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_第4页
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前言1一、治理区概况1二、任务由来1三、项目资金情况2四、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五、本次治理工程范围4六、治理工程主要任务及工程时限5七、实施方案编制依据6八、本次实施方案工作量8第二章自然经济地质概况10一、地理位置10二、社会经济概况10三、气象水文12四、地形、地貌13五、地质、构造13六、水文地质16七、工程地质16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其危害18一、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特征18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危害19第四章治理工程的目标原则及技术路线21一、实施方案指导思想21二、治理工程目标21三、治理原则22四、技术路线23五、工作方法24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5一、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5二、治理工程具体实施方案26三、治理工程工作量29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与保障措施30一、施工条件30二、工程施工30三、施工管理32四、工程进度安排33五、组织机构34六、保障措施36第七章工程经费预算、资金筹措与使用方向35一、工程经费预算35二、资金筹措与使用方向35第八章预期效益分析36一、社会效益40二、环境效益40三、经济效益41图版治理区照片附件1吉财建指2012737关于下达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的通知附件2吉国土资环发201264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2012年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附件3吉林省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的取土证明第一章前言一、治理区概况县山岩碎石场于1999年开采,由县交通局申请采矿许可证进行开采,矿山开采种类是安山岩。2005年县人民政府以危害公路、铁路安全且污染环境、影响城市美观为由,将其关闭至今。采矿形成了大面积不稳定边坡,废弃场地、终采平台、废石场及工业广场压占土地,极大的浪费了土地资源。本次治理面积639HM2。县山岩碎石场于2005年关闭至今,开采时间为7年,该矿山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经多年开采导致该区地质环境较差,矿山开采留下的不稳定因素威胁人民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美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使当地人生活环境恶化。同时采矿形成的不稳定边坡、废弃场地、终采平台、废石场及工业广场极大的浪费了土地资源,造成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了社会发展进程。二、任务由来该矿山于2005年关闭至今,属于责任人灭失的矿山。县国土资源局十分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2012年县国土资源局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于2012年2月申编制了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对县山岩碎石场矿山进行治理工作。根据吉林省财政厅下达的吉财建指2012737号关于下达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的通知,下达专项资金用于进行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受县国土资源局委托,于2012年12月编制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三、项目资金情况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费用共计703万元其中省财政拨款493万元;地方财政拨款210万元资金。(吉财建指2012737号文件),见附件1。四、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县山岩碎石场长期的采矿活动,不仅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存在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同时也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可见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县山岩碎石场曾经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面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城市发展与社会协调所面临的诸多矛盾也十分突出。另外,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由于矿山开采引发的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而且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做出了一个探索性的示范带头作用,为今后如何在科学、规范地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和优化矿山地质环境,走新型绿色矿山的建设之路,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品质,提供宝贵经验。县山岩碎石场的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危害性大、引发的后果严重,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十分必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治理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恶劣,污染严重。采矿活动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问题积重难返,使得该区破坏了人居环境条件,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对不稳定边坡、废弃场地、终采平台、废石场及工业广场进行治理实施后,可改善矿区环境,消除污染,为矿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将彻底改变矿区内居民的人居环境条件,为改善民生、造福后代、推进社会和谐奠定良好的基础。