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知识竞赛问答试题115题内附答案_第1页
《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知识竞赛问答试题115题内附答案_第2页
《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知识竞赛问答试题115题内附答案_第3页
《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知识竞赛问答试题115题内附答案_第4页
《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知识竞赛问答试题115题内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知识竞赛问答试题 115题内附答案 101农业普查的目的是什么?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二条规定,农业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102农业普查每几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是什么时间? 农业普查每 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 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 12月 31日 24时。特殊地区的普查登记时间经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可以适当调 整。 103农业普查的对象有哪些?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九条规定,农业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个人和单位: ( 1)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 ( 2)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 3)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 4)村民委员会; ( 5)乡镇人民政府。 104农业普查对象应当怎样配合调查和检查?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十条规定,农业普查对象应当如实回答普查人员的询问,按时填报农业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应当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依法进行的 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推诿和阻挠检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普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105农业普查的行业范围是什么?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农业普查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106农业普查的内容是什么?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农业普查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 等情况。这些内容可由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07农业普查采取什么调查方法?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决定对特定内容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108农业普查人员在调查中有哪些权利 ?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普查人员有权就与农业普查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单位和个人,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修改不真实的资料。 109对农业普查人员有哪些要求? 农业普查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 守职业道德,拒绝、抵制农业普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应当严格执行普查方案,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不得强令、授意普查对象提供虚假的普查资料。 110农业普查人员怎样执行农业普查任务?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执行农业普查任务时,应当出示普查指导员证或者普查员证。普查员应当依法直接访问普查对象,当场进行询问、填报。普查表填写完成后,应当由普查对象签字或者盖章确认。普查人员应当对其负责登记、审核、录入的普查资料与普查对象签字或者盖章的普查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111公布农业普查数据有哪些要求? 全国农业普查条 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农业普查汇总资料,除依法予以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农业普查数据,由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地方普查办公室发布普查公报,应当报经上一级普查办公室核准。 112对于农业普查搜集的单个普查对象的资料的保密有哪些规定?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普查办公室和普查人员对在农业普查工作中搜集的单个普查对象的资料,应予保密,不得用于普查以外的目的。 113领导人员自行修改或授意篡改农业普查数据的 ,应当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自行修改农业普查资料,强令、授意普查办公室、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篡改农业普查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对拒绝、抵制篡改农业普查资料或者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人员打击报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给予通报批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4农业普查人员的哪些违法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应当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普查人员不执 行普查方案,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强令、授意普查对象提供虚假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并可以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十条规定,普查人员失职、渎职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并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给予通报批评。 115农业普查对象的哪些违法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应当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农业普查对象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 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 1)拒绝或者妨碍普查办公室、普查人员依法进行调查的; ( 2)提供虚假或者不完整的农业普查资料的; ( 3)未按时提供与农业普查有关的资料,经催报后仍未提供的; ( 4)拒绝、推诿和阻挠依法进行的农业普查执法检查的; ( 5)在接受农业普查执法检查时,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普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万元以下罚款;农业生产经营户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万元以下罚款。 农业普查对象有本条第一款第( 1)、( 4)项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116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何时颁布?何时实施? 2010年 5月 24日,国务院颁布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自 2010年 6月 1日起实施。 117人口普查的目的是什么?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二条规 定,人口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 118人口普查每隔几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是什么时间? 人口普查每 10 年进行一次,尾数逢 0 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 11 月 1日零时。 119人口普查的对象是什么?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120人口 普查主要调查什么内容?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121人口普查采取什么调查方法?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人口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 122人口普查怎样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并配备相应的普查工作人员? 