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四诊详解.ppt_第1页
中医的四诊详解.ppt_第2页
中医的四诊详解.ppt_第3页
中医的四诊详解.ppt_第4页
中医的四诊详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四诊,李小小,四诊,四诊慨念: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方法。 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因而通过探查人体外部征象,以探求疾病的本质。 四诊合参:指诊查疾病时,必须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第一节 望诊,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已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 主要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望神,望神指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部表现。 神是以物质为基础,通过望神可以了解人的精气衰盛,判断病

2、情的轻重,推测疾病的转归及预后。 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四种类型,望神,得神: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表情丰富自然,面色荣润,动作自如,反应灵敏,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表现 少神: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提示正气不足,可见于体质虚弱者。,望神,失神: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形体消瘦,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提示:人体正气大伤,精气亏虚,多见于慢性久病病人,属病重病危。 假神:是危重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重病本已失神,突然神志清醒,目光转亮而浮光外露,此属病危,常为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古人比作“回光

3、返照”或“残灯复明”。,得神 失神,少神 假神,望色,主要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可按此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病性的寒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一般病色可分为:黄、白、赤、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望色,白色:与肺和大肠有密切的关系,主虚证、寒证、脱血。 黄色:与脾脏有密切的关系,主虚证、湿证。 红(赤)色:与心脏有密切的关系,主热症,一般为阳热之症。 青色: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主寒、痛、气滞、惊风等。 黑色:与肾、膀胱有密切的关系,主肾虚、虚证、痛证、水饮和瘀血。,面色淡白 面色青黄 面色黑浊 面色赤聚 面色黄浊,望形态,1.体

4、形结实,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表示体格强壮,正气充盛;形体瘦弱,肌肉瘦削,皮肤枯燥,表示衰弱,正气不足。 2.形体肥胖,气短无力,多为脾虚有痰湿。 3.形体消瘦,多为阴虚有火。 4.手足屈伸困难或肿胀,多为风寒湿痹。 5.抽搐、痉挛、多是肝风。 6.足膝软弱无力,行动不灵,多为痿证 7.一侧手足举动不遂,多为中风偏瘫。,望舌,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舌质:舌的神、色、形、态,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 舌苔: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望舌,舌与脏腑的关系 1.舌尖心肺 2.舌中脾胃 3.舌根属肾 4.舌边肝胆

5、,望舌色,舌色变化有:淡白、红、降、青紫。 淡白舌:舌色较正常浅 淡,主虚证、寒证,多 见于血虚。 红舌:舌色较正常深, 呈鲜红色,主热证,多 为里热实证。,望舌色,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血或阴虚火旺。 青紫舌:主瘀血证,舌质呈现青紫,为热极或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望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细嫩:主寒证。 粗老:主实热证。 瘦薄:气血不足。 胖大:脾肾阳虚。 裂纹:热盛津伤。 齿痕:阳气虚弱。 芒刺:热邪亢盛。,望舌态,萎软:筋脉失养。 强硬:热入心包。 震颤:气血两虚,肝风内动。 歪斜:中风和中风征兆。 短缩:征候危重。 吐弄:心脾有热。,望苔

6、色,白苔:主表证,主寒证。 黄苔:主里证,主热证。 灰黑苔:多主热证,亦主寒湿和虚寒证。,望苔质,苔薄:疾病轻浅。 苔厚:外邪入里或内脏有积滞。 苔润:津液未伤。 苔燥:津伤。 苔腐腻:湿热或痰湿内盛。 花剥:胃阴不足。,中医望舌图解,第二节闻诊,闻诊是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的声音和气味两方面的变化。 闻声音即观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的变化。 闻气味即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变化,以协助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闻声音,声音洪亮,多言躁动:主实证,主热证。 语声重浊:主外感风寒或湿邪内困。 新病音哑:多属实证。 久病失音:多属虚证。 重病音哑:多属危证,为脏气将绝之兆。 谵

7、语:指邪入心包或热扰神明,多属实证。 郑声:(发音无力或不接续,语言重复)脏精衰竭,多属虚证。,闻诊,闻呼吸 呼吸气微,属虚证、寒证,肺肾气虚。 呼吸气粗,属实证、热证,邪热犯肺。 闻体气 腐臭:多见瘟疫证或身有溃疡的疮疡。 汗臭:湿温、热痹而致。 腥味:多见于大失血病人。 闻口气 臭秽:胃热或口腔不清洁。 酸臭:多是胃有宿食,消化不良。 腥臭:多见于肺结核、肺脓疡。,第三节问诊,问诊是通过问诊可详细了解疾病的主要症状,病史及有关病证的各种因素,中医传统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 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 妇人尤问经带产。,问寒热,恶寒发热(表证、

