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9 散文阅读(一)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1/9/d5d12d1c-5263-44e4-9a9a-e41af35f3b15/d5d12d1c-5263-44e4-9a9a-e41af35f3b151.gif)
![演练9 散文阅读(一)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1/9/d5d12d1c-5263-44e4-9a9a-e41af35f3b15/d5d12d1c-5263-44e4-9a9a-e41af35f3b152.gif)
![演练9 散文阅读(一)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1/9/d5d12d1c-5263-44e4-9a9a-e41af35f3b15/d5d12d1c-5263-44e4-9a9a-e41af35f3b153.gif)
![演练9 散文阅读(一)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1/9/d5d12d1c-5263-44e4-9a9a-e41af35f3b15/d5d12d1c-5263-44e4-9a9a-e41af35f3b154.gif)
![演练9 散文阅读(一)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1/9/d5d12d1c-5263-44e4-9a9a-e41af35f3b15/d5d12d1c-5263-44e4-9a9a-e41af35f3b1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演练9散文阅读(一)(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2014陕西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父亲的春天周同宾春天到了,本来要写篇歌颂阳春三月的文章,不期想起了父亲。印象中,父亲从没有说过春天的好话。他称那天气转暖万物萌动的季节是荒春。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春脖子长”,意思是从开春到麦熟,时间太久,难过难挨。长长的春脖子总被饥饿扼住。父亲的春天是愁苦的春天。最早的记忆是1954年。我在三十里外上中学,麦梢未黄时,星期六回家拿米面。家里的粮食只剩几升高粱,一瓦盆谷子,两瓢玉米,一筐红薯干儿。我背走了高粱面、小米、玉米糁儿,留给父母和奶奶的已经很少。记得,送我上路时,父亲长叹一口
2、气,说道:“春脖子长啊!”说罢朝大门外看一眼。大门外楝花紫、椿花黄、洋槐花缀成嘟噜儿,白生生的。父亲从不赏花,他只知道洋槐花蒸熟可以充饥。他向远方看的是地里的庄稼,再有一个月小麦才能成熟啊。其实,我家本来有粮食,高粱篾编的荧子围成的粮食囤两三个,每个都半人高。是“统购统销”强逼父亲卖了。不卖不行,风雪天,勒令父亲站村公所的院里,不答应卖就不准进屋,更不准回家。那个春天特别漫长。1959年的暮春,高中毕业前,我回家看望父母和奶奶。家已不像家,只有四堵墙,没有桌椅,没有床,连个小板凳也不见。院墙已倒塌,满地纤弱的野草。从大食堂打饭,每人就一个用干红薯和红薯面团成的刺猬一样的拳头大的菜团子,当然吃不
3、饱。我跟父亲去村外刨茅根,父亲刨,刨出泥垡子用铁耙耥耥;我捡拾,抖掉泥土。刨茅根时,我看见沟岸边,坟园里,空地上,紫花地丁、蒲公英都开了花,颜色鲜艳。野花不管人世辛酸,照旧展现美丽。父亲就像没看见,只说,荠荠菜、马齿苋一开花就老了,不能吃了。父亲压根儿就没看过风景。他眼里,穷乡僻壤没有风景,草木只有能吃与不能吃的分别,毫无欣赏价值。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在父亲眼里毫无意义。他看得最多的是庄稼。就在刨茅根的时候,父亲一再看麦田。麦棵矮而瘦,穗儿小而轻,眼见得打不出多少粮食。但麦收后食堂里的糊糊儿毕竟可以稠点。就在回村的路上,父亲看着依然泛青的麦田,又一次叹道:“春脖子长啊!”在父亲的叹息里,我读过
4、的多少赞美春天的诗文都显得虚假。那是作家酒足饭饱后的产物。1960年春天,是个饥馑的春天,饿死人的春天。我奶奶就是在那个春天开始后不久去世的。那是个更长的春天。我在外地上学,不知道父母怎么熬过那个度日如年的春天。想父亲怕是连感叹“春脖子长”的气力也没有了。1981年,谷雨节过后,我骑自行车回乡送粮儿子满周岁,就交爷爷奶奶照看。小家伙吃商品粮,我每月都把属于他的十斤白面四斤玉米糁儿,再加上我们省下的米面,送回老家。走进泥墙小院,见父亲正凑着一只草筐把红薯干掰碎,碎成玉米粒儿大。这样做,为了掺进少部分黄豆磨面,磨成面可以擀面条。儿子正坐在爷爷的身边,用带叶的柳条编碗口大的圈,编成后要当帽戴。忽听布
5、谷叫,“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儿子问:“爷爷,这鸟说的啥?”父亲当即回答:“它说,荒春难过,荒春难过。”在父亲的解读里,鸟的啼唤也是在抱怨春天的漫长难熬。在父亲看来,鸟语花香毫无美感,只和荒春与饥饿有必然联系。过一会儿,听见青蛙叫,“咯咯哇哇,咯咯哇哇”。儿子问:“爷爷,蛤蟆叫的啥?”父亲说:“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吃疙瘩。”意思是,青蛙一叫,再有一个半月,就能吃到面疙瘩了用白面和成稠糊,搅进滚水锅里煮成饭叫面疙瘩,那是难得一吃的好饭。蛙鸣阵阵,在父亲耳朵里绝无诗意,只不过预示着再熬过好长好长的四十五天,才能等到小麦登场。就在正要“分田单干”的那年早春,父亲去世。父亲没有赶上不愁吃饭的春天。这些
6、年来,都说春天太短,仿佛一脱下冬装就穿上了夏衣。父亲在世时却嫌春天太长。那时的春天可也真长。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个春秋。除一座日渐变矮的坟,别无留存。他那一代农民,也大都不在人世,如一茬庄稼收获后,很快就不见踪影。清明节前,还乡给父亲扫墓。四野春色似锦,大片的麦田一碧无际,零碎的油菜地点缀斑斓的金黄。沟沿路边,野草青鲜,野花点点到处眨巴机灵的眼。父亲的坟上长满苦苦菜,开惨淡的小白花。(选自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风格质朴,农民生存状态的摹写、方言的运用、民谚的引用,让读者感受到了浓烈的乡村气息,这是一篇优秀的怀人之作,也是一篇优秀的乡土文