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项目的实施可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县山岩碎石场土地资源十分稀缺,而采矿形成的废弃场地、终采平台、废石场及工业广场又破坏了大量土地,使得原本就稀缺的耕地、林地及建设用地更加减少,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治理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将治理区恢复成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治理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控制矿山地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通过修整边坡、锚固、挂网、喷射混凝土、砌体拆除、废石清运、覆土、平整、恢复植被等工程,可尽可能恢复矿区的地质环境,有效增加了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面积,使得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优化。3、项目的实施有着突出的社会效益,矿山经治理后增加了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面积,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限度的减少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确保矿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了恢复原有矿山环境、保障当地人民生存环境,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已刻不容缓,是十分必要的。五、本次治理工程范围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破坏程度严重,按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成因、类型、特征、危害及其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结合需治理的紧迫性,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到最好的治理效果。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申报的治理面积为83747HM2,治理内容主要为不稳定边坡、废石场及工业广场。为了美化环境,增加绿化面积,使资金更加合理的进行运用,将原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实施方案的整体削坡卸载改为对山顶及坡面危岩体清理、挂网、喷射混凝土;增加对山顶的废弃场地平整、恢复植被,终采平台的废石清运、场地平整、覆土、平整、植树;保留原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工业广场砌体进行拆除、砌体及废石清运、平整场地。结合县用地规划,本次治理面积639HM2。治理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1表11治理区范围拐点坐标(北京54坐标系,6度带坐标)坐标拐点编号XY148011442255900024801167225588883480123422558713448012692255865554801295225586576480130522558714748014332255871284801487225588219480146422558894104801288225588871148012752255900012480114422559000面积639HM2六、治理工程主要任务及工程时限主要任务如下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对治理区进行地质环境、生态环境调查与地形测量工作,在查明地质环境状况、特征的基础上编制治理工程实施方案。治理工程主要任务是对不稳定边坡进行修整边坡、锚固、挂网、喷射混凝土;对山顶的废弃场地进行平整、恢复植被,终采平台中的废石进行清运、场地平整,覆土、平整、植树;对工业广场及废石场中砌体进行拆除、废石清运、平整场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利用效率。治理面积639HM2。项目起止时间2012年11月2014年8月,工作周期23个月。项目计划工期23个月(含资料收集、调查、测量、勘查的招投标及测量、勘查工作,编制实施方案大纲,编制实施方案,工程招标,施工及竣工验收),治理工程包括修整边坡、挂网、喷射混凝土;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平整、覆土、恢复植被;废石场及工业广场的砌体拆除、砌体及废石清运,场地平整等工作。七、实施方案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0629)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0829)4、中华人民共和国废弃构筑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1992117)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228)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10、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11、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12、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文)13、关于印发试行(全国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1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修订稿)国土资源部2006年4月(二)技术规范和标准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1999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143200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501392003)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三)其它文件资料1、吉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吉财建2011694号);2、吉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的通知(吉财建指2012737号);3、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吉林省县国土资源局,2011年2月。