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柳林鑫飞贺昌煤业有限公司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范本)_第1页
山西柳林鑫飞贺昌煤业有限公司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范本)_第2页
山西柳林鑫飞贺昌煤业有限公司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范本)_第3页
山西柳林鑫飞贺昌煤业有限公司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范本)_第4页
山西柳林鑫飞贺昌煤业有限公司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柳林鑫飞贺昌煤业有限公司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山西柳林鑫飞贺昌煤业有限公司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1、交通位置山西柳林鑫飞贺昌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柳林县城西北2KM处的贺昌村,行政区划属柳林县柳林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1231105344,北纬372530372730。井田东南距柳林县城2KM,307国道、离军高速公路和孝柳铁路均由井田南侧通过。井田东部有公路与307国道相连,井田距307国道2KM,距离军高速公路3KM,距孝柳铁路穆村站3KM,交通运输较为便利。2、地形地貌该井田地处吕梁山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侵蚀地貌,地表切割强烈,黄土梁峁绵延起伏,冲沟密集而狭窄,形态多呈“V”字形,冲沟与黄土梁、峁、垣相间分布,常见陡崖、黄土残柱及陷穴等微地貌景观。综观井田地形,总体为北高南低。井田内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北部山梁,标高995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边界处沟谷中,标高78000M。最大相对高差2150M。二、矿井煤层地质1、地层、所采煤层地质情况山西柳林鑫飞贺昌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中段,区域构造处于吕梁山复背斜之次级构造王家会背斜西翼,受其影响井田范围总体呈一走向北西至北西,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局部略有次级起伏。地层倾角平缓,为310左右,井田内未发现断层、陷落柱等其它构造现象,亦未发现岩浆侵入现象。井田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本井田含煤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山西组平均厚度4178M,含1、2、3、4、5号煤层,其中4、5号煤层为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876M,含煤系数2097;可采煤层厚795M,可采含煤系数1903。太原组平均厚度8883M,含6、7、8、9、10号煤层,其中8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10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591M,含煤系数665;可采煤层厚464M,可采含煤系数522。煤系地层总厚13061M,含煤总厚1467M,含煤系数1123;可采煤层厚159M,可采含煤系数964。2、可采煤层该井田可采煤层有3、4、5、8、10号煤层,其特征见表。可采煤层特征表地层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M)结构(夹矸数)稳定性可采性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山西组441648543785393319较简单04稳定赋煤区可采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597419358简单复杂06稳定赋煤区可采泥岩砂质泥岩砂岩泥岩砂质泥岩398651264670太原组8158442355较简单04稳定全井田可采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铝质泥岩15772034162610027109较简单04不稳定局部可采中细砂岩泥岩泥岩(1)4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下距5号煤层853M,平均319M。煤层厚度416485M,平均437M。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2层夹矸,偶见4层夹矸,井田东部该煤层被剥蚀,赋存区均达可采。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和中细砂岩,底板为泥岩,细砂岩、砂质泥岩。井田内该煤层已被大片开采。(2)5号煤层位于山西组底部,下距K3砂岩350M左右。煤层厚度97419M,平均358M。煤层结构大部简单,不含夹矸和有时含1层夹矸,局部结构复杂,含36层夹矸。井田东部该煤层被剥蚀,井田内赋存区均达可采。