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研究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月25日,我们来到了“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的*城,参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举办的全国首届教学研究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此次活动安排在国家行政学院。当我和孙老师下了车,冒着33的高温,顶着似火的骄阳,拖着笨重的行李箱,循着导航的指示,徒步一千多米,站在国家行政学院门口时,不禁感叹,不愧为培训 _干部的学府:大气、庄重。门卫武警把守,须持相关证件方可入院。能来此学习,我们应更为珍惜与把握。 在赴*之前,局里特地召集了我们开了一次会。会议上,陆局长、王局长、翟科长的发言多次强调此次学习是“任重道远”。陆局长要求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保证学习做到“三有”
2、:有目标,有收获,有成果。王局长从激发内需、统一行动、学以致用、确保安全四个方面予以希望。26日开幕式,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主编,第二届 _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郭戈致词,亦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无论是外部驱动还是内在专业发展,都让我们从思想上、行动中严正以待这次学习。 此次培训为期两天半,每半天安排两场讲座。如今,论文写作研修已然结束,回首这些天的学习,感受最为深刻地就是让我们真正知道:论文“为什么写”“给谁写”“写什么”“如何写”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授课专家们或以编者或以作者或以读者的身份为我们一一解答。我们为什么要写论文?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情
3、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对写作?是内需还是外因?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刘启迪指出“作者的心态决定论文的内涵和品质”。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中国教师报总刘华蓉、课程?教材?教法部主任刘启迪、小学语文部主任王维花等专家以的身份解决了“给谁写”的问题。提示我们在投稿之前,首先要了解所要投稿的媒体的办刊宗旨、读者对象、内容定位、主要特色、主要栏目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一投即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教育学博士、研究员郭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张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科研部高级主管牛瑞雪等专家以他们切身的经历强调“写什么”的重要性。他们告诫我们“知道写什么远比怎么写更重要”。人民教育出
4、版社资深编审章建跃、卢江,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主任吴欣以编审读者的身份对我们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诊断与辨析,指导我们如何撰写一篇合乎规范的科研论文,并举例说明一篇优秀论文所具备哪些基本品质与特点,为我们“如何写”提供了解决之道。 为了我们每位学员能更好地深入学习,主办方周到地开设了晚修班。晚修班是按照学科类别来分的,每个班至少安排两位专家或,为我们搭建了与、专家零距离交流互动的平台。在报名时,主办方要求我们参训的每位学员提交一篇论文。原以为提交论文仅仅是此次学习的报名门槛,没有下文。谁知主办方将我们提交的论文请专家和一一过目,分类筛选,在晚修课上,以甄选出来的典型论文为例,进行面对面对
5、话,现场交流探讨,辨析问题所在,提出修改意见。我们中小学外语班共收到50多篇(过了报名时间后提交的论文没有统计其中),选出29篇,并在此基础上又选出几篇论文进行现场研讨,荣幸之至其中就有我一篇论文。26日上午,当我在“人教期刊写作研修” 群里看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付蕾列出要求与她联系的7位英语学科老师 _中有我时,心情还真是矛盾欣喜、忐忑。且不论是当反面教材还是正面教材,能被选中可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可是专家要对我进行现场提问,让我有点胆怯。我提交的重视小学英语的朗读训练这篇论文是某次为了完成学校教研任务,我将平实教学工作经验与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反思,再结合所看的相关的书而成的。总感觉哪里不对,可又
6、说不出所以然来,担心自己贻笑大方。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大家,就是大家,和蔼可亲,她们亲切的态度消除了我的紧张感,并对我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让我感觉不虚此行。吴欣老师与付蕾老师首先肯定了我的论点明确,文章逻辑严密,层次清晰,行文流畅。与我交流了一些想法后指出了修改意见。如题目中关键词需进行界定;论证理论支撑单薄,要增加国内外此项的文献综述; _文内注的格式需规范;行文中尽量使用平实的学术语言或格言式的语言,避免出现“古人云”“俗话说”诸如此类语言。吴老师与付老师多次表明几乎没有一篇论文拿来可以直接发表的,都需要修改的,好文章重在“千锤百炼”。 虽然写论文没有什么所谓的速成班,我们也不可能通过专家的
7、这一次的当面指导,或这一期的研修班,一举就可把论文写得非常好了。毋庸置疑,我们至少可以学到一些写有针对性的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如选题要“简、明、实、新、小”;关键词、摘要要短小精悍,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篇幅一般100-300字,3000字以内短文不写摘要;正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论证要合理可靠,文献综述要恰当引用,与所写论文有内在逻辑联系,结论和观点要经得起推敲。 _脚注、文内注、尾注须格式规范等等。除此之外,各位专家对待写作的态度感触了我。如郭戈书记把写作看作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方式。刘启迪主任让写作成为一种“抒写”,而不是一般的书写。张汉林教授把写作作为一个习惯,在写作中成长。也许我们还是感觉到不会写,写不出来。根源何在?就是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丰富性可以带来质变”)。那么要读什么书呢?刘启迪说:“无论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