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绿色发展思路与对策_第1页
李佐军:绿色发展思路与对策_第2页
李佐军:绿色发展思路与对策_第3页
李佐军:绿色发展思路与对策_第4页
李佐军:绿色发展思路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精选-绿色发展思路与对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一、概念区别很高兴就“绿色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和大家进行半天时间的交流。因为现在用的词语非常多,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有的人可能到现在为止也搞不明白这些概念究竟是怎么回事。当然我也没必要在这里给大家做很多学理的解释,大家也不是搞研究的,我大致给大家区别一下。我们今天是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给大家讲。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两个概念有点差别。绿色经济的范围稍微窄一点,绿色发展的范围更大一点。平时大家听得更多的是低碳经济、低碳发展。这里要和大家说明的是,低碳经济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正式文件中是不用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上层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担心一旦用了“低碳经济”这个词之后会引起国际社会的误解。因为在国际上我们中国主要是争取更多的碳排放权,如果我们整天说低碳经济,就是说低碳又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你们中国承担更多的碳减排责任吧,既然你们觉得低碳那么好,你为什么还在会议上跟我们争那么多碳排放权,还不那么积极,还一直不愿意搞总量控制。所以我们用低碳发展。我们在全国开展的关于碳方面的试点,一个是低碳发展试点、一个是碳交易试点。刚开始有的人叫做低碳经济试点,后来改成低碳发展试点。所以这些词有时候还很重要,大家平时可能没觉得它有多大的绝对,但关键时候有区别。生态经济是一个老词,大家用得比较多。生态经济实际上主要强调生态的循环,生态是一个循环系统。循环经济,我们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现在很多地方也在搞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有特定含义的,减量化、资源的再利用、资源化,叫3R原则。它是讲究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这些概念实际上总体来说,在不太严格的场合就差不多,用低碳经济也行,用绿色经济也行,用低碳发展也行,用绿色发展也行,用生态经济、循环经济都可以,有很大的方面是交叉的,不太严格的场合我们就混用它。如果一旦严格追究起来,还是各有各的用途的,不完全一样。今天我们讲的是“绿色发展思路与对策”。先给大家区分一下这几个概念的差距,平时大家也要用。二、为何强调绿色发展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绿色发展?有几个理由。(一)应对全球资源、能源危机的需要现在全球的资源在人类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日益减少,尤其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因为它地下就这么多,消耗一些又减少一些。尤其是能源,像石油、天然气。当今世界上百年来,世界大战以及地区性的战争和地方性的冲突,都是围绕能源的争夺展开的。美国把苏联打垮,也是利用的能源。因为苏联是一个能源依赖型的国家,美国通过能源价格,把石油价格压低之后把苏联经济搞垮。波斯湾战争(海湾战争)实际上也是围绕石油展开的。美国为什么老盯着伊拉克、利比亚、伊朗这些国家?因为这里有石油。它同时也盯着朝鲜,但从来没有真要打朝鲜,因为朝鲜没石油,打也没有用。那些热点的地区,最容易引发战争的,一定是有巨大的资源,这不是偶然的。人类的历史主要是为了资源展开的,再以前是为了争土地。从古至今一直是争土地、为土打仗,现在因为土地是相对稳定的,都成为国土了,都是主权,是围绕着资源。为什么围绕资源展开?是因为资源稀缺。它是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现在资源越来越少,就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冲突。当今世界上百年来,世界大战以及地区性的战争和地方性的冲突,都是围绕能源的争夺展开的。美国把苏联打垮,也是利用的能源。因为苏联是一个能源依赖型的国家,美国通过能源价格,把石油价格压低之后把苏联经济搞垮。波斯湾战争(海湾战争)实际上也是围绕石油展开的。美国为什么老盯着伊拉克、利比亚、伊朗这些国家?因为这里有石油。它同时也盯着朝鲜,但从来没有真要打朝鲜,因为朝鲜没石油,打也没有用。那些热点的地区,最容易引发战争的,一定是有巨大的资源,这不是偶然的。人类的历史主要是为了资源展开的,再以前是为了争土地。从古至今一直是争土地、为土打仗,现在因为土地是相对稳定的,都成为国土了,都是主权,是围绕着资源。为什么围绕资源展开?是因为资源稀缺。它是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现在资源越来越少,就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冲突。我们现在为什么强调绿色发展呢?就是想应对这么一个挑战,资源、能源日益短缺带来的挑战,通过绿色发展达到节约资源、能源的目的。这不仅是中国的课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最近若干年来,包括美国,欧盟是最强调绿色发展的,美国是奥巴马上台之后也特别推出了绿色发展的战略,日本、韩国多年来就比较重视了,实际上这背后都反映了各个国家对资源、能源矛盾日益深刻的认识,都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二)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需要全球的环境危机集中地体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现在全球在采取一致性的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存在争论的。我们国内有的人,包括一些著名的学者,比如郎咸平教授,他们认为西方国家将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降低二氧化碳、绿色低碳发展都是西方国家的阴谋,我们没有必要随着这个阴谋起舞。我跟大家说,这不是一个阴谋,是一个阳谋,别人没有偷偷摸摸跟你说,是明明白白跟你说的。有的人说,全球是不是真的变暖未可知,也许以后还变冷。还真有这个可能性,是不是真变暖现在确实存在着争论,因为它是地球的一个周期,不见得一定是变暖。也有人认为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造成地球变暖最重要的原因,还有技术更重要的原因,也有其他造成地球变暖的因素。