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Word含答案2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Word含答案2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Word含答案2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Word含答案2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Word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英俊杰出的)B失向来之烟霞(原来)C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D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惜)解析:选DD项,可怜:可爱。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泰山巍峨挺拔,让人高山仰止。B这个小男孩正值豆蔻年华,精力旺盛。C老师一来,这两个正在打架的孩子立刻停下来,摧眉折腰。D洞庭湖江天一色的壮景是何等迷人。解析:选DA项,高山仰止:表示对崇高品德的仰慕。B项,豆蔻年华:比喻少女,多指女子十三四岁之时。C项,摧眉折腰:形容弯腰低头

2、,献媚讨好的样子。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士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并称两人为“王孟”。C“菩萨蛮”“扬州慢”“江南好”“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近体诗。解析:选CC项,“江南好”不是词牌名。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_离不开酒。_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_唐代文人之

3、醉酒,_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_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_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A总是如果而/但是从而B都如果/固然且因此C可是倘若那么既/所以D却与其所以虽然反而/解析:选B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把握语句之间的关系以及选项给出的虚词的特点等。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古代文人墨客都离不开酒的问题。处,从前文的“无论”分析,此处表条件关系,故填写“都”或“总是”均可;处,从后文的“那么”分析,此处应填写与之对应的关联词“如果”;处,从后文“

4、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展望”分析,此处有让步的意味,填写“固然”比较合适;处从前文“不仅”分析,此处应该填写表递进关系的词语,比如“且”“而且”等;处是对整段文字的概括,可以填写表结果的词语,如“因此”“所以”等。综上,答案选B。5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江边望月,不由使人生发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之叹的名句是“_,_”。(2)杜甫旅夜书怀中“_,_”两句借用比喻,表现了诗人贫困无依、四处飘零的窘迫境况。(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_,_。(4)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表现词人矛盾情感的句子是:_,_。答案:(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

5、相似(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二、阅读鉴赏(60分)(一)古代诗歌阅读(46分)6阅读登岳阳楼,完成(1)(2)题。(8分)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简要分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艺术表达效果。(4分)答:_(2)这首诗的意境有何特点?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1)仅用十个字就描绘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2)这首诗的意境开阔宏丽,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这首诗的前四

6、句写景,写得宽阔广大;五、六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写得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到七、八两句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蝶 恋 花清纳兰性德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乡书和泪折,红闺此夜团月。注丁零:古代民族名。汉时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团(lun)月:圆月。(1)前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4分)答:_(2)下阕作者是如

7、何抒情的?(4分)答:_答案:(1)描写了整日狂风呼啸、木叶脱光、天山耸立、白雪皑皑的边塞之景。(2分)作用:渲染一种苍凉的氛围,为后文抒情做铺垫。(2分)(2)用朱颜无法常在,表达自己的羁旅之愁无法消除;(2分)设想闺中人望月思念自己,表达自己对闺中人的思念之情。(2分)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汉江临泛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3分)答:_(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3分)答:_(3)从整首诗看,诗人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2分)答:_答案:(

8、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摊破浣溪沙咏桂花宋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大:一作“太”。(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

9、后化成的万点黄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娇小无比以及金玉之质。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乐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D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E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解析:选CDC项,“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却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D项,“拟人手法”有误,词的下阕主要以梅花的“俗”和丁香

10、的“粗”来反衬桂花的高雅。(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可从色彩、形态、香气三个方面来考虑。答案: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11分)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宋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注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与朋友孙巨源、王正仲同登多景楼,

11、座中还有官妓胡琴弹曲助酒。孙巨源对苏轼说:“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苏轼欣然命笔,作成此词。(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东坡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写出了连用三个“多”字的言情语句作为发端。B词人“一笑”是因为眼前美景而笑,回头看,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C上阕四句,它是虚与实的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实为主,以写景为主。D“停杯且听琵琶语”句,“停杯”承上,与“尊酒相逢”相呼应。“且听琵琶语”启下,是“乐事”的补充。E词人与好友相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觥筹交错,用“醉脸春融”四字表现自己和友人的醉态。解析:选ADB项,结合注释,词人因为这次