八、本次实施方案工作量本次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及现场调查工作所完成的工作量情况详见表12。表12治理工程实施方案调查、编制工作量表完成项目单位工作量地形测绘(比例尺11000)KM2016调查路线KM08调查面积KM201168GPS定点个10调查访问人次人5访问卡片张5野外工作手图幅1随手剖面、素描图幅2收集资料份3数码照片张/选用张72/7室内资料整理份3报告本1预算书本1成果图册本1本次设计的治理工程量详见表13。表13治理工程量统计表序号工程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一边坡治理工程1修整边坡M330132废石运输M330133锚杆支护M6764锚杆安装T1675金属网安装M2208296基层混凝土M2208297表层混凝土M2208298爬山虎株1863二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治理工程1废石运输M338302土方运输M351953人工平土M243154场地平整M3103905种树株25986种草M24315三废石场及工业广场治理工程1砌体拆除M34472废石运输M3406093场地平整M35895第二章自然经济地质概况一、地理位置县山岩碎石场位于县城区以西1KM处,距离延(吉)牡(丹江)老松线省道仅200M,交通便利。交通位置详见交通位置图21。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2943241294339北纬432034432045二、社会经济概况县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北部,与绥芬河、珲春、图们相邻,距俄罗斯40KM,距朝鲜18KM。全县幅员面积9016KM2,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辖8镇1乡。境内还有、大兴沟、天桥岭三个州属森工企业及庙岭水泥厂。全县人口26万,有汉、朝、满、蒙、回等多个民族聚居。全县实有耕地面积41150HM2,占总面积的74。其中旱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88。全县有林地面积787106M2,占全县总面积的893。在丰富的森林资源中,珍贵树种比重较高,红松、柞树、云杉、紫衫、椴树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紫衫、黄菠萝更是保护树种。林下资源据调查,全县有各类经济植物149科934种,有以五味子、人参为代表的中药材资源;以蕨菜、刺嫩芽为代表的山野菜资源;以黑木耳、榛蘑为代表的食用菌资源;以野生山葡萄为代表的野生浆果资源;以林蛙、水獭、野猪为代表的野生动物资源。县矿产种类齐全。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中,包括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等4大类41种。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炭、油页岩、铀(天然气);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铜、铁、钼、铅锌、钨、银、钒、钛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石灰石、饰面用大理石、水晶、麦饭石、硫、泥炭等;水气矿产主要有矿泉水、地下水(地热)等,其中油页岩、石灰岩、金、铜、钼等资源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是延边州主要优势矿产。县境内主要有嘎呀河、绥芬河、珲春河三大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747万千瓦,目前已建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为33434千瓦,设计年发电量9740万千瓦时,占可开发水能资源的438。2012年,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3亿元,比2008年的1674亿元增长1407,同比增长1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亿元,比2006年的2215亿元增长3199,同比增长394;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6亿元,比2006年的127亿元增长1835,同比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8亿元,比2006年的53亿元增长1226,同比增长2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60元,比2006年的7900元增长641,同比增长20。三、气象水文治理区属于北半球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县年平均降水量540MM;多年平均无霜期136天;历年平均冻土深度124CM;最大冻土深度为158CM;最小冻土深度为66CM,年日照2700H。内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嘎呀河、绥芬河、珲春河三大河流,其中嘎呀河是境内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县境内北部老爷岭三长山西麓,自北向南纵贯县境西部,经图们市注入图们江,全长216KM,流域面积13614KM2,县境内流长1807KM,年流量125108M3,流域面积6242KM2。河是嘎呀河的一级支流,在治理区南侧流过,流域面积为1250KM2,地表水资源量为292108M3,全长80KM,流经境内13KM。四、地形、地貌区域内地貌按成因可分为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和剥蚀地貌,海拔高程在218295M之间,相对高差77M。河流侵蚀堆积地貌按成因形态可划分为河流侵蚀堆积阶地,分布在河河流两岸,阶地宽0521KM,组成岩性主要为全新统现代冲积砾石、砂、砂质粘土,位于治理区南侧。构造剥蚀地貌按成因形态划分为丘陵区,主要受长期剥蚀切割作用形成,在治理区域内广泛分布,组成岩性为和龙群组安山岩、凝灰岩,海拔220295M,位于治理区北、中部。县植被以森林为主,植被覆盖率76。治理区内植被主要以阔叶为主的天然次生林、灌木林带和经济林,山谷低洼地区生长草甸草本植物,沼泽植被分布在山间谷地和阶地上。详见地貌图22。五、地质、构造(一)地质治理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侏罗系和龙群组和第四系全新统。1、中生界侏罗系和龙群组(23H)主要分布于治理区北部及中部内,地层岩性主要为上部灰、暗绿及黑灰色安山岩及其凝灰岩,夹少量砾岩及薄煤层。下部紫色及暗灰色安山岩、玄武安山岩、英安集块岩、英安岩及其凝灰岩,中等风化。2、第四系全新(QHAL)主要分布于治理区西南侧,地层岩性主要为砂、砂砾石、砂质粘土。