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胡在当代商业化音乐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向【摘要】商业化音乐多为流行音乐,有节奏感强、旋律易上口等特点。乐器则多使用电吉他、电小提琴、合声器等电声乐器。那么,有没有电二胡的存在?它的效果如何?是仍以独奏形式出现?还是呈附属地位?在电二胡出现之前,二胡在现代商业化音乐中的地位如何?根据商业演出所需乐器种类所占的比例来看,民乐显然处于劣势。我们不禁疑惑:“为何西乐在商业化音乐中更受青睐?”二胡要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地位?面对未来,二胡发展的趋向又是怎样的一个明天?【关键词】二胡;商业化;现状;发展一、流行音乐就是“商品音乐”现代社会已经“商业化”,音乐在商业化的大队伍中赫然成为一只娱乐的主力军。但我们不难发现,流行音乐在商业化道路中较为“吃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何谓“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music翻译过来的。一般而言,是指那些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流行一时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器乐曲和歌曲。它们植根于大众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见前苏联音乐百科词典1990年版)。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有分析认为:现代城市与流行音乐文化的产生是由于大多数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市民在“半受教育”或“受错教育”的状况下,既不能认同“贵族式”的高雅艺术趣味,又脱离了农村民俗的古风,在喧嚣劳碌的狭小空间里,他们需要轻松快活,这种带有娱乐性的,更贴近日常生活和人们心态的、通俗浅显的音乐很适合他们的口味,他们不再依附于任何传统,表现出对所有传统的反感。人们在“功利拼搏”中喘着气,想挣脱另一种压抑,于是建立起一套消费和娱乐方式一一旅游、交际、美食、夜生活,流行音乐是娱乐消费中的宠儿,它廉价、通俗,不给人们提供问题和困难,明白易懂、直截了当,它以文化快餐的方式满足市场需求。【1】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更有力的“流行音乐就是商品音乐。”二、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互融现象开始普遍且成为时尚流行音乐始于19世纪中叶,种类繁多,影响范围甚广。近来,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开始互融,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流行音乐具有新奇性这个特征。新奇性是流行音乐的基础,作为一种主要以满足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化的娱乐音乐,它契合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共同心理需求而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必然会“致使这种唱、奏、听某一曲目或运用某一风格的行为方式及其对象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扩展蔓延,并形成不同程度的社会风靡与社会群体性狂热。”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互融现象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流行音乐中加入了传统音乐的元素。二是流行因素渗透进传统音乐当中。第一个方面可以由以下三种情况体现。一,流行音乐中包含传统乐器音色。二,传统元素与流行音乐分配各占一半。三,以传统音乐色调为铺垫背景。第一种情况,是两种音乐结合最早出现的形式,给人焕然一新的感受。代表性作品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此歌曲虽配上较有中国古典韵味的歌词,但就其节奏感,属典型的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加入了琵琶、二胡等乐器的音色,让人耳目一新,这便是早期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互融的初探。第二种,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和水墨丹青。新贵妃醉酒中不但有传统乐器音色的加入(在前奏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完全就是传统音乐形式),而且除了本身的流行部分,还有反串传统戏曲的穿插。这里“传统”与“流行”部分的分界线非常明显。水墨丹青是新贵妃醉酒之后的作品,加上了“RAP”这一流行音乐最常见的形式。不同的是水墨丹青的主色调是用传统音乐为铺垫背景,虽多了一种元素的出现,但传统元素与流行音乐的分水岭不是很清晰,反倒更趋于第三种情况。第二个方面也可从两种形式体现。一,通过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展现流行音乐风格。二,传统音乐在表现形式上的颠覆。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曾风靡全亚洲的“女子十二乐坊”。