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参考答案(2)_第1页
试题与参考答案(2)_第2页
试题与参考答案(2)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题与参考答案(2) 正安六中xxxx年高一期末考试题(语文卷) (总分 150分 时间 150分钟 )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

2、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他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

3、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

4、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xxxx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1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

5、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 ?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

6、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组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米服,应由德义所

7、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 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日: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竞不肯首。人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

8、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 2 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注: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来所行得失

9、政化 比:近来,最近 b应由德义所加 加:施与 c旋以德内无虞 虞:忧患 d我已与其断当讫 断:推断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旋以海内无虞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见人谏,悦而从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于何事如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此导之使言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 ) 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 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 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 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 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a b c d 7、翻译句子(10分) 若恩威所

10、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组而言。(5分) 译文: 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5分 ) 译文: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3 葡 萄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这是徐渭的一首题画诗。 8、?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9、试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不如早还家 。 2、东篱把酒黄昏后,_ 。 3、_,砯崖转石万壑雷 4、五陵年少

11、争缠头,_。 5、仰观宇宙之大,_。 6、哀吾生之须臾,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请务必填写自己所选题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涧的石板 贾平凹 我们终于来到陕北清涧,旁人建议到城外乡村里走走。 到了乡村,几乎就要惊呼不已了,觉得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墙是石板砌的,顶是石板盖的,门框是石板拱的,窗台是石板压的,那厕所,那台阶,那院地,那篱笆,全是石板的。走进任何一家去,炕面是石板的,灶台是石板的,桌

12、子是石板的,凳子是石板的,柜子是石板的,锅盖是石板的,炕围是石板的。色也多彩,青、黄、绿、蓝、紫。主人都极诚恳,忙招呼在门前的树下,那树下就有一张支起的石板,用一桶凉水泼了,坐上去,透心的凉快。主妇就又抱出西瓜来,刀在石板磨石上磨了,嚓地切开,籽是黑籽,瓤是沙瓤。正吃着,便见孩子们从学校回来了,个个背一个书包,书包上系一片小薄石板,那是他们写字的黑板。一见有了生人,忽地跑开,兀自去一边玩起乒乓球。球案纯是一张石板,抽、杀、推、挡,球起球落,声声如珠落玉盘。 4 终于在一所石板房里,遇见了一个石匠。老人已经六十二岁了,留半头白发,向后梳着,戴一副硬脚圆片镜,正眯了眼在那里刻一面石碑。碑面光腻,字

13、迹凝重,每刻一刀,眉眼一凑,皱纹就爬满了鼻梁。我们攀谈起来,老人话短而气硬。他说,天下的石板,要数清涧,早年这个村里,地缺土贵,十家养不起一头牛,一家却出几个好石匠,打石板为生,卖石板吃饭,亏得这石板一层一层揭不尽,养活了一代一代清涧人。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他们祖传下来的待客的油旋,也就仿制成石板的模样,那么一层一层的,好吃耐看。他说,当年陕北闹红,这个村的石匠都当红军,出没在石板沟,用石板做石雷,用石板烙面饼,硬是没被敌人消灭, 却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他说,他的叔父,一个 游击队的政委, 不幸被敌人抓去,受尽了酷刑,不肯屈服,被敌人杀了头,挂在县城的石板城门上。他们又连夜攻城,取下头颅,以石

14、匠最体面的葬礼,做了一合石板棺材掩埋了。结果,游击队并没有跨掉,反倒又一批石匠参加了游击队 老人说着,慷慨而激奋,末了就低了头刻起碑文了,那一笔一划,入石板三分。旅人都哑然了,觉得老人的话,像碑文一样刻在心上,他们不再是一种入了奇境的好奇,而是如走进佛殿一般的虔诚,读哲学大典一般的庄重,静静地作各人的思考了,问起这里的生活,问起这里的风俗,末了,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人。 ?到山上走走吧,你们会得到答案的。?老人指着河对面的山上说。 走到山上,什么也没有,只是一片墓地。每一个墓前不论大小新旧,出奇地都立着一块石板一面刻字的石碑,形成一片石板林。近前看看,有死于战争时期的,有死于建设岁月的, 每一块碑上,都有着生平。旅人们面对着这一面面碑的石板,慢慢领悟了老人的话:是的,清涧的人,民性是强硬,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一面朴实无华的石板,锤錾下去,会冒出一束火花,他们死去了,石板却又要在墓前竖起来。他们或许是个将军,或许是个士兵,或许是个农民,或许是个村孺,但他们的碑子却冲地而起,直指天空,那是性格的象征,力量的象征,不屈的象征。 (对原文有删改) (1)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写?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既表现了清涧的建筑特色,也暗示了这里的封闭落后。 b、文章较为详细的写了一位老石匠,他身上比较突出的体现了清涧人的性格,是清涧人的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