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成庄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技术规范(试行)1. 范围1.1本规范规定了成庄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技术要求。1.2 本规范适用于成庄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与维护。2. 监测监控系统2.1 规范性引用文件2010年版 煤矿安全规程AQ1029-200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晋煤集通字【2008】602号 “一通三防”管理规定晋煤集机字【2005】96号文 晋煤集团监测监控系统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及考核评级办法MT/T899-2000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晋城煤业集团矿井安全监探系统传感器设置规范2.2 术语和定义2.2.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风速、负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窗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2.2.2 矿用甲烷传感器连续监测矿井环境气体中甲烷浓度的装置,一般具有显示及声光报警功能。2.2.3 矿用风速传感器连续监测矿井通风巷道中风速大小的装置。2.2.4 矿用风压传感器连续监测矿井通风机、风门、密闭巷道、通风巷道等地通风压力的装置。2.2.5 矿用温度传感器 连续监测矿井环境温度高低的装置。2.2.6 矿用风门开关传感器连续监测矿井风门开关的装置。2.2.7 矿用馈电传感器连续监测矿井中馈电开关或电磁起动器负荷侧有无电压的装置。2.2.8 甲烷断电仪井下甲烷浓度超限时,能自动切断被控制设备电源的装置。2.2.9 传输接口接收分站远距离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传输接口还具有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系统自检等功能。2.2.10 主机:一般选用工控微型计算机或普通微型计算机、双机或多机备份。主机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校正、报警判别、数据统计、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输出控制、控制打印输出、与管理网络联接等。2.2.11 故障闭锁功能 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必须切断该监控设备所控制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设备的电源,并闭锁。2.2.12 模拟量输入处理误差 传感器输出值(显示值)与中心站计算机显示值之间的误差。2.2.13 最大巡检周期 系统在满容量条件下,传感器输出变化到中心站计算机显示所需要的时间。2.3 系统要求2.3.1 煤矿安全监控设备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用于爆炸性环境的还必须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证的检测机构的防爆检验,并取得“防爆合格证”、“MA”标志,同时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2.3.2 甲烷断电仪的全部功能必须由现场设备完成。当主机或系统发生故障时,必须保证甲烷断电仪的全部功能。2.3.3 系统必须具有防雷保护。2.3.4 系统必须具有断电状态和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存储和打印报表功能。2.3.5 系统应具有模拟量监测、开关量监测和累计量监测功能。2.3.6 系统必须装备后备电源,当电网停电后必须保证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小时。2.3.7 系统应具有甲烷浓度超限声光报警和断电复电控制功能。2.3.8 系统应具有中心站手动遥控断电复电功能,断电复电响应时间应不大于系统巡检周期。2.3.9 系统应具有异地断电复电功能。断电复电响应时间应不大于倍系统巡检周期。2.3.10 系统应具有自检功能。当系统中传感器、分站、主站、传输电缆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2.3.11 系统主机应双机备份,并具有手动切换功能(或自动切换功能)。2.3.12 系统应具有实时存盘功能。重要监测模拟量的实时监测值存盘记录应保持24小时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所有存盘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分钟。2.3.13 系统应具有列表显示功能。2.3.14 系统应具有模拟量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显示功能。在同一坐标上用不同颜色显示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3种曲线。在一屏上,同时显示不小于3个模拟量,并设时间标尺,以便直观地反映设备开机率。2.3.15 系统应具有柱状图显示功能,以便直观地反映设备开机率。2.3.16 系统应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以便形象、直观、全面地反映安全生产状况。2.3.17 系统应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以便及时了解系统配置、运行状况,便于管理与维修。2.3.18 系统应能生成各种报表,灵活选择报表风格,界面友好,易学易用。2.3.19 系统应具有报表、曲线、柱状图、模拟图、初始化参数等召唤打印功能(定时打印功能可选),以便于报表分析。2.3.20 系统的人机对话功能应齐全、界面友好、灵活、美观,以便于系统生产、参数修改、功能调用。2.3.21 系统应具有抗干扰措施,防止架线电机车火花、大型机电设备启停等电磁干扰影响系统正常工作。2.3.22 系统分站应具有初始化参数掉电保护功能,以防分站停电后,初始化参数丢失。2.3.23 系统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能与本单位其它系统及集团公司进行联网,以便于调度指挥部门、矿领导及上级部门对监控信息的利用。2.3.24 地面设备应具有防静电措施。2.3.25 系统应性能可靠,系统软件死机率应小于次720小时。2.3.26 系统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秒,其余画面不大于5秒。2.3.27 电源波动适应范围:-10+10%(地面);-20+10%(井下)。2.3.28 系统的传输距离、传输处理误差、最大巡检周期、传输速率、误码率、最大节点容量等与传输有关的要求应符合煤炭行业标准MT/T899-2000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2.4 甲烷传感器和其它传感器的设置2.4.1 高瓦斯矿井综采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4.1.1 综采工作面设置两台甲烷传感器,WS1设在回风巷距工作面小于10米处,WS2设在距回风巷口1015米处。 