人口普查登记前应当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为基础划分普查区,每个普查区划分为若干普查小区。每个普查 小区应当至少有一名普查员,负责入户登记等普查工作。每个普查区应当至少有一名普查指导员,负责安排、指导、督促和检查普查员的工作,也可以直接进行入户登记。 123人口普查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怎样产生?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可以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借调,也可以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社会招聘。借调和招聘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公民作为志愿者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124人口普查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在执行普查任务时,有哪些要求?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执行人口普查任务时,应当出 示普查指导员证或者普查员证。入户登记时,应当向人口普查对象说明人口普查的目的、法律依据以及人口普查对象的权利和义务。 125人口普查对象有应当怎样配合普查工作?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人口普查对象应当按时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得隐瞒有关情况,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拒绝或者阻碍人口普查工作。 第二十五条规定,人口普查对象应当在普查表上签字或者盖章确认,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126公布人口普查资料有哪些具体要求?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人口普查汇总 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予以公布。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人口普查数据,由国家统计局以公报形式公布。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公布本行政区域主要人口普查数据,应当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核准。 127对于人口普查资料的管理有哪些具体要求? 人口普查中获得的原始普查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存、销毁。人口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作为对人口普查对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人口普查以外的目的。人口普查数据不得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进 行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128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在人口普查中的哪些违法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自行修改人口普查资料、编造虚假人口普查数据的; ( 2)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的; ( 3)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存、销毁人口普查资料的; ( 4)违法公布人口普查资料的; ( 5)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人口普查违法行为的普查人员打击报复的; ( 6)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人口普查违法行为失察的。 129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在组织实施人口普查活动中的哪些违法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普查机构在组织实施人口普查活动中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 1)不执行普查方案的; ( 2)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的; ( 3)要求人口普查对象提供不真实的人口普查资料的; ( 4)未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报送人口普查资料的; ( 5)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人口普查资料毁损、灭失的; ( 6)泄露或者向他人提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 普查人员有上述违法行为之一的,责令其停止执行人口普查任务,予以通报,依法给予处分。 130人口普查对象不依法履行义务应当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拒绝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或者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人口普查资 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人口普查对象阻碍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131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何时公布?何时开始实施?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由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于 2009 年 3月 25 日联合公布,自 2009 年 5 月 1 日开始实施,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部门规章,通常简称为处分规定。 132什么是统计违法违纪行为? 处分规定所称统计违法违纪行为,是指 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统计方针、政策,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行为。 133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 1)主体。是指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实施者或称行为人,即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中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及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个人。 ( 2)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其实施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及造成的后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 3)客体。是指受我国法律保护的,为统计违法违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即国家的统计管理法律关系。 ( 4)客观方面。是指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统计违法违纪 行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实施,实施了什么样的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一般表现形式有:作为;不作为;后果;违法违纪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134处分规定适用于哪些人员? ( 1)行政机关公务员; ( 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 ( 3)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 4)企业、事业单位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 法律、行 务院决定和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事部门制定的处分规章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处 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35什么是处分? 所谓处分,是指有关组织依法对违法违纪的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例如,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给予的处分,法院对法官给予的处分,事业单位对其职工给予的处分等。 处分规定里所说的处分,是指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依法对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 136处分有哪几种形式? 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六种形式。 137处分与行政处罚有什么区别? ( 1)性质不同。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是有关组织依法对其违法违纪的工作人员的惩戒;而行政处罚属于外部行政行为,是有处罚权的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制裁。 ( 2)法律依据不同。作出处分规定的法律依据是调整有关组织与其工作人员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依据是调整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 ( 3)实施主体不同。