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加强企业成本控制.doc_第1页
论文-加强企业成本控制.doc_第2页
论文-加强企业成本控制.doc_第3页
论文-加强企业成本控制.doc_第4页
论文-加强企业成本控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企业要保持竞争力,获得足够的效益,能够做到继续发展壮大,除了具备产品质量优秀、价格合理等条件外,具有良好的成本控 制制度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条件。 一、成本控制综述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进行分析时指出:“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商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马克思 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30页马克思在此称的商品的“成本价格”的那部分商品价值,指的就是商品成本。我国经济学界对成本的认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 我们可以将成本的经济实质概括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王振华等 成本会计学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页成本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1.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3.是进行经营决策的依据;4.是考核经营成果、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严重制约着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对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是每个明智的经营者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周朝琦、郝和国、阎万杰 成本控制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3页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脱离标准的偏差,使实际成本的各种支出被控制在规定的标准之内,以保证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标的管理活动。.张涛 管理成本会计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 389页(一) 成本控制的作用成本控制作为一项应用会计资料和会计技术对各项成本实行系统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成本控制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在销售收入等其他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对成本实施有效控制,努力降低不必要的消耗,实现成本预期控制的目的,可以增加企业盈利、提高经济效益。 2.有效的成本控制,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预测、决策问题,无不和成本有关。例如产品价格决策、订货决策、销售决策以及投资决策等等,都需要以成本资料作为分析的基础。所以,如果没有真实、全面、及时的成本资料,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做出恰当的决策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而成本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建立良好的成本信息反馈制度。3.有效的成本控制,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完善经济责任的重要途径。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成本控制中心,严格划分经济责任,使各项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及个人,使每个责任者对在降低成本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目标有明确的认识,使各项措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通过对各个单位进行成本的考核与评价,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完善企业的控制制度。(二)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不足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各经营者都深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都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成本,以成本控制促进效益的增长。更是有不少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对成本进行的控制也有一定的实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对成本概念理解的狭隘性 提及成本,人们就会想到生产车间的机器、材料、人工等等,这说明企业往往比较重视生产领域产品成本的控制,而忽视其他领域诸如开发、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控制。有的企业经营者单单只是从一名具体的(车间)生产者的角度看待成本,缺乏全局观与整体感,没有从整个企业的高度出发来看待成本。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将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产生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将远远超过生产成本。若经营者的成本概念还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具体的领域,则企业的发展必将落后于时代,无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成本。2.对成本控制理解的局限性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差,认为成本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他人无关。导致懂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成本,从而造成一些有效的控制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等)不能有效使用,因此造成材料利用率低、设备效用差、技术及产品的储备不足、价值转移和价值增值过程中的无用环节及资源浪费过多等现象,而这种状况必然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经营者经常将成本控制简单地理解为降低成本,只要成本降低就是成本控制有效,没有把成本与产品的功能效用及顾客的需求结合起来考虑。事实上,有时成本的增加并不一定降低利润,成本的降低也并不一定增加利润,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要以联系的思维对待成本控制。 3.注重事中的控制及事后的检查,忽视事前的控制。 