这里我要跟大家说,二氧化碳只是当今世界用来解释地球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工具或手段,我们并不是说单纯地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际上是解决地球资源和环境可持续的问题,才用这么一个大家比较共同认可的、相对比较好计量的一个指标来说事。不管以后地球变暖了、还是变冷了,只要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多数人都认为地球的可持续是遇到了问题,以后即使它变冷了,假的也变成真的了。因为新的世界规则、秩序、世界道德已经形成了,就是绿色、低碳的方向已经形成了。如果适应了这个潮流和趋势就能活得跟好,如果不适应这个潮流和趋势最后死的一定是你,而不是别人。现在欧盟要收航空碳税,美国2020年之后也要收碳税,能挡得了吗?挡不了的话,就只能适应。它可不是你能说服得了的,这是一个大趋势,而且它占领道德的高地。而且确实地球也是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我们强调绿色发展,实际上也是全球共同认定环境危机的一种必然选择。事实上来看,确实全球的环境总体是在恶化的。地球变暖大家可能有的人有感觉,有的人没感觉。在南方的有感觉,北方的可能还觉得挺好,变暖了更好,尤其是黑龙江的,免得冬天那么冷,苏联也希望变暖。但是南方温带的人,我是湖南人,我小时候经常看到下雪,现在那个地方下雪越来越少了。所以可能直接各国的感触还不完全一样。但总的来说,我们地球的环境,变暖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现在自然灾害频发,海啸、地震、水灾、旱灾有哪一年缺过?我们小时候,有那么多吗?那个时候如果说有一年碰到大灾,就属于几年不遇。现在动不动就是几十年不遇、上百年不遇,而且是年年都有。北京这次水灾,也是几十年不遇,至少建国以来没碰到过。这种事情一年还好多次,不光北京,其他地方也是。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确实地球的环境恶化了。我们国家,大家可能更有感受。比如空气的污染,现在外国人到中国来是要补贴的,如果他们被国内派到中国北京或上海工作,没有污染补贴他们不来,中国的污染他们受不了。确实,我们如果出国,一回国下了飞机之后,是有感觉,空气是不一样。比如水污染。现在那些河流有几条河流是没污染的?记得小的时候我们老家那些河流,都可以游泳的,男孩子5、6岁以前都不穿衣服的,一下子就到河里去了。现在我们回家,河里都不敢游泳了。还有各种固体废弃物污染更严重,金属污染。工业化、城市化了,各种各样的电子垃圾、方方面面的金属垃圾越来越多,到处都是。围绕环境的各种群体事件频发,比如四川德阳什邡事件、江苏的启东事件,闹出那么大的事来,全是因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们当今社会稳定、政府形象的主要事件。并且这些事情还会不断地发生,有些地方现在是压着了,有些地方的老百姓比较老实,也有些地方的老百姓揉不进沙子,就要奋起反抗。原来很多人可能没把环境太当回事,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饱穿暖了,要好的环境,环境的价值是越来越凸显了,对环境的破坏容忍度越来越低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绿色发展,是因为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危机的需要。(三)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持续的需要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或者经济危机还没有结束,现在还在持续之中。那么要走出这一个危机,需要新的技术,尤其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的突破,走出这场危机也需要新兴产业的成长、新增长点的成长。新的增长点、新兴产业其中很大一块跟绿色发展有关。全球经济危机发展一般分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哪三个阶段呢?第一个阶段就是金融机构破产,像雷曼兄弟破产;第二个阶段是主权债务危机,就像希腊为代表的所谓“欧洲五国”,他们现在都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第三个阶段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现在正处于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第二个阶段。危机为什么呈这样一个演化的趋势?一般危机刚开始爆发的时候,一些金融机构资金链断了,亏损破产。亏损破产怎么办呢?政府发债来救这些金融机构。政府救到一定程度把自己也救进去了,就是主权债务危机了,自己的财政收不抵支。政府把自己救进去之后,政府最后还有杀手锏,就是印钞票。钞票印多了,就是货币体系的危机。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头脑还是相对比较清醒的,对印钞票还不是采用那么放任的态度,当然我们中国例外。美国实施了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三次他们还是比较谨慎;欧元区,因为德国的默克尔还是比较有眼光的,欧洲出现那么严重的危机,他一直顶着欧元不能滥印,宁愿勒紧裤带用其他办法也不能滥印欧元。但如果实在顶不住了,最后也只能印了。如果大家都使劲地去印钞票的话,最后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就是印钞票。我们国家历史上也是如此,包括国民党时期,最后垮台前都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危机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国际货币体系垮台,现在在第二个阶段上。如果第二个阶段扛不住,最后有可能向第三个阶段演化,我们但愿它别这样,但是也很难说。既然国际经济危机还在持续,就会使得整个国家经济低迷还要持续至少两、三年的时间,就使得我们的出口和外需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我们城阳区很多产品是外向型的,与韩国、日本的合作还是挺多的。下一步我们对外需都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这场危机,大家关心什么时候能走出来。什么时候能出来主要看两个条件是否具备:第一个条件,技术变革是否取得重大突破;第二个条件,制度变革是否取得重大进展,制度变革包括全球整个治理结构,或者主要经济体的制度变革是否取得重大进展。只要这两个东西是走出危机的根本出路。至于目前世界各国所采取的凯恩斯式的应对危机的举措,比如发债券、印钞票、放松信贷、降低利率、政府大规模投资,我们国家都是这么做的,这些东西都不是解决危机、走出危机的根本出路,都是拎着自己头发往上,都只会为新一轮危机添砖加瓦。只有那两个东西是走出危机的根本出路,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那它跟我们绿色发展有什么关系?现在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现在正在酝酿全球新的一轮技术革命。