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 d )a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ph 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被动扩散3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游离药物4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为()a胃肠道 ph b胃空速率c溶出速率d血液循环e胃肠道分泌物5 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 l ,说明药物主要在血液中6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7 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 分配假说预测值要高的原因是小肠粘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药物胃肠道的主要及特殊吸收部位是小肠9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溶液剂10 对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越广11.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d)a半衰期短b 吸收速度常数ka 大 c表观分布容积大d 表观分布容积小e 半衰期长12. 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 ,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 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b) a 0 5 lb 5 lc25 ld50le500l13. 药物的消除速度主要决定(c) a 最大效应b不良反应的大小c作用持续时间d起效的快慢e剂量大小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c) 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d) 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a 、 1-2 个半衰期b 、 2-3 个半衰期c 、 3-5 个半衰期d 、 5-8 个半衰期e 、 8-10 个半衰期4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 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 a 、生物利用度b 、溶出度c 、崩解度d 、细度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 a 、胃b 、小肠c 、结肠d 、直肠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b 、肌肉注射c 、静脉注射d 、直肠给药9 、体内药物主要经(a)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10 、体内药物主要经(d)代谢a 、胃 b 、小肠c 、大肠d 、肝11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c )a 、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12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d )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5 a、主动转运b 、促进扩散c 、吞噬d 、膜孔转运e 、被动转运1 、逆浓度梯度(a ) 2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b ) 3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d)4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是(c ) 5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的是(e)6-10 a、 c=c 0 (1-enk )/(1-e-k ) e-k t b 、 f=( auc0 )口服 / auc0)注射c 、 c=kafk 0 /v( ka-k)( e -k t - e -kat ) d 、 c=k0 /kv ( 1- e-k t ) e 、 c=c0e-k t1 、表示某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b )2 、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a )3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e)4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d)5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c )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bcd )a 、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 、药物剂型c 、给药途径和方法d 、药物制备方法2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abcd ) 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与吞噬3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cd) a 、 auc b、 t 0.5 c 、 t max d 、 c max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bce) a 、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 e 、取血测定5 、主动转运的特征(de ) 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有饱和现象e 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6 、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cde ) 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制剂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7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 、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auc ,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一、a 型题(最佳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的边缘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不是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的是c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 、渗透作用d 、胞饮作用e 、被动扩散3、以下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ba、不消耗能量b 、有部位特异性c 、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 、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 、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d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 、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 、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 、有饱和状态5、以下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da、不消耗能量b 、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 、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 、有饱和状态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c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 、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 