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采矿设计
设计题目:________潘三煤矿1.8Mt/a新井设计______________
姓名:学号: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矿业工程学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采矿工程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二零二一年一月
中国矿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矿业工程学院专业年级采矿工程2017级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2020年12月17S
设计日期:2020年12月17日至2021年1月16日
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采矿设计I》题目从题目库中抽取,题目给出某个井田的地质条件,要求学生按此
条件完成矿井初步设计中的开拓部分内容,学生必须按照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进行,完成
设计大纲规定的全部设计工作量。
《采矿设计n》题目从学生所做《采矿设计I》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设计,结合题目给
出的某个井田采(盘)区或带区地质条件,要求学生按此条件完成矿井初步设计中的准备
方式与采煤方法部分内容,学生必须按照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进行,完成设计大纲规定的
全部设计工作量。
要求:独立完成上述内容,科学作风严谨,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案合理,计算分析正确、结论合理,语句通顺,主题有自己的见解,
符合专业技术要求。
摘要
本设计是根据潘三煤矿井田特征和地质条件,开展开拓设计。
设计共包括4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
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6.采煤方法;7.矿井通风及安全。
潘三矿位于淮南市西北部,距洞山约34公里,地处淮南凤台县城北约15公里,交通
方便,走向长度为10.3km,倾斜长度平均为6.2km,面积61.3kn?
主采煤层为13-1煤层,平均倾角为7.6°,煤层平均厚度为3m。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380m3/h,最大涌水量为641m3/h,水文地质条件为复杂类型。矿井瓦斯含量较高。
井田工业储量为255.675Mt,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93.398Mt。根据储量条件,确定矿井
设计生产能力为L8Mt/a,矿井服务年限为76.74a。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制度为“四
六制”。
依据潘三矿井田地质及生产条件,提出立井两水平直接延深、立井两水平暗斜井延深、
立井三水平直接延深、立井三水平加暗斜井延深4个开拓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井田采用立井两水平直接延深开拓方式。
本设计选用西二带区为首采区,西二带区走向长平均1815.3m,倾向长平均2156.7m。
带区内划分为9个倾斜分带,分带平均长2294.3m。设计首采区(西二带区)位于井田西
北部,首采工作面为13201分带。采用沿空留巷顺序开采方法,采用综合掘进机、锚杆支
护机进行掘进与支护工作。采用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方式。带区实际生产能力1.951IMt/a,
采出率为88.6%。
工作面选择倾斜长壁采煤法,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一次采全高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
顶板。每班割三刀煤,每天推进9个循环。采用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端头支架进行工作
面的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进行两巷超前支护。
本设计选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优点明显且适合于本矿井,故采用抽出
式通风。从副井进风,风井回风,133201工作面采用“Y”形通风方式。新鲜风流从辅助运
输大巷经进风运料斜巷(运输进风斜巷)到达工作面,污风从进风运料斜巷经回风大巷从
西回风井排出。
关键字:潘三矿井;开拓方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带区;沿空留巷;液压支架;两翼对
角式;抽出式
目录
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
1.1矿区概述...........................................................1
1.2井田地质特征......................................................2