每一次危机都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的机会,这次也不例外。这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集中体现在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和信息技术上面。而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就是绿色发展的范畴。所以我们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要走出来,还是靠绿色发展。通过绿色发展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绿色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才能够最终使这场危机真正走过去。所以说绿色发展也是应对这次全球金融或经济危机的需要。(四)应对中国当前经济下滑的需要绿色发展是应对我们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下滑,或者怎么走出这次经济低谷的需要,是应对我们中国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或者下一步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需要。现在我们中国经济面临比较大的困难,这与我们的绿色发展也是有关的。我就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大势跟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判断。我在2009年初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判断,当时是三句话:短期乐观、中期悲观、长期乐观。短期是指2009年、2010年;中期是2011年2013年,长期是2013年以后。如果画一个曲线就是V+U型增长。V型是指2008年2011年上半年,叫V型的快速反弹。U型阶段是从2010年三季度开始。目前我们正处于U型的下降通道上,尽管我们最近采用了稳增长的方式,会出现一个短期的、暂时的回暖,但它还足以改变整体下行的大势。这个U型的底部在哪里?很可能在明年下半年。2014年再慢慢从底部走出来,2015年以后开始步入一轮新的中速增长的轨道。2015年2020年,我们GDP的平均增长很可能是7%、8%的样子;2020年2030年增长5%、6%就不错了;2030年以后,我们有可能提前20年实现小平说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就像当今世界西方国家一样,以后就增长是2%、3%、4%就不错了。总之,过去30年持续10%左右的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开始逐步步入到一个中速增长的时代,再往后就是一个中低速增长的时代。这就是未来的中国经济的大势。从2008年2015年,每年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特点。2008年是最意外的一年,因为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了,所以我们那一年的政策是180度的大转弯。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因为2009年初我们GDP降到了6.1%,大量民工返乡,出口大幅下降,风声鹤唳。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因为2010年我们的经济增长还没有完全恢复,但通货膨胀提前报道了。2011年是最为难的一年,当时宏观政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2012年是最紧张的一年,因为2012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降到8%左右,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各种经济社会矛盾风起云涌,总的感觉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紧张兮兮。2013年是最危险的一年。2014年是最坦然的一年,反正该出的事出了,已经躺到病床上了,反而很坦然。2015年是最富有生机一年,雨后天晴了,暴风雨过后彩虹又出现了,中国经济开始迎来新的一轮中速增长的轨道。我用非常简短的语言给大家素描了当前以及前后面临总的态势。这与绿色经济有什么关系?绿色发展就是在中国宏观经济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要做的事情。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一次持续几年的、非常痛苦的大调整过程中。2008年以后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当时我们通过4万亿投资使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反弹复苏,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自身存在的内在问题。我们自己的危机还没有爆发,我们自己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所以这几年我们要经历一个很痛苦的调整过程,乃至还要接受危机的洗礼。既然是这样,我们还是要走出低谷的。因为我们中国经济长远来看总体是乐观的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工业化、城市化正处于中期阶段,长期总体还是乐观的。但是我们要想走出这么一个低谷,靠什么?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从经济上来说,就是要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没有其他的选择。像我们现在采取的印钞票、发债券、放松信贷、降低利率、政府大规模投资、搞各种大项目等,这些措施都不是解决危机的办法,有的只会为下一轮危机带来更大的隐患而已。所以我们还是要通过绿色发展,培育绿色技术、培育绿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这个才能带来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真正的复苏。所以说绿色发展也是应对我们当前面临各种困难的重要出路。(五)带来多重效应绿色发展能带来多重效应,它是有好处的。哪几个方面的效应呢?第一,经济效应。现在低碳可以通过碳交易,比如清洁机制项目交易,它是可以直接产生效益的。低碳技术如果成熟了,培养出新的低碳产品,而这种低碳(节能环保)的产品本身在国际市场上现在有巨大的需求,它是可以产生效益的。所以绿色发展它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第二,环境效应。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了,氧气增多了,水蒸气增多了,然废气排放减少了,环境质量改善了。