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八节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1,四、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Ag(NH3)2OH,强调:要写3个方程式!,2,考纲定标,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热点定位,3,目录:,一、氮气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三、氨的性质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五喷泉实验六铵盐的性质七NH4+的检验:八、硝酸,4,一、氮气(N2),氮的原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NN,思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N2有哪些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5,1、氮气,物理性质:难溶于水,熔沸点很低,无色无味的气体。,常温下性质_,稳定,6,结构式:,NN,叁键键能大,化学性质,NN容易断开么?,2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用作保护气,高温或放电条件下才能与氢气、氧气和活泼金属反应,1、氮气,7,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N2+3H22NH3N2+3MgMg3N2N2+O22NO,高温高压,催化剂,点燃,放电,自然固氮,N2化合态氮,根瘤菌,人工固氮,(1)氧化性:,(2)还原性:,工业合成氨、制硝酸,应用,8,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无,无,红棕,刺激性,难,水,2NO2,2HNO3NO,无,N2O4,蓝,3NO2H2O,2NOO2=,2NO2,H0,9,如何鉴别Br2(气)和NO2?1、通入CCl4中2、通入AgNO3溶液中3、水,10,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2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思考:NO和NO2分别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11,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1)来源,(2)危害,NO2和SO2是形成酸雨(PH值小于5.6)的主要物质,(雷雨发庄稼),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汽车的尾气,12,NH3,水溶液是碱,具有碱的通性,指示剂,酸,盐,N,-3,具有还原性,酸性氧化物,氧化还原性,由氨气的分子式推测它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化学性质:,13,NH4OH。,三、氨的性质,无,刺激性,小,极易,1物理性质:_色有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易液化,_溶于水(通常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2O,_,水有挥发性)(2)与酸(如浓盐酸、硫酸、硝酸、碳酸)反应:得到相应的铵盐。,(氨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叫氨水,呈碱性,密度小于1gcm3,氨,NH3H2O,NH4Cl,(NH4)2SO4,NH3HCl=_(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可用于两者检验,HNO3与HCI相遇有此现象吗?)2NH3H2SO4=_(硫铵、肥田粉);,为什么氨气溶于水制氨水时,要用一倒置的漏斗?请说明原理。,14,4NH35O2=_(工业制硝酸)。2NH3+3CuO3Cu+N2+3H2O3Cl2+8NH3=N2+6NH4Cl,Al3+3NH3H2O=_实验室制,NH3HNO3=_(硝铵、炸药);NH3CH3COOH=_;NH3CO2H2O=_(碳铵)。(3)还原性。(与氧气反应),催化剂,(4)与某些盐反应。(通入铝盐溶液),Al(OH)3。,NH4NO3,CH3COONH4,NH4HCO3,4NO6H2O,15,【考点突破】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室制法、装置图(如右图):反应原理:装置类型:固体+固体气体与制(填化学式)收集:。干燥:用干燥,不能用干燥。,2NH4Cl+Ca(OH)2CaCl2+2NH3+2H2O,O2,向下排空气法,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和物),浓硫酸、P2O5、无水氯化钙,A。棉花的作用为防止气体对流,提高收集氨气的速率和纯度。B氨气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氨气。C制取干燥氨气也不能用CaCl2作干燥剂,原因是CaCl2和NH3加合生成CaCl28NH3。,16,(6)尾气处理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浸湿的棉花团吸收多余的氨气。用水或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注意防倒吸,如右图)该装置可以防倒吸的原因:,水或稀硫酸,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杯中的水沿漏斗上升,但由于漏斗容积比较大,当液面沿漏斗上升时,烧杯中液面在下降,当烧杯中液低于漏斗时,漏斗中的水掉下,从而防止了水的倒吸。,17,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8,实验室快速制NH3:,(1)加热浓氨水法,(2)浓氨水加生石灰苛性钠法,CaO与水反应放热使NH3H2O分解产生NH3,19,练习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C,20,五喷泉实验:,21,例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如图甲为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B、O2和H2OC、NH3和H2OD、CO2和NaOH,甲,(2)如果用图甲装置产生喷泉成败的关键原因是:,装置必须密闭仪器必须干燥气体尽量集满。,22,(4)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是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是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D,减小,增大,(3)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图乙所示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产生喷泉的是()A、Cu与稀硫酸B、NaHCO3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甲,23,考点师说,1喷泉实验的形成原理(1)形成喷泉的原理: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外存在压强差。当烧瓶内气体溶于液体或与之反应时,瓶内气体大量减少,压强降低,外界的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烧瓶内,如此持续,最后液体将充满烧瓶。(2)常见喷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类: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SO2等)与水可形成喷泉。