L3煤层特征..........................................................7
2井田境界与储量...........................................................10
2.1井田境界..........................................................10
2.2矿井工业储量......................................................10
2.3矿井可采储量......................................................12
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7
3.1矿井工作制度......................................................17
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7
4井田开拓.................................................................21
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1
4.1.2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21
4.2矿井开拓方案及其比较..............................................24
5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30
5.1煤层地质特征.....................................................30
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1
5.3带区车场选型设计.................................................36
6采煤方法.................................................................38
6.1采煤工艺方式.....................................................38
6.2回采巷道.........................................................53
7矿井通风及安全...........................................................56
7.1矿井地质、开拓、开采概况..........................................56
7.2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57
7.3矿井风量计算.....................................................60
7.4矿井通风阻力.....................................................66
7.5选择矿井通风设备.................................................73
7.6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78
参考文献...................................................................80
心得体会...................................................................81
《采矿设计》课程设计第1页
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述
1.1.1矿区地理位置
潘三矿位于淮南市西北部,距洞山约34公里,地处淮南凤台县城北约15公里,地理
坐标为东经116°41'45"-116°48z45',北纬32°47'30"~32°52'30",本井田
交通方便,合阜铁路在矿区南缘通过,南行10km可接淮河水运,每天定点班车凤台、合
肥、蚌埠、南京、六安等地,市内有11、12、13、112路公交车出租车与各井田及市区相
图1-1交通位置图
1.1.2地形、地貌
本区为淮河流域的泥、黑河支流域,属淮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标高+19.50〜+23.50
左右。淮河在淮南段,一般水位标高十15m;历史最高洪水位为十25.63m。堤面标高+27.07m。
泥河系淮河左岸的支流,发源于凤台县朱集,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穿过丁集、潘三、潘一、
潘二四个井田,由淮南市尹家沟入淮,全长60km,流域面积原为710km2,茨淮新河开挖
以后减为606km2。流域内一般地面高程为+19〜+24m,下游为开阔洼地,高程为16m。雨
季淮河水位上涨易成内涝。黑河位于井田北缘,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淮河,河床宽2-10m,
系人工挖掘浇灌农田季节性水渠。
1.1.3矿区气候条件
本区为过渡型气候,以东南风为多,年降雨量最大为1423.3mm,最小为649.9mm,
《采矿设计》课程设计第2页
年均910.6mm,多集中在7、8月份;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21.7C,平均气温+15℃;