7、学散文。B文中的父亲“从不赏花”“压根儿没看过风景”“耳朵里绝无诗意”,就犹如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一样,这是因为父亲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他的审美趣味。C由于父亲对春天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作者对文学的价值心存怀疑,认为关于春天的诗文都是矫情虚假的,都是作家酒足饭饱的产物。D作者将父亲的命运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叙写,虽然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思想显得更加厚重,不过,这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原则是相悖的。E文章既是为父亲而写的挽歌,也是一曲对故土的恋歌,虽然文中流露出很浓的感伤气息,但是作者从容叙写的文字中仍然饱含着对故乡真挚的爱。2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重点叙写爷爷与小孙子的对话?试作简要分析。(
8、6分)答:_3你认为作者以“父亲的坟上长满苦苦菜,开惨淡的小白花”结尾,其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答:_4文中作者说:“父亲压根儿就没看过风景。他眼里,穷乡僻壤没有风景,草木只有能吃与不能吃的分别,毫无欣赏价值。”你认同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是由物质生存状态所决定这个观点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援例加以佐证。(8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守 巷 者庄因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巷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辆小汽车停靠在巷的一边。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的,便也是其中的一个。 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地
9、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到了晚上,一切活动都被黑暗所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 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 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每一次转过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颗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它仍在么
10、?” 然后,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由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 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实,不过,他确已鬓发斑白。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 我竖起衣领,向前倾斜着疾行。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得讨厌。风夹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忽然一阵竹梆子的声音从前面递过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了墙壁坐着。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 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汽扑在脸上,隔着水雾,渗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脸皱纹,和一双似乎困
11、倦的眼。 “吃啥?”他问。 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 “俺在大陆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 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十年呢? 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生活吧!生活没有绝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的印象。我与他真是素昧平生,相遇他乡,不是奇迹么? 我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我拭过嘴,微笑地望着他。 “你不要看俺头发白了,没关系,俺儿子可大了!”他似乎猜透我心中优越的感觉,于是这样说。 我没有再答他什么,心里忽地充实起来。我想:是的,我们的下一代都大起来了!回家,快了! 雨仍下着
12、,风仍刮着,我站起向他告别,转身走去,不禁回头又看了看,想,只留下他一人在深夜守着这长巷,是太不该了! 1960年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选) 5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守巷者”一个在大陆当过县长到台湾却卖馄饨的老人的事,来抒发自己孤寂、落寞之情。 B“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 C“这颗星似的灯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灯”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D“我”吃面时“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表现了