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7、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不包括e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 、粒子大小c 、多晶型d 、解离常数e 、胃排空速率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d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 、胃肠道蠕动c 、循环系统d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 、胃排空速率9、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 、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 、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 、 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0、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aa、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b 、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c 、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d、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e 、 t1/2和生物利用度皆不变化11、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a、表观分布容积大b 、表观分布容积小c、半衰期长d 、半衰期短e 、吸收速率常数ka 大12、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的描述ba、 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b 、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c 、 有生理学意义d 个体血容量e 、 给药剂量与t 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13、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ca、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 、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 正常人对某一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d、 与病理状况无关e 、 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消除速度成正比14、测得利多卡因的生物半衰期为3.0h ,则它的消除速率常数为da、1.5h-1 b 、1.0h-1 c 、0.46h-1 d 、0.23h-1 e 、0.15h-115、某药物的t1/2为 1 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 约为 e a、0.05 小时 -1 b 、0.78 小时 -1 c 、0.14 小时 -1 d 、0.99 小时 -1 e 、0.42 小时 -116、某药静脉注射经2 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ba、1/2b、1/4c、1/8 d 、1/16 e 、1/3217、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 ,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 、87.67%18、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1/2药物消除 99.9% da、4 t1/2 b、6 t1/2 c、8 t1/2d、10 t1/2e、12 t1/219、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 ,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ba、12.5hb、23h c 、26h d、46h e、6h20、一病人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10mg,半小时血药浓度是多少 g/ml。(已知 t1/2=4h,v=60l ) a a、0.153b、0.225 c 、0.301 d 、0.458 e 、0.61021、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6h,静脉输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长时间b a、12.5h b、25.9h c、30.5h d、50.2h e、40.3h22、缓控释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测定中采集血样时间至少应为ba、12 个半衰期 b 、35 个半衰期 c 、57 个半衰期d 、79 个半衰期 e 、10 个半衰期23、以静脉注射为标准参比制剂求得的生物利用度aa、绝对生物利用度b 、相对生物利用度c、静脉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e 、参比生物利用度1 4a 、被动扩散 b 、主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 e 、吸收1、大多数药物的吸收方式a 2 、有载体的参加,有饱和现象,消耗能量b 3 、有载体的参加,有饱和现象,不消耗能量c4、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d5 8a 、口服给药 b 、肺部吸入给药c 、经皮全身给药d 、静脉注射给药e 、a、b 和 c 5、有首过效应a 6 、没有吸收过程d7、控制释药 c 8 、起效速度同静脉注射b9 12a 、肠肝循环b 、生物利用度c 、生物半衰期d 、表观分布容积e 、单室模型9、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的时间c 10 、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e11、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a 12 、体内药量x与血药浓度c的比值 d 13 16a 、cl=kv b、t1/2=0.693/k c 、gfr d、v=x0/c0 e、auc13、生物半衰期b 14 、曲线下的面积e 15 、表观分布容积d 16 、清除率 a 17 19a 、清除率 b 、表观分布容积c 、双室模型d 、单室模型e 、多室模型17、反映肾功能的一个指标a18、具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a19、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a20 23a 、单室单剂量血管外给药c t关系式b 、单室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c t 关系式c 、单室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c t 关系式d、单室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c t 关系式 e 、多剂量函数20、c=c0e ktc21、c=kfx0/v(k -k )e kt-e kat )a 22、 =( 1-e nk ) / ( 1-e k)e 23、c=k0/kv( 1- e k) b 24 27a 、消除速率常数k b、吸收速率常数ka c、多剂量函数d 、a 和 b e、b和 c24、wagmer nelson 法的公式可求b 25 、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的尿药排泄速度法公式可求a;.26、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的c t 关系式可求d 27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停止滴注后的c t 关系式可求a28 31a 、 f= (auc0)口服/ (auc0)静注b 、 c=k fx0/v( k -k )( ekt-e kat ) c 、 c=k0/kv ( 1- e k )d、 c=c0e kt e 、 c = c0 (1-e nk )/ ( 1-e k )e kt28、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c 29、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b30、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de 