在人们的观念中,成本只有在发生时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成本发生后才能进行精确的检查,所以,成本控制的大部分措施都是针对生产过程,很少有针对产品投产前的成本进行控制的。事实上,产品成本的大部分是在设计阶段就被决定了的(这一点将在下面的产品设计成本控制中论述)。所以,从产品的设计直至销售都应该有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要以全面的方式进行成本控制。总之,企业经营者应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成本及成本控制。同时,形成企业内部全面的、全员的成本控制系统。因为企业的成本表现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和发生负有责任的影响者与参与者。企业的决策层决定和影响着企业成本形成的基础条件,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影响着产品设计和生产成本的耗费水平,供应、销售部门人员的业务活动影响着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和产品销售费用水平。也就是说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各阶层、各部门、各员工的活动相关,与产品生产的各环节相关,应将全体员工、特别是对成本发生负有责任的员工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让每一名管理人员和每一名职工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使成本控制成为员工自觉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在企业内部形成全面的、全员的成本控制系统。.欧阳清、万寿义 成本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5页二、目标成本控制的层次性控制(一) 对目标成本的层次性理解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成本的发生。在成本控制系统中,对各级成本的发生都应进行有效地控制,因此在每个层面都应该有相应的目标成本控制,即目标成本应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对目标成本既要从整体把握,又要从局部分析。具体到生产型企业中,目标成本就可分解为决策层目标成本、分厂目标成本、车间目标成本、小组目标成本等等。对集团型的大企业也是如此,目标成本也可分为集团总体目标成本、各分公司目标成本及各具体职能部门的目标成本等等。 (二) 决策层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决策层成本控制是企业整个成本控制系统的最高层次,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企业要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正是决策层成本控制的主要功能之一。只有首先明确了控制的目标,企业才能从各方面努力去达到此目标。而且只有合理确定了决策层的目标,成本的各项指标才能顺利分解到各下级层面,企业也才能逐层连续地进行成本控制。所以,决策层成本控制是整个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的重中之重。 (三) 决策层成本控制的方法 决策层的成本控制只是一个前瞻性的预计指标,具有计划性,而计划的东西不一定完全与事实相符,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定会有各种与预料中并不完全相同的情况出现。因此,决策层的成本目标应是一个可变的指标,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具有弹性。其控制也不应仅仅是制定一个固定的指标,而是应该确定合理的可容忍成本底线、合理的变动区间,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使成本数值落于此变动区间内。1.确定合理的总成本底线。 因为决策层成本控制的指标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是一个可变动的数值范围。所以必须首先确定一个决策层所能容忍的总成本最高限额。企业应该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之后,合理预计产品价格,确定产品的利润,在此基础上确定产品的总成本,并由此划定使自己获得最低利润的总成本底线。在确定总成本底线的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要求很高,这就需要如下所述的信息反馈机制。决策层应该以本行业其他企业的情况以及本企业同期的水平等,合理确定产品预计售价以及产品的利润,定价策略应该做到使企业产品既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又能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足够的利润。 2.确定合理的成本区间 由于决策层面的成本控制所制定的目标是一个可变动的数值范围,因此在确定总成本底线后,就应该确定数值的变动范围,即成本区间。决策层应该在对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之后,得出生产产品所需的最低成本,即成本的最低值,此最低值的得出应该有充分的依据,是在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下能够达到的,而不是决策层的主观愿望。在成本的最高限额即总成本底线与成本的最低数值之间的差额就是合理的成本区间。企业最终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总成本应该位于成本区间之内,这样也有利于有效地实施激励措施。 3.决策层成本控制的明细化 决策层首先确定的是总成本的范围,然而对于一个企业整体来说,仅仅只有总成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将总成本指标明细化,即将总成本指标分解到具体的各个分厂、车间。明细化的过程应该在确定总成本及成本区间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在分析、研究生产经营的各环节的过程中,各层面(分厂、车间)的成本资料也会逐步汇集,决策层在得到各层面的成本资料后,应将总成本及成本区间逐层分解到各下级层面,使得各下级层面也有自己的成本区间,对成本目标进行明细化,使得决策层的成本控制能够顺利进行。 4.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 如上所述,确定决策层所能容忍的最高成本限额,确定合理的成本区间,都是在进行充分的调查,获得相关可靠的信息之后做出的。企业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不断获取最新的可靠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出合理的标准,对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由于企业的每个层面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成本控制,信息机制也就必须在企业的各个层面、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并明确相应的责任人,这样才能获得足够全面、有用的信息,便于决策。 5.定期进行合理调整 任何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获得及时的有效的信息之后,企业应该根据行业情况及企业本身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成本底线与成本区间,适应最新环境。既使企业的利润不受太大的影响,也能使成本目标能够达到,这样更能达到决策层成本控制的作用,还能使目标成本更有激励功效。