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4年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表内乘法教案剖析_第1页
人教版2014年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表内乘法教案剖析_第2页
人教版2014年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表内乘法教案剖析_第3页
人教版2014年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表内乘法教案剖析_第4页
人教版2014年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表内乘法教案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 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3.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左右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 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儿童节的时候,3位小朋友从老师那里获得了6颗糖果,他们很开心,可是这些糖果该怎们分才好呢?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师: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到怎么帮3位小朋友分一分了吗?(1)讨论分配方案,动手分一分。(2)分好后展示分配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可以让3位小朋友都满意呢?为什么?这种分法3位小朋友分到的同样多,所以这种分法更公平。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其他两种分法分的不一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完成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1)学生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3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个?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题意。(2)请学生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教师巡视。(3)交流。请学生汇报各自的分配方案: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完成第9页“做一做”的内容。(1)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盒?(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5. 联系生活,说说平均分。三、练习1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2练习二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3练习二的第3题。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风筝,动手平均分成3份。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分配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教学反思:二单元三题设计(一)一、课前练习:在里填上“”、“”、或“”。 4 4 = 16 18 7 = 25 5 5 = 2 5 10 2 = 5 3 5 = 15 4 3 = 2 6二. 课内检测1. 先用10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1)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2)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3)平均分成10份,每份( )根。2. 先分一分,再填空。(1) (2) 8根,平均分给2只,每只分得( )根。(2) ( )条,平均放在( )个里,每个放( )条。课后检测1. 10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2. 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3. 有14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 )小棒。4. 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根。5. 有16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块。6. 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个。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分一分、圈一圈,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平均分含义和意义的感知和理解。2掌握平均分的第二种情形,能用通过具体操作初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教学过程设计: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2、出示四道口算题:65=( ) 74=( ) 98=( ) 45=( ),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回答这几道乘法题,每个人需要回答几道题呢? 师指名回答。他们都做对了,老师要奖励他们六朵小红花,每人应该奖励几朵呢?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图文。 雯雯有8个果冻,她决定把它们平均分,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呢?想一想,利用小圆片代替果冻,动手分一分,帮助雯雯得出答案。(1)同桌讨论、动手操作。拿出8个小圆片分一分,相互说说分法与想法。(2)汇报交流。师小结:“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转化成8里面有几个2的问题,也就是8里面有4个2,可以分成4份。2练习:科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1)第1题。指导学生动手将12根小棒先2根一堆摆一摆,再6根一堆摆一摆。指名回答。再填空。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次分小棒有什么相同之处?(2)完成第2题。引导学生了解除了用摆小棒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让学生圈一圈,然后独立解答。三、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第12页练习三的第5题。教学反思:二单元三题设计(二)一、课前练习: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 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二. 课内检测2. 先圈一圈,再填空。(1) 10个 ,每5个一份,分成了( )份。(2) 15个草莓,每3个一份,分成了( )份。3. 先用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3)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三. 课后训练1. 6个,每个小朋友2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6个,每个小朋友3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6个,每个小朋友1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2. 妈妈买了12个 ,小玲每天吃( )个,可以吃( )天。 2.一共有( )个圈,每2个一组可以分成( )组;每3个一组可以分成( )组;每4个一组可以分成( )组;每6个一组可以分成( )组。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中的练习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2.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情形。3.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 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情形。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平均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口算导入 1. 有6朵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朵。2. 有9个面包,平均分给3位小朋友,每位得( )个。3. 16个橘子,平均分,每人4个,可以分给( )人。4.14瓶矿泉水,平均分,每组7瓶,可以分给( )组。指名口答。二、课堂练习 1. 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有24根香蕉,来了3只小猴,平均分给它们,每只小猴可以分几根?如果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指名回答。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24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2. 完成教科书练习二的第6题。每2个玉米装一袋,14个玉米,要装多少袋呢?让学生圈一圈,然后独立解答。问题拓展:如果有18个玉米,那得装多少袋呢?3. 完成教科书练习二的第7题。(1)、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 )个长方体。这道题实际就是指15个木块每3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3。学生自己圈一圈。(2)、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学生自己圈一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三、巩固提升教科书练习二8、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共同订正。四、畅谈收获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教学反思:二单元三题设计(三) 1. 有6朵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朵。2. 有9个面包,平均分给3位小朋友,每位得( )个。3. 16个橘子,平均分,每人4个,可以分给( )人。4. 14瓶矿泉水,平均分,每组7瓶,可以分给( )组。5. 先分一分,再填空。(1)10个气球分给小朋友,每人2个,可以分给( )人。10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2)15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 )份。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6.(1)每串有4个珠子,( )串一共有( )个珠子。(2)有( )个珠子,每( )个珠子一串,可以串成( )串。(3)有( )个珠子,平均分成( )串,每串( )个珠子。7. 先想一想,再填空。(1)8根,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 )根。8根,每只小兔分2根,可以分给( )只小兔。(2)20朵花,每个花瓶里插4朵,可以插( )瓶。 20朵花,平均插在5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 )朵。8. 8朵鲜花,可以怎样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呢?(1)8朵鲜花,平均插在( )个花瓶里,每瓶有( )朵。(2)8朵鲜花,平均插在( )个花瓶里,每瓶有( )朵。第四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内容:教材13页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l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3. 将平均分物活动与除法算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会。教学重点:1. 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2. 理解平均分与除法运算的关系。教学难点:1. 根据平均分,写除法算式。2. 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出示习题,填空。1. 9枝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枝。2. 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朵。3. 12朵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这是表示平均分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不可以换成另一种简单的方式表示呢?