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监测方案_第1页
基桩监测方案_第2页
基桩监测方案_第3页
基桩监测方案_第4页
基桩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桩检测方案 批 准 人:审 核 人: 编 写 人:XXXX检测有限公司 XXXX年X月X日目 录 1、工程概况- 4 -2、编制依据- 4 -3、检测目的及工作量- 5 -3.1检测目的- 5 -3.2检测拟定工作量- 5 -4、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5 -4.1地形地貌- 5 -4.2地基土层及分布特征- 5 -4.3场地地下水条件- 7 -4.4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7 -5.现场检测方法及原理- 8 -5.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 8 -5.2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方法- 10 -5.3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方法- 11 -5.4低应变动力测桩- 11 -5.5高应变动力测桩- 12 -

2、6现场试验及检测设备- 13 -6.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设备- 13 -6.2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设备- 14 -6.3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设备- 15 -6.4低应变动力测桩- 15 -6.5高应变动力测桩- 16 -6.6检测流程- 16 -7检测报告- 17 -8、检测工期及进度保证措施- 17 -8.1检测工期- 17 -8.2检测进度对策及保证措施- 17 -9、质量保证措施- 18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9 -10.1安全保证措施- 19 -10.2职业健康、文明生产、环境保护措施- 20 -11、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20 -11.1低应变法检测重点、难点及采

3、取的措施- 20 -11.2静载试验检测重点、难点及采取的措施- 20 -12、检测要求- 21 -12.1基本要求- 21 -12.2低应变检测要求- 21 -12.3载荷试验检测要求- 21 -13、拟投入的机械设备配置- 21 -1、工程概况拟建XX位于XX。本项目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和钻孔灌注桩,根据提供的设计图纸,灌注桩设计参数见表1-1:灌注桩设计参数 表1-1序号桩型桩端持力层进入持力层深度桩长桩径桩顶标高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桩数1Z1细砂层3m26m800mm-3.4002500kN160kN410根2Z2细砂层7m25m800mm-8.200250

4、0kN160kN18根3Z3细砂层5m25m800mm-6.4002500kN160kN24根4Z4细砂层3m25m800mm-4.4002500kN160kN28根5Z5细砂层7m25m800mm-8.2002500kN24根6Z6细砂层1.5m24m800mm-2.6002500kN44根548根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见表1-2: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 表1-2序号桩型桩长桩径桩长桩顶标高承台底标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数1Z7a15m400mm-7.700-7.300300kPa600kN94根2Z7b15m400mm-7.700-7.300200kPa600k

5、N20根3Z815m400mm-0.300250kPa(桩间距1.6m)600kN1982根200kPa(桩间距1.6m)600kN2096根根据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需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单桩水平承载力检测、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高应变承载力检测、低应变完整性检测。2、编制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3、检测目的及工作量3.1检测目的3.1.1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判定基桩竖向抗压承载

6、力特征值能否满足设计要求。3.1.2通过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判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否满足设计要求。3.1.3通过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判定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能否满足设计要求。3.1.4通过低应变法完整性检测,判定基桩桩身完整性类型及其缺陷位置。3.1.5通过高应变曲线拟合法承载力检测,判定基桩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能否满足设计要求。3.2检测拟定工作量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和本工程设计资料要求,各检测项目拟定工作量如下,请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核准。桩基类型检测方法设计总桩数检测数量抽检比例最大加载量备注CFG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2096根21根1%1200kN单桩复合

7、地基静载试验21根1%200kPa300kPa低应变完整性检测210根10%灌注桩单桩水平静载试验548根6根1%320kN高应变承载力检测28根5%5000kN低应变完整性检测110根20%4、场地工程地质概况根据XX公司提供的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该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如下:4.1地形地貌场地地貌属于鄂尔多斯台地南缘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微地貌单元多属于丘陵平缓坡地和河谷阶地,地表被风积沙所覆盖,为风积平沙地。4.2地基土层及分布特征勘察53.0米深范围内揭露地层主要以粘性土、砂类土为主,场区存在地层缺失区域。勘察资料将项目场地分为两个区,地层连续区为区,存在缺失地层区为区,详见勘察报

