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课程PPT幻灯片_第1页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课程PPT幻灯片_第2页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课程PPT幻灯片_第3页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课程PPT幻灯片_第4页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课程PPT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院感染管理 -我们关注什么?,2,我们关注什么?,诊断? 报告? 预防控制? ? ? ? ?,3,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 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流行的耐药菌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 特殊病原体感染 手卫生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职业防护 .,4,基本概念,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病原体传

2、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在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5,医院感染传播途径:,空气 飞沫 接触,6,医院感染的特点,-感染发生于已有各种基础疾病的病人; 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复杂多样,常为来自医院环境的多重耐药菌,或来自患者自身的条件致病菌; 医院感染的发生常由医源性操作技术和治疗方法直接引起,7,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的三大因素,病原因素: 病原菌的变迁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快速

3、增长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MRSA、VRE等 病人因素 皮肤粘膜屏障损伤或炎症 老年人或新生儿与婴幼儿免疫功能降低 免疫缺陷病 肿瘤 医疗因素: 病人在医院内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菌的机会较多 病原菌侵入的机会较多,如各种诊疗技术操作可损伤皮肤粘膜,而让正常菌群进入体内 各种手术治疗的影响 免疫抑制治疗 抗菌药物的影响,医院感染诊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卫医发【2001】2号 2001.1.2,9,属于医院感染的诊断,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

4、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10,属于医院感染的诊断,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11,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12,医院感染的分类,1、呼吸系统 2、心血管系

5、统 3、血液系统 4、腹部和消化系统 5、中枢神经系统 6、泌尿系统 7、手术部位 8、皮肤和软组织 9、骨、关节 10、生殖道 11、口腔 12、其它,13,常见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1、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2、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14,二、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热。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

6、例增高。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15,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

7、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16,常见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腹部和消化系统,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

8、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17,二.胃肠道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18,医院感染报告,散发病例报告: 24h内报告医教防保科 暴发病例报告

9、: 关于印发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73号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九年七月二十日,19,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第十条,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应当于12小时内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第十二条,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2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第十三条,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院,2

10、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小时内逐级上报,22,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 建筑(分区、流程、材料) 通风、空气流向、空气净化 医院环境卫生 水(饮用水、医疗用水、污水处理系统) 食物 医疗废弃物,23,控制感染经诊疗护理器具的传播 减少侵入性操作 确保诊疗护理器具的消毒、灭菌 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传播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保证使用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 实施标准预防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的额外预防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类药物,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24,合理用药 (WHO1985),患者所用药物适合其临床需要 所用剂量及疗

11、程符合患者个体情况 所耗经费对患者和社会均属最低,*,*,*,25,近年颁布的有关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及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2006) 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8)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 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的通知(2011),26,2011年抗菌药物的几个主要指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二级以上医院接受抗菌药

12、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二级以上医院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开展100,27,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 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务人员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预警机制,28,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 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 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 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 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手卫生,国际关注的最

13、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最简单、最经济、 最方便、最有效 的措施,30,在医院,手所接触的物体表面经常受到院内病原体的污染,可能使其成为带菌者引起交叉传染,一只手接触受污染的物体表面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病原体传播: 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手能100的被成功传播 白色念珠菌通过手能90的被传播 鼻病毒通过手能61的被传播 甲型肝炎病毒通过手能22%33%的被传播 轮状病毒通过手能16的被传播。,31,手被细菌污染的情况,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 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 3.9104-4.6106,32,干手怎麽办? 他在干什么?,33,手卫生是防止医疗卫生保健相关感染

14、和减少多重耐药微生物传播的重要行动!,手卫生与NI的关系,34,35,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36,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37,医务人员在下

15、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先洗后消),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38,洗手方法 :六步法,39,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 手卫生 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安全注射 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40,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