煤层直接顶板大多为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细砂岩,底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3)8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中下部L1石灰岩之下,上距5号煤层平均4670M。煤层厚度158442M,平均355M,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2层夹矸,偶见4层夹矸。煤层直接顶板为L1石灰岩,有时有泥岩伪顶,底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铝质泥岩。井田东部该煤层有少量开采。(4)10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下部,上距8号煤层1626M。煤层厚度027M,平均109M,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可采地段为井田北部、南部和西部。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2层夹矸,偶见34层夹矸。煤层顶板大部为泥岩、炭质泥岩,局部为中、细砂岩;PAGE底板大部为泥岩,局部为铝质泥岩。该煤层属未批采煤层。三、水文地质1、地表水本井田内无常年性流河通过,区内河谷中仅在雨季有短暂性的流水通过。2、含水层(1)奥陶系碳酸盐岩熔裂缝含水层此含水层埋藏于井田深部,地层厚度大,分布广泛,溶洞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含水空间,富水性强,是井田主要含水层,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推测,该井田奥灰水位标高为802M左右。(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井田内该含水层主要由四层石灰岩组成,平均总厚度为2152M,石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原精查报告提供资料,单位涌水量0119LSM,渗透系数0195MD,水位标高81674M,属富水性中等含水层。水质为HC03SO4一MGCA型,矿化度0968GL。(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该层含水层主要以中粗粒砂岩含水层为主,含水层裂隙发育差,富水性较弱,据原精查报告提供资料,渗透系数为0567MD,与太原组混合水位标高81709M,水质为HC03SO4一NAMGCA型,矿化度0993GL。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粒砂岩组成,单井出水量小于10M3D,富水性弱,水质为HC03SO4一NAMG型,矿化度0966GL。(5)上第三系、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上第三系含水层主要为底砾岩,厚度不稳定,单井出水量小于5M3D,富水性弱。第四系广泛分布于井田内,其含水层补给条件不好,连续性差,单井出水量小于5M3D,富水性弱。3、井田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井田奥陶系石灰岩水属区域岩溶水的径流区,岩溶水流经井田向南排出边界,至柳林泉排泄。石炭系和二叠系裂隙含水层再起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沿岩层倾向方向运移,上部下石盒子组含水层中水灾沟谷中以泉的形式排泄,下部含水层中水顺岩层倾向运移,流出井田外,矿坑排水时其主要排泄途径。4、井田主要隔水层山西组隔水层山西组5号煤以下至太原组第一层灰岩之间是泥岩为主,砂泥岩石互层的一套地层,一般厚11M左右,连续稳定,泥岩粘土岩隔水性好,可视为山西组与太原组之间良好的隔水层。5、水文地质类型井田内4、5号煤层间距较小、且岩性为泥岩,可视为同一水文地质条件。4、5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山西组砂岩裂缝含水层,富水性弱。对4、5号煤层开采影响较小。井下涌水量为80120M3D涌水量不大。井田内目前未发现有导水构造存在,因而排除隐伏断层存在的情况,奥灰水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井田内4、8号煤层均分布有采空区和古空区积水,对井田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第二节自然因素一、开采区域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33号文关于吕梁市柳林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精神,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和集团公司201X年的工程进展和建井工期要求,201X年计划工程如下1、完成4个井筒的工程(1)主斜井净宽50M,半圆拱净断面积168M2,斜井长420M到8号煤层底板下。(2)副斜井井筒净宽50M,半圆拱,净断面173M2斜长155M到5号煤层甩设车场,斜长3815M到8号煤层设平车场。(3)进风行人斜井井筒净宽36M,三芯拱,净断面113M2,斜长2471M到5号煤层,斜长576M到8号煤层。(4)回风立井,井筒净直径600M,净断面283M2,垂深1843M到5号煤层,垂深2333M到8号煤层。2、井下主要硐室井下消防材料库、主变电所、主、副水仓等硐室,井下爆炸材料库、等候室、急救室、井底车场设置避难硐室等。3、主要巷道集中运输巷164M、采区运输巷、集中轨道巷431M、采区轨道均采用半圆拱断面,砌宣支护、净宽45M、净高375M、净断面147M2,40101回采面顺槽开拓,正、副切眼开拓全部到位。