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参考论文_第1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参考论文_第2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参考论文_第3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参考论文_第4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参考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参考论文篇一:区域经济分析论文题目 区域经济分析的论文题目 1.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2.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研究。 4.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5.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6.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 7.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物流战略规划研究。 8.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9.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10.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11.怀化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关系。 12.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3.某地区区

2、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 14.物流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5.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 16.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 17.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 18.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9.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20.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增衡分析。 篇二:区域经济学论文 xx科技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理学思想史课程 结业论文 论文题目:乡镇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童妞妞 学 号:155021034 年11月5日 论乡镇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乡镇经济的

3、发展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传统特征和发展方向结合我国乡镇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我国乡镇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乡镇经济 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现状 发展问题 发展对策 1 乡镇经济 1.1乡镇经济简介 乡镇经济是指乡村和镇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包括:1、乡镇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关系;2、乡镇产业关系,如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相互关系;3、乡镇区域再生产关系。即物资资料生产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关系。 1.2乡镇经济内涵及特点 根据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乡是

4、指五级(中央、省、省辖市、县、乡)政权组织中的基层政权单位。镇,在我国行政体制中,包括县城镇(指县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建制镇(相当于乡一级)、乡(乡政府所在地的镇)及乡以下集镇。到目前为止。我国有_多个县城镇,10000多个建制镇和50000多个乡及乡以下集镇。这些乡镇是我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农村社区的“发展极”。 在区域经济学中,县及县以下的广大领域都属于“农村”的范畴。整个农村区域内,乡镇相当于“中心”和“点”,周围的乡村是“外嗣”和“面”。所以,农村社区也可分为两个部分:乡镇和乡村(或叫准农村)。乡镇经济就是指“乡镇”这个“中心”、“点”上的一切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我国

5、农村十大产业,乡村大农业包含了农、林、牧、副、渔五业,农村的五大非农产业工(业)、商(业)、建(筑业)、运(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总称为乡镇企业,大都存在于乡镇范畴内,它们构成了乡镇经济的实体,其中乡镇工业是乡镇经济的主体。1.3乡镇经济的传统特征 乡镇经济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桥梁与纽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经济相对独立的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层次,它处于宏观经济之“尾”,微观经济之“首”,是区域经济最基层的环节。乡镇经济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形成了显著的基本特征。: (1)基础性 乡镇经济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行政单元经济,是国民

6、经济的“细胞”和基础。既是县域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其经济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只有乡镇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人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从全国经济发展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 ca地域性。乡镇经济的地域性,是指乡镇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乡镇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 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乡镇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即征税、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多是在乡镇范围内进行的;同时,由于历史、地

7、理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乡镇经济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优势,包括产业部门优势和产品优势等。 (2)差异性 由于历史、现实以及资源T赋等不同原因,造成了乡镇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就是地区间的差异性。总的来说,东部沿海地区专业乡镇经济比较发达,已经或基本上步入了和难点在乡镇,只有农村小康了,才能有全国的小康。 (3)地域性 乡镇经济的地域性,是指乡镇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乡镇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消费等经济活动多是在乡镇范围内进行的;同时,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等方

8、面的不同,乡镇经济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优势,包括产业部门优势和产品优势等。 1.4乡镇经济的发展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乡镇经济的日益壮大,与传统 特征比较,乡镇经济越来越呈现出崭新的发展方向和时代特征。 (1)开放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镇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发展经济,确立竞争优势。市场无_界,更没有乡界,经济发达的乡镇,有一条普遍经验:发展乡镇经济就是把培育支柱产业、培育专业市场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顺应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和开放型经济的思路来提高区域块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如全国乡镇经济百强之一、蝉联第八届西部百强乡镇冠军广

9、东东莞市虎门镇,就是在“十期间”率先大胆确立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带动、内向整合的发展之路。 (2)特色化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迅猛发展,当前乡镇经济都已经具有各自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由于各地特色的不同,乡镇经济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因此,每一个成功的乡镇经济都有各自的显著特点:有的一村一品,有的一村多品;或特色农业、特色工业;或特色出口贸易、特色矿产资源产业;亦或是特色旅游业,等等。如第三届百强乡镇东莞长安镇,以两个“龙头”产业灯饰和花卉苗木生产为导向,发展特色经济。 (3)城乡一体化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乡镇作

