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3《曹刿论战》课件 苏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3《曹刿论战》课件 苏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3《曹刿论战》课件 苏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3《曹刿论战》课件 苏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3《曹刿论战》课件 苏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左传,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语音刿(gu)孚(f)辙(zh)轼(sh)遂(su)盈(yng)靡(m)玉帛(b)鄙(b)又何间(jin)焉小惠未徧(bin)弗(f)敢专也,字词1、通假字“徧”通“遍”意思是遍及、普遍2、解释肉食者间鄙以安所安弗专必以(之)分人牺牲加必以信小信未孚,孚福狱虽察情忠属请鼓败绩驰辙轼遂逐师既克公问其故夫战鼓作再盈故测伏靡,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3、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4、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5、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一词多义1、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挑拨离间()2、师:遂逐齐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属: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4、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5、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翻译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何以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既克,公问其故。、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成语:一鼓作气:比喻趁着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干完。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之状。再衰三竭:力量已经衰减耗尽。,结构层次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背诵默写1、故事发生的背景:2、表明人民对这场战争态度的句子:3、曹刿请见的原因:4、表明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5、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6、“可以一战”的条件是:7、有利于反攻的时机:8、有利于追击的时机:9、“辙乱旗靡”是怎样发现的:10、对三鼓作出精辟分析的句子:1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12、“故克之”的原因是:,分析理解1、文中表明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2、本文的文眼(线索)是:3、曹刿与鲁庄公谈话的中心是: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的作用是:5、第一段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达出怎样的战略思想?6、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的词语:7、表现曹刿“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的词语:8、表现鲁庄公鄙陋的句子是:9、表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10、第二段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写法是:11、“既克,公问其故”在结构上的作用是:12、“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第三段中曹刿的两句话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军事思想?(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士气和作战时机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注意详察敌情,作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2、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3、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1、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那些?,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原因:,我总结的曹刿的形象:,曹刿:爱国,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我眼中的鲁庄公,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内容小结:,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和军事上的,说明必须,运用正确的,并掌握,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取信于民,长勺,彼竭我盈,辙乱旗靡,远见卓识,杰出才能,取信于民,战略战术,战机,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兵民是胜利之本。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名人言战,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a.何以战?b.可以一战。.微斯人,吾谁与归?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5.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8.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考曹刿论战之试题精选,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分)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9福:赐福,保佑狱:案件(各1分,共2分)10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分)11政治上取信于民(2分)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38.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文:_3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战于长勺_公将鼓之_公将驰之_遂逐齐师_40.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b.公将鼓之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41.选段主要使用了_的表达方式,通过_描写和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3分)42.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发生的时间是_,地点在_。(3分)4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2分)答:,38.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分)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2分)39.在击鼓追击于是40.b41.记叙语言、动作42.长勺之战鲁庄公十年长勺43.例如: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答到一点即给2分),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请你举出历史上其他“以少胜多”的三个著名战例:赤壁之战、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背诵默写1、故事发生的背景:齐师伐我,公将战。2、表明人民对这场战争态度的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要原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4、表明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有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8、有利于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9、“辙乱旗靡”是怎样发现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0、对三鼓作出精辟分析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分析理解1、文中表明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2、本文的文眼(线索)是:“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曹刿与鲁庄公谈话的中心是:何以战?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4、第一段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达出怎样的战略思想?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5、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的词语:“将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