处分是由处分决定机关 依法作出的,处分决定机关是实施处分的主体;而行政处罚是由行政处罚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机关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 ( 4)对象不同。处分的对象是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工作人员;而行政处罚的对象是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行政相对人。 ( 5)种类不同。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而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 ( 6)申请救济的途径不同。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有四种申诉 途径:一是向原作出处分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二是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申诉;三是向作出该处分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诉;四是向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申诉。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而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途径,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38处分的实施主体是哪些机关? 根据我国现行的体制,处分的实施主体分别是任免机关和监察机关。任免机关,是指对所属的行政机关公务员有任免权限的行政机关。在我国,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都属于任免机关。 监察机关,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中专门履行行政监察职能的机关。 139处分实施主体的处分权限是如何划分的? 任免机关的处分权限一般限于由其任命的公务员,而监察机关可以给予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监察对象处分,其中包括给予不是由监察机关任命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比如,对由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任命的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本级监察机关就可以直接给予从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 140领导人员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违纪行为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处分规定第三条规定,地方、部门以及企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违纪行为,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是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二是强令、授意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有关机构、人员拒报、虚报、瞒报或者篡改资料、编造虚假数据。实践中,领导人员强令、授意有关人员弄虚作假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通过直接命令,也可以授意弄虚作假;可以是某位领导自行决定,也可以通过会议方式集体决定;可以指令某一位统计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弄虚作假,也可以通过发文件的方式,要求集体作假。 141对领导人员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违 纪行为应当给予什么样的处分? 对于地方、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违纪行为,根据处分规定第三条,应当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42领导人员打击报复的违法违纪行为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处分规定第三条规定,地方、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打击报复的违法违纪行为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是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二是对揭发、检举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进 行打击报复。 打击报复的形式主要表现为:非法开除统计人员或者有关人员的党籍、公职,擅自降低其职务、级别、工资,非法克扣其工资、奖金或者其他福利,压制其提职、晋级,对其诬告等。 143对领导人员的打击报复行为应当给予什么样的处分? 对于地方、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打击报复违法违纪行为,根据处分规定第三条,应当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并且应当从重给予处分。 144领导人员对严重失实的统计数据,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者发现后不 予纠正,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根据处分规定第四条规定,地方、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严重失实的统计数据,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者发现后不予纠正,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145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弄虚作假的违法违纪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根据处分规定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弄虚作假的违 法违纪行为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强令、授意统计调查对象虚报、瞒报或者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二是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 146对于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弄虚作假的行为,应给予什么处分? 对于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弄虚作假的行为,根据处分规定第五条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47对于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故意拖延 或者拒报统计资料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对于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故意拖延或者拒报统计资料的违法违纪行为,根据处分规定第六条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148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明知统计数据不实,不履行职责调查核实,造成不良后果的,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对于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明知统计数据不实,不 履行职责调查核实,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据处分规定第六条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149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根据处分规定第七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虚报、瞒报统计资料,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50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 予什么处分? 根据处分规定第七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51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拒报统计资料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根据处分规定第七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拒报统计资料,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52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拒绝提供 情况、提供虚假情况或者转移、隐匿、毁弃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与同级有关的其他资料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根据处分规定第七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拒绝提供情况、提供虚假情况或者转移、隐匿、毁弃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53违反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公布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根据处分规定第八条 规定,违反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公布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154泄露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根据处分规定第九条规定,泄露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国家秘密涉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都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危害,而国家安全和国家 利益的损失往往难以准确界定和估算,因此,只要泄露了国家秘密,都认定为会造成不良后果。 