8、告中的“勘察场地分区界线图”。根据土的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自上而下分可分为8层,场地地层简述如下:区地层:层细砂:黄褐色,稍湿,松散中密,风成沉积,磨圆度、分选性均较好,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分,上部含植物根系。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8.022.0击,平均13.0击。层细砂:黄褐色,稍湿,中密密实,磨圆度、分选性均较好,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分,局部粉土薄层。场区西部部分缺失,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16.043.0击,平均23.1击。层粉质粘土:灰白灰绿色,一般可塑状态,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高,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局部为粉土薄层。场区西部部分缺失,疑受历史影响被侵蚀。该层土属中压缩性

9、土。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6.020.0击,平均13.1击。层细砂:浅黄黄褐色,稍湿饱和,密实,分选性较好,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分,含粘性土,局部含粉质粘土薄层。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31.097.0击,平均51.3击。1层粉质粘土:黄褐色,湿,一般可塑状态,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土质不均,含少量砂粒,铁锰氧化物,该层在勘察区内部分钻孔揭露,分布不连续。该层属中压缩性土。层细砂:浅黄黄褐色,饱和,密实,分选性较好,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分,含粘性土,局部含粉质粘土薄层。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32.0100.0击,平均71.9击。1层粉质粘土:灰褐色,湿,一般硬塑状态,稍有光泽,无

10、摇振反应,韧性及干强度高,土质不均,含少量砂粒,铁锰氧化物。分布不连续。层钙质芒硝层:灰白色,主要为砂质钙质胶结,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局部为灰绿和灰褐色,块状构造,有大孔隙,含砾石。1层粉质粘土:浅绿色,硬塑状态,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及干强度高,土质较均匀,铁锰氧化物。层细砂:浅灰绿黄褐色,饱和,密实,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分,含粘性土,局部含粉质粘土和中砂薄层。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52.0100.0击,平均84.1击。1层粉土:浅灰绿褐黄色,饱和,摇振反应无低,韧性及干强度低中,见黄色锈斑,夹红色粘土薄层。该层属中压缩性土。层细砂:浅灰红褐色,饱和,密实,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分,含粘性土

11、,局部含粉质粘土、粉土和胶结薄层。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76.0100.0击,平均95.6击。1层粉土:褐黄色,饱和,无摇振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土质均匀,见黄色锈斑,局部为粉粘,偶见姜石。该层属中压缩性土。区地层:1层细砂:黄褐色,稍湿,松散稍密,风成沉积,磨圆度、分选性均较好,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分,上部含植物根系。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6.015.0击,平均10.8击。2层细砂:黄褐色,稍湿,稍密中密,风成沉积,磨圆度、分选性均较好,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分。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11.029.0击,平均19.5击。3层细砂:浅灰灰黑色,稍湿,稍密中密,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分,含腐殖质,具

12、有腥臭味,局部含有云母及贝壳碎片。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10.028.0击,平均20.4击。4层泥炭质粉质粘土:浅灰灰黑色,稍湿,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具有腥臭味,局部含有大量腐殖质。该层属高压缩性土。区以下地层与区相同。4.3场地地下水条件该区地下水类型属潜水,补给方式主要是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的影响。在勘察钻孔中测量了地下水位埋深为6.614.7m,标高1012.6821017.76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具微腐蚀性。4.4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据勘察资料,天然地层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

13、值(fak)见表3.4-1。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 表3.4-1地层编号及岩性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地层编号及岩性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层细砂1201层粉质粘土1601层细砂100层细砂2202层细砂110层钙质芒硝层2203层细砂120层细砂2204层泥炭质粉质粘土1001层粉土200层细砂170层细砂240层粉质粘土1701层粉土210层细砂200基桩设计参数见表3.4-2。 基桩设计参数表(单位kPa) 表3.4-2地层编号及岩性干作业法泥浆护壁法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极限端阻力标准

14、值qpk(kPa)层细砂25-22-1层细砂25-22-2层细砂42-40-3层细砂44-42-层细砂55-50-层粉质粘土60-55-层细砂701400(5mL10)65-层细砂702000(10mL15)651000层钙质芒硝层-80-层细砂-701400(15mL)5.现场检测方法及原理5.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试验桩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分级加载,加载分8个同等级别逐步加载到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加载到最大试验荷载,然后分级卸载到零。具体作法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5.1.1加载与沉降观测加荷

15、分级:按最终加载量的1/8分级施加(每级150kN)。 加荷采用超高压油泵驱动油压千斤顶施加,压力值由通过JCQ - 503B桩基载荷试验自动观测系统自动控制和显示。沉降观测:沉降量测采用对称安装在试验桩周围的两块50mm的位移传感器通过JCQ-503B桩基载荷试验自动观测系统自动记录。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数据记录采用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以消除人为误差。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终止

16、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已加载到最大试验荷载;当Qs曲线呈缓变形时,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大于100mm。5.1.2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的规定,按下列方法确定: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

17、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出现终止加载的第二条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m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s=0.05D对应的荷载值。当按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参加统计的试桩,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5.2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方法5.2.