31、表示某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a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即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有abde a、主动 转运 b 、促进扩散c 、主动 扩散 d 、胞饮作用e 、被动扩散3、以下哪几条是被动扩散特征acea、 不消耗能量b 、 有部位特异性c 、 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 、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 、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几条是主动转运的特征abea、 消耗能量b 、 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 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 有饱和状态5、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ada、反后服用b、饭前服用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d、小剂量分次服用e 、有肠肝循环现象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bda、 大多数脂溶性药物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吸收b、 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等的吸收通过主动转运来完成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 脂溶性、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7、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是abcda、溶出速率b 、粒度 c、多晶型 d 、解离常数e 、消除速率常数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bcea、药物的给药途径b 、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 、胃排空速率9、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bca、 反后服用维生素b2 将使生物利用度提高b 、 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 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 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 、 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1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地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cd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 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d 、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 千克e、 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11、可完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acea、舌下给药b 、口服肠溶片c、静脉滴注给药d、栓剂直肠给药e 、鼻黏膜给药12、关于药物动力学中用“速度法” 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abdea、 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b 、 须采用中间时间t 中来计算c、 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 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 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e、 所需时间比“亏量法”短13、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有aba、 可用 aic 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b、 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c、 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 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e、 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14、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acea、aucb 、cl c、tm d、k e、cm15、非线性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dea、k b、v c、cl d、km e、vm16、关于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叙述正确的有aea、 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b、 洗净期为药物的35 个半衰期 c、 整个采样时间至少7 个半衰期d、 多剂量给药计划要连续测定三天的峰浓度e、 所用剂量不得超过临床最大剂量17、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有abcda、图形法 b 、拟合度法c、aic 判断法 d、f 检验 e 、亏量法18、生物半衰期是指cda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b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时间c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d 体内药量减少一般所需时间e 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时间19、影响达峰时间tm 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有aea、k b 、tm c、x0 d、f e、ka生物药剂学模拟题1 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主要决定a 起效的快慢b 作用持续时间c 最大效应 d 后遗效应的大小e 不良反应的大小正确答案: b2 药物消除半衰期(t 1/2) 指的是下列哪一条a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c 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正确答案: d3 关于生物利用度的描述,哪一条是正确的;.a 所有制剂 ,必须进行生物利用度检查b 生物利用度越高越好c 生物利用度越低越好d 生物利用度应相对固定,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医疗应用 e 生物利用度与疗效无关正确答案: d4 下列关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a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d 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e 与首次服用的剂量有关正确答案: c5 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取下列哪一个措施a 每次用药量加倍b 缩短给药间隔时间c 首次剂量加倍 ,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d 延长给药间隔时间e 每次用药量减半正确答案: c6 设人体血流量为5l, 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一室分配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多少a 0.5l b 7.5lc 10ld 25le 50l正确答案: a7 作为一级吸收过程输入的给药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多次静脉注射b 静脉注射 c 肌内注射、口服、直肠、皮下注射等凡属非血管给药途径输入者d 以上都不对e 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c8 wanger-nelson 法(简称 w-n 法) 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方法,它主要是用来计算下列哪一个模型参数a 