瓦斯报警浓度:WS10.6%CH4;WS20.6%CH4 瓦斯断电浓度:WS10.8%CH4;WS20.8%CH4 瓦斯复电浓度:WS10.6%CH4;WS20.6%CH4 断电范围:WS1、WS2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2.4.1.2 综采工作面的专用排瓦斯巷(尾巷)中应设置一台甲烷传感器(WS3),距尾巷口15米处。 瓦斯报警浓度:WS31.6%CH4 瓦斯断电浓度:WS32.0%CH4 瓦斯复电浓度:WS31.6%CH4 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2.4.1.3 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安装甲烷传感器时,应设置在回风隅角煤柱侧距第一排切顶柱不大于0.8m处(WS5)。 瓦斯报警浓度:WS50.8%CH4 瓦斯断电浓度:WS51.2%CH4 瓦斯复电浓度:WS50.8%CH4 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2.4.1.4 综采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工作面的进风巷设置一台甲烷传感器,甲烷传感器(WS6)设置在被串工作面进风巷距煤壁10-15m处。 瓦斯报警浓度:WS60.3%CH4 瓦斯断电浓度:WS60.5%CH4 瓦斯复电浓度:WS60.3%CH4 断电范围:被串采煤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2.4.1.5 回采工作面甲烷传感器与回风巷风流中的甲烷传感器间距大于1000m时,必须在回风巷中部风流中设置甲烷传感器。 瓦斯报警浓度:WS中0.6%CH4 瓦斯断电浓度:WS中0.8%CH4 瓦斯复电浓度:WS中0.6%CH4 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2.4.1.6 有专用排瓦斯巷的采煤工作面混合回风流处,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甲烷传感器设置在盘区回风巷内距专用排瓦斯巷口下风侧10-15米处。 瓦斯报警浓度:WS80.6%CH4 瓦斯断电浓度:WS80.8%CH4 瓦斯复电浓度:WS80.6%CH4 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2.4.2 掘进工作面监测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4.2.1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的掘进工作面设置两台甲烷传感器,一台设在工作面距迎头小于3米,且位于压风筒出口的另一侧(WS1),另一台设在距回风巷口1015米处(WS2)。 瓦斯报警浓度:WS10.6%CH4;WS20.6%CH4 瓦斯断电浓度:WS10.8%CH4;WS20.8%CH4 瓦斯复电浓度:WS10.6%CH4;WS20.6%CH4 断电范围: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当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后,WS1或WS2达到3%CH4,则闭锁本巷道的主风机分控,使局部通风机不能启动;当T1、T2小于1.5%CH4时,自动解锁。2.4.2.2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入风口3-5米处应设置两台甲烷传感器(WS3、WS)。 瓦斯报警浓度:WS30.3%CH4 WS0.3%CH4 瓦斯断电浓度:WS30.5%CH4 WS0.5%CH4 瓦斯复电浓度:WS30.3%CH4 WS0.3%CH4 断电范围:被串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当WS3、WS同时达到1.5%CH4时,闭锁被串掘进巷道内的主副风机分控;当WS3、WS小于1.0%CH4时,自动解锁。2.4.2.3采用双巷掘进的综掘工作面设置6-8台甲烷传感器,WS1设在1巷工作面距迎头小于3米,且位于压风筒出口的另一侧;WS2设在1巷距回风横川1015米;WS设在2巷工作面距迎头小于3米,且位于压风筒出口的另一侧;WS设在2巷距回风横川1015米;WS3设在1巷上风侧风机吸风口2-5米处, WS设在1巷下风侧风机吸风口2-5米处;WS5、WS5设在共用回风巷距回风巷口1015米,。(注:只有当两巷风机间距大于100米时,WS3、WS才同时安装)。 瓦斯报警浓度:WS10.6%CH4;WS0.6%CH4;WS20.6%CH4;WS0.6%CH4 WS30.3%CH4;WS0.3%CH4;WS50.6%CH4;WS50.6%CH4 瓦斯断电浓度:WS10.8%CH4;WS0.8%CH4;WS20.8%CH4;WS0.8%CH4 WS30.5%CH4;WS0.5%CH4;WS50.8%CH4;WS50.8%CH4 瓦斯复电浓度:WS10.6%CH4;WS0.6%CH4;WS20.6%CH4;WS0.6%CH4 WS30.3%CH4;WS0.3%CH4;WS50.6%CH4;WS50.6%CH4 断电范围:双巷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当某一条巷道的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后,WS1或WS2达到3%CH4,则闭锁本巷道的主风机分控;使本行局部通风机不能启动,当WS1、WS2小于1.5%CH4时,自动解锁。当WS5、WS5同时达到1.5%CH4时,闭锁两巷道内的主副风机分控;当WS5、WS5小于1.0%CH4时,自动解锁。2.4.2.4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与回风巷风流中的甲烷传感器间距大于1000m时,必须在回风巷中部风流中设置甲烷传感器。瓦斯报警浓度:WS中0.6%CH4瓦斯断电浓度:WS中0.8%CH4瓦斯复电浓度:WS中0.6%CH4断电范围:掘进工作面及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2.4.3 每一盘区回风巷(3106、2104)内应设置一台甲烷传感器。瓦斯报警浓度:WS0.75%CH42.4.4 矿井总回风巷及每一翼回风巷内应设置一台甲烷传感器瓦斯报警浓度:WS0.70%CH42.4.5 每一采区、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的测风站应设置风速传感器。2.4.6 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应设置压力传感器。2.4.7 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应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2.4.8 主要风门应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2.4.9 瓦斯抽放泵站监测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4.9.1 瓦斯抽放泵站应在室内设置甲烷传感器:瓦斯报警浓度: WS0.50% CH42.4.9.2 瓦斯抽放泵站的抽放泵吸入管路中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利用瓦斯时,输出管路中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2.4.9.3 利用瓦斯时,应在输出管路中设置甲烷传感器:瓦斯报警浓度: WS35% CH42.4.9.4 高瓦斯矿井地面煤仓内设置一台甲烷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应设在仓内最高处且不受落煤影响的地方。