18、1加载观测采用两根工程桩互为反力。试验采用千斤顶施加水平力。在千斤顶与试桩接触处安置一球形铰座,从而保证千斤顶作用力能水平通过桩身轴线。采用单向多循环加卸载法进行试验。水平荷载试验值按32kN的增量逐级加载,直至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min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便完成一级荷载的试验观测,加载时间尽量缩短,测量位移的间隔时间应严格准确,试验中途不得停歇。5.2.2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桩身折断;水平位移超过3040mm(软土取40mm);水平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异

19、常情况经批准同意终止试验。5.2.3单桩的水平临界荷载的确定(1)取水平力-时间-位移(H-t-Y0)曲线出现拐点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2)取水平力-位移梯度(H-Y0/H)曲线上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3)取H-s曲线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5.2.4单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的确定(1)取水平力时间位移(HtY0)曲线明显陡降的前一级对应的水平荷载值。(2)取水平力位移梯度(HY0/H)曲线上第二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3)取桩身折断或受拉钢筋屈服时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参加统计的试桩,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或水平临界荷载值统计值。5. 2.5同

20、一条件下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当水平承载力按桩身强度控制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2)当桩受长期水平荷载作用且桩不允许开裂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的0.8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5.3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方法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是原位测试方法中的一种。在桩体达到规范要求的休止时间后,对复合地基通过一刚性承压板逐级施加竖向压力(荷载),观测试验承压板随时间产生的沉降量,以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具体作法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中附录D进行。5.3.1加载与沉降观测(1)加荷分级:按最终加载量的1/8分级施加。(2)沉降观测:每级加荷前

21、后各读记一次沉降,以后每隔30分钟测读一次,每次观测值记入试验记录表。沉降量测采用对称安装在承压板周围的50mm行程电子位移计测定。(3)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经达到相对稳定,可以施加下一级荷载。(4)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a、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b、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c、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5. 3.2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的确定:5.3.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当ps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

22、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当ps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针对本工程CFG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5.4低应变动力测桩采用RS-1616K(P)型桩身完整性检测仪进行基桩完整性检测, 以便携式数据采集仪、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对测试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提供低应变动测试桩的RS-1616K(P)实测及分析曲线。测试参数设定符合下列规定:时域信号分析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设定桩长

23、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长度,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桩身波速可根据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符合下列规定: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实,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激振点位置选择在桩顶中心部位,传感器安置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瞬态激振应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桩身完整性类别的判定:类桩: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类桩: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类桩:2L/c时刻前有明显缺陷反射波,桩

24、底反射波不明显;类桩:2L/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5.5高应变动力测桩5.5.1试验方法及原理高应变动力测试是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土间产生相对位移,实测桩顶力和加速度的时程曲线,通过波动方程分析法拟合计算单桩的极限承载力。资料主要分析步骤:、正确选取信号,确定波速平均值;、假定桩和土的力学模型,根据勘察报告和施工记录选定计算模型的初始参数;、利用实测的加速度曲线作为输入的边界条件,通过波动方程数学求解,反算桩顶的力曲线;、如果计算的曲线与实测的曲线不吻合,说明假定的模型及参数不合理,有针对性地调整桩土模型及参数;、根据调整后的桩土模型及参数再行计算,直至计算曲

25、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良好,且难以进一步改善为止。5.5.2高应变测试步骤及过程高应变测试前通知工程部和现场监理工程师,经批准后进行测试,操作步骤参考如下: 传感器安装面预处理;重锤就位;在仪器监控下安装应力、加速度传感器;调整仪器进入接收状态;按预定高度起吊重锤,接受操作员指挥,使重锤自动脱钩;仪器操作员检查采集信号、工作人员检查传感器;根据现场测试进行情况重复上述、项,或进行下一根桩的测试工作,重复步。直至全部测试工作结束。高应变测试结束后及时进行拟合分析,对有问题的桩应及时将分析结果通知监理和工程部。5.5.3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评价:(1)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

