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分类法的确立_第1页
四部分类法的确立_第2页
四部分类法的确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部分类法的确立二、四部分类法的确立和隋书经籍志(一)荀勗的中经新簿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所立六略,按今天通行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衡量,六艺略大半属于经部,诸子、兵书、数术、方技四略均属子部,诗赋略属集部,未给史书设立部类,而将国语、战国策、太史公(史记)等史书纳于六艺略春秋类之中。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史书的数量不多,尚不足以单独立部类。东汉魏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图书的数量大大增加,东汉以后国外传来并译成汉文的佛经、本土新出的道教图籍、起居注、地方志、氏族谱等都难以归入六略中,图书的实际情况,需要重新整理编目,并按图书内容改进分类方法。西晋时期,出现了荀勗编定的新

2、书目中经新簿。隋书经籍志序说:“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荀勗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但录题及言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辨。”可见荀勗是在曹魏政权校书编目而成的中经的基础上,校理西晋藏书而编著出中经新簿的。荀勗中经新簿的最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将七略、汉书艺文志习用的图书六分法,改为四分法,即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按其收录的图书内容看,约分别相当于后世习用的经、子、史、集四部。二是将史书单独立为部类,与其余三部并列,以反映当

3、时书籍的实际情况。但荀勗仅记每书书名,加上简单的注释(作者、卷数、存佚情况等),而不再像刘向那样为每部书撰写一篇叙录。因此,中经新簿相对于七略、汉书艺文志当更加简明,但在学术上的作用却降低了。西晋末,书籍在战乱中大半散佚,晋元帝建立东晋政权后,大力搜求遗书,又经二三十年的努力,由著作郎李充编撰了晋元帝四部书目。仅分甲、乙、丙、丁四部而不立类名,又将乙、丙二部收录图书的内容互换,乙部录史书,丙部录子书,甲、乙、丙、丁四部所收书相应为经、史、子、集,从而提高了史书的地位。李充最早建立了经、史、子、集四部的次序,尽管仍以甲、乙、丙、丁为部名。(二)隋书经籍志唐初修隋史,隋书的“帝纪”、“列传”署名“

4、魏征等撰”;“志”署名“长孙无忌等撰”,志分十篇,共三十卷,其中经籍志四卷。实际上经籍志是魏征任秘书监时主持纂修的,但因“十志”最后完成时魏征已死,由“监修”长孙无忌进呈,故题“长孙无忌等撰”。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确立经、史、子、集为四部名称的系统书目,此后,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成为中国古代图书著录与收藏陈列的主流,也成为中国古代区分知识体系和学术系统的主流。隋志经、史、子、集各为一卷,佛、道两类图书的总部数、卷数附于集部之后,共为第四卷。前有总序,概述先秦至唐初图书聚散整理情况及学术发展源流。然后按四部先后著录图书,部内再分类,共四十大类,每类图书后有该类小序。各部末尾有部序。1.

5、经部。 著录官方认可的儒家经典,分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附尔雅、五经总义)、纬书、小学 等,共十类。2.史部。 分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录、簿录等十三类。3.子部。 分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等十四类。4.集部。分楚辞、别集、总集等三类。隋志的体例是,每书先录书名和卷数,是为正文,正文后加注文,注明该书作者、图书存佚情况,有时还注图书内容或卷数不同的别本,间或著录图书的真伪等。如集部楚辞类著录楚辞三卷,注云“郭璞注,梁有楚辞十一卷,宋何偃删王逸注,亡。”意为著录的三卷本楚辞是郭璞注的,梁代有十一卷本的楚辞,是南朝宋代何偃删削汉王逸的注本而成的,但已亡佚不存。又如经部孝经类著录古文孝经一卷,注云“孔安国传,梁末亡佚,今疑非古本。”对古文孝经的存亡真伪作了判断。隋志著录卒于隋亡之前人的著作,所录经、史、子、集各部图书系当时政府实有藏书。道教、佛教图书仅录总部数、卷数而不录具体图书。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的第二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的第二部中国古代综合性分类书目,还是第一部确立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系统目录。隋志的总序、部序、类序继承了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的传统,注重阐述图书分类及学术源流,很好地体现了清代章学诚总结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即通过这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