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表现_第1页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表现_第2页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表现_第3页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表现_第4页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表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徐丽丽,南京同仁医院,松果体区解剖轮廓,松果体位置:松果体中线位置:-小脑幕和上丘之上-胼胝体压力和盖伦静脉之下-附着于第三脑室后缘上部组织学:松果体由松果体细胞(95%)小叶和星形胶质细胞(5%)小叶组成,由纤维血管基质分隔(图2),特殊神经元:松果体细胞与视网膜的视杆和视锥细胞有关。没有血脑屏障:增强可以加强。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并与昼夜节律相关,松果体区、盖伦静脉、松果体、大小约为8-10毫米的松果体的影像解剖学。松果体位于中线区,附着于第三脑室后上部,中脑顶盖和上丘为胼胝体受压部分和盖伦静脉。松果体区病变成像,肿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松果体母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乳头状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脂肪瘤,先天性病变:表皮样囊肿,松果体囊肿,松果体区病变成像-生殖细胞瘤,概述: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残留组织主要位于松果体区和鞍区,松果体区的发病高峰年龄小于12岁,男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0-12岁。男女比例为3.25: 1。松果体区肿瘤在男性中更常见,占67%(鞍上区肿瘤在女性中占75%)。松果体区病变影像-生殖细胞瘤。病理性低度恶性肿瘤无包膜、钙化、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它们中的大多数显示出浸润性生长。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转移很容易植入和传播组织细胞成分: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进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系统。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生殖细胞瘤、临床表现内分泌障碍:视上障碍和性早熟可能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尿崩症、多饮症、嗜睡、肥胖和肿瘤部位相关症状:松果体区肿瘤可阻塞中脑导水管,引起颅内高压、松果体区病变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肿瘤位于松果体区,呈圆形,边界清晰。肿瘤沿第三脑室两侧生长更具特征性,使第三脑室后部呈“V”形变窄,这是更具特征性的表现。肿瘤未钙化,钙化的松果体显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T1信号或稍低信号,偏离中线。T2高强度,均匀和显著增强,松果体区病变影像-生殖细胞瘤,生殖细胞瘤,15岁男孩头痛。(a)显微镜照片(原始放大倍数:200,氢-氧染色)显示,大的多边形原始生殖细胞混合在与淋巴细胞一致的蓝色染色的小圆细胞(箭头)簇之间。大量淋巴细胞成分使病灶在CT上呈高密度,在弥散加权像上呈高信号。(2)轴位平片显示松果体区高密度病灶,内含钙化,松果体区病变影像-生殖细胞瘤,19岁男孩头痛,生殖细胞瘤,19岁男孩头痛。矢状面增强T1WI图像显示松果体区病灶均匀增强。病变导致中度脑积水。扩散加权图像显示病变呈高信号,表明病变富含细胞结构。矢状钆增强T1WI图像显示沿马尾的结节状强化肿块(箭头),与植入转移有关。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生殖细胞瘤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畸胎瘤,50%的颅内畸胎瘤,是松果体区第二常见的肿瘤,最常见于儿童松果体区,平均年龄为12岁,大部分为部分囊性,包膜内含有脂质、毛发和牙齿,肿瘤内钙化的常见密度和信号非常不均匀,实质部分未增强或实质部分稍增强,应考虑恶性。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畸胎瘤,8岁男孩,T1显示:分叶状、不均一病变,高信号区(箭头)。这种表现与脂肪有关。增强磁共振成像显示:病变的固体部分增强,松果体区病变-畸胎瘤的影像学,信号非常不均匀,实质部分稍有增强,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松果体细胞瘤,来源于 3 cm,增强明显不均匀。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松果体母细胞瘤,10岁女孩。伴随着困倦、呕吐和眼球突出,松果体区的巨大肿块导致脑积水松果体钙化向外破裂,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松果体母细胞瘤,4岁男孩,伴有恶心和呕吐,T2显示松果体区有一个巨大的肿块,导致脑积水增强:肿块不均匀且明显增强,松果体区病变成像-乳头状瘤,发生于儿童和成人。平均年龄:31.5岁,罕见的神经上皮肿瘤,边界清楚。囊性变常见于5厘米以上,可能有囊性成分。在T1WI上,它可能有多个信号强度。在T1WI上,它可能具有高信号强度,并且可能与含有蛋白质或糖蛋白的分泌包涵体有关。在T2WI上,它可能具有高信号增强和增强。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乳头状瘤,男性,4岁。半年多来反复出现头痛和头晕。CT显示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边界不清,约30 mm和25 mm,第三脑室的混合密度向前推进,向双侧侧脑室和第三脑室转移。磁共振成像显示T1WI病灶主要为等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增强了条状非增强区的幕上脑室系统。松果体区病变-乳头状瘤,17岁女孩,伴有头痛、呕吐和复视。脑积水出现在囊实性病变,松果体区不均匀,增强:病变实性部分增强,无特异性影像表现。松果体区病变影像-星形细胞瘤,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很少起源于胼胝体受压部分。出现在中脑被盖中的丘脑或中脑被盖的星形细胞瘤通常是具有低度恶性中脑被盖的神经胶质瘤,其更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并且生长缓慢。中脑被盖是球形扩大的病变,T1WI信号相等,T2WI无强化至轻度强化。松果体区病变成像-星形细胞瘤,5岁女孩,伴有头痛和嗜睡的神经胶质瘤,中脑被膜,T1WI显示中脑被膜的扩张(箭头所示)导致中脑导水管受压,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出现脑积水。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脑膜瘤,15%-20%的病变起源于硬脑膜。钙化脑膜瘤在高密度T1WI至等密度T2WI上通常较低,在高密度T2WI上明显增强,可见脑膜尾征。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脑膜瘤,42岁女性患者。伴随头痛和视力改变,CT显示:松果体区巨大高密度病灶伴钙化导致脑积水,脑脊液渗出增强显示病灶均匀增强,与小脑幕基底广泛相连。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脂肪瘤,与原始脑膜异常分化的脂肪瘤实际上是一种发育畸形,而不是肿瘤中的神经血管穿透。27岁女性患者,伴有头痛、恶心和呕吐。T1WI图像显示四倍体池中边界清晰的高密度病灶,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松果体囊肿非常常见,通常较小且无临床意义。它可以在单个或多个腔室中看到。它的形状平滑而规则,边界清晰。脑脊液密度和信号增强扫描:囊液未增强,囊壁未完全增强,松果体区病变成像-松果体囊肿。圆形光滑,边界规则,脑脊液密度和信号囊液清晰,囊壁强化不完全,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表现为表皮样囊肿,占颅内表皮样囊肿的3%-4%,囊肿大多较大,20-30岁时形态不规则。它们渗透到周围结构和周围神经和血管囊肿,密度与脑脊液相似。信号CT:囊肿是类似于脑脊液的低密度磁共振成像。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相似。松果体区病变成像-表皮样囊肿,27岁患者,伴有头痛和恶心。CT显示松果体区大的低密度病灶穿入邻近脑实质时可见周围钙化(箭头),T2WI图像显示病灶为高信号,扩散加权图像显示病灶为高信号,增强:病灶穿入邻近脑实质,未增强的周围增强区为血管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