26、%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承载力统计值;(2)当其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3)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6现场试验及检测设备6.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设备反力装置单桩竖向静载试验(CFG桩)用堆载平台组合反力装置2套,每套由一根主梁(3000kN)、堆载平台和配重组成。配重可采用预置混凝土块,配重要求摆放均匀,且堆载配重不小于试验最大荷载的1.2倍。详见图6.1“CFG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施工图”。加荷及观测系统加荷系统: 200T液压千斤顶2台,80MPa电动

27、油泵三台及配套油路三套。观测设备:荷载大小由压力传感器通过JCQ-503B桩基载荷试验自动观测系统自动控制;位移观测采用两只量程为50mm,精度为0.01mm的位移传感器通过JCQ-503B桩基载荷试验自动观测系统自动记录。拟投入3套桩基载荷试验自动观测系统。分析软件:徐州市建筑工程研究所载荷试验处理专用软件,版本号1.0.1。图6.1 CFG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施工图6.2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设备反力装置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用相邻两根竖向抗压试验灌注桩试桩作为反力,中间传力装置为钢性传力筒。详见图6.2“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施工图”。加荷及观测系统加荷系统:带有球铰的500kN千斤顶1台、80MPa

28、电动油泵一台及配套油路一套。观测设备:荷载大小由压力传感器或油压表测读;位移观测采用2只量程为50mm,精度为0.01mm的位移传感器或机械百分表测读。分析软件:徐州市建筑工程研究所水平载荷试验处理专用软件,版本号1.0.1。图6.2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施工图 6.3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设备反力装置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用堆载平台组合反力装置2套,每套由一根主梁(3000kN)、堆载平台和配重组成。配重可采用预置混凝土块,配重要求摆放均匀,且堆载配重不小于试验最大荷载的1.2倍。其施工图与图6.1“CFG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施工图”相似。加荷及观测系统加荷系统: 200T液压千斤顶2台,80MP

29、a电动油泵2台及配套油路2套。观测设备:荷载大小由压力传感器通过JCQ-503B桩基载荷试验自动观测系统自动控制;位移观测采用两只量程为50mm,精度为0.01mm的位移传感器通过JCQ-503B桩基载荷试验自动观测系统自动记录。拟投入2套桩基载荷试验自动观测系统。承压板面积:1.58m*1.58m的钢性承压板1块(桩间距1.6m区域);1.81m*1.81m的钢性承压板1块(桩间距1.6m区域)。分析软件:徐州市建筑工程研究所载荷试验处理专用软件,版本号1.0.1。6.4低应变动力测桩低应变检测主要设备组成如图6.4低应变现场检测装置示意图所示。仪器系统包括:2 基桩低应变试验仪器:RS16

30、16k(p)。 分析软件:武汉岩海低应变分析软件包2.0。图6.4 低应变现场检测装置示意图6.5高应变动力测桩高应变检测主要设备组成如图6.5高应变现场检测装置示意图所示。仪器系统包括: 基桩高应变试验仪器:RS1616k(p)基桩高应变动力试验系统。 辅助设备:重锤、脱钩器、起落架等。 分析软件:采样软件:CK16;拟合分析软件:CCWAPC。图6.5 高应变现场检测装置示意图6.6检测流程进行试验前通知委托方或现场监理工程师,经批准后进场进行试验,操作步骤参考如下:试坑与桩顶面预处理:仔细整平桩头、平整试坑、水平铺垫薄层中砂后安放垫板,千斤顶就位;组合安装(焊接)反力装置;连接加荷及观测

31、装置;架设基准梁,安放观测仪表;调整仪器设备进入加荷、观测状态;依据方案要求进行加荷、卸荷观测直至试验结束;拆卸反力设备,进行设备保养;试验数据汇总,技术负责人查验资料,进行资料整理保存;进行下一点的试验。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全部试验结束。试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影响到试验进一步进行时,应及时征求现场监理或委托方的意见,待得到明确指示后进行下一步操作。每点静载试验完成后,应及时将试验结果通知监理或委托方。7检测报告根据建设单位的具体要求,当一个阶段试验完成后可及时出具阶段性试验结果;全部试验完成后试验报告可在4日内提交。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向建设单位提交试验报告一式4份。试验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32、、工程概况、检测目的及依据、检测方法原理介绍;、提供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水平静载试验、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数据汇总表及相应曲线;提供低应变完整性检测、高应变承载力检测实测原始曲线及分析曲线;、检测成果分析、检测结论。8、检测工期及进度保证措施8.1检测工期本次检测在接到业主进场通知后,24小时内组织进场;根据拟投入的设备和检测工程量,连续检测作业天数预计最大为20天。遇到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或甲方原因工期顺延。8.2检测进度对策及保证措施在建设方、监理单位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在合同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检测工作。具体保证措施如下: (1) 投入的生产设备配套完整,性能满足检测需要,在规定的时间

