长。1727年至

12、维也纳,任理查六世宫廷乐长。早期作品以歌剧为主,中后期写作大量协奏曲及其他器乐曲。在音乐史上,其成就长久不被重视,直至二十世纪中叶,其作品的价值才逐渐被认识。 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包括四个乐章:春、夏、秋、冬):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由于维瓦尔第的四

13、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季的标题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恼人;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第一乐章欢快活泼;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

14、ozart,17561791)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年不满主1781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73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15、。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莫扎特作于1788年。该曲以“朱庇特交响曲”而著称(据说是钢琴家坷拉玛所起)。朱庇特是古罗马神话里最高的造物之神,正是因为这部交响曲具有雄伟的史诗性与非凡的创造力,才被冠此美名。 第一乐章是没有引子的快板奏鸣曲式,它的主部主题与十多年后出现的贝多芬第一交响曲非常相象。副部主题幽

16、雅典美,展开部是由它的主部主题发展构成。 第二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成,行板,乐曲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愤慨咆哮,为音乐里增添了悲壮的戏剧性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终曲乐章最为精彩,被人们称为“胜利的赞歌”。 G小调弦乐小夜曲:该曲是18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 全曲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快板,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强而有力,随后出现与第一主题相关的副题。 第二乐章,行板,是一首抒情浪漫曲。 第三乐章,小快板,是一首规整的小步舞曲,三段体结构,中段是三重奏。 第四乐

17、章,回旋曲式,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它在该乐章中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三、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 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

18、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第五(命运)交响曲: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

19、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动与震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酝酿,才得以完成。推敲、恩格斯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 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拍子。奏鸣曲形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2/4c小调,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通过圆齐奏出著名的

20、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 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拍子,自由变奏曲。第一主题抒情、安祥、大调,3/8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 A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沉思, 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勇气。拍子。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小调,3/4 第三乐章,快板,c 引出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然凶险逼人,曙光就在眼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 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21、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4/4第四乐章,快板, C大调, 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浩浩荡荡,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如长江大河、 的胜利而告终。 欣赏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音乐MIDI 年贝多芬逝18271750年开始至“古典主义”时期(Classicism Ages)是指大约原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准确地说,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所谓“古典的”,人们回顾那是西方文明两个伟大的时期。多少个世纪过去了,“经典的古代”,人们已经这么做了,而且企图借鉴那个时代的文化精华。在文艺复兴时期,往昔, 巴洛克初期亦然,但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真正开始重新发现“古典”。 本时期代表性

22、作曲家及作品海顿 ,奥地利)17321809(Josef Haydn, The Cello Concerto in C and D major)大提琴协奏曲( )创世纪 (The Creation神剧 Trumpet Concerto in E flat小号协奏曲() 号/104号伦敦交响曲/103/102/101/10094第号惊愕号军队号时钟号 号第一乐章104 号第二乐章104 号第三乐章104 号第四乐章104 号第二乐章94 皇帝云雀,弦乐四重奏 鸟, 小夜曲 op3-5弦乐四重奏?洠橡牯尠 莫扎特 1791,奥地利)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 ) p

23、iano concertos 27第20/21/22/23/24/25/26/27号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号第一乐章20(Piano Concerto 20号第二乐章(Piano Concerto 20号第三乐章(Piano Concerto 21号第一乐章(Piano Concerto 21号第二乐章(Piano Concerto 21号第三乐章(Piano Concerto 23号第一乐章(Piano Concerto 23号第二乐章 号第三乐章(Piano Concerto 23 k626 Requiem in d minor)d小调安魂曲 ( (Confutatis from Requiem ) G major k525 )第十三号小夜曲(Eine kleine Nachtmusik )为小提琴与中提琴的复协奏曲(Sinfonia Concertante ( symphonys 29 35 36 38 40 41)第25/29/35/36/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