155未经本人同意,泄露统计调查对象个人、家庭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个人、家庭资料是指通过统计调查获得的未经过加工汇总的反映单个个人和家庭情况的调查登记材料,是可识别出调查对象信息的统计数据,这些统计数据涉及个人健康状况、经济收入等隐私,如果泄露可能损害被调查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损害被调查者对政府统计调查的信任,损害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性。 根据处分规定第九条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泄露统计调查对象 个人、家庭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56泄露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商业秘密造成不良后果的,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如果被擅自公开、公布、非法提供或者因过失泄露,就会给统计调查对象造成经济损失,丧失统计调查对象对统计机构的信任,降低统计调查对象对政府统计调查的配合程度,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根 据处分规定第九条规定,泄露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商业秘密造成不良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57包庇、纵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包庇、纵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行为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地方、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领导人员以及其他责任人员包庇、纵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计工作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的行为;二是,统计执法检查机关(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 查队)及其工作人员包庇、纵容已发现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行为。 根据处分规定第十条规定,包庇、纵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58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应承担的纪律责任有哪些? 所谓纪律责任,是指统计违法违纪行为人所应承担的行 后果。这种行 后果除了处分以外,还包括对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的没收、追缴和责令退赔,免职、责令辞职等行政处理和组织处理,以及行政赔偿。 159处分有哪些 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受警告处分的,在六个月内,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但可以晋升工资档次;受记过处分的,在十二个月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受记大过处分的,在十八个月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受降级、撤职处分的,在二十四个月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 处分期满后,受处分人员的晋职、晋级和晋升工资档次不再受影响,但对于受到降级、撤职处分的人员在处分期满后,不视为恢复该人员在受处分前的级别和职务。曾经受到开除处分的,不得再录用为公务员。 160受到处分的人员对处 分决定不服的,有哪些救济途径? 受到处分的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可以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161受到处分的人员提出申诉的途径有哪几种? 根据公务员法及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受到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提出申诉的途径有以下四种: ( 1)向原作出处分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 ( 2)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申诉; ( 3)向作出该处分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诉; ( 4)向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申诉。 需要注意的是,对监察 机关作出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受处分人只能向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提出申诉;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 162受到处分的人员提出申诉的法定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受到处分的人员提出申诉的法定期限有四种不同情况: 一是自收到处分决定之日起 30日内向原作出处分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或者不经过复核直接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作出该处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二是自收到复核决定之日起 15日内,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处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三是对任 免机关作出的处分决定或者处分的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分决定或者处分的复核决定之日起 3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四是对监察机关作出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分决定之日起 30日内向监察机关申请复审。 163复核、申诉期间是否要停止处分的执行?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处分的执行。 164撤职和免职有什么区别? ( 1)性质不同:撤职是处分的一种,即撤销现任职务;而免职是干部管理与任免的一种方式,是人员的职务变迁和调整,不是处分。 ( 2)适用条件不同:撤职适用于严重违反行政纪律,造成 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已不能担任现任职务的人员;而免职则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适用于委任制的公务员遇有职务发生变化、不再担任公务员职务以及其他情形的。 ( 3)法律后果不同:受撤职处分的,应当降低一个以上职务等级另行确定职务,并按照新确定的职务确定相应的级别和工资档次,并且在二十四个月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而被免职的,按照考核、职务变化等情况,有的安排平级或者低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有的晋升职务。但除晋升职务的以及一些特殊情况外,一般原职级待遇不变。 ( 4)决定机关不同:撤职由任免 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作出处分决定;而免职一般由有关部门提出免职报告或者本人申请,由任免机关下达免职令或者通知。 165撤职与降职有什么区别? ( 1)性质不同:撤职是处分的一种;而降职是降低公务员所担任的现任职务的一种组织处理方式,不是处分的一种,而是与处分并列的一种公务员管理方式。 ( 2)适用条件不同:撤职适用于严重违反纪律,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后果,已不能担任现任职务的人员;而降职适用于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人员。 ( 3)法律后果不同:受撤职处分的,应降低一个以上职务等级另行确定职务,并按照新确定的职务确定相应的级别和工资档次,并且在二年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而降职的,只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其职务工资就近套入新任职务工资档次。其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的,不降低原级别;原级别高于新任职务对应级别的,降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并执行相对应的级别工资。因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而降职的,当年不具有晋职、晋级和晋升工资的资格。 ( 4)决定机关不同:撤职是根据违法违纪行为人的错误事实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作出处分 决定;而降职决定则只能由任免机关决定。 