二、开拓方式有主斜井、副斜井、进风行人斜井、回风立井共4个井筒其中主斜井主要承担运煤,副斜井主要承担PAGE通风、行人,材料斜井主要承担运输材料,回风立井用于回风,排出污浊风流。三、通风方式矿井开拓期间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回风立井口安设两台同能力、同型号的对旋式通风机,型号BDK40618型;功率290KW,供井下各用风点分区通风。矿井配备四个综掘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井下消防材料库、中央变电所和水泵房为独立通风的硐室,四、瓦斯201X年7月煤炭科学研究院沈阳研究院对我矿的4、5煤层的瓦斯储量进行预测,测得贺昌煤矿4煤层瓦斯含量为529953M3T,5煤层瓦斯含量为8541028M3T。预测矿井在4煤层回采时,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62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699M3T。矿井在5煤层回采时,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940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411M3T。为高瓦斯矿井。因此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高瓦斯矿井管理生产,加强瓦斯的监测预报和通风管理工作,预防瓦斯积聚,杜绝明火。严格贯彻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尽快把我矿瓦斯抽采利用提高到新水平。进一步减少瓦斯事故,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发展。五、供电方式山西鑫飞能源投资集团在西南约4KM处建有山西柳林鑫飞毛家庄煤业有限公司(矿井)110KV变电站1座(即山西柳林鑫飞毛家庄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工业场地110KV变电站),该110KV变电站为双电源进线,一回引自龙花垣220KV变电站,另一回引自鸦沟110KV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为40000KVA两台。该110KV变电站在201X年底投入运行。该矿井副井工业场地建立10KV变电所,两回路10KV电源均引自毛家庄110KV变电站10KV母线段,导线型号LGJ240MM2,线路长度4KM。矿井两回电源线路一回工作,一回备用,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能保证矿井全部负荷安全用电。采区PAGE水仓均实现双回路供电,掘进工作面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并能自动切换。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第二章矿井灾害分析第一节年度采掘安排可能发生的灾害根据我矿201X年采掘安排情况,矿井可能发生的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1、顶板冒落;2、突水;3、自然发火;4、气体灾害;5、火灾;6、粉尘;要预防消灭各种灾害的发生,必须首先掌握、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条件、特征及预兆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灾害发生并及时有效控制它。一、矿井顶板灾害1、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断层、褶曲、挤压带、破碎带、节理、裂缝和煤层倾角等。2、生产技术方面主要指开采深度、掘进面推进速度、采高与控顶距。3、管理方面包括制度的建立与落实,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水平等。4、质量方面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与顶板事故直接相关,合理选择支护材料,提高支护质量,适时采用特殊支护,则可以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5、工人的操作技能工人素质高低、正确判断顶板来压预兆和操作等与顶板事故密切相关。二、矿井水灾灾害1、工程技术方面的原因(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2)水文地质情况不清。(3)井巷位置不合理。(4)乱采滥挖破坏防水煤柱造成矿井透水。(5)测量误差导致巷道进入采空区积水而透水。(6)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机电事故而造成淹井。(7)排水设施平时缺少维护,如水仓、水管,水沟不按时清理,突水时失效而导致淹井。2、管理方面的原因(1)由于水灾事故发生率不是很高,容易使人思想麻痹,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如果对水害没有充分的认识,往往会导致发生不该发生的透水事故。(2)由于整合后矿人力、物力的不足,致使许多水文地质情况不清,相应防范措施跟不上而发生透水事故。(3)不严格执行“有疑必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基本原则,心存侥幸。