只有不断了解变化,及时调整,使企业在不断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不断改进自身,努力去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6.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决策层既然已经合理确定了各层面的成本控制目标,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贯彻实施到具体的每一个人。有效的激励措施就显得尤其重要。要使激励措施行之有效,必须满足公开、公平、合理的要求。激励的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具体化、明细化、数量化,要让所有员工心中有数,奖惩措施的实施要公开、及时。总之,要使激励机制深入人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每个经营者都可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措施。(四) 其他层面的成本控制 在决策层将成本目标分解到各下级层面之后,各下级层面应迅速将所分得的成本目标进一步明细化、具体化,并尽量具体到每个责任人。对各不同层面的负责人来说,在自己所处的层面上也可以确定相应的可容忍成本底线及合理的成本区间,对自己所负责的总体情况要有明确及时的信息收集程序,同时也应该制定适合本层面情况的激励措施。各下级层面应定期将自己的成本控制状况向上级层面汇报,这样逐层汇总,最终反映到决策层,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形成一个系统的、环环相扣的整体。 三、产品设计成本控制 (一) 产品设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产品的设计阶段是产品生产过程所必经的阶段,而且是极其重要的阶段。因为企业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之后,决定生产某种产品,就必须首先进行产品设计,对其具有的功能、生产所用的材料、运用的工艺等进行设计、规划。同样,对于即将生产的产品成本也会有相应的估计。产品设计阶段所决定的成本将长期对企业产生影响。若产品设计合理,适应市场需求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就会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若产品设计不够合理,成本过高或不太适应市场的需求,就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成本负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利润也无法顺利实现。可以说设计的节约就是最大的节约,同样设计的浪费也是最大的浪费。因此,如果能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有效地控制成本,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且可以在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时候,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帮助企业消除价格变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姚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5页设计新产品或改造老产品,要根据目标利润,预控产品设计成本,进行分析,以期选择一个所费成本最低、所得功能最大的设计方案。新产品投产前的产品成本,大部分是在设计时决定的。在设计阶段除使用一系列有关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外,还要用生产能力、产品经济寿命周期、投资回收期、材料与能源节约以及产品设计成本水平等指标,表明新设计的产品在经济上的合理性。.王又庄 现代企业成本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年 228页设计人员要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分析产品设计成本能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达到预定的利润目标,从而在投产前的设计阶段杜绝先天性的损失浪费。 (二) 价值工程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简称VE,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是一门较为科学的管理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经济管理方法,主要可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技术改造)。 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所谓功能一般可用产品质量表示,但与质量不同,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功能,是指产品的用途和作用,是使用者对产品使用的主观感觉,而质量则是产品客观存在的一种性质。功能是价值工程的核心,是人们要求获得的最本质的东西,相当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价值工程中的成本也和平常生活中通用的概念不完全相同。此处的成本指的是产品的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所谓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从其试验研究开始,经过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直到报废为止的全过程所发生的费用。此处的成本也是指在产品的寿命周期内所支付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姚茂竹、孙岳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6页价值具有特定的含义,表示单位成本所获得的功能有多少,是功能与成本之比,也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不同。用功能和成本表示为:价值=功能/成本,即。用户指望最经济地获得功能,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廉物美,至于产品的结构、产品的材料、产品的生产等等,一般是不关心的,因为这些是企业的事情。而企业如何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的问题就是如何以最低的费用提供给消费者所需求的功能的问题。价值工程是企业可以选择的解决之道。价值工程的原理主要有:.明确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和什么样水平的功能。确保所有必要的功能,如果有功能不足的,应该予以补齐。.通过对功能的分析,明确哪些功能是用户不需要的。剔除一切不必要的功能,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成本。.实现规定功能的方案不会只有一种,现有的方案也未必就一定是最经济的,应当努力寻求更经济的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同样功能的方案将日益先进,因此,改进是永无止境的。由可得出五种增加价值的方法:.周朝琦、侯文龙、孙学军目标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19页FFFFF AA A AA BBBBB 0C0C 0C 0C0C 123451.F不变,C降低,即在保持原有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成本。