166处分规定建立了什么样的统计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协作机制? 处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了任免机关、监察机关和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建立案件移送制度。 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查处统计违法违纪案件,认为应当由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任免机关、监察机关。 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统计行政违法案件,认为应当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处分的,应当及时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任免机关或者监察 机关。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第十三条规定,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移送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67什么样的人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已取得统计员以上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可免于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和申请,凭统计专业 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直接从事统计工作。 168怎样取得统计从业资格?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规定,国家实行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申请人须通过考试取得统计从业资格。 169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时间和科目是什么?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时间为每年九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为: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 170什么样的人员可以免考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已具备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会计与统计核算、统计实务专业大专,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的 人员,可免于参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的考试。 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为准。 171申请人可以到哪里申请统计从业资格?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规定,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机关。 对于北京市来说,市统计局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各区县统计局是承办机关。申请人可以到所在的区县统计局申请统计从业资格。 172申请统计从业 资格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2011 年,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北京市统计局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委托区县统计局后,对申请统计从业资格提交的材料进行了简化,提交的材料包括: ( 1)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申请表一份; ( 2)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一份复印件; ( 3)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合格成绩单一份; ( 4)本人近期正面免冠 2寸彩色照片一张。 报考时符合免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的申请人员,还需同时提交本人学历证书原件及一份复印件。 申请人报考两科,但符合免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条件的,需提交两份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学历证书 复印件。 173哪些情况下统计从业资格可以被撤销?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统计局和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可以依法撤销已经授予的统计从业资格: ( 1)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做出授予统计从业资格决定的; ( 2)超越法定职权做出授予统计从业资格决定的; ( 3)违反法定程序做出授予统计从业资格决定的; ( 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授予统计从业资格的; ( 5)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 ( 6)依法可以撤销统计从业资格的其他情形。 174聘请、任用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应当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聘请、任用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175什么是统计调查证? 统计调查证是统计调查人员依法执行政府统计调查任务时证明其身份的有效证件。持证人员依法进行政府统计调查活动时,应当主动向统计调查对象出示证件。 176统计调查证可以颁发给哪些人员? 统计调查证可以颁发给下列人 员: ( 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聘用的调查人员; ( 2)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聘用的调查人员; (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的工作人员中,直接执行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调查人员。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持工作证执行政府统计调查任务。 177统计调查证应当标明哪些内容? 统计调查证应当标明下列内容: ( 1)持证人姓名、性别、年龄; ( 2)持证人照片; ( 3)持证人所在单位或者聘用单位名称; ( 4)发证机关、证 件编号; ( 5)发证日期、有效期限。 178持有统计调查证人员有哪些职责? 持有统计调查证人员的职责是: ( 1)宣传、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和统计调查制度; ( 2)依法开展统计调查,准确、及时完成统计调查任务; ( 3)要求有关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准确、及时提供统计资料; ( 4)审核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依法要求改正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持证人员对在政府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179伪造、变造或者冒用统计调查证应当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伪造、变造或者冒用统计调查证,由县级以上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对非经营活动中伪造、变造或者冒用统计调查证的,还可处以 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经营活动中伪造、变造或者冒用统计调查证的,有违法所得的,还可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三倍但不超过 30000 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还可处以 10000 元以下的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还可处以 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提请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 180什么是涉外调查? 国家统 计局于 2004 年 10 月 13 日以国家统计局第 7 号令发布了涉外调查管理办法,其中所称涉外调查是指: ( 1)受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委托、资助进行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 ( 2)与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合作进行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 ( 3)境外组织在华机构依法进行的市场调查; ( 4)将调查资料、调查结果提供给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机构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 181涉外调查有哪几类? 涉外调查分为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两类。市场调查,是指收集整理有关商品和商品服务在市场中的表现和 前景信息的活动。