这本身就是我们人类需要的一种效应,我们不光要钱。第三,社会效应。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稳定做出新的贡献。第四,道德效应。只要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在国际、国内就占领着道德的制高点,别人觉得你承担着社会责任,别人觉得你是有眼光的,无形中这也是一种品牌。如果不强调的话,是反过来的效果。为什么要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有以上五个方面的原因。三、正确理解绿色发展正确理解绿色发展,我给大家强调四个要点。(一)绿色发展的本质绿色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实际上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整个人类社会开始做了一次大的转型,发展模式的转型。在此之前,我们人类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没太把绿色、低碳的问题作为一个约束条件考虑,我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该怎么排放就怎么排,二氧化碳根本没有作为一个约束条件。自从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全人类开始把低碳和绿色作为人类必须要走的一条新的模式、新的道路。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意味着在我们原来的发展轨道上增加了一个约束条件。就说原来二氧化碳想排多少就排多少,现在不行了,有一个限量的,这个限量就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权成为一个稀缺资源。原来它就像空气一样,大家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的排放想怎么排就怎么排,现在只允许你排那么多。2050年人类共同认为,温度升高2度,根据这2度我们测算出全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它是有一个总量控制的。这个总量再分给你多少、你多少,排多了不行。这样的话,使得这个发展模式就增加了一个约束条件。原来土地是约束的、水资源是约束的,因为它就那么多,就一个地球,现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也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发生了一个变化。绿色发展的实质是模式的转换。(二)绿色发展的特征我们要全面理解绿色发展的特征。绿色发展我们以前是说“三低”,就是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这“三低”只能说是绿色或者低碳,还不能把它叫做绿色发展或低碳发展,或者绿色经济,“经济”或“发展”光用“三低”解释不了。要想又绿色又发展或者又低碳又经济,还要有几高效配套。第一高是高效率。高效率才能节约资源。第二高是高效益。尽管你是绿色、低碳,但效益下降了,也是不可持续的。第三高是高循环或者高碳汇。只要“三低”、“三高”放在一起,才能完整地叫绿色发展或低碳发展。我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个?因为很多人把低碳、绿色理解的太狭窄了,老是理解为“三低”。这样就使得我们地方政府对这个东西的积极性不高,又要低消耗、又排放、低污染,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大规模投资,有很多机会成本损失,所以不愿意干。现在我们说的绿色发展,除了“三低”,还可以带来“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碳汇,是有好处的,大家积极性就来了。所以完整意义上的绿色发展是要把三低、三高放在一起来共同理解。有的地方说,我们搞一个零碳的城市或者负碳的城市,零碳、负碳理论上可以这么说,要真去做的话是不行的。你知道要实现零碳或负碳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吗?经济上可行吗?有的人是搞技术的,从技术上他就想当然的以为会有零碳、负碳。学经济学人都知道任何一个东西要实现一个理想的状态,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和代价。如果经济上不可行的,技术上再先进、再好看、再好听没人用。我们要的是又绿色又发展或者又绿色又经济,不光是绿色和低碳。(三)绿色发展的核心绿色发展的核心是什么?是要提高碳生产力。碳生产力就是一个公式,分母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子是GDP或其他的,国民收入。这么一个公式就把低碳发展或者绿色发展最本质的东西概括了。越低碳越要发展,越绿色越要发展,用这个公式就可以反映,叫提高碳生产力。(四)绿色发展的目的绿色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人这个角度,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子孙万代留下一点空间。我们都那么喜欢自己的孩子们,但真正在资源环境这个问题上有时候却没有为我们的子孙万代留下好东西。在我们单个家庭,恨不得把什么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孩子,但是作为一个全社会人,作为整个国家、地方政府,经常为了追求当前的GDP、追求财政收入、追求自己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不管以后洪水滔天,不管以后子孙的环境是不是可持续。我到很多地方去,为了追求GDP、为了追求财政收入不择手段,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GDP和财政收入展开的,所有的部门,领导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是为了抓GDP、抓项目、招商引资。比较强势的地方政府部门都是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发改局、招商局,就是抓经济工作的都是比较重要的、比较强势的,排位也排在前面,至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资源环境等,恰恰是政府应该主要抓的,是社会管理,但排位都排在后面,一般让几个女同志干,当然不是说女同志不行。这就反映了很多地方不重视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抓经济工作呢?因为抓经济工作才有好处,有权力、有利益。市委书记、区委书记就相当于董事长,区长相当于总经理,地方政府企业化是整个中国当今的一个普遍问题。政府应该干什么?政府是搞社会管理的,搞公共服务的,经济工作应该给市场、给企业的,政府的责任不是搞招商引资,抓这个项目那个项目的,这不是政府应该干的事情。其他国家的政府干这个吗?而我们国家的政府整天抓这个东西。以后是要实现转型的,是要改革的。在这么一个体制下,使得我们绿色发展的目标扭曲了。我们真正的绿色发展的目标是要可持续发展,为子孙万代留下一片蓝天,留下一个可持续的环境。