二、学习新知1展示课件(教材13页例4)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分的结果:(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2)、教师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2. 引入除法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3.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学生练习书写除号。(2)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4。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3出示:1025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0除以2等于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四的第1题。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先让学生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教学反思:二单元三题设计(四)一. 课前练习1. 9枝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枝。2. 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朵。3. 12朵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朵。二. 课内检测1. 先圈一圈,再填空。 15个,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15=2. 12个 ,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三. 课后训练1. 先摆一摆,再写算式。(1)8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 )份。 8=(2)8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 )份。 8=(3)12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 )份。 12=(4)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个。 10=2. (1)10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 )份。10=(2)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10=3.(1)12根 ,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根。12=(2)12根 ,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 )根。12=第五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4)指导算式的写法。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 4 5被除数 除数 商(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份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份?(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教学反思:二单元三题设计(五)课内检测1. 204=5,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表示把( )平均分( )份,每份是( )。2. 246=4,读作( ),( )是被除数,( )是除数,商是( )。表示有( )个,每( )个分成一份,分成了( )份。2. 先圈一圈,再写算式。(1) 8只兔子,每4只一笼,要放( )笼。=(2) 9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3.(1)12个面包,每盒放( )个,可以放( )盒。 =(2)( )个面包,平均放在( )个盒里,每盒放( )个。=课后训练1. 先圈一圈,再写出算式。 12个 ,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2. 妈妈买了12个给芳芳。(1)如果芳芳每天吃2个,( )天吃完。(2)芳芳用4天吃完,平均每天吃( )个。3. 写出除法算式。(1)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2)被除数是20,除数是5,商是4。= =第六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内容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求商的方法,能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2= 43= 25= 33=2填空。2( )=4 3( )=6 4( )8( )3=12 ( )4=20 5( )=15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二、新课1引出除法算式123。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3探讨计算方法。(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4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1)这个算式实际是求12里面有几个3,也就是求几个3的积是12,就想3和几相乘的12。(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4)交流想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三、练习1完成教材“做一做”。2. 练习五的第1题。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2练习五的第2题。(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四、总结1请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学反思:二单元三题设计(六)课前练习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5= 43= 45= 33=口诀 2填空。2( )=4 3( )=6 4( )8( )3=12 ( )4=20 5( )=15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课内检测1. 204() 想:四( )二十,商是( )122() 想:二( )十二,商是( )126() 想:( )六十二,商是( )244() 想:四( )二十四,商是( )246() 想:( )六二十四,商是( )23.列式计算(16分)24里面有几个4? 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18除以6等于多少? 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第七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教学内容:教材19页内容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乘、除法算式来描述具体情境中的问题。2. 让让学生在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3.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把口诀补充完整。三( )十二 ( )得八 三三( ) ( )四十六 五( )三十 四( )二十2. 口算,并说出相应的口诀。102= 84= 62= 164= 246=204= 186= 123= 305= 155=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2.(1)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教师板书: 46=24(2)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叔叔一共做了24个包子,每4个装一屉,可以装几屉?叔叔一共做了24个包子,装了6屉,平均每个屉里面有几个包子?(3)你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是怎么计算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44=6 246=4(4)发现规律。观察上面3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汇报)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中的积变成了除法算式中的被乘数,一个乘数变成了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另一个乘数变成了除法算式中的商。还有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意义相反: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而除法是要把和平均分成若干份,即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另外,每个除法算式都可以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三、巩固练习1. 完成“做一做”。2. 完成练习四5-7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二单元三题设计(七)1.口算。52 204 84 205 43 244 164 93 255 126 32 102 306 93 66 2. 看图写算式。(6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3 = 18 183 = 12( ) 24 = 16( ) 12( ) = 2 306 = 20( ) 4( ) = 62 ( )9 = 3 3( ) = 44 9( ) = 1865. 列式计算。(1)除数是6,被除数是24,商是多少?(2)20里面有几个5?(3)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第八课时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23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的:1正确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数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并会写单位名称。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3. 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迅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爱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1. 进一步理解除法与“平均分”两种情形的联系。2. 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重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看除法算式说一说除法的含义。123 205 162 1862列式计算。(1) 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2) 10里面有几个2?(3) 有30个圆,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 教学教学例3。(1) 知道了什么?认真读题,仔细观察,讨论、交流,请学生说说题意。(2) 怎样解答?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做一做。请生说说是怎么解答的。第1题:153=5(只)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教师强调:解答完后要写单位名称,5表示只数,括号里写“只”。第二题:155=3(个)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这道题3是指分成的分数,单位应该是“个”。(3) 师生共同验证解答是否正确。2. 想一想:比较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三.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五第1、5、8题。要求认真观察,根据给出的信息,独立解答。共同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二单元三题设计(八)1.被除数30151216618除数556416商2. 在里填上“”、“”、“”或“”。 4 4 = 16 18 7 = 25 5 5 = 2 5 10 2 = 5 3 5 = 15 4 3 = 2 6 7 7 = 1 24 6 = 4 3 3 = 18 2 30 6 = 24 2 5 = 10 5 1 = 25 55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8( )( )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8( )( ) 6. 有20个皮球。 (1)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分几个? (2)每个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7. (1)有24朵花。每个花瓶插6朵,需要几个花瓶?(2)把24朵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4. 在()里填上“”、“”或“=”。 5()205 306()6 40()65 6( )366第九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