社会调查,是指在市场调查之外,以问卷、访谈、观察或者其他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社会信息的活动。 182涉外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 1)涉外性。涉外社会调查与其他社会调查相比,其调查活动不管是由哪个机构实施,也不管调查是什么内容,都与境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 2)自愿性。涉外社会调查为自愿性调查,被调查者有权拒绝接受调查,调查者不得强迫被调查者接受调查。 ( 3)复杂性。涉外社会调查的内容异常丰富,实施涉外社会调查的机构异常庞大,实施调查的方式方法多样,涉及的法律法规非常广泛。 183涉外调查管理办法主要确定了哪些管理制度? 涉外调查管理办法主要确定了行政机关对涉外调查实施管理的三方面制度: ( 1)涉外调查许可证管理制度。只有取得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颁发的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才有资格接受境外组织、个人以及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委托、资助的市场调查项目和社会调查项目。其中调查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由国家统计局颁发涉外调查许可证。任何个人和没有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涉外调查。 ( 2)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审批制度。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 接受境外组织、个人以及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委托、资助的社会调查项目,应报送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经批准后才可以进行调查。其中调查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应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 3)加强对涉外调查的事后监管制度。对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在我国境内依法进行的市场调查,不再审批或备案,而是以事后监管为主。办法规定,境外组织、个人不得在中国境内直接进行市场调查,需要进行市场调查的,必须通过境内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进行。办法要求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建立包括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 的涉外调查业务档案,以备行政机关检查。同时,统计部门将会同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涉外调查活动的监督,加大对非法从事涉外调查的查处力度。 184境外组织、个人以及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如何在中国境内进行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 应把握以下四点: ( 1)境外组织、个人在中国境内开展市场调查,应当通过中国境内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进行。其中调查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应通过取得国家统计局颁发的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进行。市场调查项目无需报批和备案。 ( 2)境外组织、个人 以及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社会调查,应当通过中国境内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并由调查机构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批准后方可进行。其中调查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应通过取得国家统计局颁发的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报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后进行。 ( 3)业务范围中含有市场调查内容的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可以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在境内直接进行与本机构有关的商品或商业服务的市场调查,但不得从事社会调查,也不能接受委托进行调查。 ( 4)境外组织、个人在中国境内不得直接进行调查,也不得委托任何个人或没有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进行调查。 185任何组织、个人不得进行导致哪些后果的涉外调查活动? ( 1)违背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 3)窃取、刺探、收买、泄露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的; ( 4)违反国家宗教政策,破坏民族团结的; ( 5)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社会稳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 6)宣传邪教、迷信的; ( 7)进行欺诈活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 8)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其他情形。 186应当向哪个机关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 ? 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对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进行资格认定。 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调查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向国家统计局提出;调查范围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出。 国家统计局颁发的涉外调查许可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颁发的涉外调查许可证,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 187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 1)依法成立,具有法人资格; ( 2)经营范围或业务范 围包含市场调查或者社会调查内容; ( 3)具有熟悉国家有关涉外调查管理规定的人员; ( 4)具备与所从事涉外调查相适应的调查能力; ( 5)在申请之日前一年内开展三项以上调查项目,或者调查营业额达到三十万元; ( 6)有严格、健全的资料保密制度; ( 7)在最近两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 188对于涉外调查许可证的管理,有哪些规定? 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三年。涉外调查机构的名称、登记类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住所等发生变更的,应当向原颁发机关申请变更涉外调查许可证。 涉外调查机构需要延续涉外调查许可证有效 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颁发机关提出申请。逾期未提出的,将不再延续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有效期。 终止涉外调查业务的,应当在终止业务后三十日内,向原颁发机关缴回涉外调查许可证。 涉外调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应当在届满后三十日内,向原颁发机关缴回已过期的涉外调查许可证。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伪造、冒用或者转让涉外调查许可证。 189涉外调查机构应当向哪个机关申请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审批? 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对涉外社会调查项目的审批。 涉外调查机构申请批准涉外社会调查项目,调 查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向国家统计局提出;调查范围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出。 190申请涉外社会调查项目的审批,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涉外调查机构申请批准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应提交下列材料: ( 1)涉外社会调查项目申请表; ( 2)涉外调查许可证复印件; ( 3)委托、资助、合作的合同复印件; ( 4)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的目的、内容、范围、时间、对象、方式等; ( 5)调查问卷、表格或者访谈、观察提纲; ( 6)与调查项目有关的其他背景材料。 191审批机关在对涉外社会调查项目进行审批时,主要侧重于哪些方面的审查? 在对涉外社会调查项目进行审批时,审批机关主要是针对该调查项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合法性审查就是审查涉外社会调查活动是否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具体说就是任何一项涉外社会调查只要不获取国家秘密,不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进行欺诈活动,政府都允许并支持其调查。合法性审批的重点有以下三点: ( 1)是否利用涉外社会调查活动获取国家秘密。作为调查机构一是不得接受以获取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