吸收速度常数kab 达峰时间 c 达峰浓度 d 分布容积 e 总清除率正确答案: a9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而重要的参数是哪一项a t 1/2 和 kb v 和 clc t m 和 cmd k m 和 vme k 12 和 k 21 正确答案: d10 下列哪一项是混杂参数a 、 、a 、bb k 10、k 12、k 21c ka、k 、 d t 1/2、cl、a 、be cl 、v、正确答案: a11 关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 是( c ) max 与( c ) min 的算术平均值b 在一个剂量间隔内(时间内)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的面积除以间隔时间 所得的商c 是( c )max 与( c ) min 的几何平均值d 是( c )max 除以 2 所得的商 e 以上叙述都不对正确答案: b12 拟定给药方案的设计时,要调整剂量主要调节以下哪一项a (c ) max 和( c ) minb t1/2 和 kc v 和 cld x 0 和 e 以上都可以正确答案: d13 就下图回答下各项哪一项是正确的a 单室静注图形b 双室静注图形c 单室尿药图形d 单室口服图形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 b14 下列哪一个方程式符合所给图形a c=k afx 0/v ( k a-k ) ( e-kt -e-kat )b c=c 0e-ktc c=a -kat +b - td c=x 0/ ( kv )( 1-e-kt ) e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aee15 下列哪个公式是单室模型静脉注尿药速度法a log (x u-xu ) =-kt/2.303+logx ub logc=-kt/2.303+logc 0 c logdx u/dt=-kt/2.303+logk ex0d log x 0/ t=-kt/2.303+logk ekafx 0/(k a-k)e a 和 c 都对正确答案: c16 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 这是因为a 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 微粒体酶的诱发c 药物吸收很完全d 酶系统发育不全e 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正确答案: d17 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重要特点是;.a 主要取决于开始浓度b 与首次剂量有关c 与给药途径有关d 与开始浓度或剂量及给药途径有关e 与给药间隔有关正确答案: d18 生物等效性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 两种产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没有差别b 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上没有差别c 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与速度上没有差别d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同剂量的药剂等效产品,它们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显著差别e 两种产品在消除时间上没有差别正确答案: d19 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a 时间 b 毫克/时间 c 毫升/时间 d 升 e 时间的倒数正确答案: e20 今有 a 、b 两种不同药物,给一位患者静脉注射,测得其剂量与半衰期数据如下,请问下列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剂量( mg) 药物 a 的 t 1/2( h) 药物 b 的 t1/2( h)40103.4760153.4780203.47a 说明药物 b 是以零级过程消除b 两种药物都以一级过程消除c 药物 b 是以一级过程消除d 药物 a 是以一级过程消除ea、b 都是以零级过程消除正确答案: c21 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剂量,因为a 胃肠道吸收差b 在肠中水解c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 首过效应明显e 肠道细菌分解正确答案: d22 用于比较同一药物两种剂型的生物等效性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a auc 、v d 和 cmax b auc 、v d和 t maxc auc 、v d 和 t 1/2d auc 、c max 和 tmaxe cmax、tmax 和 t1/2正确答案: d23 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 缓释片 b 肠溶衣 c 薄膜包衣片d 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 增加颗粒大小正确答案: b24 一位病人在饥饿与饭后的条件下各服用某非巴比妥催眠药,其血药浓度变化如图所示,据此下列哪种答案是正确的a 饥饿时药物消除较快b 食物可减少药物吸收速率c 应告诉病人睡前与食物一起服用d 药物作用的发生不受食物的影响e 由于食物存在,药物血浆峰度明显降低正确答案: b25 红霉素硬脂酸盐包衣片由健康志愿者服用,下图为5 种不同条件下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从图上看,药剂师可以正确的判断;.对五种服药方式, 其红霉素的血浆峰浓度出现于同一时刻当服红霉素盐时同服250ml 水可得到最高血浆红霉素水平每种处理都得到血药浓度曲线下相等面积a 只包括b 只包括c 只包括和d 只包括和e、和全部包括正确答案: c26 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a 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b 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c 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d 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e 维持不变正确答案: c27 下面是关于用线性一室模型解释药物体内动态分布容积的叙述,哪个组合是正确的分布容积是药物在体内转运的组织真实容积如果药物向组织转运过多,则分布容积的值越小如果药物向组织转运较多,则分布容积的值越大分布容积可用快速静脉给药时的剂量(d)与血药浓度( c0)的乘积( d*c 0)来计算a b c d e正确答案: d28 下面关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叙述中,哪种组合是正确的因为在消化道吸收很少,所以没有口服制剂 大部分以原型药物从肾排泄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较少 主要的毒性为肾毒性和听觉器官毒性a 正 误 正 误 b 正 正 误 误 c 误 误 正 正 d 误 正 误 正 e 误 正 正 正 正 确 答 案 : e29 药物 a 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f u)为 0.02,恒速滴注达稳态后的血中药物浓度为 2g/ml 。这时合用药物 b,当 a、b 药都达稳态时, 药物 a 的 fu 上升倒 0.06,其血中药物总浓度变为 0.67 g/ml, 已知药物 a 的药理效应与血中非结合型药物浓度成比例 ,药物 a、b 之间没有药理学上的相互作用 ,请预测药物 a 与 b 合用时 , 药物 a 的药理效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a 减少至 1/5b 减少至 1/3c 几乎没有变化 d 只增加 1/3e 只增加 1/5 正确答案: c30 200mg 的碳酸锂片含锂 5.4mmol 。对肌酐清除率为 100ml/min 的人体口服给予一片该片剂时得到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和尿中积累排泄总量的数据如下 :auc=0.18mmol*min/ml, 尿中积累排泄总量 =5.0mmol另外,锂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其片剂口服给药后生物利用度为100%。根据上述资料,下面哪种说法是可以成立的a 锂从肾小管重吸收b 锂在肾小管主动分泌c 锂不能在肾小球滤过d 由于锂主要在尿中排泄, 所以其尿中排泄速度明显受肾血流速度的影响 e 由于没有静脉给药得数据,所以不能求锂的全身清除率正确答案: a31 已知某药的体内过程服从线性一室模型。今有60kg 体重的人体(肝血流速度为1500ml/min ,肌酐清除率为120ml/min )静脉给药后得到的药物动力学参数(见下表)。