33、进场。(2) 检测人员有较好的敬业精神,经验丰富,能独立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全部人员到位。(3) 检测用材料准备充足,并及时进行检测,不因此影响生产进度。(4) 仪器设备易损配件准备充足,保证仪器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5) 按时参加施工的协调会,根据协调会的安排,制定检测进度表。(6) 合理组织生产,协调各方及各工序间的工作,避免误工现象的发生。(7) 采取合理的奖罚措施,加强检测人员的质量、安全与工期意识,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8) 现场配置车辆1-2部,加快检测的进出场速度,保证有效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检测进度保证措施体系见下图。9、质量保

34、证措施为确保检测工作质量目标的实现,在检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管理体系,对整个检测工作运行负责,确保检测工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详见图检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示意图。具体保证措施如下:(1) 全面按质量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控制全过程的检测。(2) 加强岗前培训工作,针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岗前技术质量培训。(3) 严格进行关键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检测工艺和控制参数。(4) 建立严格的关键环节技术人员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的报验程序,保证关键环节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5) 认真接受业主、监理、质量监督部门、设计部门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6) 上下工序工作必须建立检查、

35、验收机制,质检员判定的不合格品严禁进入下工序工作,必须在返工或采取补救后经质检员确认后移交。(7) 建立“质量例会制度”,定期检查分析检测中的技术质量状况,采取有效改进措施,确保工程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8) 严格按照现行的国家和部颁规范、标准、规程以及经审批的检测组织设计进行检测。(9) 对违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人,将按不同程度给予批评处理和罚款教育,并追究其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将按上级有关规定程序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处理。检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示意图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各岗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对工程的生产组织、安全等全面负责

36、,各班组应指定安全员,对本班的安全生产负责;安全生产小组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全体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10.1安全保证措施(1) 项目负责人是本工程安全文明生产的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工程中检测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的管理工作,成立安全生产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检测中的安全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检查结果予以记录,并定期公布。(2) 进入检测现场必须遵守检测现场的安全规定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进入检测现场必须戴安全帽。(3) 岗位分工明确,各种仪器的使用必须由专人操作,且必须持证上岗。各种检测设备未经项目负责人批准,不得带出检测区。(4) 各种机电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只有检查合格后才能

37、起动,调试正常后才能正常工作,必须具有可靠的防护装置。(5) 检测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执行检测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6) 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有条件时可以配备灭火器。(7) 检测中做好班前交底工作,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8) 夜间检测要有充足的照明,大风及雷雨天气应停止作业,人员应撤离到工棚内避雨。10.2职业健康、文明生产、环境保护措施(1) 在检测现场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2) 检测现场各种机具设备、材料、水电管线布置合理,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卫生。(3) 现场办公及生活设施应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搭设应整齐规范,要保持室内设施摆放整齐统一,保持清洁卫

38、生。(4) 办公室内要悬挂各主要岗位职责、检测图、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检测进度计划图、检测管理体系图、安全保证体系图、质量保证体系图等,并张贴质量目标或其它宣传口号等。(5) 检测人员应持证上岗。(6) 项目部应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并制定相应的生活制度,严禁在检测现场打架、赌博、酗酒等不文明现象发生。11、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及采取的措施11.1低应变法检测重点、难点及采取的措施 在采用低应变检测时,关键是采取准确、合适的数据,在采取时若发现桩身存在缺陷时,应区分缺陷的深浅,采用不同的激振能量、不同材质的锤头、合适的采集参数,以求能够采得准确的信号。 一般情况下,在获取长桩深部缺陷和桩底反射信号时,应采取刚度小的重锤,其产生的入射波脉冲较宽,低频成分多,弹性波衰减慢;刚度较大的轻锤,入射波脉冲较窄,高频成分较多,激振能量较小,适合于桩身浅部缺陷的识别和定位。 在进行低应变无破损检测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