2.F增大,C不变,即在保持原有的成本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功能。3.F增加,C降低,即在增加产品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水平。4.F增加,C也增大,但功能的增加幅度大于成本的增大幅度。5.F减少,C也减小,但功能减少的幅度小于成本减小的幅度。上述五种途径中,所谓功能提高或功能降低都是分别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变化的。将功能提高是因为用户要求较高档次的产品,希望能拥有更多的功能,得到更多的享受,并非是价值过剩。而降低功能则是因为用户需要档次不太高的产品,希望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必要的功能,不想付出更多的成本得到不必要的功能,并非价值不足。.李天民 现代管理会计学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5年 462页四、生产过程成本控制 (一) 生产过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各种生产要素的耗费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在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中,产品的生产成本在整个产品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对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针对的是已经正式投入生产的产品,它是在既定的产品设计标准、材料、工时消耗定额、费用开支限额、现有生产设备能力和工艺条件下,进行的成本控制。在这一控制过程中,应着重对形成产品成本的多种要素实行事中控制。.张涛 管理成本会计 经济科学出版社 267页对国有企业来说,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促使企业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从而迫使企业从降低费用开支上去下功夫,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以乱挤成本,侵害国家利益的方法,去掩盖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谋求企业或个人的不合法利益。而对非国有企业来说,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是为了严格实施决策层所定下的成本控制目标,努力降低各具体环节的成本消耗,力争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的收益,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 成本控制标准的确定 成本控制标准是指控制实际成本的依据和尺度。它规定了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材料、工资和费用的实际耗费所应遵守的界限。因此,生产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是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的前提,也是成本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控制标准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用量标准、直接人工消耗标准、材料价格标准、直接工资的分配标准和制造费用开支限额标准等。制定成本标准的方法主要有定额法和预算法。(三) 直接材料的控制 直接材料控制是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材料耗费所进行的控制。我国大多数企业直接材料成本在产品成本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对材料耗费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途径。对材料成本的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和对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 对材料消耗量的控制,首先要以材料消耗定额和计划产量为依据,确定月度可领用的材料限额,采用限额领料单,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其次为确切反映材料在生产中合理利用的程度,应进一步对原材料在生产使用中的数量差异进行分析、控制。 材料采购成本,是由买价、运杂费、保险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加工整理及缴纳的税金组成的。对其进行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材料买价:主要由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企业采购人员应该“货比三家”,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分析各种材料的性价比、规格、质量等等之后,再做购买决定。 2.材料采购费用:物资部门应尽量选用最佳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及交货地点,以降低运输费用、节约运输时间,减少途中损耗。 3.订购批量:企业要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有一定的库存,而企业在订购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经济采购批量。这点在后面的论述中将会提到。(四) 直接人工的控制直接人工成本通常是由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和小时工资率所决定的,而小时工资率又是由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工时总额决定的,所以,直接人工的控制,主要是对单位产品工时消耗、生产工人工时总额和生产工人工资总额等影响单位产品工资成本升降的各因素进行控制,全面实行工资成本的控制目标。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控制方法是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一般有计时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各企业都有自己具体的控制措施,在此就不一一说明。 (五) 制造费用的控制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总厂、分厂、分车间)生产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和服务于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即所有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以外的制造成本。控制制造费用水平,各企业也都根据自身具体特点有具体的措施。一般的方法和程序为:分解费用指标、明确责任单位、制定费用定额、定期修改确定费用指标、及时反映和经常检查、控制日常开支等。(六) 作业成本法在生产过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业成本法的逐步完善给现代成本管理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是上世纪末由美国会计学家科勒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才得到会计界的普遍重视。.