(二)新构造运动及地震县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上升运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六、水文地质依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埋藏特征,将治理区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以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为主,呈条带状分布于河谷一级阶地,富水性中等,松散层含水层厚一般34M,单井涌水量小于1000M3/D。2、基岩裂隙水主要为侏罗系和龙群组安山岩、凝灰岩玄武安山岩、英安集块岩、英安岩及其凝灰岩,单泉流量一般小于1L/S。七、工程地质根据岩性结构及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情况,工程地质岩土体组确定为硬质岩组和砂、砾石多层土体,现将其特征分述如下1、硬质岩组主要由侏罗系和龙群组安山岩、凝灰岩、玄武安山岩、英安集块岩、英安岩及其凝灰岩等组成,治理区内岩石完整性好,节理裂隙不发育,风化不强烈,安山岩密度2527G/CM3,抗压强度120MPA;凝灰岩密度2533G/CM3,抗压强度125250MPA;玄武岩密度2733G/CM3,抗压强度160250MPA,分布在河以北部地区。2、砂、砾石多层土体主要由第四系堆积物,砂、砂砾石、砂质粘土组成,分布在境内河两岸,承载力特征值200300KPA。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县山岩碎石场矿产资源的开采,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通过对县山岩碎石场野外实地调查与勘测,矿山主要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不稳定边坡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破坏土地资源;废石场及工业广场压占破坏土地;林地遭到破坏,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一、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特征(一)不稳定边坡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矿区采石形成的边坡坡度在6090,最大坡高64M,坡向南西南东,近圆形,多年来由于矿山开采造成大范围不稳定斜坡、凌空危岩体存在。部分地段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拉张裂隙长330CM,张开宽度0135CM,崩落的碎石堆积于坡脚。开采边坡宽度442M,最大高度64M,在边坡顶后部5M左右处已经出现了一条长100M,宽1M,深2M的拉张裂缝,走向SEWN。(二)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破坏土地资源废弃场地位于边坡北部的山顶,形状为不规则图形,长5096M,宽50M,破坏平均深度02M,破坏土地面积为4315M2;终采平台位于坡脚南侧,形状近椭圆形,直径100125M,破坏面积10390M2。矿山开采及岩石风化形成的碎石堆积于终采平台上,堆积宽度100M,高度0120M,堆积体积3825M3。由于矿山的开采土壤、植被遭到挖损破坏,土地已经失去了自行恢复植被的功能,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三)废石场及工业广场压占土地资源堆放在采场周围的废石堆及工业广场内的废弃建筑物压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废石场形状近梯形,宽22120M,长约340M,面积约为28872M2,平均高度14065M,堆积体积40609M3。工业广场内的废弃建筑物面积318M2,高5M。废石场内的废石散乱的堆放于废石场内,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同时在洪水冲刷下可能堵塞河道。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危害(一)不稳定边坡矿区采石形成的边坡坡度在6090,最大坡高64M,坡向南西南东,近圆形,在边坡顶后部5M左右处已经出现了一条长100M,宽1M,深2M的拉张裂缝,走向SEWN。雨季受暴雨冲刷后,临空危岩体或破碎岩石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威胁人员安全。(二)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位于边坡北部山顶的废弃场地,长5096M,宽50M,破坏平均深度02M,破坏土地面积为4315M2;位于坡脚南侧的终采平台,形状近椭圆形,直径100125M,破坏面积10390M2。这些未采取任何治理的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土壤、植被遭到挖损破坏,土地已经失去了自行恢复植被的功能,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三)废石场及工业广场矿山开采导致了大量废石堆积在废石场内,宽22120M,长约340M,面积约为28872M2,平均高度14065M,堆积体积40609M3,矿山闭坑后遗留的废弃建筑物面积318M2,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每年雨季来临,暴雨冲刷下的大量岩土体的松散堆积给矿区及周边地区带来严重的影响,污染周围矿山环境,部分废石覆盖掩埋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且有持续扩展的趋势,同时在洪水冲刷下可能堵塞河道,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给当地居民造成经济损失。第四章治理工程的目标原则及技术路线一、实施方案指导思想治理方案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科学治理的指导思想,合理利用人、财、物资源,贯彻因地制宜,坚持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采取少投入多回报,分项、逐步恢复治理的指导理念。本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申报的治理面积83747HM2,治理内容主要为不稳定边坡、废石场及工业广场。为了美化环境,增加绿化面积,使资金更加合理的进行运用,同时结合县用地规划,本次治理面积调整为639HM2。治理工程如下1、将原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实施方案的整体削坡卸载改为对山顶及坡面危岩体清理、挂网、喷射混凝土;2、增加对山顶的废弃场地平整、恢复植被,终采平台的废石清运、场地平整、覆土、平整、植树;3、保留原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工业广场废弃建筑物的砌体进行拆除、砌体及废石清运、平整场地。