四、绿色发展的分析框架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绿色发展的分析框架,为后面讲对策,有一个思维框架,当然有一点理论。理论的框架最重要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有一种方法论。有时候我们地方抓工作,比如做规划、讲话、提对策,经常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或者不知道哪几个角度考虑问题。为什么?因为背后缺乏理论框架的支撑,或者不知道这一点与那一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么回事。所以有时候你说这个东西,他说那个重要,东扯西拉,最后就缺乏一个逻辑。现在我们讲绿色发展,就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对策,这个对策之间是有某种逻辑的。我现在把这个逻辑提出来,实际上就是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的问题。关于绿色发展的理论,当然基础理论有好多,包括科斯定理、庇古税、库兹涅斯的倒U型曲线,包括绿色发展的阶段理论,等等。这个就跟大家说了,大家不是搞理论研究的。这里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碳生产力的框架把它展开是怎么回事。碳生产力等于,分母是碳排放量,分子是GDP或者国民收入。就这么简单,把它解剖一下就发现,它下面的内容很多。先解剖分母、再解剖分子。分母,降低二氧化碳有哪些途径呢?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效率的提高。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发展低碳交通。第四,发展低碳建筑。第五,森林碳汇。碳汇是吸收是二氧化碳的,植树造林。第六,低碳生活。通过倡导低碳生活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核心的途径主要是以上六个。大家平常说节能、减排,它逻辑上是相通的。光低碳不行,光绿色不行,还要经济,就要靠分子。分子就是提高GDP或者提高国民收入。那又有哪些基本的途径?第一,技术进步。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第二,人力资本的增加。第三,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提高效率、提高GDP的。第四,空间布局的优化。第五,品牌的塑造和提升。这是提高分子几个主要的途径。我们要想提高碳生产力,一个方面是通过六个途径把分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另一方面要把分子量增加,这样分子除以分母,碳生产力提高。碳生产力就是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同时,还有一个外围因素影响分子、分母,这个系数是制度。那么通过制度的变革、制度的优化,一方面有利于那么多途径降低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提高分子。制度是一个综合性影响,是所有方面一个共性的因素。那么制度具体包括什么?制度主要包括:第一,文化制度。就是人的观念,影响观念的,绿色观念、低碳观念。第二,法律制度。法律法规、标准。第三,组织制度。比如市场化机制、市场组织,碳交易、污染排放权交易。第四,政策。政策也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制度,通过财政政策激励,降低碳排放。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度。大的制度主要这几个方面。这么一个公式看起来很简单,把它解剖一下就有这么多内容。我们要实现绿色发展,就要从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从十几个、二十个重要的途径里面一个、一个的去解决。最后的目的就是提高碳生产力。提高的碳生产力就实现了绿色发展或者低碳发展。这样绿色发展或低碳发展从哪里着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就一目了然。五、我国实现绿色发展面临的障碍我国实现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或者难题,有以下几个:(一)目前所处发展阶段不利于实现绿色发展我们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非常不利于我们实现绿色发展,什么阶段呢?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城市化加速阶段的中期阶段。所处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重化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快速发展,重化工业快速发展意味着资源能源的消耗比较多、环境破坏已经多。当然对于重化工业这个阶段的判断也存在着争议。2003年前后,关于重化工业的时间我跟我的博士导师吴敬链教授观点不一样,还引发了一场大的争论。2003年的时候宏观经济过热,大家都从凯恩斯三驾马车来讨论,我从工业化进入新阶段做了一个深入研究。2004年的元宵节,按照惯例我们师兄弟在吴老师家里聚会,每个人讲讲最近研究了什么。我说我研究了这个。吴老师觉得很新鲜,说你这个角度很新,然后他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他从关注这个问题之后,就关注到整个转变经济方式,后来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后来就成为我们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主体。吴老师在中国每一次重大的历史关头,他都能做出突出的历史性的贡献。他一开始关注的时候,他说,“佐军,你说中国经济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我不同意。”为什么?他说,你这样会误导地方政府去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而发展重化工业不利于我们节约资源、不利于我们保护环境、不利于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吴老师一反对,有一段时间我还不敢说了。后来吴老师见到我,他说,“佐军,你接着讨论。学生不一定要在所有的观点上都跟导师保持高度一致。”吴老师是大家,心胸开阔,鼓励学生跟他争论,就像他跟他的高中同学厉宁教授一直在争论一样,师生关系还很好。后来商务周刊的记者去采访吴老师,同时也采访了与他观念比较接近的林毅夫教授。后来记者说还要采访一下反对方面的观点,反对方面立马想到了厉宁教授、樊纲。吴老师说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太深入细致的研究,你要采访我的学生李佐军。商务周刊的记者果然来采访我了,标题就是“吴敬链、林毅夫、李佐军: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一场大争论”。到现在为止,我还坚持我的观点,为什么?