酸性气体(HCl、SO2、NO2、CO2、H2S等)与NaOH(aq)也能形成喷泉。,24,六铵盐的性质(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受热分解:现象:与碱反应:,NH4HCO3NH3+H2O+CO2,NH4ClNH3+HCl,固体由试管底部转移至试管上部,Ca(OH)2+2NH4ClCaCl2+2NH3+2H2O,(4)铵盐受热都能分解,但不是都产生NH3,如NH4NO3受热分解生成N2O和H2O。2NH4NO3=2N2+O2+4H2O,25,七NH4+的检验:取少量样品,与混合于试管中,。将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试纸变蓝色,说明样品中含有NH4+(或者将蘸有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NH4+),碱,加热,湿润的红色,浓盐酸,26,认知无盲区,(3)氨水中有大量的NH3H2O,但在计算其浓度时,溶质仍视为NH3。,(4)铵盐受热都能分解,但不是都产生NH3,如NH4NO3受热分解生成N2O和H2O。,27,1.纯HNO3是色、易,有气味的液体,(1)、物理性质,2.与水任意比互溶.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常用浓硝酸质量分数为69.,挥发,刺激性,无,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八、硝酸,28,(2)硝酸的化学性质,一元强酸,易挥发,不稳定(分解),强氧化性,1、见光或受热分解,硝酸的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问题,久置的浓HNO3为何常显黄色?,浓HNO3通常保存在中且置于冷暗处,瓶塞不能用,棕色试剂瓶,橡胶塞,29,2、酸的通性,与指示剂作用,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H2,常温下与不活泼金属反应(除Pt、Au外)。,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与CuO、FeO的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与盐反应:与Na2CO3、Na2SO3的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稀硝酸与石蕊试液变红,不褪色,浓硝酸与石蕊试液变红,后褪色。,30,3、强氧化性,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31,认知无盲区(1)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即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2)硝酸能溶解除Au、Pt以外的所有金属,金属与硝酸反应时硝酸的作用是强氧化性和酸性。,32,(3)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需用玻璃塞而不用橡胶塞。,(5)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这是因为浓硝酸把其表面氧化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33,7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铜跟浓硝酸反应;铜跟稀硝酸反应;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试评价哪种方案为最佳方案?,34,答案:途径效果最佳,35,二、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思维模型1.思维模型,2.计算中的守恒思想的应用(1)原子守恒法(2)得失电子守恒法(3)离子方程式计算法,n(HNO3)=硝酸盐中NO3-的物质的量+还原产物中被还原的N量,金属失电子数=作氧化剂的HNO3得电子数(最常用!),根据金属与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36,4在标准状况下将1.92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1.12L,则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A112mLB1008mLC224mLD448mL解析: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0.05mol,1.92g铜粉的物质的量为0.03mol。设NO的物质的量为n1mol,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05n1)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3n1(0.05n1)10.032,解得n10.005,V(NO)0.005mol22.4L/mol0.112L112mL。,答案:A,37,2理解实验室制取NH3的3个原理:加热NH4Cl与碱石灰的混合物,加热浓氨水,将浓氨水滴加到CaO或NaOH等固体上。,38,高考源于教材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是八大气体(H2、O2、Cl2、CO2、SO2、NH3、NO、NO2)的典型代表,几乎每年的高考试题均有所涉及。教材中通过实验室制取NH3的实验,说明了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装置特点、收集和检验方法,而高考命题则将这些知识点迁移到实验原理和装置的创新中,如利用氨水和生石灰制取氨气,氨气的净化,尾气的吸收及防倒吸装置等内容。通过挖掘教材气体制备的内涵,可培养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注重“发散”和“求异”的思维的培养。,39,2吸收氨气(或HCl)时要注意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或HCl)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40,NO2,HNO3,NH4HCO3,N2,Mg3N2,NH3H2O,N的单质和化合物小结,N2O4,41,4.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稀氨水的酚酞溶液,加热时NH3溶解度减小而逸出,,溶有SO2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关安全的施工规范
- 静脉血气操作技巧
- 学校危房加固方案范本
- 临泽硅pu跑道施工方案
-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显微形态学(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电脑辅助设计一(Auto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概要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网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全球文化交流盛宴》课件
- 四川师范大学《医学科研方法入门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骆驼祥子考点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技术开发部个人技能矩阵图
- 住院患者探视登记表
- 废气处理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 境外所得个税新政解析PPT课件
-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 《不定期船营运管理模拟系统》实验指导书
- 华上集团基本法讲述
- s参数定义、矢量网络分析仪基础知识和s参数测量义讲
- 重症培训重症监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