最大冻土深度0.30m,最大降雪量0.39m。
1.1.4矿区的水文情况
本区为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标高+19.5〜+23.5m,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
降1:10000。淮河为流经本区的主要河流,在淮南段一般水位标高为+15m,最高水位可达
+25.93m(1954年7月21日鲁台洪水水位),堤面标高27.07m,可以防洪患。淮河平均流量
正阳关以下2000m%。矿区内有泥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淮河,近平行地层走向横贯本矿区,
河床形态上游窄,下游宽,枯水期水位为+18m,最高水位可达+22.40m。
1.3.5煤尘及煤的自燃
13-1煤层无爆炸危险性,利用着火温度法鉴定其自燃倾向性为:不自燃〜易自燃。
1.2井田地质特征
本矿井东起九线与潘一矿毗邻,西至十五线与丁集勘探区相接,西段为潘四井田南边
界,南部以13-1煤-900m等高线地面投影为界,东西走向长10.3km,倾斜长度最大6.3km,
最小5.9km,平均6.2km,井田水平宽度为6.1km,水平面积为61.3km2。
1.2.1煤系地层
本井田为新生界松散层覆盖的全隐蔽区,井田内发育一组向西倾伏的次一级褶曲,即
董岗郢次级向斜及叶集次级背斜,两者轴向大致平行,近东西向,贯穿全井田与潘集背斜
轴呈15-20°夹角相交。向西倾伏,倾伏角3〜5°。
经钻探揭露井田内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四系地层,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下统(01+2)
钻探揭露厚度108.88m,仅见顶部岩层,岩性为灰色、致密厚层状硅质灰岩、局部夹
泥质条带。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
厚度123m,假整合于奥陶系地层之上。由灰〜深灰色灰岩,泥岩及细〜中砂岩组成,
其中含12〜13层灰岩,夹5〜10层不稳定薄煤层及炭质泥岩。
(3)二叠系(P)
厚度1074.37m,整合于石炭系太原组之上。自下而上分为山西组、上石盒子组、下石
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现叙述如下:
a.山西组
厚度约79m。由灰黑色泥岩、灰色粉砂岩组成,下部含煤1〜3层。井田内局部煤层
受岩浆岩影响变为天然焦。
b.下石盒子组
厚度131.5m左右,以灰、深灰色泥岩及细砂岩为主,夹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含煤
《采矿设计》课程设计第3页
10〜11层,其中8煤较稳定,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4-1煤下的铝土质泥岩发育良好,分
布较稳定,为主要标志层之一,该煤层组局部受岩浆岩侵入使部分煤层变成了天然焦。
c.上石盒子组:
厚度544.5m左右,以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次为浅灰〜灰白、灰绿色砂
岩。含煤17〜27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5层。
d.石千峰组:
井田内已揭露的最大厚度为319.37m。主要由紫红、褐红、褐黄、浅灰〜深灰、灰绿
等杂色砂质泥岩,花斑状砂质泥岩、含砾中粗砂岩、泥质砂岩等组成,分选及磨圆度均较
差,中上部有较单一的石英砂岩薄层,层理不清,该组不含煤,下部偶见炭质泥岩。
(4)新生界(KZ)
该区新生界地层与下伏古生界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为186.54〜483.55m,平均厚
度为378.93m可分为上第三系和第四系两部分。
上第三系(N)
a.上第三系中新统下段(N:)
厚0〜99.05m,平均57.65m,岩性以含泥砂砾层为主,砾石为石英岩、石英砂岩、岩
浆岩、偶见灰岩砾,局部夹有少量砂质粘土。结构疏松。属残坡积相沉积,与下伏地层呈
不整合接触。
b.上第三系中新统上段(N:)
厚0〜101.05m,平均厚66.75m,以浅灰绿夹棕黄色粘土为主,间夹粉、细砂1〜3层,
局部砂层较厚,但其砂层含泥质较高。属河湖相沉积全区分布稳定,只在南部十二线以南
部分钻孔缺失。
c.上第三系上新统(N2)
厚67.68〜190.40m,平均133.04m,岩性以浅灰绿色中砂为主。其次为细砂及粗砂,
局部夹由钙质胶结成砂岩盘,质坚硬。结构疏松〜松散。夹砂质粘土或粘土3〜5层,局
部粘土层较厚。属河湖相沉积全区分布稳定。
《采矿设计》课程设计第4页
■•।
---—
04M————
151T————
......-—
।»(
«*»
f--------------
二
----
0
ajHO
~iF--------------
————
————
————
141F————
4H40
~ir————
川
附记1____
————
“A.
■--------------
••:、
瓶雌就
/就粘碰疆则轩般纨破俅毓踝储靛刖揉
阴1.(0
____稔段-,女“臀VT&'标
I1………八,、檄龄於磕,辨出欧轲搬微聘,耻燃
H.5
IT4谶
跳确
卜朗夕牖躲:lobitiMDliriieadfdiabile
12W斛大轴:CisantcpterisKiMiaaefUhs脚k
-------------
耕:Sphttopirlltii$P1.
陶——--
--------------
--------------
,*A<4
————
----
--------------
-----
--------------
————