因为我也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我做了三个方面的系统研究。第一个方面是对先行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与我们国家工业化水平相当阶段的历史经验做了一个研究。包括英、法、德、意、美、日、四小龙,这些先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在17世纪以来都经历过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历史经验证明如此。第二个方面是对国际上公认的工业化权威理论做了研究。包括赫夫曼、库斯涅兹、乾巴利,还有我的硕士导师、四十年代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萨米尔的同学、熊彼特的学生、国际上公认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张培钢教授,他的博士就是“农业国工业化”。他们都认为,工业化有一个重工业或者资本性工业,或者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第三个方面是对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尤其是工业内部的结构做了一个实证分析。发现最近若干年来我们很多地方的重化工业的比重在上升,速度在加快。我想这不能完全归结于地方政府追求GDP的结果,一定有它内在的经济规律起作用,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消费结构开始升级。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大规模地购买汽车、住房这一类商品,而这些商品正好需要重化工业产品来满足。所以重化工业最近十年来快速发展不是偶然的,有它内在的经济规律起作用的。它会带来资源的压力、环境的压力,但是作为一个工业化的阶段,它是不可逾越的。我们只能面对这些问题,去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说跳过去,是跳不去的。重化工业阶段作为一个工业化的阶段,它就不是一个短期现象,根据我对历史经验的研究,长得持续上百年,短得至少要三、五十年,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再短也要一、二十年,我们已经经历了十年左右。最近我在判断,重工化业阶段本身又分两个阶段,现在重化工业的上半场过去了,就是重工业阶段量的扩张阶段过去了,现在开始进入到下半场,开始进入到质的提高阶段。重化工业快路发展的阶段还有十年左右,也就是说到2020年前后。既然重化工业还在一个持续的过程中,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跟我们的绿色关系有什么关系?就说明我们面临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很大。重化工业发展不可逾越,它有需要,但是它必然会带来资源环境的压力。与此同时,我们现在城市化也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中期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从30%70%的时候,就属于加速阶段。我们2011年的城市化率是51.27%,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上半场向下半场转型的阶,30%50%是上半场,50%70%是下半场。上半场也是城市化面的扩张阶段,下半场也是城市化质的提高阶段,但城市化仍然会比较快,只有到70%以上城市化才能相对稳定下来。到70%,我们城市化快速推进至少还有十多年。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未来的十多年里,我们还要建很多基础设施,我们还要让很多农民进城,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大量地消耗资源、影响环境。处于这么一个阶段上,工业化、城市化都在快速推进,这就不利于我们的绿色发展。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已经完成,所以它们现在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比我们轻松,它们的高碳排放阶段过去了,从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上来看已经开始进入到低碳发展的阶段。而我们正在高端阶段,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二)资源禀赋、能源的结构不利于发展绿色经济我们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是一个高碳结构,是不利于我们绿色发展的。我们中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缺气的国家。煤炭的比重占我们能源结构的60%、70%里面,我们是全球主要的煤炭生产、消费国。石油比较短缺,天然气也不多。而煤炭恰恰又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这么一个资源禀赋、能源的结构,也给我们国家推进绿色发展带来了特殊的难题。(三)国际分工不利于绿色发展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们居于生产、加工、制造环节,属于中低端环节,总高端环节我们比较弱。有一个微笑曲线,它的两端是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中间是加工制造。我们正处于中间,中间恰恰是附加值比较低的,为国外打工的,但消耗资源又比较多,破坏环境比较重。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是消耗资源比较少、破坏环境少的,但是我们比较弱、地位比较低。在这样一个国际分工的地位中,还产生了一个现象,大量的国际加工制造业环境向中国转移,我们成为世界的工厂、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这就存在一个污染的国际转移问题。本来那些消耗高、影响环境的产业在其他好多发达国家,现在都转移到中国来了,同时也把污染转移过来了,然后美国控制着高附加值的环节,品牌、营销,在那里挣大钱,但是把污染环境转移到中国来了。在国际上,还让我们中国承担更多碳减排的责任,实际上很多污染是他们转移过来的。这样就弄得我们很难受。这么一个国际分工的格局和地位,非常不利于我们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四)人口多不利于发展绿色经济我们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多也利于我们绿色低碳发展。因为每个人都是碳排放源,每一个人都要消耗资源,每一个人都要去影响环境。地广人稀的国家,环境肯定要好一些,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它就那么点人,土地面积那么大,生态环境那么多。我们中国面积也不小,但是人太多,14亿人口,那么多人要生存,必定要去消耗资源、消耗能源,要去影响环境。