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降”的背后原因_第1页
探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降”的背后原因_第2页
探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降”的背后原因_第3页
探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降”的背后原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降”的背后原因金融0801 顾明燕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显著改善,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总体上延续了2003年以来“双降”的态势。但探究“双降”的内在原因,不难发现,“双降”与银行自身经营改善的关联度非常小,银行潜在不良贷款问题依然值得关注。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明降实增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近期,上市银行先后公布的业绩普遍超出市场预期,其中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继续保持“双降”,这也是当今我国银行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从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可见一斑。1月24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2010年统计数据,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

2、2010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93亿元,比三季度末减少61.2亿元,较上年末4973.3亿元下降68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4%,较三季度末下降0.06个百分点,较上年末1.58%下降0.44个百分点。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损失类贷款余额649.1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2226.7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1673.3亿元。 但是,这个令业界骄傲的数据背后,其实掩盖了不良贷款“名降实增”的真相。二、不良资产明降实增的原因1.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剥离”是银行贷款质量得到改善的最直接原因。农业银行()的财务重组案例尤为明显。2008年,农业银行剥离了8157亿元不良资产,从而令银行业不良贷款大

3、幅减少7082亿元,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也从6.17%下降到2.42%。 从目前来看,银行自身利润冲销和直接剥离是银行减少不良贷款的两种途径。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巨大,银行利润又十分有限,因此,不良贷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先注资,再剥离”。2.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劣变趋势。在损失、可疑、次级这三类不良贷款中,损失类是无法收回的贷款,对银行的负面影响最大。2007年,损失类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重从2003年的27.64%大幅攀升到46.33%,在短短4年中增加了19个百分点,其增加主要是由可疑类和关注类贷款劣变形成的。2010年,商业银行损失类贷款余额57

4、0亿元,比年初的5877亿元减少了5307亿元,但考虑到被剥离的5494亿元的损失类贷款,商业银行的损失类贷款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87亿元。所以,由于商业银行对损失类贷款的剥离,才使得2008年以来损失类贷款在不良贷款中比重出现大幅下降的“假象”。 3.贷款规模扩大“稀释”了不良贷款,从而大幅降低了不良贷款率。自从2002年我国银行业实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以来,监管部门将“双降”,尤其是不良贷款率的降低作为银行资产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是由不良贷款余额与贷款总额共同决定的,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往往通过“增大分母”扩张信贷来换取不良贷款率的下降。2009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

5、款率之所以能快速降低到2%以内,也正是“天量”信贷投放所致。4.商业银行的“借新还旧”掩盖了不良贷款。 自上市以来,资本充足率一直是悬在商业银行头上的一根绳。若资本充足率低于8%,就不能进行再融资,而且很多业务也将受到限制,分行就不能开。对于面临激烈竞争,希望快速发展的银行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为了控制巨额的呆坏账出现,商业银行则设立分行以及支行领导人贷款签字额度。但是,在一笔笔巨额贷款分拆之后,分支机构依然可以不用总行审批就发放,这带来了很大的呆坏账风险。而在压缩不良贷款的大方针下,分支机构分拆贷款形成的呆坏账,只有通过反复的借新还旧来掩盖。5.经济下行风险将导致“隐性”不良贷款激增,银行业面

6、临不良贷款“双升”压力。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规模虽然有所上升,但仍然难以撼动贷款融资所占融资总规模80%的重要地位。这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结构决定了银行贷款具有“亲经济”的周期效应,即银行业在分享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成果的同时,也难以避免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压力日益明显,自1990年代末剥离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之后,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下行周期。如果中长期内我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这可能导致目前的“隐性”不良贷款在未来2年至3年内的某个时候集中“显性化”。再考虑到2009年以来15万亿元新增贷款中有相当大比例投放到了地方融资平台项目、产能过剩企业及房

7、地产市场,经济波动给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不良贷款数额很难乐观。三、对于不良贷款明降实增应采取的措施 1.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对已有的不良资产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处理: (1)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经与债权人协商达成新的协议,债权人同意给予债务人在正常情况下所不愿给予的让步,以协助缓解债务人的困难,避免因采取立即求偿措施而蒙受更大的损失。可采用兼并中的债务重组、债务期限和利率的重组、债务主体的重组和担保方式的重组等方式。 (2)债转股。将难以收回的债权,转换为银行的股权,原有的还本付息就变为按股分红。 (3)债务利息优惠。银行对债务人的部分贷款实行挂账、停息、或减免部分本

8、息,减轻企业负担。 (4)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能产生可预见现金流的不良资产从众多的不良资产中分离出来,转换成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 2.加快资本市场发展 (1)增加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可以降低银行贷款贷款占企业融资的比重,有效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 (2)加快不良贷款流通市场的建设。从国际上看,各国处置不良资产,基本上都是通过开放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在市场上寻求合作者,将不良资产打包出售给国内外投资者。不良贷款流通市场的开放,将加快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 3.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是控制不良贷款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国际金融论著里,银行的主要职能

9、中有一条银行应该参与所贷款的企业的策略制定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这一点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银行指导管理企业的制度体系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个根本方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制度上的科学性和成熟性与外资银行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借鉴国外银行先进做法,改革现有信贷管理制度是势在必行的。4.改革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变侧重贷前测控为全过程监控目前各行贷款风险意识显着加强,但主要侧重于贷前测控,即重视贷前的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风险度测算,这对于优化贷款投向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贷前、贷时是效益好的单位,贷后有可能因市

10、场变化或经营管理不善而变成效益差的单位,因而贷款的风险度有可能增大。因此,只重视贷前测控,轻视贷后监控,仍不利于降低贷款风险。只有对贷款进行全过程监控,贷后定期(如分月或分季)和不定期地(如,当单位出现重大变故时)多作信用等级评定、贷款风险度测定和还贷能力测算,并以此作为调整贷款投向、是否采取信贷措施的依据,才有可能较好地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同时,对质押贷款、抵押贷款和保证贷款,贷款银行还应全过程监控质押物、抵押品的保管状况和担保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严防因质押物或抵押品遗失变动、残损变质和因担保单位经营管理不善而引致担保失效。当企业改制或关停并转破时,一定要认真积极主动参与,随时关注,坚决维护银行正当权益,防止企业趁机丢包袱、卸责任,搞“金蝉脱壳”或“过河拆桥”。当贷款出现风险时,一方面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要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惩前毖后,“亡羊补牢”。对呆帐贷款进行认定和核销时,一定要追根到底,查出究竟,防止企业通过弄虚作假手段逃废银行债务。5.完善金融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金融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相关执法部门必须切实起到对行业的监督作用。我国银行业高额的不良贷款无法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法规的不健全以及执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