13、在生活的艰难时期“我”因吃一碗面就感到满足的心理。 E本文所写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人生场景,抒发的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但借这样一位老人表达出来,又有一种独特意义。 6“守巷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_7在写卖馄饨的老人之前,写长巷、写夜晚归来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8“守巷者”作为这篇散文的题目,可以从主题思想、象征意蕴等多方面对它进行赏析。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8分) 答:_答 案1选CDC项,写父亲对春天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突出父亲一生的平凡与悲苦,而“作者对文学的价值心存怀疑,认为关于春天的诗文都是矫情虚假的,都是作家酒足
14、饭饱的产物”,文中无涉及。D项,文章以“春脖子长”为线索,主旨明确。“这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原则是相悖的”是错误的。2突出父亲含辛茹苦的一生,将文人诗意地栖居的热望与父亲为温饱而生活的现实构成对比,也为后面叙写父亲没有赶上今天的好日子构成对比,感伤中寄寓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3“苦苦菜”与“小白花”均具有浓郁的象征色彩,象征着父亲一生的平凡与悲苦。与篇尾故乡“四野春色似锦”形成对比,为父亲生不逢时不能过上半日幸福生活而感慨。借景抒情,含蓄蕴藉。照应了题目“父亲的春天”,使文章结构也显得十分完整。4(示例一)认同。对于一个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人来说,一件棉衣和一顿晚餐才是“雪中送炭”,自
15、然风景的美即使能给他们带来精神愉悦,也绝不能替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你看,在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女孩心中,只有面包才是最美的;在远古的农耕狩猎时代,只有“羊大”才是“美”。(示例二)不认同。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并不完全由生存状态所决定。(反向立意一定要从“并不完全”的角度来立论)比如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也能影响其审美趣味。杜甫穷困潦倒,仍能写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对大自然的美景十分欣赏的佳句。5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D给1分;选A、C不给分。A项,对散文的文体和抒情的分析都不对。本文属于叙事散文,所抒发的感情也不是“自己的孤寂、落寞之情”。C项,不是夸张,是比喻。D项,分析不恰当。“我”“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是借着写吃面,表现出“我”和老人交流后产生的感觉。6是一个在小巷深处卖馄饨的老人;表情凄迷、困怠,形象孤独;心怀埋怨却又对未来充满希望。 7高级住宅与克难房子相对比,突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为老人的出场作了社会环境上的铺垫;写巷子的幽深、冷静,突出了卖馄饨老人处境的孤独;写“我”每晚归来走在巷子里期盼见到微弱的灯光,既有引出老人的作用,也蕴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B/T 11526-2024煤矿微震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听评课记录3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听课评课记录1
- 生态管护合同(2篇)
- 环境科学岗位中介合同(2篇)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殖民地独立运动》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2二次函数y=a^2 b c的图象与性质(5)》听评课记录4
-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听课评课记录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6.1《学无止境》听课评课记录
- 吉林省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一次方程组7.3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听评课记录1新版华东师大版
- DB61∕T 1854-2024 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技术规范
- GA 2139-2024警用防暴臂盾
- DL∕T 5810-2020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规范
- 北京三甲中医疼痛科合作方案
- QCT957-2023洗扫车技术规范
- 新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1单词正序英汉互译默写本
- 自愿断绝父子关系协议书电子版
- 2023年4月自考00504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美丽的大自然(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 成都特色民俗课件
-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四课-认知音乐节奏(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