10、为连接城乡的结合部,集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于一身,是城乡统筹的基点,也是城乡统筹的落脚点。近年来,凡是挤进地区、全省乃至全国百强乡镇行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始终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坚持城乡,人口、环境、资源统筹协调发展,全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实 现城乡联动发展、协调发展。 2 乡镇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1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乡镇是我国的基层的单位,是面向农村群众的一线行政单位。广大农民朋友与乡镇的关系最 为密切。乡镇经济的款速平稳发展促进者农民收人的逐步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强。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城乡经济发展

11、不平衡性加强。农村在基础设施和交通方面的条件不够便利大大影响到乡镇经济的发展。农民收人水平不高,生活的保障不够健全,购买力不足,都导致了乡镇经济的缓慢发展。我国乡镇经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我们要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乡镇农民的收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发展乡镇经济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十分重大。 2.2 乡镇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21乡镇经济发展现状 (一)没有突出乡镇特色 乡镇特色的经济是区别其他形式的经济关键点。没有乡镇特色的经济模式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足。不能在商界中引起注意,经济长足发展一定会受到限制。这个问题方面。中部和西部可以借鉴东部发展模式,例如东部沿海乡镇的“

12、一镇一品”和“一镇一业”的发展 展的经济切人点。 (二)城镇功能不足 城镇是连接着农村和城市,一方面服务着城市和农村,另外一方面实现了城市产业的转移和又士衣村经济的辐射。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他们奔赴城市,在城市发展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着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城市管理的内容。乡镇功能的实现,可以形成良好的产业聚集,吸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城市和农村发展中的问题解决。从我国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产业和人口聚集的未成形,影响到了乡镇经济的发展。 (三)环境治理问题 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忽视了伴随出现的环境问题。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破坏,影响和城

13、镇居民的生活。我们要边发展便保护,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四)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运行质量差。 年末,在34756个乡镇中,人口总数约为9.6亿,占全国总人口约为69.5%,而乡镇经济对当年全国GDP贡献率仅为27.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城市平均水平的2/3,不到城市平均水平的40%。从经济结构来看,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极低,既缺乏骨干型的工业企业,又缺乏规模稍大的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从所有制的构成来看,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如凤毛麟角,且多为小作坊。在此情况下,经济低质量运行,启动经济增长的难度较大许多乡镇经济总量一般较小,带动能力较

14、差。 (五)乡镇财源狭小,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负债严重。 乡镇财政增收普遍面临以下困难:一是多数乡镇普遍缺乏骨干型的支柱产业尤其是骨干型工业企业,这使乡镇财政缺乏应有的骨干税源的支撑。二是预算外资金征收困难,机动财力足,乡镇预算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计生、国土及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随着国家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这些收入也在逐步减少。 (六)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增收困难。 当前,农副产品的产量并没有减少,甚至还丰年有余,但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增加,究其成因,在于农产品销售不畅,市场疲软,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理制度的日益完善,这些收入也在逐步削减。 2.22乡镇经济发展问题

15、 (1)乡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任何事物的良陛发展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统筹各方面的事务。但现实情况是乡镇政府“权”小、“钱”少,几乎没有任何调控手段,无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使得各方面工作开展举步维艰,还有县级政府的干预,大部分乡镇政府没有自己独立的 财权,“乡级财政名存实亡”的现象抑制了乡镇经济发展。 (2)乡镇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农业经济占绝对多数,且农业发展不平衡,农田水利基本设施老旧,抗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低,基本还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经营,难于形成集约化经营、集约化效益,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地域特色产业不够突出。 (3)乡镇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乡镇干部长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缚,思想

16、不够解放,创新发展意识淡薄,守摊思想比较严重,热衷于日常管理事物和一些农田基本建设项目,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_惯于行政命式的工作方法,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一些干部作风飘浮,纪律涣散,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对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路子不宽和方法不多,对办规模企业、上工业项目一窍不通。一些干部贪污受贿严重,使人民群众对政府作人员更加反感,干群关系恶化,乡镇政府威信力下降。 (4)经济发展后劲不够足 乡镇经济主体除农业外,基本是小商业、小餐饮、小加工、小流通,缺乏大型工商企业支撑,形不成集约效益,导致经济总量低,带动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5)小城镇带动能力