二、治理工程目标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的恢复治理,将缓解多年的不稳定边坡、废弃场地、终采平台、废石场及工业广场压占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治理后恢复为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从而恢复居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将会给当地居民营造一个宜居的生存环境,确保地方经济的稳步可持续发展。治理目标如下1、解决县山岩碎石场不稳定边坡、废弃场地、终采平台、废石场及工业广场压占、破坏土地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恢复为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2、通过修整边坡、锚固、挂网、喷射混凝土;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废石清运、平整、覆土、恢复植被;废石场及工业广场的砌体拆除、砌体及废石清运,场地平整等工作来改善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减轻或消除采矿场的沙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恢复治理区土地使用功能,对采矿所占压、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进行治理,增加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面积,恢复自然环境;4、还居民良好的人居环境条件,为改善民生、造福后代、推进社会和谐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治理原则结合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种类和灾害程度以及当地的环境、经济等各种条件,优先采用技术可靠、施工简便、资金投入少的防治方法,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前提下,结合土地复垦和环境恢复,对灾害区进行治理,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打好基础。主要遵循的原则如下1、实事求是,切合实际的原则。矿山环境治理工程的布置、设计、施工要做到针对性强,符合总体规划,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治理方案科学,项目实施后达到预期目标。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原则。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及生态环境资源。3、保证质量,协调优美的原则。治理工程要保证质量,同时考虑为矿区居民提供优美环境。4、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注重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和安全可靠性,分步实施,远近结合;要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5、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坚持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四、技术路线在现场踏勘、群众访问的基础上,收集治理区的矿山开采资料,综合地质灾害勘查成果及数字地形图资料的成果,综合当地气象资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系统的评估治理区地质灾害现状及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结合国内外有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通过修整边坡、锚固、挂网、喷射混凝土;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废石清运、平整、覆土、恢复植被;废石场及工业广场的砌体拆除、砌体及废石清运,场地平整等工作来改善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减轻或消除采矿场的沙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五、工作方法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优先解决民生问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采取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手段,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野外现场勘查后进行矿山的恢复治理工程的设计工作。根据矿山实际情况,按照设计进行合理的施工部署,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根除矿山内的地质灾害隐患,以确保治理的远期效益。对于选定的治理区进行地形测绘,准确测绘出不稳定边坡的分布范围、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废石场及工业广场等位置及分布范围。并根据上述测绘结果测算治理工程的工程量。就地取材,以比较经济合理的办法和措施取得最佳的治理效果。针对县山岩碎石场内的不稳定边坡用人工对浮石进行清理,用锚杆、钢丝格栅网及混凝土进行支护;废弃场地采用人工进行平土、恢复植被,终采平台采用推土机进行平整,自卸汽车进行对土、石进行运输,栽植胸径4CM以内的速生杨;工业广场内的废弃建筑物采用人工进行砌体拆除,用自卸汽车对拆除的废弃建筑物及废石进行清运,用推土机进行平整。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一、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投资资金,经过征求县国土资源局的意见,并考虑当地人民群众的意愿,本次治理工程的设计如下(一)边坡治理工程由于矿山开采形成的不稳定边坡容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故对山顶的临空危岩体、风化及破碎岩石进行清理,以坡面和坡顶的拉张裂缝处向上延伸5M进行锚固、挂网、喷射混凝土,为了达到更好的绿化效果,在坡脚处及坡顶栽植爬山虎。(二)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治理工程山顶废弃场地及坡脚下的终采平台植被遭到破坏,极大的浪费了土地资源,为了不产生新的破坏,采用人工进行平整恢复植被。对终采平台内的崩积物进行清理,然后对终采平台进行平整、覆土,按照2M2M间距栽植胸径4CM以内的速生杨进行绿化。(三)废石场及工业广场治理工程矿山闭坑后工业广场内的废弃建筑物压占土地资源,废石随处可见,为了避免工业广场内的废弃建筑物压占,浪费土地资源,故对废弃建筑物进行拆除,拆除面积318M2。对废石场内的废石堆进行清运,然后将土地进行平整留作建设用地。