————
————
.-....-
MH.0
~&r--------------
-———
卜建————
1H1F————
————
37,0<5$3HiO——--
7WIT--------------
————
。〜假
11-2IF
图1-2综合地质柱状图
1.2.2水文地质特征
矿内主要含水层为新生界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组、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及石灰岩岩溶
《采矿设计》课程设计第5页
裂隙含水层组三部分组成。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新生界第四、第三系松散层沉积厚度为186.54[水(三)3孔]〜483.55m(十四〜十五5
孔),平均厚度为378.93m。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厚,工广附近古地形隆起处最薄。按地层
对比和岩相组合特征分为四个含水层组和三个隔水层组,其主要特征如下:
(1)第四系含、隔水层(组)
a.上部含水层(组)(原上部含水组上段)
底板埋深19.85〜34.98m,含水砂层厚1.45〜30.05m,平均厚11.64m。自地表5〜10m
以下,以灰黄色、褐色,粉、细砂及粘土质砂为主,夹薄层砂质粘土。砂层颗粒较细,呈
疏松状,属潜水〜弱承压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渗入补给,富水性较弱,水质属
HC(h-Ca・Mg型。
b.中部隔水层(组)(原上部含水组的夹层)
底板埋深47.17〜65.51m,隔水层厚2.32〜40.90m,平均厚度19.14m,以棕黄、灰黄
夹灰绿色砂质粘土为主夹0〜4层砂,顶部富含砂僵块和铁锈质结核,粘土分布稳定,可
塑性强,隔水性较好。
c.下部含水层(组)(原上部含水组的下段)
底板埋深101.35〜132.45m,含水层厚度25.85〜71.20m,平均厚度埋.41m,以下以浅
灰及灰黄色中、细砂为主,局部为含砾中粗砂,砂层占该段厚的84%。成份以石英为主,
多含白云母片及黑色矿物,呈松散状。据水(三)2和十上含-2两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
高为16.40〜20.18m,q=0.476〜1.5881/s-m,k=3.656〜3.896m/d,水质为HCO3-Ca-Mg-Na
和HCO3・CLNa型,矿化度0.370〜1.023g/l,水温16〜19.5C,水量充沛,水质良好,为
生活饮用水主要水源。
(2)上第三系含、隔水层(组)
a.中部(上新统)含水层(组)(原中部含水组)
底板埋深207.95〜310.75m,含水层厚度23.50〜158.40m,平均厚度104.56m,砂层占
组厚74%,以浅灰绿色中砂为主,次为细砂及粗砂,局部夹由钙质胶结成岩的坚硬“砂岩
盘”数层,其间夹粘土及砂质粘土0〜17层,厚度0〜61.06m。据水(三)3孔混合抽水试验
资料:水位标高为20.51m,q=0.2691/s•m,由于未完全揭露该含水层组,故水量较小,
此水量不能代表该含水层的水量,仅供参考,估计可能水量较大,水温18C,矿化度L76g/1,
水质属Cl-Na类型。本组在十二线南部附近隆起部位变薄,并直接覆盖在基岩上。
b.中部(中新统上部)隔水层(组)(原中部隔水组)
底板埋深289.30〜392.65m,隔水层厚度。〜91.95m,平均厚度52.28m,本组全区分
布稳定,仅在古地形隆起处变薄或缺失,岩性以浅灰绿夹棕黄色粘土及砂质粘土为主,致
密、粘韧、具膨胀性。其间夹分布不稳定的砂,砂砾层0〜8层,累厚O〜39.50m,占组
厚24%左右,据邻近矿井水34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为22.47m,q=0.001811/s•m,
《采矿设计》课程设计第6页
富水性弱,水温24℃,矿化度2.476g/l,水质属Cl-Na类型,该组隔水性较好。
c.下部(中新统下部)含水层(组)(原下部含水组)
该含水层组厚0〜99.05m,平均厚57.65m,其中砂和砂砾层厚0〜85.80m,平均厚
37.93m。直接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由东南往西北,沿基岩低凹面分布。向南北两侧延展
变薄,且在古地形隆起处尖灭。岩性以含泥砂砾层为主,其次粉细砂,砾石为石英岩、石
英砂岩及岩浆岩,偶见灰岩砾石,砾径在5〜20mm左右,结构疏松。据检水43及十下1+2-2
等5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9.49〜25.18m,q=0.414〜1.01231/s180-3.288m/d,
矿化度2.386〜2.605g/L水温26〜28.5℃,水质均为Cl-Na类型,说明补给水源贫泛,以
储存量为主。
(3)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组)
正常砂岩分布于煤层与泥岩、砂质泥岩之间,砂岩裂隙不甚发育,全区共有189个孔
揭露,其中有8个钻孔漏水,漏水孔率4.2%,主要漏水层位为11煤顶、底板砂岩及18
煤以上部分层段砂岩。
据十三〜十四3孔11煤顶底板砂岩漏水段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为23.39m,q=0.0133
1/s-m,k=0.0389m/d,矿化度2.36g/l,水温29℃,水质属HCO3•Cl-Na类型。流量呈衰
减变化趋势,停止抽水后水位恢复三天,还比原水位低32.50m。
综上所述二叠系煤系地层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补给水源贫乏,以储存量为主,