17、弱 目前广大农村城镇规模比较小,对发展空间和辐射带动能力,对资源利用能力还很小,吸引外来投资的优势不明显,再加上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产业支撑薄弱,势必妨碍小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仅凭农业经济发展是不足于支撑财政收入的,导致乡镇财源税源缺乏,财政收入十分有限。 (6)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群众观念落后,小农意识,信息缓慢,不能放开手脚投身经济建设大潮。信息闭塞,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较弱。 (7)乡镇项目投入不足 乡镇地区由于管理制度的落后,资金的不足,技术不充分能多种原因,对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势项目的投入不足。无法有效的推动乡镇经济的发

18、展 (8)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协调性差 一些地区乡镇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威信不强,双方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一些农民并没有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对于政府的安排持抵触心理认为政府的安排与自己无太大关系,牺牲一点更是难上加难,这样一来就使得政府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严重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2.4乡镇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 近些年来,我国乡镇政府工作的目标和对象发生了一些改变,各个地区政府的领导班子应当秉承着走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思想。但是一些地区并没有对干部队伍建设引起 篇三:区域经济学论文 飞地经济模式 摘要:飞地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

19、形式,它主要是将政治意义上的飞地概念引入到经济领域,分析两个区域在资源禀赋和发展差异较大的背景下两者如何各取所长,达到双赢的一种发展模式。本文从飞地经济理论产生背景及其理论渊源出发,通过分析其基本特征和产生条件进而揭示出飞地经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飞地 飞地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 聚集效应 一、飞地经济产生背景及原因 1、背景 飞地经济”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与原来区域在空间上相分离,内容上相互联系的地区。具体而言就是在推进工业化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甲地招入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隶属乙地的工业园区,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

20、展模式。“飞地经济”并非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区域协作形式,早在十五世纪欧洲进行殖民掠夺时就已产生,只是当时没有“飞地经济”这一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史足以说明这一点,可以说西方殖民主义者是最早“飞地经济”的实践者。我国内地最早出现“飞地经济”这一经济术语始于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多年,主导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导致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并存。东部沿海的经济高速发展与“塌陷的”中部、落后的西部以及背着“包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巨大反差。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战略,这使得沿海城市或区域成为国外企业的海外飞地,飞地的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不长,在一

21、定程度上与内地经济缺乏密切联系,同时还频频遭到国外对华的贸易报复,最终给当地及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2、原因分析 按飞地形成的原因,可分为: (1)集约用地型。该类型是“飞地经济”模式的最早表现形式,以福州市永泰县建立马洋工业集中区为代表。它不仅探寻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工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更是探寻了一种平衡各行政区域间利益的方法。 (2)优势互补型。该类型中,飞入地和飞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近似,但各自的资源禀赋能够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通过“飞地经济”的发展能够达到双赢。典型案例如大连市长海县与普兰店市的 (3)产业梯度转移型。该类型中,飞入地主要

22、承接飞出地的产业转移,往往飞出地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但由于飞出地商务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必然有一部分产业需要外迁,此时飞地经济工业园成为首选之地。转出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高质量的基地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飞入地的成本优势。 二、飞地经济的理论渊源 飞地概念主要是建立在“增长极”理论和飞地及飞地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曾经起到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年代中期首次提出的,并经过其他几位如罗德文、布德维

23、尔等经济学家完善而成。“增长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一些地方或大城市聚集,形成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 具有规模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通过具有增长极地区的优先增长,进而带动相邻地区共同发展。增长极强调要与整个区域之间都建立起一种和谐地适宜于经济成长机制与环境。如果周围地域的技术力量、地方市场及交通通讯网络等条件严重滞后,且没有成熟的产业体系,那么增长极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扩散效应所形成的乘数效应就难以在区内实现,并有可能使增长极成为地域经济中的飞地或孤岛,更不可能促进和带动地域经济的成长。”这是区域