问关于此药的下列叙述中哪种组合是正确的全身清除率( ml/min ) 分布容积( l ) 血浆蛋白结合率(%) 尿中排泄率( %) 30 60 20 5此药的生物半衰期约1 小时肾衰病人给予此药时,有必要减少剂量等事项由于此药的全身清除率受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不大,因此没有必要特别注意血浆蛋白的数量变化此药除肾排泄外,主要从肝脏清除,固肝脏清除率明显受肝血流速度的影响a 正 误 正 误 b 误 误 误 正 c 正 正 误 正 d 误 误 正 误 e 正 正 正 误正确答案: d32 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是指a 药物的类型(如酯或盐、复盐等)b 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粒径、晶型等)c 处方中所加的各种辅料的性质与用量d 药物剂型的种类及用法和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等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e33 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 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分b 胃肠道内的ph 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 胃 ph1-3(空腹偏低, 约为 1.2-1.8,进食后 ph 值上升到 3),十二指肠 ph5-6, 空肠 ph6-7,大肠 ph7-8 c ph 值影响被动扩散的吸收d 主动转运很少受ph 值的影响 e 弱碱性药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正确答案: e34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 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正确答案: a35 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饭后服用维生素b 2 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b 无定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 药物微分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 药物脂溶性越大 ,生物利用度越差e 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正确答案: b-136 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a 4hb 1.5hc 2.0hd 0.693he 1h正确答案: c37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装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正确答案: d38 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a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 ss)max 与(css)min 的算术平均值b 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 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 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 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 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 与(css)min 的几何平均值正确答案: bb 型题 39 药物经过 1 个半衰期,体内累积蓄积量为a 50%40 药物经过 3 个半衰期,体内累积蓄积量为d 81.5%41 药物经过 4 个半衰期 , 体内累积蓄积量为e 93.8%42 药物经过 6 个半衰期,体内累积蓄剂量为b 98.5%;.43 药物经过 7 个半衰期 , 体内累积蓄积量为c 99.3% b 乙药c 丙药甲、乙、丙、丁4 种药物的 vd 分别为 25、20、15、10l,今各分别静注1g,注毕立即取血样测定药物浓度,试问44 哪种药物的血药浓度最高d 丁药45 哪种药物在体内的总量最大e 一样 46 哪种药物在体内分布面积较广a 甲药47 哪种药物的血药浓度最小a 甲药 48 哪种药物在体内分布面积较小d 丁药49 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e 代谢50 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排除体内的过程c 排泄51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a 吸收52 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b 分布53 药物从剂型中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d 生物利用度c 型题 下图为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吸收速率示意图,请回答d a、b 都不是54 属于被动扩散的是a a55 属于主动转运的是b b 56 需要能量、需要载体、有饱和现象的是b b57 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的是a a58 口服药物吸收进入人体血液的机制c a、b 都是x 型题 59 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 舌下片给药b 口服胶囊 c 栓剂 d 静脉注射e 透皮吸收给药60 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 空腹与饱腹b 药物因素 c 药物的组成与性质d 药物的多晶体e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61 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 不消耗能量b 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c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 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 有饱和状态62 下述制剂中属速效制剂的是a 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b 硝苯地平控释微丸c 肾上腺素注射剂d 硝酸甘油舌下片e 磺胺嘧啶混悬液63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b 药物消除速度恒定不变c 消除速度常数恒定不变d 不受肝功能改变的影响e 不受肾功能改变的影响64 下面是有关甲氧苄啶(tmp)临床应用的一些情况,判断哪些条是错误的a 按一日 2 次服用,经过5 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可达峰值b 加倍量服用,可使达峰值时间缩短一半c 加大剂量,不缩短达峰值时间,但可使峰浓度提高d 首次加倍量服药,可使达峰时间提前e 首次加倍量服药,可提高峰血药浓度,加强疗效65 一患者,静注某抗生素,此药的t1/2 为 8h,今欲使患者体内药物最低量保持在300g 左右,最高为600g 左右,可采用下列何种方案a 200mg ,每 8h 一次 b 300mg,每 8h 一次 c 400mg ,每 8h 一次 d 500mg ,每 8h 一次 e 首次 600mg,以后每8h 给药 300mg66 下列有关药物尿清除率(cl )的叙述中,哪些是错误的a 尿清除率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具体到每个人,不论用什么药,其尿清除率是大致接近的b 尿清除率高的药物,排泄快,清除速度常数k 大,其 t1/2 必然就短c 如果药物在肾小管完全吸收,则其尿清除率约等于零d 尿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液(ml )内的药物被清除,常用的单位为ml/min e 药物清除速度常数k 的大小与尿清除率呈反比,并和表观分布容积呈正比67 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a 药物的化学稳定性b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解c 肝脏的首过效应d 制剂处方组成e 非线性特征药物68 属药物动力学的公式是a v=x 0/ ( auc 0 *k ) b logc=logc0 -k*t/2.303 c v=2r 2( 1-2)g/(9 ) d c ss=k 0/kv e dc/dt=ks(c s-c)69 下列关于消化道的叙述中, 哪些是正确的a 使用栓剂的目的之一,是提高那些在消化道或吸收后在肝脏容易被代谢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 胃内滞留时间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c 胃粘膜不表现出脂质膜的性质,而小肠粘膜却显示脂质膜的性质d 缓释制剂的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