当甲烷浓度1.0%CH4,应自动起动联锁的抽出式局部通风机进行排放瓦斯。当甲烷浓度3.0%CH4,应自动停止联锁的抽出式局部通风机,保证通过抽出式局部通风机的甲烷浓度达到安全要求。2.4.10 另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安设传感器时,另行制定措施或由通风科书面通知。2.5 安装、使用与维护2.5.1 在进行采掘工作面的安装设计时,同步进行工作面的监测系统设计,设计依据为本规范2.4条。2.5.2 在进行采掘工作面设备安装时,同时按设计进行工作面监测系统安装,监测系统未完善,工作面不得开工。2.5.3 甲烷传感器的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大于300毫米,距帮(或支架侧护板)不小于200毫米的地方。2.5.4 载体催化元件甲烷传感器每隔七天监测中心必须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一次,其它传感器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定期调校,但不得超过一个月。2.5.5 瓦斯电闭锁由监测中心每十天试验一次,试验在检修班进行。2.5.6 技术资料2.5.6.1 监测中心应建立健全以下帐卡及记录。(1)安全测控仪器台账、(2)安全测控仪器故障登记表;(3)检修记录;(4)巡检记录;(5)传感器调校记录;(6)中心站运行日志;(7)安全测控日报;(8)报警断电记录月报;(9)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测试记录;2.5.6.2 应绘制矿井安全监测监控装备布置图、矿井断电控制接线图、监测监控系统图。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后及时进行修改(电子版),每季度更新书面图纸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存档。 2.5.7 监测中心应制定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2.6 监测图例3. 人员定位系统3.1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AQ 620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AQ 6210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 209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T 1004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1005 矿用分站 MT/T 1007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MT/T 1008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3.2术语和定义3.2.1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 3.2.2 识别卡 由下井人员携带,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当进入位置监测分站的识别范围时,将用于人员识别的数据发送给分站。3.2.3 位置监测分站 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息,并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连续监测矿井通风巷道中风速大小的装置。3.2.4 传输接口 接收分站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具有系统自检等功能。3.2.5 主机 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报警判别、数据统计及处理、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控制打印输出、与管理网络联接等。 3.2.6 并发识别数量 携卡人员以最大位移速度同时通过识别区时,系统能正确识别的最大数量。3.2.7 漏读率 携卡人员以最大位移速度和最大并发数量通过识别区时,系统漏读和误读的最大数量与通过识别区的识别卡总数的比值。3.2.8 工作异常人员 未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的人员。3.2.9 识别区域 系统能正确识别卡的无线覆盖区域。 3.2.10 最大位移速度 识别卡能被系统正确识别所允许的最大移动速度。3.3系统要求3.3.1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用于爆炸性环境的还必须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证的检测机构的防爆检验,并取得“防爆合格证”、“MA”标志。3.3.2 用于爆炸性环境的设备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应为本质安全信号。 3.3.3 系统应具有位置监测功能: 3.3.3.1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 3.3.3.2系统应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 3.3.3.3系统应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 3.3.3.4系统应能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卡。 3.3.4 系统应具有管理功能: 3.3.4.1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入井总数及人员、出/入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3.3.4.2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3.3.4.3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时刻、滞留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3.3.4.4系统应具有特种作业人员等下井、进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工作时间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具有工作异常人员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及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3.3.4.5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 3.3.4.6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3.3.4.7系统应具有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 3.3.5 系统应具有存储、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3.3.6 最大位移速度不得小于5m/s。