24、经济学在关于增长极论述中对飞地概念最直接的表述。 2、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比较优势是同区际贸易、区域分工密切相关的概念。 该理论认为,不同区域间资源配置效益存在差异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区域间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差异;二是区域间外部经济的差异。区域比较优势理论从系统科学的角度解决了一个子系统在大系统中如何定位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不同区域在资源禀赋和资源配置效益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区域之间不同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拥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利用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专注优势产业的发展,每一子系统只有找到自己的特色并发挥了自己的这种比较优势,才能在大系统中找到自己

25、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三、飞地经济理论 1、飞地的含义“飞地”有多种含义,其经济含义是指一个在经济结构、经济作物、经济状态都与周围不同的一小块经济区域。可以称为土地“飞地”、作物“飞地”或经济“飞地”。 2、飞地经济城市经济学家认为,飞地经济是与飞地本身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比较优势和产业关联与飞地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增长极理论、区域比较优势论的综合运用。飞地经济是与某一特定的飞地有着密切联系,内部具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具体地说,飞地经济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模式,它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整批输出项目,而另一些偏远的不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提供生产要素交由前者管理,产生的利税以一定的利益

26、分配机制进行共享,进而实现地区间发展的双赢目的。同时,这种发展模式也是区域之间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的结果,其优势在于可以绕 过行政区划壁垒,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同时有效避免环境与发展的矛盾。飞地经济发展的最后结果必然是区域内经济的一体化。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飞出地”和“飞入地”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发展空间的分离性两地在空间的分离性,即两地在行政上隶属于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区位环境的限制,飞出地在规模扩展时无法选择在原区所在地进行扩张,只能寻找与自身发展相关的地区进行合作,从而出现两者空间上的分离。如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城南发展受到局限,进而在毗邻郫县的金牛区里划出专有的地方设立高新

27、西区。 (2)环境差异性由于“飞入地”和“飞出地”处于不同的行政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可能造成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区域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不同可能造成两地人文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3)优势互补性在选择新的发展空间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如资源禀赋、经济潜力、社会环境和政策等等,以充分做到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拓展空间、降低成本。因此,“飞入地”必然与“飞出地”存在某些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从而使两地能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产生互补,促进两地的共生、共赢、共荣。 ()产业关联性飞出地在进行规模扩张的时候,必然不会脱离原有的特色和产业优势,它必然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重点,进而发挥其管理优势和

28、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考虑到区位因素,开发区一般会对“飞入地”进行原有产业的延伸和转移,“飞出地”着重从事研发、设计等附加值较大、辐射力较强的产业分工环节“,飞入地”则致力于制造环节,从而在区域之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四、飞地经济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飞地经济”模式有着不同的分类。 1、按飞地建设的投入方式,可分为:(1)飞出地投资型,即由飞出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2)飞入地投资型,即由飞入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3)两地共投型,即由两地按照协议共同分担基础建设投入。 2、按飞地工业基地的管理方式,可分为:(1)飞入地管理型,对工业基地进行属地化管理。优点是管理方熟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

29、,不足之处在于可能形成对企业服务的不连续性,没能有效利用飞出地的管理经验。(2)飞出地管理型,由飞出地派遣管理团队对基地进行管理,对企业进行服务。优点是保证了服务、政策的连续性,使企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缺点是管理方需要时间来理解当地经济文化环境。(3)两地共管型,设立双方长期友好合作的机制,基地管理委员会由双方共同派驻人员。这样既能保证基地服务管理的延续性,又能充分利用飞入地的资源。 3、但按飞地形成的原因,可分为:(1)集约用地型。该类型是“飞地经济”模式的最早表现形式,以福州市永泰县建立马洋工业集中区为代表。它不仅探寻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工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的

30、现象,更是探寻了一种平衡各行政区域间利益的方法。(2)优势互补型。该类型中,飞入地和飞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近似,但各自的资源禀赋能够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通过“飞地经济”的发展能够达到双赢。典型案例如大连市长海县与普兰店市的合作。(3)产业 梯度转移型。该类型中,飞入地主要承接飞出地的产业转移,往往飞出地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但由于飞出地商务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必然有一部分产业需要外迁,此时飞地经济工业园成为首选之地。转出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高质量的基地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飞入地的成本优势。 五、飞地经济模式的现实探索“飞地经济”的三个成功实例 1、福州市永泰县发展“飞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