(4)对各种防水工程质量验收把关不严,未按规程规定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三、煤炭自燃灾害整合前贺昌煤矿、庙湾煤矿、刘家焉头煤矿和新建联办煤矿分别对矿井4、5、8号煤层进行煤尘爆炸性试验,自燃倾向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4、5号煤层属自燃煤层,8号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因为各煤矿开采生产中均未发生煤层的自燃发火事故,井下无火区分布PAGE。所以该井田内不涉及煤的自燃发火现象,但在开采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四、矿井瓦斯灾害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当中最主要的致灾因素之一,因此瓦斯治理也是我矿的重中之重,以免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历年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407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326M3MIN。自建井以来,没有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但不能否定此类事故的发生。五、矿井火灾灾害1、采空区回采率低,且存在漏风;煤柱尺寸小受到压力破坏产生裂隙,时间较长时可能引起煤炭氧化生热,导致煤炭自燃。2、通风系统不合理,矿井漏风严重。3、矿井开采的煤炭属易燃物质,如果控制发火源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不当,可能发生矿井火灾事故。4、井下使用非阻燃电缆,在其过负荷、短路或损坏时可能引起火灾。5、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失爆,其隔爆腔内的电气火花,可能引起火灾或点燃瓦斯、煤尘,造成瓦斯、煤尘爆炸事故。6、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和使用未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各种安全保护装置不全或使用不当,可能引起电气火灾事故。7、进风井口的空气加热设施不符合防火要求,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不完善。8、矿井地面建筑和井下巷道支护使用易燃材料,油脂的贮存、使用不当,这些都是火灾隐患。9、违章使用电(氧)焊或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未采取安全措施,可能引起火灾事故。10、矿井消防供水管路系统和防灭火设施不完善,未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备有灭火器材,地面的消防水池不能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是着火事故形成灾害的重要原因。六、矿井粉尘灾害根据201X年5月11日,山西省煤炭地质研究所鉴定4号煤层结果;201X年3月3日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鉴定5号煤层结果,检验结果4、5号煤层均具有煤尘爆炸性。在下列情况下可能造成煤尘爆炸和对职工的健康造成危害1、采掘工作面在机械破煤、装煤、运煤、转载及锚杆支护等工序上是产生矿尘的主要来源。2、PAGE防尘供水管路系统不完善。3、矿井的防尘设施不完善。4、矿井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不完善。5、职工个体防护意识不强,工作当中不佩戴个人防尘或防毒劳动保护用品。6、未及时清理积尘、风速不合理。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生产过程中,若防尘、降尘措施、设施不完善,使井下各地点煤尘超限,达到一定的浓度悬浮在空气中,遇有引爆火源,就可能发生煤尘爆炸,导致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七、矿井提升运输灾害提升运输系统最容易发生跑车伤人事故,我矿主斜井采用绞车提升,当出现人员误操作、违章作业及钢丝绳未进行定期检验更换或保护装置出现故障、提升保护不全等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另外,提升绞车及电气设备操作、修理过程中,因保护不全、违章作业、人员误操作等也可能产生机械、触电伤人事故。主斜井提升为大倾角胶带输送机,当胶带连接强度和选用胶带抗拉强度偏小时,就可能发生断带伤人、胶带撕裂;如果出现钢丝绳芯胶带断裂,就可能引起伤人、摧毁机架、撞坏斜巷内的电缆、风水管路等。八、矿井机电设备灾害煤矿生产离不开机电设备。矿山机电设备种类较多,不仅有大型固定设备(如提升机、主通风机等),还有移动设备(如工作面使用的液压支架、采煤机、打眼机和装载机等)。根据矿井工作需要,机电设备从井上到井下,纵横分布,设备系统多,环节多,而且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特点。有时一台设备发生事故就会影响其他设备的安全运行,有时还会导致瓦斯、煤尘爆炸,酿成重大恶性事故,造成矿井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加强矿井机电安全技术管理,防止机电事故,对实现安全生产是十分重要的。