在国际上我们为什么要争取人均碳排放权?我们每个人都有天然的碳排放权,碳排放权多也意味着我们对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的压力比较大。(五)发展模式的锁定不利于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发展模式的锁定,就是路径依赖。过去我们中国是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追求GDP粗放发展,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模式。所以我们最近若干年来就开始强调高效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调结构,就是要改变这个模式,但谈何容易。转了这么多年,效果如何的?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甚至有些方面还越来越差。为什么?因为这种模式是有路径依赖的,一旦上了那个道以后,难以停下来。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的制度没改。强调产业转变、企业要转变,结果就政府没转。政府是社会的轴心,政府要由经济型政府向社会型政府转型,由权力型的政府向服务型政府。但是我们的政府不愿意转,因为一转就意味着既得利益的丧失,我们政府就要抓经济工作,我们政府就喜欢GDP,就喜欢财政收入。如果抓这个,这个模式就没办法转变。政府整天喊着要别人转,自己不转,别人就更不转了。我们政府内部的考核体系,说要科学发展观、要转变方式,考核也要转变,应该把经济效益的质量、民生的指标、资源环境的指标的往前放,把GDP、财政收入的往后放,把它的权重大大降低,但是做不到。政府多年来就是这么变的,只要看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只看统计数据,第一就是GDP,然后是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至于老百姓的就业、效益指标、资源环境放到很靠后的位置去。各个地方、各个区的排序都是按照GDP总量排的,财政收入的贡献排的,贡献比较大的坐在前面,规模小的坐在角落上去,谁都想坐到前面来。坐到前面来,就是要追求GDP、财政收入。整个的考核就是这样的,一直没变。整天喊科学发展观,喊了十多年了,就这个东西不愿意改,不改就是说假话了。这就是一个模式的锁定效应。(六)人们的观点不利于发展绿色经济现在的一些观念,包括郎教授说的阴谋论。这个阴谋论也是坏事的,把很多东西往阴谋上一扯,就找了个借口,我们可以不干了。是西方国家的一个阴谋,没必要随着阴谋起舞,他干他的,我们干我们的,他们绿色低碳发展,我们该怎么高消耗接着高消耗,这个非常不利于我们采取积极进取的、主动适应的新潮流的方式去应对的。这也成为我们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六、推进绿色发展的内容这个内容我在前面讲理论框架的时候,就是围绕那个展开的。在这里我再稍微具体地说一说。(一)降低二氧化碳(分母)的途径1.能源能源是我们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来源。能源又有两个问题,有时候我们把它扩张为三个方面的对策:第一个是控制能源消耗的总量。关于控制能源消耗的总量,国务院有关领导已经有明确的态度了,有关部门也开始要制定更具体的政策,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在做了,这是一个大趋势。能源消耗的总量是要控制的。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有人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高速的阶段,搞能源总量控制,把我们限制的很死,不利于我们增加GDP。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他说我们才刚刚开始发展起来,东南沿海已经比较发达了,这样一弄下来的话,相当于砍了我们的脑袋,砍他们的尾巴。这是关于能源方面的第一个问题,直接进行能源总量控制,分指标。就像节能减排也是分指标的,那是强度指标。这个是总量,是力度更大的。第二个是优化能源结构。就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不同的说法,大致也差不多。新能源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等。传统的化石能源比重要逐步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当然天然气有不同说法,它属于化石能源,但如果从清洁能源来讲,它也算清洁能源。总之,就是要提高绿色低碳能源的比重,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比重。这就叫优化能源结构。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对新能源的消费采用了一些刺激政策、引导政策,今后可能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制定一些限制政策。你要消耗可以,但是要付出代价。这样的话就逐步能源结构的优化。第三个是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能源但是效率高与低不一样的,最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效率高的话,达到同样的产值,自然消耗的能源就少,效率低的话就反过来了。我们现在中国,除了消耗能源总量比较大之外,能源效率跟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日本相比,差得很大,只有它的几分之一,1/5、1/6。所以我们提高能源消费,包括开采、利用的效率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个最主要的当然是要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设计来达到提高提高能源效率的效果。2.产业产业的途径主要从两个方面使力:第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像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相对来说是比较绿色低碳的。加工制造,传统的一些产业相对来说消耗能源比较多,对环境影响比较大。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一些新产业,来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第二,对现在正在发展的高碳产业或不绿色的产业淘汰,或者是转型升级。这是我们很多地方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因为我给很多地方做过绿色低碳的规划,包括省、市,甚至包括县。这里面有的是很实际的,比如“十二五”期间规划能源强度、碳强度的消耗,最后要测算到一个、一个的行业,测算到一个、一个的企业,一个、一个的领域。发展新的产业,有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市场的需求、宏观经济的形势总有一些不确定性。