二、治理工程具体实施方案(一)边坡治理工程边坡治理工程的施工程序是修整边坡锚杆钻孔、注浆挂网第一次喷射混凝土、养护、第二次喷射混凝土废石及碎石土运输。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及工作量如下1、修整边坡多年来由于矿山开采造成大范围不稳定斜坡、凌空危岩体存在,用人工把山顶的临空危岩体、风化及破碎岩石清理干净,处理好光滑岩面;对边坡局部不稳定处进行清刷或支补加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清理平均宽度354M,平均高度54M,平均深度016M,共计清理危岩体量为3013M3。2、锚杆钻孔、注浆、挂网为了防止不稳定边坡发生崩塌地质灾害,以坡面和坡顶的拉张裂缝处向上延伸5M进行锚固、挂网、喷射混凝土。当岩石进行钻孔时要垂直坡面,注浆要保证砂浆饱满,不得有里空外满的现象,注完浆后,立即插入锚杆。金属网采用钢丝格栅网,与锚杆交接处必须进行焊接,以保证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晃动。挂网平均宽度为354M,平均长度为5884M,面积约为20829M2。锚杆间距88M,共设置锚杆338根,锚杆长度2M,锚固深度15M,需锚杆676M,重167T。3、喷射混凝土在喷射基层混凝土之前,用清水将坡面冲刷干净,湿润岩层表面,以确保喷射混凝土与岩层之间的良好粘结,喷射厚度005M。喷射表层混凝时应在基层施工结束8H以内进行表层喷护,表层的喷护厚度为005M,喷射混凝土平局宽度为354M,平均长度为5884M,面积约为20829M2。4、栽植爬山虎为了达到更好的绿化效果,在坡脚及坡顶处栽植向上攀爬及向下攀爬的爬山虎,种植长度559M,间距03M,共计种植1863株。5、废石及碎石土运输把修整边坡所清理的破碎岩石用自卸汽车清运至5KM外的低洼处用于公益性建设,废石运输量为3013M3。(二)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治理工程山顶废弃场地及坡脚下的终采平台植被遭到破坏,极大的浪费了土地资源,对山顶的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的治理可同时进行。1、废弃场地废弃场地位于边坡北部的山顶,形状为不规则图形,长5096M,宽50M,破坏平均深度02M,破坏土地面积为4315M2,为了防止使用机器造成土地资源的再次破坏,山顶废弃场地采用人工进行平土、播撒草籽,人工平土及播撒草籽面积4315M2。2、终采平台终采平台位于坡脚南侧,形状近椭圆形,直径100125M,破坏面积10390M2。矿山开采及岩石风化形成的碎石堆积于终采平台上,宽度100M,高度0120M,堆积体积3825M3,用自卸汽车把终采平台的废石清运至5KM外的低洼处用于公益性建设。清理完毕对场地进行覆土、平整恢复植被,平整及覆土面积10390M2,覆土厚度05M,覆土量5195M3。绿化树种的选择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树木按照2M2M间距进行栽植,植树2598株,树种为胸径4CM以内的速生杨。(三)废石场及工业广场治理工程对工业广场内的砌体进行拆除,和废石场内的废石一起清运,清理出来的土地留作建设用地。1、砌体拆除用人工对工业广场内的砖混砌体进行拆除,拆除面积318M2,高度5M,砌体拆除量477M3,砌体拆除的废弃建筑和废石场内的废石一起清运。2、废石场矿山开采导致了大量废石堆积在废石场内,宽22120M,长约340M,面积约为28872M2,平均高度14065M,堆积体积40609M3,用自卸汽车对废石场内的废石进行清运,运至5KM外的低洼处用于公益性建设。即防止暴雨冲刷下的废石覆盖掩埋土地,又解决了建设项目无回填材料的困难,对清理出来的土地进行平整留作建设用地。三、治理工程工作量工程量详见表51。表51工程量统计表序号工程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一边坡治理工程1修整边坡M330132废石运输M330133锚杆支护M6764锚杆安装T1675金属网安装M2208296基层混凝土M2208297表层混凝土M2208298爬山虎株1863二废弃场地及终采平台治理工程1废石运输M338302土方运输M351953人工平土M243154场地平整M3103905种树株25986种草M24315三废石场及工业广场治理工程1砌体拆除M34472废石运输M3406093场地平整M35895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与保障措施一、施工条件(一)自然条件县属于北半球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县年平均降水量540MM。无霜期为136天,历年平均冻土深度124CM,最大冻土深度为158CM,最小冻土深度为66CM,年日照2700小时。雨季、冬季对施工有一定影响,施工时应尽量避开。(二)交通、电力、通讯条件治理区有道路和铁路相连接,交通较为便利;治理区内有供水管线提供生产用水,施工工程用水得到保障;治理区内电力设备基本齐全,电力供应良好,能基本满足施工要求;治理区内无线电通讯能为施工提供基本的通讯条件。(三)主要材料供应条件腐殖土(绿化所用腐殖土)来源为县大川村,土源地至项目区平均运距4KM(证明材料见附件3);县市区周边有多家水泥厂,建筑及施工材料可就近购买,且货源充足。二、工程施工(一)汽车运输土地整理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1、汽车运输土料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非作业人员一律不得进入作业区,凡进入作业区内工作人员、车辆、工程机械必须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2、土地整理卸载平台边缘要设置安全车挡,其高度不小于轮胎直径的2/5,车挡顶部和底部宽度应分别不小于轮胎直径的1/3和13倍;设置移动车挡设施的,要按移动车挡要求作业。设备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3、安全车挡或反坡不符合规定、坡顶线内侧30M范围内有大面积裂缝或不均匀下沉时,禁止汽车进入该危险区,土地整理作业人员需对土地整理现场作出及时处理。4、土地整理作业区内因雾、粉尘、照明等因素使驾驶员视距小于50M或遇暴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及时停止土地整理作业。5、汽车进入土地整理场内应限速行驶,距土地整理工作面50200M限速16KM/H,小于50M限速8KM/H;土地整理作业区内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限速牌等安全标志牌。另外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控制水土流失,使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降低到最低,在恢复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治理后,耕作层的土壤大部分变为生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需要在深翻的同时,配方施肥,培肥土壤,提高土地质量。边坡治理注意事项1、应把山顶的临空危岩体、风化及破碎岩石清理干净,处理好光滑岩面2、施工前要搭设脚手架,必须先对现有边坡的稳定情况进行观察,确定安全后再搭设脚手架。钢管支架立柱应置于坚硬稳定的岩石上,不能置于浮渣上。