第二节各类灾害发生的原因、条件分析煤矿井下存在各种各样的灾害事故如瓦斯、顶板、水、火、煤尘、提升运输、电击伤人等,它们的存在不仅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而且威胁着职工的生命PAGE安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矿井各类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结合我矿的实际生产环境,分析如下一、发生顶板事故的原因1、煤矿围岩(包括顶板、底板和两帮)因人类采掘活动影响使其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并且产生新的应力关系。在新的应力作用下,暴露的围岩产生变形、移动、破坏。假若这种力量超过围岩的强度,将出现顶板下沉、断裂、底板鼓起及两侧围岩被挤出等现象,造成冒顶事故。2、冒顶片帮危害产生的原因应从煤岩体内、外因素考虑。(1)内在因素分析产生顶板危害的内在因素,主要考虑煤岩体的赋存状况,包括煤岩体顶、底板特性及强度,煤壁破碎程度、受层理的影响程度,煤藏深度(矿山压力)以及其他与煤岩体性质有关的因素。因此,合理分析煤岩体的赋存状况是预防顶板危害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煤岩体强度大,其支撑能力就大,不易发生冒顶;如果煤岩体松软,在强大的顶板压力作用下,煤体就易破碎,易发生整体垮落,造成顶板事故。煤岩体壁破碎程度较大,其内部受力不均匀,越易造成煤壁片帮,导致冒顶事故。构造带及层理对煤岩体影响很大,如果构造带及层理发育,煤岩体的整体性就会受到破坏,其支撑能力变小,就易发生冒顶事故。煤藏越深,其压力越大,重力是产生压力的根源之一。而顶板压力是造成顶板事故的内在动力,其支撑力与开采深度成正比。开采煤层厚度较厚时,工作面采高增大,采空区冒顶带增高,煤壁片帮增加,从而容易导致顶板下沉量与支架载荷随之而增加。(2)外在因素顶板危害的外在因素,取决于人类的采掘活动所采用的开采方法、支护方式,支护方法与支护强度以及空间位置等其它影响煤岩体的因素。开采方法的合理性采用壁式或柱式开采应考虑对顶底板的适应性,否则对采掘空间的顶板管理带来难度,造成压力集中,发生冒顶片帮事故;采掘工作面的支护方法与方式的合理性如果不合理,矿压参数不准确,支护参数不合理,造成采掘工作面围岩严重变形、冒顶而发生事故;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的合理性如果不合理,支护强度低,对顶板性质、地质构造不清楚,这是产生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采掘工作面支护不及时,安装回撤期间空顶作业以及巷道交叉处,没有采取特殊支护,造成空顶时间长、面积大,或作业诱发而导致PAGE事故的发生;采掘工作面设计不合理,处在断层构造带、层位选择不当而处于压力集中区;隔离煤柱设计部合理、造成压力大,围岩变形严重,维护困难,诱发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两条巷道贯通前不执行停止另一个掘进工作面掘进施工的措施,造成空顶,临时支护使用不及时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现场管理与职工安全意识较差,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支护材料、设备、机具不合格也是产生冒顶、片帮事故的原因。二、发生矿井水害的原因1、我矿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易引发山洪,给煤矿井上下造成威胁。2、矿井内和矿井附近存在的老空区,老空区可能存在积水和有害气体,在未探明的情况下盲目采掘,可能发生老空区积水和有害气体突出。3、相邻煤矿越界开采时可能造成矿井水患的一个重要因素。4、地面采空塌陷区,遇大雨和暴雨时,雨水从塌陷裂缝流入矿井,威胁矿井安全。5钻孔为封闭或封孔质量不好,将成为矿井的人工导水通道,威胁矿井安全。6、如果矿井未做好水害分析预报,不能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水原则,均可能造成矿井水害事故。三、煤炭自燃发火的原因1、煤炭自燃的内因(1)煤的变质程度。煤化程度越高的煤,自燃倾向性越小。(2)煤的水分。煤中的水分是影响其氧化进程的重要因素(3)煤岩成分。含丝煤越多,自燃倾向性就越强;含暗煤越多,越不易自燃。(4)煤的含硫量。同牌号的煤中,含硫矿物(如黄铁矿)越多,越易自燃。(5)煤的孔隙率和脆性。煤的孔隙率越大,越易自燃。(6)煤层瓦斯含量。煤层中瓦斯具有较好的阻化作用,是防止煤自燃发火的有利因素。2、煤炭自燃的外因(1)地质因素。煤层厚度或倾角越大,自燃危险性就越大。(2)开采技术因素。开拓方式开拓布置对有自燃发火煤层的矿井影响很大。要求巷道系统简单,采用石门、巷道开拓、少留煤柱、减少对煤体的切割,这对消除发火隐患是积极地,有利的。采煤方法采煤方法对发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空区、煤柱、煤壁裂隙的漏风。漏风使这些地点煤氧化生热,生热多少和生热能否积聚取决于漏风风速的大小。当风速过小时,漏风供氧量很小,氧化生热少,不易自热和自燃;当漏风风速过大时,供氧充足,氧化生成的热量易被带走,同样不能形成热量的积聚,煤也不能自燃。只有当漏风既有较充分的供氧条件,同时氧化生热的热不易带走,热量积聚起来,自燃才能成为可能。四、发生矿井瓦斯事故的原因1、主要通风机风机性能与矿井PAGE通风网络不相匹配,通风机运行工况点不能满足矿井通风对风量和风压的要求,造成矿井供风量不足。2、局部通风机选型不合理或安装和使用不当、风筒损坏漏风,导致掘进工作面风量不足或无风。3、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因设备故障、供电故障或人为操作等因素引起停电、停风,导致矿井或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或无风。