3.3.7 并发识别数量不得小于80。3.3.8 漏读率不得大于10-4。 3.3.9 不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 2年。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6个月。3.3.10 采用可充电电池的识别卡,每次充电应能保证识别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7d。3.3.11 最大传输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3.3.11.1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0m; 3.3.11.2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可串入可靠的中继器(或类似产品),但所串的中继器(或类似产品)最多不超过2台。3.3.12 最大监控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3.3.12.1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 8、16、32、64、128 中选取;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系统,每段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 中选取;3.3.12.2识别卡数量应不小于8000个。3.3.13 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 3.3.14 存储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 3.3.14.1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进入分站识别区域时刻、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超员、超时、工作异常、卡号、姓名、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记录应保存3个月以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 5min; 3.3.14.2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2h。3.3.15 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min。3.4 安装、使用与维护3.4.1 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3.4.2 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3.4.3 下井人员应携带识别卡,识别卡严禁擅自拆开。3.4.4 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经常下井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识别卡,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3.4.6 矿调度室应设置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置等。3.4.7 各个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检测的装置,并提示携卡人员本人及相关人员。3.4.8 分站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3.4.9 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 24h,合格后方可使用。防爆设备应经检验合格,并贴合格证后,方可下井使用。3.4.10 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应采用人工监测,并填写故障登记表。3.4.11 中心站应24h 值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3.4.13 入井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措施。 3.4.14 系统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应双机或多机备份,24h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应在5min 内投入工作。 3.4.14.1 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2h 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当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1h时,应及时更换。 3.4.14.2 中心站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应配置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3.4.15 技术资料 3.4.15.1 应建立以下账卡及报表:设备、仪表台账;设备故障登记表;检修记录;巡检记录;中心站运行日志;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 3.4.15.2 监测中心负责绘制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布置图、人员定位系统系统图,图上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传输电缆、供电电缆等,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电子版),每季度更新书面图纸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存档。 3.4.15.3 中心站应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保存1年以上。 3.4.15.4 图纸、技术资料应保存1年以上。 3.4.15.5 监测中心应制定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 4. 通讯联络系统4.1 规范性引用文件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增安型“e”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AQ 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MT/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287-92 煤矿信号设备通用技术条件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N0651997范书YDYD/T 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08)49号)4.2 术语和定义 4.2.1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具有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功能。 