她们用中国器乐结合拉丁乐、摇滚等诸多流行音乐为演奏形式。配器上,除使用主奏乐器外,还用了大量电声乐器,如:电吉他、爵士鼓、电子合成器等。它们的关系也非完全主属,每首作品中不仅会出现电声乐器的伴奏,有时一些作品里还出现电声乐器的独奏。另外,在表现形式上比较有特色的是由传统音乐形式一贯的坐姿改为立姿,由“静奏”改为“动奏”,演奏形式上则包含了器乐独奏、齐奏、合奏,还有器乐和歌、歌舞相伴等多种形式。【2】三、商业化之后二胡的转变由于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这种结晶不可避免的拥有了商业化的基因。此时,传统音乐衍生了一个新名字“新民乐”,二胡从刘天华时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又走向了另一个“时尚”舞台。著名乐评人金兆均认为,“新民乐”就是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动机,用现代理念、手段进行创作和演绎的音乐新形式,人们从民乐中感受到爵士、摇滚等现代音乐元素所带来的新鲜的艺术感受,并认为从这种探索中,也可以体会到现代音乐人珍视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竭力使它更适合当代观众审美口味的努力。【3】二胡在“新民乐”中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化熏染后的转变非常抢眼。这种转变由外及里的涉及到包装、作品、形式及影响地位。包装上,以古典服饰搭配现代装束;作品上,旋律简易、重复、强调节奏;形式上,从伴奏到“刘天华时代”的独奏形式,再到现在的合奏形式;由最早的卖艺行走站姿到登上大雅殿堂的坐姿,再到现代的表演站姿;由被迫“颠簸”到安心“静奏”,再到热情“舞奏”;地位影响上,“新民乐”风靡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诸多地区和城市,连洛杉矶也无法“幸免”。据日本媒体报道,原本一个月才卖出1把二胡,立即繁荣至每月能卖5把;一家二胡教室,原来只有10名学生,现在也增加到100多名(据音乐生活报2004年12月13日报道)。不仅如此,国内各大小城市也在不知不觉中新兴起“新民乐”,似乎一夜间,只在高雅殿堂或街头卖艺出现的二胡身影便频繁“跑场”在从不相关的商业圈里了,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惊叹不已。在二胡变革发展的同时,二胡界褒贬不一的争议也一样存在。批评声来自以闵惠芬为首等老前辈“艺术不是靠露肚脐眼的美女上阵、蹦蹦跳跳包装出来的”。【4】相反,香港著名词作家黄霑认为,“女子十二乐坊确实拓宽了民乐的听众层面。从这方面看,女子十二乐坊还是民乐功臣!”资深乐评人金兆均认为,民乐电声化并不是新鲜点子,在上世纪80年代初国外也如冯晓泉、曾格格夫妻档和作曲家卞留念同时演奏多种乐器,但像女子十二乐坊这样现场型的团体则是第一个,她们填补了市场空白。而广东歌舞剧院民乐团团长陈佐辉则持中态度,一方面赞同女子十二乐坊将民乐推向市场的创新理念,肯定她们的通俗性和时代性;另一方面,又强调这种形式只能作为民乐的一种补充,但不能是主流。民乐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样市场才会繁荣。【5】笔者认为,不管争议褒贬如何,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存在即合理”。就好比从二胡的包装到队形的变制都是为了给人们以视觉上的满足与冲击,这种转变不但符合流行音乐的特质,同时也迎合音乐美学及文化发展的需求。四、西乐在商业化音乐中“受宠”现象成因及二胡提高其地位影响的措施二胡在商业化音乐中的发展一跃千里,尤其像在北京、广州等发达城市对于“新民乐”的“跑场”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尽管如此,但从需求上看,西乐还是音乐中的“宠儿”。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西乐的引进与蓬勃发展深入到各种高档场所与巷陌,特别是商家为其宣传或庆祝所举办的活动现场我们不难发现,萨克斯、小提琴等已成为不老的传说。我们不禁疑问:“西乐在商业化音乐中为何如此受青睐?”而二胡,要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地位,像西乐在商业化音乐中一样“受宠”呢?本人认为,这是一个涉及根源和先入为主的问题。首先,流行音乐来源于西方,而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基本风格则是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的相结合,因此就西洋乐器本身来说,不论是音色、曲子还是风格都与之相适应。其次,人们最初听到及接受的流行乐文化及配乐均由西洋乐器完成,而二胡的流行音乐及在流行音乐中为之配乐的情况是后者居上,因此有先入为主的概念。那么,在商业化音乐中,二胡应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提高地位呢?笔者翻阅了诸多资料,认为“内外兼修”的方法最合理。外,在于符合、运行商业化音乐中的市场规律。内,在于自身水平及曲目的提高和升华。外,包括:1、对二胡文化产业的操作者应以冷静的态度面对市场需求,特别是潜在需求。2、重视对二胡品牌的塑造。3、重视对二胡文化的包装。4、加强二胡音像市场的推广。5、开拓时期的二胡文化产业一定要对各种资源开发利用先入为主。6、二胡市场不但需要去发现,还要善于开拓。7、二胡文化产业需要必要规模的投资。【9】内,包括:1、从自身水平看,如果二胡的演奏者水平不高,技术不过关,得不到听众的认同,那么即使流行音乐再怎样强调包装与市场运作也徒劳无功。2、曲目上,虽然“女子十二乐坊”的创立带来了流行曲目产生的接二连三,但仅凭这些曲目,二胡想要在商业化音乐中长期站稳脚步是远远不够的。