4、矿井通风设施设置不当、质量差或损坏,造成漏风和风流短路,导致作业地点风量不足或无风。5、由于矿井或作业地点风量不足或无风,造成瓦斯积聚超限,其浓度达到爆炸界限,遇到引爆火源即可引起瓦斯爆炸。6、由于缺氧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可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7、已采区和盲巷未及时进行封闭,有毒有害气体积聚,浓度大,引起缺氧,人员误入可能造成中毒或窒息死亡。8、与老空区贯通,造成老空区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侵入本矿井造成危害。9、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不完善,传感器设置不当或失效,矿井瓦斯检查制度不严,空班漏检,未能检测出瓦斯浓度超限情况,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造成事故发生。五、发生矿井火灾的原因1、外因火灾发生的原因外因火灾主要是指外来热源引起的。据调查分析,形成外因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种。(1)存在明火。吸烟、电焊、气焊、喷灯焊,以及用电炉、大灯泡取暖等都能引燃而导致外因火灾。(2)出现电火。主要是由于电气设备性能不良、管理不善。如电钻、电动机、变压器、开关、插销、接线三通、电铃、打点器、电缆等出现损坏、过负荷、短路等,引起电火花,继而引燃可燃物。(3)违规爆破。不按爆破规定和爆破说明书爆破,如裸露爆破、用动力电源爆破、不装水炮泥、倒掉药卷中的消烟粉、炮眼深度不够或最小抵抗线不合规定等都会出现炮火,导致引燃可燃物而发火。(4)瓦斯、煤尘爆炸。因瓦斯、煤尘爆炸引起火灾。(5)机械摩擦及物体碰撞。机械摩擦及物体碰撞引燃可燃物进而引起火灾。2、内因火灾发生的原因内因火灾主要是指煤炭自燃形成的火灾。煤在常温下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产生低温氧化,释放微量的热量和初级氧化产物;由于散热不良,热量积聚温度上升,更加促进了低温氧化作用的进程,最终导致自燃火灾。(1)煤炭自燃的条件煤炭自燃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煤炭具有自燃的倾向性,并呈破碎状态堆积存在。连续的通风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发展。煤氧化生成的热量能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散失。(2)煤炭的氧化自燃过程煤炭的氧化自燃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即潜伏阶段、自热阶段和燃烧阶段。(3)煤炭的自燃倾向性煤炭的自燃倾向性是煤炭自燃的固有特性,是煤炭自燃的内在因素。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PAGE的自燃倾向性分为3类类为容易自燃,类为自燃,类为不易自燃。(根据201X年5月11日,山西省煤炭地质研究所鉴定4号煤层结果;201X年3月3日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鉴定5号煤层结果,检验结果4、5号煤层均具有煤尘爆炸性,自然倾向性等级为级。)六、发生矿井煤尘事故的原因现建设阶段,掘进巷道都为煤巷和局部岩巷,产生的主要粉尘为煤尘和少量岩尘。我矿现开采4、5号煤层均具有爆炸性,在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加以防范。在本矿,根据分析、研究煤尘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在煤矿生产中,要预防消灭煤尘灾害的发生,必须首先掌握、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条件、特征及预兆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灾害发生并及时有效控制它。1、自然因素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当开采煤层节理发育或采掘工作面进入断层和褶皱发育的地带时,其产尘量较大。局部区域煤层结构酥松、脆性大且干燥,在开采过程中产尘量就大。2、人为因素(1)对井下防尘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2)防尘管理制度、防尘技术操作规程未落到实处。(3)有许多防尘设施未建立健全。(4)对于有些已安设的洒水设施未能加以合理、正常使用。(5)采掘区队,未能坚持放炮后洒水喷雾,掘进工作面仍有干打眼现象存在,放炮不坚持使用水泡泥,装卸煤岩过程中不能坚持喷雾洒水等。(6)巷道积尘未能定期清除、清洗或冲洗。引起煤尘爆炸的因素是当巷道壁的沉积煤尘受到冲击波的震动、气流的加大或其它原因再次扬起后,达到爆炸浓度,再遇到引燃煤尘的高温热源,就会引起煤尘爆炸。能引燃煤尘的高温热源有爆破火焰、电器火花、斜坡跑车碰撞和磨擦产生的火花、井下火灾或明火等。(7)职工个体防护意识不强,工作当中不佩戴个人防尘或防毒劳动保护用品。(8)未及时清理积尘、风速不合理。3、煤尘爆炸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2)一定浓度的浮游煤尘存在(我国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45GM3,上限浓度为1500201XG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