3、搭设完脚手架后要对岩石进行钻孔,对岩石进行钻孔时要垂直坡面,注浆要保证砂浆饱满,不得有里空外满的现象,注完浆后,立即插入锚杆。4、金属网与锚杆交接处必须进行焊接,以保证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晃动。5、在喷射基层混凝土之前,用清水将坡面冲刷干净,湿润岩层表面,以确保喷射混凝土与岩层之间的良好粘结,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以确保混凝土喷射的厚度。然后自上而下,喷射移动可采用“S”形或螺旋形移动前进,喷射厚度005M。喷射表层混凝时应在基层施工结束8H以内进行表层喷护,一般控制在34H;表层的喷护厚度为005M;表层喷护之前在坡面上喷一次透水,喷射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单块宽度按46M进行控制。三、施工管理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应规范施工。定期进行现场巡视及召开例会,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工期、投资的动态管理,以确保工程按期完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具备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治理的乙级或乙级以上资质,不得擅自超越资质等级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必须按照设计书、图纸技术标准等精心施工,接受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的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操作规程,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杜绝事故发生。四、工程进度安排1、2012年11月2013年8月编制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报请省国土资源厅审查;2、2013年9月工程招标;3、2013年10月2014年8月完成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4、2014年9月进行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竣工验收。表61工程进度安排表施工时间(月份)2013年2014年工作项目9101112123456789工程招标修整边坡及运输锚固、挂网、喷射混凝土废弃场地、终采平台、废石清理、平整场地、土方运输平整、恢复植被砌体拆除、废石场废石清运平整工程验收第七章工程经费预算、资金筹措与使用方向一、工程经费预算(一)经费预算依据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吉林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3、部分材料费单价采用目前当地市场价格。(二)经费预算经费预算方法、费用组成及费率、预算表格等详见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预算书。二、资金筹措与使用方向(一)资金筹措本次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费用为703万元其中493为省级财政拨款;210万为县财政拨款。(二)资金使用方向本次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费用为703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58917万元,占工程总费用的8381;其他费用9335万元,占工程总费用的1328;不可预见费2048万元,占工程总费用的291。具体工程经费预算方法、费用组成及费率、预算表格等详见“县山岩碎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预算书”。第八章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一、组织机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多专业、多工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应由项目承担单位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组织实施,负责项目的工程招标、监督管理、验收、资金和物资使用及组织协调工作。二、保障措施(一)组织机构的建立本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参与项目勘查、设计、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招投标,中标后方可开展治理工作,自觉接受财政、监察、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督管理,工程竣工后,报请验收。(二)项目管理措施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成果质量,按GB/T19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开展各项工作。1、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开展招投标工作,有关部门监督管理治理工程的有关工作。2、设立质量管理专家组,对项目开展后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进行监督、检查,对阶段性技术成果和最终成果报告质量进行全面验收。3、及时汇报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或疑难问题,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针对不同的问题分别提出解决方案。4、对工作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提高项目组每个成员的责任感,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5、野外施工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安全保障工作,提高每个作业人员的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6、保证资金及时到位,正确使用。(三)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工段负责人为领导,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工地施工员、工地测量员、工地质检员,层层把关,严格按照要求,把好工程质量关。2、施工准备过程中,做好工程用电,施工机械配套的各项检查工作。3、对进场原材料由试验室做性能试验,在自检合格的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