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系实际,论现代企业管理中逻辑起点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研究的“立足点”、“出发点”或“理论基石”。如果某学科连逻辑起点都不清楚,轻则结构混乱,重则南辕北辙,其科学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明确逻辑起点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个先决条件。任何一种理论,要想成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其本身必须具有严密的、内在的联系,也就是必须形成一种理论体系。而要建立理论体系,就必须先确定个最基本的范畴作为逻辑起点,这样,全部理论才能从起点开始逐步展开。这个范畴之所以被称作逻辑起点,主要是强调科学理论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性。一种理论只要是科学的系统,它就必定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排列的,这种规律性也就是逻辑性。一般说来,一门科学只有到了相对发达和成熟的阶段,才便于发现它的逻辑起点,作为起点的范畴也才能为自己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找到充足的理由和根据。一门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在开始时往往是不清楚的,只有经过认真的研究探索之后,才能逐步明确起来。管理学的研究起点是“组织”,而组织是由“人”构成的,而且管理领域中的“人”并不同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人”。所谓“人性”,是指人的本质属性,它包含人具有的动物本能的自然属性和人受社会影响的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决定着人的行为动机,不同学科中对人的行为的分析以对人性的假设作为基本前提。因此,人性假设是学科中人的行为分析的逻辑起点。在众多学科中,管理学是最依赖于人性假设的学科之一,管理学以人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一个具体组织内,如何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和活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人类社会的管理史就是对“人的基本问题”的追问史。从德尔斐神庙“认识你自己”的神诫到古老的斯芬克思之谜从苏格拉底“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到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从孔、孟的性善论到苟子、韩非的性恶论再到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人类管理活动中从未停止过对“人”自身本质的认识 管理史上几次对“人的基本问题”划时代的认识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人”论、亚当斯密的“经济人”论、卡西尔的“文化人”论分别成为古代社会的政治管理、现代社会的经济管理以及正在步入的知识经济社会的文化管理等管理理论核心和理论范畴的逻辑起点。(一) “政治人”论与古代政治管理理论“政治人”是公元前4世纪到前3世纪人类对于自身本质的第一次划时代的认识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苟子几乎都在这个时代提出了相应的“政治人性论” 对“人”之本质的“政治人”的认识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人类研究管理活动及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形成了古代的“政治管理理论”。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城邦生活就是一种政治生活。根据“政治人” 的认识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民主政治的管理原则 “轮流执政”即城邦中的全体公民都天赋有平等的地位依据公正的原则。全体公民都应当参与政治实施管理。在同一个时间里,一部分人统治f管理1另一部分人:执政者应该轮流退休并且在他退休以后同其他公民处于同等的地位。几乎就在同一时代我国古代学者苟子也从认识人的本质问题出发对政治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苟子认为一个人在社会政治组织中是统治(管理)别人还是接受别人统治(管理),取决于个人掌握礼义法制的程度 对这一程度进行测试并依据测试的成绩选拔任用官吏这便是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基本原理(二)“经济人”论与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经济人”论是人类对自身本质的第二次飞跃性的认识。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这一对人的本质的精辟论断,对此后二百多年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经济人论者认为“自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是全体社会成员认可的行为原则人们都在理性地计算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社会通过交换与分工维持其正常运转斯密认为与人类“自利”的天生本性相伴随的是人类互通有无的天然交易。以经济理性人论为逻辑起点产生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等古典管理理论而且都充分体现了现代理性主义。同时代的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管理理论则从组织与权力方面反映了其理性假设基础,他认为在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和理性的权力三者之中唯有理性的权力及其秩序是最有效的由此他提出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强调组织的存在以权力为基础倡导理性合法权利主张组织内部的非人情关系与制度化管理在管理方法上强调理性而冰冷的刚性化管理 此后的人际关系学派虽然注意到了社会人的社会性的一面但仍然把管理看做是运用人的客观知识并以最小的代价来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门技巧因而没有脱离经济理性管理框架和方法的窠臼,甚至就连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的模式也可以被理性化,成为运用于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普遍模式。可以说,经济理性人论已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西方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三)“文化人”论与当代文化管理理论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人类面临的是世界发展的新图景:信息革命、全球化、知识经济这一切都比以往更全面、更深刻、更迅速地改变着世界和人类自身适应这一新的现实管理的内容在变革管理的理念在更新而管理的前提 即对于人类本质的认识 也在深化。20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敏锐地思考了有关人的哲学他认为在一切生物种属都具备的感受器系统与效应器系统之外人还拥有第三种系统即“符号系统”。这个新的获得物改变了整个的人类生活 有了它人类就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 符号形式的真实内容是人类的文化,包括语言、神话、宗教、艺术和科学等。在卡西尔看来符号是“人的本性之提示”而文化则是“人的本性之依据” 关于人的本性或“本质”卡西尔认为:“人的突出特征人与众不同的标志。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学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的劳作(w0rk)。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 ”20世纪后期文化哲学兴起的同时管理领域也掀起了研究企业内部的文化管理热潮。美国学者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在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中,提出了“企业管理中的七种要素即策略、结构、制度、人员、作风、技巧和最高目标”的“7S”管理模式。在文化管理理论中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人被置于管理的中心员工与企业文化观念的培育是管理的核心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发挥强调培养企业信念和企业价值观努力培育使人的价值能得以充分实现的现代企业精神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管理学中的人在管理行为中,是被管理者作用的对象,其工作行为对组织具有极强的依附性。因此,管理学中的人是处于客体地位的、依附性很强的人。管理学在通过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对组织的内外部资源进行组织和利用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人这种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人的管理理念是尽可能的激励员工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管理者必须充分地了解人的各种需要与行为动机,并把人置身于他所依附的组织环境来认识。因此,管理学更关注人性,它不仅关注人的自然属性,更关注人的社会属性;它仅关注组织中所有人性中共性的一面,更为关注各个不同的人人性中个性的一面。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