8、半表里证) 但寒不热(虚寒证,实寒证) 但热不寒 (里热证) 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问汗,表实无汗 (风寒束表,阳郁于内) 表虚有汗(外邪束表,营卫不调) 自汗 (阳虚,卫表不和) 盗汗(阴虚,内热) 实热大汗(里热伤阴) 危证冷汗(亡阳之兆) 战汗 (正邪交争) 头汗(湿热上蒸) 半身出汗(营卫不调,气血运行不畅) 手足出汗(阴虚,中焦湿热),问疼痛,头痛:以后头部、枕部为重,连及项背,为太阳经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为阳明经病颞侧头痛、偏头痛,为少阳经病,巅顶痛牵引头角,为厥阴经病。 身痛、全身酸痛:发热恶寒,多属外感,久病身痛,多属气血不足 胸痛:伴发热咳喘,咳痰多为肺热;久病胸痛反复发

9、作:多为胸阳不振,夹有气血痰饮瘀阻。,问疼痛,胁痛:少阳证,或为肝气郁结。 上腹(胃脘)疼痛:多为脾胃病或食滞。 腹痛:为肠病、虫积、或大便秘结。 少腹疼痛:多为肝脉郁滞,或为疝气,肠痈,妇科疾病。 腰痛:多属肾虚。 关节疼痛:多为病邪阴于经脉。,问饮食与食量 新病食少(胃气不和) 久病纳呆(脾胃虚弱) 食少喜酸(妊娠) 厌油腻(肝胆湿热) 问睡眠 入睡慢,心烦多梦腰酸(心肾不交) 睡后易醒,心悸纳少(心脾两虚) 困倦易眠,头晕身重(痰湿困脾) 神昏昏睡,热入心包(邪犯神明),问神志 神疲健忘(精血虚衰) 心烦意乱(热忱心神) 郁闷欲悲哭(脏躁症 问二便 便秘:欲悲分为虚实二证(肠道失调) 泄

10、泻:脾失健运。 完谷不化:脾肾阴虚。 水样便:湿滞肠道。 夜尿多:肾虚。 小便黄:里热。,第四节切诊,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的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的资料。 切诊包括脉诊和 按诊两个部分。,脉诊,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亦称为“三步诊法”及“寸口诊法”。 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以三指定位,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部九候。,脉诊,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

11、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 诊脉时间不少于一分钟。,脉诊,正常脉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至,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病脉 : 浮脉、沉脉、迟脉、 数脉、洪脉、弦脉、 滑脉、涩脉、细脉、 大脉、紧脉等,脉诊,浮脉: 轻取明显,重按稍减,一般主外感表证。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 沉脉: 轻取不显,重按始得。此脉主里证。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迟脉: 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脉诊,数脉 : 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见于热性病或甲

12、状腺机能亢进 ,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疾脉: 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多属阳气极盛,阴气欲竭,或元气将脱的重证。,脉诊,滑脉: 脉来流利圆滑,如盘滚珠,多属邪盛。 气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时可见此脉,妇女妊娠时多见此脉, 病脉则多见于痰饮、食滞、瘀血、实热,如各种炎症,消化不良,实证闭经、恶性肿瘤等。,脉诊,涩脉: 涩滞不畅,如刀刮竹 。常见于贫血、失血、产后及血瘀等疾患。 弦脉: 挺直而长,如按弓弦,有劲有弹力,脉管的硬度大。常见于外感少阳证,肝病,胆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及各种疼痛病证。,脉诊,紧脉: 脉来绷急,应指有力,如绳索绞转,脉张力大,脉跳有力。主寒证,痛证及宿食。见于外

13、感风寒、剧痛等。 洪脉: 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主热证,阳热亢盛。常见于高热病人。,脉诊,细脉: 脉形细如线,脉形窄,波动小。主虚(气虚血少)。常见于诸虚劳损,慢性病患者。 促脉: 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脉诊,结脉: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即脉 搏慢而不规则的间歇,见于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症积、疝痛等 代脉: 脉来歇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为脏气衰微之征象,可见于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等。,按诊,按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胸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按诊: 按皮肤 按头颈 按胸腹 按穴位,按诊,按胸胁心扉干的病变 按虚里测宗气衰盛 按脘腹有无肿块及压痛 按肌肤审查肌表的寒热、润燥及肿胀等 按手足手足的寒温可测知阳气的存亡 按腧穴按压体表上的穴位,以了解穴位的变化和反应,来推断内脏的某些疾病。,小结,望、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