王立彦、刘远志 成本管理会计 经济科学出版 2000年 259页在作业成本法的思想中,作业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单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项环节,或是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可视为一项作业。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被定义为资源的耗用,而不是为获取资源而发生的支出,即资源的实际消耗量。“作业耗用资源,成本对象耗用作业”是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假定。在这种方法下,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将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源向各作业进行分配,然后再将各项作业所耗用的资源向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分配。 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崔国萍 成本管理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2351.确认和计量各类资源耗费,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源的耗费是多种的,企业各项资源被确认后,要为各类资源设立资源库,并将一定会计期间所耗费的各类资源成本归集到各相应的资源库中。 2.将企业经营过程划分为各项作业。作业的划分不一定与企业的传统职能部门相一致。有时,作业是跨部门的,而有时一个部门则可能完成好几项不同的作业。因此,作业的确定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其划分应粗细得当。 3.确定“资源动因”。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状况,因而是资源库价值分解到各作业库的依据。 4.根据各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动因数,将各资源库汇集的价值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各资源库中的价值应根据资源动因逐项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去,将每个作业成本库中转入的各项资源价值相加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的价值。 5.确认各作业的成本动因,再根据每个成本动因计算相应的作业动因分配率。作业成本动因通常简称为作业动因,它是作业被产品或劳动等成本对象消耗的方式或原因,是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去的标准。 6.根据各项作业所消耗的成本动因数将各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完工产品或劳务成本。为了便于分析成本动因,可将不同的作业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在产品成本计算单中按不同的作业层次列出有关成本数据。 作业成本法产品成本计算过程如图; 资源成本库X资源成本库Y 作业成本库A 作业成本库B 作业成本库C 产品W成本产品U成本 五、存货成本控制 (一) 存货成本的重要性要了解存货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就必须首先了解存货的重要性。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为耗用而储备的物资。众所周知,企业的经营过程是由供应、生产、销售三个环节组成的,三者只有在时间上继起、在空间上并列,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否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在供、产、销三个环节上按适当的比例各保持一定的存货量,对保持三者平衡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对存货成本进行适当的控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Don R,Hansen,Mary M.Mowen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 Thomson Learning Asia and CITIC Publishing House此处所说的存货成本,是指有关从订货、购入、储存一直到出库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因缺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存货成本的高低对企业产品成本乃至对产品盈利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为实现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成本目标,使整个经营活动中的成本最优,企业必须加强存货成本的控制。 (二) 经济采购批量对于材料的采购及储存成本进行控制,必须达到的目标是:保持最经济的储存量,以维持材料的适当供应,又不至于存量过多,导致资金积压,即必须确定材料的经济订购批量。一般来说,订购成本随订购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储存成本随订购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企业应该找到一种使材料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低的订购批量。我们称此为“经济采购批量”。.姚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12页 A 成本 B C Q 采购批量 A:采购成本B:储存成本 C:总成本Q:采购批量由图可以看出,当储存成本和采购成本相等时,总成本最低,此时的采购批量称为经济采购批量。另外,经济采购批量也可用数学模型求得:.姚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25页存货总成本=储存成本 + 采购成本其中:采购成本=每次采购成本采购次数 =每次采购成本全年需要量/采购量 储存成本=单位储存成本平均存货量=单位储存成本 采购量/2所以:总成本=单位储存成本采购量/2 + 每次采购成本 全年需要量/采购量 即:TC=CQ/2+PA/Q其中:C为单位储存成本;Q为采购量;P为每次采购成本;A为年需要量;TC为总成本。利用微分学原理可求出经济采购批量,并导出最低总成本: 经济采购批量= 2AP/C 总成本= 2APC 根据经济采购批量对企业的存货实施控制,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但是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其存货品种成千上万,若对每种存货都具体确定经济采购批量,并按照确定的批量去采购,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存货用量不大,或价值不高,即使存货的数量多于实际需要的数量,对企业的影响也不会很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只对其中重要的存货品种实施批量采购控制。对其他存货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符合实际的控制方法。(三) 关于零存货以上为传统加工方式的材料订购批量确定方法。在高度自动化生产条件下,按照生产方式的要求,采用从生产物流的相反方向来组织生产,即后道工序在必要的时刻到前道工序去领取必要数量的必要零部件,而前道工序只生产被领取走的那部分就可以了,这种“倒过来”的生产组织方式是从生产过程的最终点做起的。