12、与朋友在多景楼集会的确是一大乐事,所以才笑。C项,应为“以实为主,以言情为主”。E项,“醉脸春融”四字表现的是注释所说官妓胡琴的神态,活脱脱描摹出一个喝了少许酒后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动人姿态。(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做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

13、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二)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苏东坡的秋天武志强对秋的感应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文人的感应就是留下一些文字,直到骨骸与灵魂一起都漂泊了,天地间只留下一枝瘦笔,让后人来读。古秋中最喜欢苏东坡的秋。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就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下来能把你醉倒。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当他孤苦飘零到黄州时,作了卜算子一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14、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尽秋的凄清、冷寂,但在字里行间又有一股隐隐约约极细微的飘仙之气,我想苏东坡一定是饮了酒之后开始这月夜独往来的,千年之后依旧能嗅到他的酒仙之气,仿佛他不是用脚行走,而是孤鸿一样在飘。到底是深谙秋的人,也到底是酒中人,即便到心境死灭时也能散发出一股酒的芬芳,不要小看这点芬芳,正是它使苏东坡成为苏东坡,如果说是苏东坡写尽了秋,倒不如说是秋和酒拯救了苏东坡。当你望着那湛蓝的秋空,眸子里不是盛满了渴望燃烧的酒液吗?沉寂的热情又一次被唤醒被点燃了。苏东坡把目光投向秋天,他又开始向往了。在他那篇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赤壁赋中,一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5、就展示了他博大宽广的襟怀。前后判若两人,但秋的精神又一以贯之,如果不是万里清秋,苏东坡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吗?能通过这样的抒发疗救他的精神危机吗?正是秋天养育、调息着苏东坡的情怀,为他提供了纵横驰骋、跌宕腾挪的天地舞台,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他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才竖立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雕像。秋天的个性就是苏东坡的个性,秋天不能缺酒,有酒的苏东坡不能缺秋。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或泪流满面,默立无语,秋天都接纳了,并把它仅有的余温给予我们,送我们上路。苏东坡就这样上路了,至今都向我们展示着一条明净的人生之路。繁华喧嚣所给人的多是过眼烟云,而一些真正沉埋在心底的东西并

16、不怕冷寂,它在等待勃发,就像一棵生了根的树定能将枝叶烘托出来。有成熟就有失落,有大的成熟就有大的失落,不怕失落,怕的是失落之后不再振作、奋起,不再否定、超载。这就是苏东坡给我们的启迪,也就是秋天给我们的启迪。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我们应该比苏东坡品得更好。1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酒后,苏东坡笔下的秋散发着浓浓的酒味,因此让作者最喜欢苏东坡的秋。B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之后,作的水调歌头使作者泪流满面、默立无语。C文中引用苏东坡的诗词,既能印证苏东坡与秋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文章的中心;又能增加作品的文学情趣,使文章具有文采。

17、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问等手法,淋漓酣畅地抒发了对苏东坡的喜爱、赞赏之情。解析:选CA项,曲解文意。原文为“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就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下来能把你醉倒”。这里是以酒作喻,说明苏东坡写秋的文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项,原文是“苏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或泪流满面,默立无语”,选项却混淆关系,说成“作的水调歌头使作者泪流满面、默立无语” 。D项,文章中没有运用排比手法。12文中说“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苏东坡是怎样皈依秋天的?(5分)答:_答案:凭借凄清、冷寂的秋景来表现他的飘仙之气。通过“万

18、里清秋”来展示他宽广博大的胸襟。依托中秋月来表现他笑看过眼烟云的豪迈洒脱的情怀。13作者认为“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那么,我们还能从秋天中品出什么?试联系实际加以探究。(6分)答:_答案:秋的天空是辽阔的,天是湛蓝的,它启迪我们,要有开阔的心胸,要有包容一切的情怀。秋是收获的季节,它启示我们,要心怀感激珍惜拥有,脚踏实地把握现在。秋凄清、冷寂,但又成熟、丰盈,这如同人生一样,有坎坷也有机遇,它启示我们,要乐观地对待眼前的困难,通过努力成就人生的辉煌。三、语言应用(10分)14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认真阅读诗句,明确诗句中所写的对象,竹林、洗衣少女;二要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诗句中描写的一群少女洗衣归来经过竹林的情景。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字数要求。答案: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