现在比较确定的是高耗能的产业已经在这里了,如果不把这些产业进行改造的话,凭它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个任务是完不成的。怎么办呢?要下大力气对现有的高碳的产业进行调整、淘汰,这是工信部门现在抓的,尤其是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三高行业的淘汰,这个工作是非常实际,难度也很大。因为谁都想淘汰别人,别淘汰我,我是已经采取措施了。因为淘汰是有很大代价的,很多沉默成本真的要沉默了,机会成本又很大,发展新的产业也有风险。但是要严格完成我们规定的计划,不走这条路也不行。所以这里就要看我们各地方的决心、力度,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总之,这是必须要做的,不做是完不成任务的。我们去年节能减排的很多任务,有一部分指标就没有完成,国务院领导,以及有关部委的领导向全国人民道歉了。我们“十一五”期间,算个总账,最后完成就行了,结果到最后一年“拉闸限电”,做假账。现在“十二五”要求每年都必须完成,不能都压到2014年、2015年。做的话,对现有的东西要进行淘汰调整,这个是一个重要的方面。3.交通交通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除了能源之外碳排放相对比较多的一个领域。我们那么多车,私家车越来越多,满大街都是车,这些车都要用石油的,都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对那些高消耗、高排放的汽车要淘汰。包括我们现在要发展轨道交通,实际上是发展低碳绿色的交通。鼓励大家步行、鼓励大家绿色出行,骑自行车。现在北京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了,我现在都想骑自行车了,开车的在路上难受。有关高消耗的交通工具的减少,包括交通的设施,道路的设施,也有污染的排放,实际上交通设施结构的优化,还涉及到交通布局的问题。为什么北京的车这么用拥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摊大饼,一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八环,就这样环下去了。环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很多人的工作还是在市中心,住在郊区,郊区是个卧城,就晚上住在那里,白天上班到城里面,每天频繁的往返。这就是城市布局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的交通拥堵。交通一拥堵,开车人都知道,排放就多了,能耗就多了,尾气排放就多了。交通布局的问题、交通工具的使用问题、汽车本身是不是新能源造成的结果都不一样。通过交通多个方面的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潜力还是巨大的,所以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4.建筑建筑方面也有巨大的绿色低碳发展的潜力。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大量的房子盖起来了。同样一个楼,如果采取绿色低碳的建筑材料、绿色低碳的结构设计的话,包括小区的结构设计,是不一样的,差距极大。我看过一些绿色低碳设计的小区和建筑,把它设计好了以后,碳排放可以降低70%、80%。同样是一个楼,就因为在建筑材料的使用,包括灯、空调、排风设施、太阳能利用等等,如果完全新的东西设计之后,可以大量地降低各种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其他的排放。以前几百年来,楼就是这么盖的,根本没把这个问题当回事,现在开始考虑了。当然有的是要增加一些投入的,但实际上有的并不增加多少新的投入,就是一个结构的优化问题,尤其是在我们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建设部门等有关部门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下一步凡是新建的建筑就用新的标准来。老的当然就进行淘汰或者改造、升级,那是要付出一些成本代价的。新的我们要按新标准来办,但是因为我们国内目前体制问题、管理问题很多问题没到位,按道理这个早就应该做了。我前不久到英国去,别人早就这么做了。我们是拖拖拉拉的,现在还有好多问题没到位,只是在一部分小学搞一些试验、示范。如果说我们决心真大的话,早就可以做了。当然可能有一部分人的利益是要有些损害的。为什么有障碍?就是因为有利益损害。实际上建筑节能、建筑减少排放的空间非常巨大,因为我们中国那么多建筑,世界上最多,尤其是新建筑,到处都是工地。5.森林碳汇2008年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超过20%,提前一年多实现了“十一五”制定的森林率目标。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森林覆盖率质量不是太高,有的地方采取一些人工造林,有的还没有真正的成活,密度也不是太高,并且荒漠化还在不断地扩散。所以下一步植树造林的问题、森林碳汇的问题,荒漠化的问题,都是林业系统的问题。我前不久到内蒙古阿拉善看了一下,觉得荒漠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住,只是在局部的一些环节,通过大规模的投入,人工的撒种子等等,大规模的投入,局部地区有所改善,总体的情况是沙漠还在不断地扩散延伸。现在几个沙漠相互牵手,以前可能是分开的,现在是握手连在一块的,越来越难治理了,荒漠化的问题非常严重。植树造林,包括我们现在发展蓝色经济,海洋的保护问题,最近我们开始准备加强研究,准备给中央领导提提建议,现在大家填海造地、开发海岛。本来蓝色经济的本意是海洋保护、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地方政府更感兴趣的是利用这个试验去示范,搞大规模开发、大规模建设、大规模上项目、大规模增加GDP、增加财政收入,更感兴趣的是这些,至于海洋的可持续都是其次的。但本意是让你解决那个问题,就是与实际情况往往相反,包括那些海岛,现在都要搞大规模开发。实际上森林也好、草原也好、荒漠也好、海洋也好,都是我们国家碳汇资源。因为二氧化碳有排放,也有吸纳,这两者至今比较平衡之后就好办了。如果吸纳的力量弱下去的话,排放就没法儿抵消。要想解决碳汇吸纳的问题,就要加强植树造林、遏制荒漠化,保护海洋、保护湿地,增强生物多样性,解决这些问题。6.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意味着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主体相关,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碳源。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都在产生碳。二氧化碳只是一种,我只是以二氧化碳来说事,实际上我们的污染还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等,所谓三会,有空气中的、有水中的、有固体废弃物的等等好多,我们只是把二氧化碳作为一个案例拿出来说。每一个人每天从一上班开始,要用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