4.2.2 有线通信系统 设备与设备之间完全以有线的方式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4.3系统要求4.3.1 有线及其设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符合MT209、MT/T1004、MT/T1008、MT287-92、MT209-90、GB3836.1-3836.4等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按照国家安标证使用规定取得“MA”安全标志。4.3.2 有线通信系统及其设备应工作稳定、性能可靠,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应为本质安全信号。4.3.3 调度机房及入井通信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4.3.4 电源波动适应范围:-10+10%(地面);-20+10%(井下)。4.3.5 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通信功能:4.3.5.1 通信系统应具有保障所有设备和终端、井下固定电话和地面固定电话之间互联互通的功能;4.3.6 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管理功能4.3.6.1 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录音功能,多通道同时录音,具备一个放音通道,可在线实时查询录音、监听、回放、存储等;4.3.6.2 井下固定电话与地面调度室具有直通功能;4.3.6.3 调度交换机应可以随时呼叫系统内的终端,可强拆、强插中继或用户线,保证调度通信畅通无阻,具有最高优先级;4.3.7 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总容量不少于200门; 4.3.8 井下各种通信设备的备用电源必须达到2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4.4 安装及维护4.4.1. 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井下主运输皮带转载点、集中配电点、主要巷道分支处、溜煤眼上口、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应安设电话;4.4.2. 掘进工作面距端头30米50米范围内,应安设电话;采煤工作面距两端10米20米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的顺槽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顺槽中部应安设电话;4.4.3. 在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4.4.4. 井下电话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4.4.5. 通信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小时,合格后方可使用;4.4.6. 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的线路,严禁利用大地做回路;4.4.7. 每季度应对备用电源的放电容量或备用工作时间进行测试。当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两小时时,应及时更换;4.4.8. 通信电话电线严禁与其它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等电缆共用。4.4.9.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发生故障,必须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否则,断电撤人;矿井某一作业点通信设备发生故障,必须在8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否则,立即更换;4.4.10. 新建、改扩建、改造等矿井的通信联络系统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矿井建设进入二期工程施工前,必须安装矿井通信联络系统。4.4.11. 通信联络系统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矿井,不得投产。4.4.12. 调度中心站的通信主机、调度交换机主板、广播主机、话筒必须双机热备份,24小时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设备发生故障时,备份设备必须在5min内投入工作。4.4.13. 调度中心站应24小时有专职维护人员值守,应认真记录通信系统的使用情况,发现故障及时维护;4.4.14. 调度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两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4.4.15. 调度中心站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设施。4.4.16. 应建立以下文档:设备、仪表台账;设备故障记录表;检修及巡检记录;通信系统运行日(班)报表; 4.4.17. 应绘制通信联络系统设备线路布置图、通信联络系统图,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布置图中应标明设备名称、型号、安装地点、数量、线缆长度、芯线对数以及型号等,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电子版),每季度更新书面图纸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存档。4.4.18. 矿井通信系统的配件应配备不少于应配备数量的20%。5. 压风自救系统5.1规范性引用文件2010年版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晋煤科发20101231号 关于加快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2009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出图规定GB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5.2 基本要求5.2.1 压风自救系统组成:空气压缩机、送气管路、阀门、压风自救装置(包括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开关等部件及防护袋)。5.2.2 空气压缩机必须安装在地面,并保证至少1台备用,各种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并能再10min内启动。5.2.3 压风自救系统的防护袋、送气管的材料应符合MT113的规定。5.2.4 压风自救装置的外表应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5.2.5 压风自救系统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5.2.6 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5.2.7 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激和压迫感。