且导水性差。
(4)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组)
太原组上部1〜4层灰岩为i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灰岩纯厚度为17.01〜19.03m,
平均厚18.20m,单向抗拉强度2.94〜8.23MPa,平均抗拉强度4.17MPa,自然状态下抗压
强度为37.7〜97.0MPa,平均抗压强度69.08MPa。揭露1灰或1〜4灰的钻孔42个,一般
岩溶裂隙不发育,大多数钻孔未发现漏水,仅在轴部附近的十C3”和十01两孔漏水,据
十01孔钻进3灰时最大漏失量3.6m3/ho据水(三)4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19.06m,
q=0.07471/s•m,k=0.307m/d,矿化度2.086g/L水温33.5℃,水质属Cl•SO4-Na型。各
层灰岩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份均有差异。
揭露下部C3”〜C3“层灰岩有6个钻孔,岩溶裂隙较发育,局部见有小溶洞,有5个
钻孔漏水,漏水孔率占83%,据构8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为26.69m,q=0.01871/sto,
k=0.0761m/d,矿化度2.606g/L水温32℃,水质属Cl-Na类型。资料表明:本组灰岩岩溶
裂隙发育不均,富水性差异较大,水位恢复缓慢,且低于抽水前静止水位,故补给迳流不
畅,以储存量为主。
(5)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组)
区内有4个钻孔揭露该层,揭露厚度为28.18〜109.18m不等,岩性以厚层状白云质灰
岩为主,次为角砾状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浅灰色微带肉红色,块状构造,局部岩溶裂
隙发育,见小溶洞。
《采矿设计》课程设计第7页
由上述资料表明,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差异较大,由弱〜强不等。
(6)岩浆岩裂隙含水层
见有岩浆岩钻孔51个,厚度为4.07〜77.79m不等,岩性为细晶岩、正长斑岩及正长
煌斑岩等,侵入层位从C3〜8煤,由东向西侵入层位逐渐升高,主要分布在4煤以下。钻
进岩浆岩段简易水文观测均无明显漏失现象,说明裂隙不甚发育。据潘四井田十四〜十五
22和水四12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为19.952〜19.668m,水位降深53.26〜55.21m,
q=0.0112-0.004761/s•m,k=0.0494〜0.0274m/d,矿化度1.826〜2.504g/l,水质Cl•SCU
—Na型。资料表明富水性弱。
(7)矿井涌水量:本次矿井涌水量预计水量为4〜13-1煤层间煤系砂岩裂隙水,1煤
底板水不考虑在内。由于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弱,水源补给贫泛,易于疏干,但新生界下含
水通过砂岩露头缓慢补给,故砂岩含水层具有一定的补给量,补给量的多少,取决于砂岩
露头与下部含水层的接触面积及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导水性。从淮南各生产矿井排水资料分
析;矿井投产初期量较大,当开拓面积达到一定数值后,水量趋于稳定状态,矿井涌水量
不再增加。再随开采面积增大和开采水平延深而增加或增加很少。潘集矿区各矿井出水特
征亦如此,所以潘三矿预计在开采4〜13-1煤-730m水平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80m3/h,最
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前通关必练题库-含答案
- 公司总务部车辆管理办法
- 名著专题答案
- 管理学选择题库学习资料
- 2025私营企业与外企合作项目劳动合同书与保密协议书
- 2025租房合同签订协议书范本
- 茶店合作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租赁意向协议书范例
- 二零二五出租房屋安全责任书
- 20253月份超长输泥管道土石方运输压力维持协议
- 2025年高考思辨作文备考之17例高级思辨素材
- (甘肃二诊)2025年甘肃省高三月考试卷(4月)物理试卷(含官方答案)
- 2025年中国二氧化碳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格构梁班组合同
- 福建省泉州市20023年第29届WMO竞赛二年级数学下学期竞赛试卷
- 2025年安全生产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理能力试题集试卷
-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地理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修6
- 内蒙古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苏州卷-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撬装式承压设备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 融资面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