据2007年7月2日信息时报报道,“女子十二乐坊在广州演奏了17首乐坊历届演出的经典之作,而观众期待的一些新曲目,如最新力作巴哈则没有出现。像达坂城的姑娘、茉莉花等耳熟能详的名曲在重新演绎下失去了原来的韵味,而茉莉花里更有日本民乐樱花的旋律,高山流水和春江花月夜竟被串在一起演奏。相比之下,十二乐坊对西洋音乐的改编受到认同,用二胡模仿苏格兰风笛的大河之舞,小提琴的新古典主义都节奏明快激动人心,音色也颇有几分乱真。”因此,笔者认为,二胡应该不断地更多地创作与自身(音色、韵味等)、民众审美及时代气息相符的脍炙人口、风靡一时的曲目群,而不是通过一味模仿西洋乐器、移植外来作品或是将大众已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随意改编来赢得眼前的利益。五、展望未来随着科技进步,电子数码产品的新兴,现代流行音乐中开始频繁地使用电子乐器,应证着流行音乐中的时尚性特征。如今,与二胡相近的弦乐器小提琴已发展出它的分身电子小提琴。试问,二胡是否也存在“电二胡”这个“亲戚”?回答是肯定的。2008年上海乐器展中罗兰公司展示了它们的新产品电二胡效果器,而后于2010年5月21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罗兰电声二胡效果器全国首发会在京举行。会议就利用现代科技谋求新思维和新发展、保持民族乐器原有的音色和演奏法、用数字音频技术改良创新民乐等问题进行热烈探讨。它的研发者梯郁太郎认为,如何尊重二胡的文化传统,开发更广泛传播的新形势,为传统二胡插上现代化的翅膀,成为他们研发的核心理念。那么,电二胡效果器给传统二胡带来了怎样的福音呢?电二胡效果器内置延时、混响、合唱和八度音效果,演奏者可在传统二胡上自装自卸;二胡弓杆配置的音频效果切换器,可使演奏者自由切换各种音效;乐器配置了可视化校音器、自动伴奏接口以及耳机插孔;特别是乐器配置的腰挂,使演奏者从单一舞台表现形式中解放出来。【10】由于电二胡效果器是新产品,所以相关演奏视频并不多,在商业圈里的活动也是屈指可数。所见一般演奏形式为独奏,偶见与琵琶或小提琴合奏形式,以团体为演奏形式的目前还没有出现。笔者认为主要可能是由于电二胡效果器还没有推广,仍处于试用期的原因。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二胡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但它到底能将二胡推广、发展到何种程度?能否像电小提琴一样受到大众喜爱?谁都不可预见。但有一些方向我们必须明了,那就是不论是在高雅殿堂、民间街道还是商业活动圈,二胡发展的基础一定是建立在弘扬民族精神之上的。尽管电子音乐产品中的电子合成器足以奏出所有乐器的声音,但商家并不会那样做,仍会选用电子乐器进行现场演奏。原因就是需要营造一种“high”的气氛,或者说是一种“噱头”,以满足观众感官上的享受。如果说,流行音乐中二胡的加入真的只是为了满足流行音乐的某种特性,那么轰动一时之后必然是没落。因为本人相信,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商业效益对二胡所起的普及作用,并产生了第三类新兴音乐文化,即二胡与流行融为一体,适应新时代新思维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这些流行中的某些特质给二胡带来了新鲜血液,打破了二胡固有模式,呈现一种全新的思维及演绎(这里包括新民乐和电二胡的诞生)。对二胡来说,这些表现方式虽千差万别,也不能保证二胡精粹的完整展示,但通过这些表现方式,使其地位得到上升、稳固及在这方面人们做出的不断付出,我们是不可忽视的。当然,最终这些“新鲜流动的生命”能否成为二胡真正的一部分,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参考文献】1施依秀.现代城市与流行音乐文化J.音乐艺术,2003(3).2汪海元.如何辩证看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建筑大学《歌曲分析与写作(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2025届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武平县2025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矩阵论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市大成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 2025年度长期借款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公路运输合同范本
- 2025电子产品销售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实验室建设项目合同书
- 2025年朋友咨询关于劳动合同的问题求解答
- 2023年河南单招职测真题(带答案)
- 办公室环境改善项目计划书
- 肛瘘的术后护理
- 畜牧兽医创新创业
- T-CALC 007-2025 重症监护病房成人患者人文关怀规范
- 2025年山西事业编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中国书法发展史》课件
- 加油站安全隐患规范依据查询手册
- 《高技术产业》课件
- 2025年春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件 第五单元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 第1课时 两位数加、减整10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