5.2.8 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MPa,在0.3MPa压力时,每台压风自救装置的排气量应在100-150L/min范围内。5.2.9 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dB(A)。5.3 安装维护5.3.1 井下所有巷道必须敷设压风管路。井筒、井底车场、水平运输巷道设置压风主管,进入采区巷道设置压风干管,进入采掘工作面、主要硐室会避难硐室设置压风支管,管道能力应能满足作业地点最大用气量需要。5.3.2 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和掘进工作面压风管路支管末端距离工作面不大于50米,并采用高压软管接入采掘工作面内。5.3.3 进入井下主要硐室、避难硐室(救生舱)的压风管路应至少敷设至硐室(舱)口处。5.3.4 井下压风管路系统设置出风口的间隔距离不得大于100米,所有出风口与软管连接出均应设置减压和降低噪音装置。5.3.5 压风自救系统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采用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压缩供气管路上,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得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距底板应小于1.6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5.3.6 煤巷掘进工作面2540m的巷道内、沿途巷道抽放打钻地点、回风系统中皮带、溜子机头、其他有人作业的地点设置压风自救装置;综采工作面进风巷开关架附近50m范围内、及回风巷超前支护外50m范围内各作业地点设置压风自救装置。每组压风自救装置的三通控制阀门要不少于5个供风口。工作面安装压风自救装置时,施工队组必须根据本工作面交接班最多人数(各队组需要认真核实)进行安设,但工作面必须保证4组、20个供风口。回风巷其他有人作业的地点要至少安设一组,同时要满足最多作业人员数量的要求。5.3.7 压风自救系统支管路敷设要牢固平直,每隔3m吊挂固定一次,压风自救系统阀门扳手要在同一方向且平行于巷道。5.3.8 压风自救系统阀门应安装齐全,能保证系统正常使用,进入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总阀门。5.3.9 压风管路或阀门出现漏风后要及时安排处理或更换。5.3.10 应绘制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图,现场情况发生变化后及时修改(电子版,每季度更新书面图纸经矿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存档。6. 供水施救系统6.1 规范性引用文件2010年版 煤矿安全规程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晋煤科发20101231号 关于加快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6.2 基本要求6.2.1 供水施救系统组成:清洁水源、供水管网、阀门。6.2.2 供水施救系统的水管、三通及阀门及仪表等设备的材料应符合GB.3836等相关规定。6.2.3 供水施救系统的水管、三通及阀门及仪表等设备的耐压材料不小于工作压力1.5倍。6.2.4 供水施救系统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6.2.5 供水施救系统的外表应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6.2.6 供水施救系统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阀门开关灵活、流水畅通。6.3 安装使用6.3.1 供水施救系统水源必须引自地面消防水池或其他专用水池,严禁在井下设置水池作为供水施救系统水源。6.3.2 井底车场、各水平运输巷道设置供水主管,进入盘区巷道设置供水干管,进入采掘工作面、主要硐室、避难硐室(救生舱)设置供水支管,且供水能力必须满足作业地点用水需要、满足压力要求。6.3.3 供水管路要到达所有采掘工作面、溜煤眼口、运输转载点、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道等地点。6.3.4 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和掘进工作面供水管路支管末端距离工作面不大于50m,并采用软管接入采掘工作面内。6.3.5 进入井下主要硐室、避难硐室(救生舱)的供水管路应至少敷设至硐室(舱)口处并设置出水口。6.3.6 压风自救系统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采用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供水施救系统应安装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的地方,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供水点前后2m范围无材料、杂物、积水现象,宜设置排水沟。6.3.7 供水管道阀门高度:距巷道底板1.6m以下。6.3.8 井下供水管路阀门在胶带机巷间距不大于50m,其它巷道不大于100m。6.3.9 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6.3.10 供水施救系统支管路敷设要牢固平直,每隔3m吊挂固定一次,供水施救部件齐全完好。6.3.11 应绘制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1506:2024 EN Project,programme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 Vocabulary
- 小学中队队干部竞选主题班会《我们是少先队的小主人》
-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 2024年汕头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双鸭山客运资格证仿真考试题
- 2024年西安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试题库
- 2024年石家庄客运从业资格证的考题
- 吉首大学《国际市场营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械设计基础》-试卷13
- 吉林艺术学院《舞蹈教育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店长转正考核(员工评价)
- 9-2 《第三方过程评估淋蓄水检查内容》(指引)
- 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 亚马逊品牌授权书(英文模板)
- 《现代汉语修辞》PPT课件(完整版)
- TTJCA 0007-2022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 构造柱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 流体力学笔记整理
- 现代简约风格发展趋势
- 路缘石滑模施工工法
- 设备稼动率如何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