在这种方式下,对存货的控制必须要求实行适时制下的“零存货”。.孙茂竹、姚岳 成本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43页适时制的观点对传统存货观点产生冲击,适时制认为,存货的存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企业为降低成本,就应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达到减少存货的目的。存货管理中每个步骤都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所必需的。材料或零部件应刚好在生产经营需要时送达。适时制存货管理最终目的是消灭存货,以达到成本最低。虽然适时制的创造者和实施者为实现零存货设计了各种措施,但在现实中实现零存货,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从内部看:要实现零存货,必然要求企业内部各环节能力平衡,绝对协调,任何环节的停工或纰漏都将导致该环节或其他环节所加工的物料闲置下来,进而导致存货的产生。而要避免各环节原因造成的“不协调”是不可能的,所以存货是不可避免的。再看企业外部: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孤立于社会中,它必定与周围的企业发生各种联系,企业是社会网络的一部分,要在全社会内实现各环节的均衡以达到企业实现零存货的要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从理论上来讲,存货的存在是一种浪费,必须尽量减少存货的存在;从现实上看,存货的存在又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有利于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因此,人们既应该不断加强控制,降低存货,又要面对现实,使库存维持在一定水平,兼顾成本与生产两方面的需要。六、销售成本控制市场经济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引入了竞争机制,特别是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使企业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不断扩大销售份额,经营者们的确在销售环节下了很大功夫,不惜注入大量的资金来扩大销售,形成了生产成本一降再降,而销售费用却保持稳步增长的不正常现象。对此,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所提的销售成本含义较为狭隘,主要是指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销售费用。(一) 销售成本的概念及作用本文所提的销售成本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提供产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费、售后服务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正常经费开支等。它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费用项目之一,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杨国辉、宋东旭销售业务管理精要中国纺织出版社 223页销售成本的支出具有以下作用:1.维持销售体系的正常运转,保证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一般大中企业设有专职销售机构,有的企业在各地还建立销售网络,其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由销售费用列支。这部分费用主要是保证销售体系正常运转。2.扩大产品的影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适当的广告宣传,能够使消费者了解企业产品质量、性能、价格以及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刺激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欲望,从而扩大该产品的销售,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3.了解、分析、预测市场行情以及及时反馈本企业的产品销售情况,以便于决策者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供求关系来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售后服务,能使消费者在购买其产品时,消除诸如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等后顾之忧,从而可以放心大胆地购买该产品,而且也为树立企业形象作了很好的宣传。.(美)威廉姆斯.J.斯坦顿,罗姗.斯藩茹销售队伍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50页(二) 我国企业销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着销售成本支出膨胀的问题。近年来,企业的销售费用有逐年增长的势头,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者急于抢占市场而被迫采取不切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具体分析有三种情况:一是大做广告。他们认为,产品销售全靠广告,销售业绩不佳,原因是广告工作不到位,于是大量使用广告攻势,从电视到广播到报纸,广告铺天盖地,唯恐有人不知。殊不知,企业促进销售的方法有多种,并非只有广告这一条途径,而且广告也应该讲求策略,并非广告越多越大,效果就越好。二是设立庞大的营销网络。有的企业为了讲求规模经济,顺利销售产品,大范围地设立各种营销点,欲建立无所不在的营销网络。其实,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市场,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正确地定位目标市场,设立规模合适的销售网络。三是费用支出无计划,甚至出现了支大于收的情况。在有的企业经营者心目中,控制成本时只想到采购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对销售费用仅认为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花费,甚至认为在销售上,费用支出越多,所得的回报就会越多。因此费用支出毫无节制。诚然,产品的销售量与销售费用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两者并非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对费用的投入应讲求成本效益原则,并形成完善的计划、控制制度。(三) 加强销售费用控制的对策1.总体控制对策针对企业销售费用存在的问题,总体上来说,有以下几种对策:(1)树立销售费用也是成本的意识。一提到成本,企业经营者就会马上想到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消耗以及产成品的仓储费用等等,并且也会在以上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对销售费用却不以为然,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只要产品卖出去,销售费用总会有消费者承担。其实,产品的销售成本费用都必须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在销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产品的销售成本费用越低,其销售利润才会越高。如何保证在降低产品的销售费用的情况下不降低产品的销售收入,或者说如何保证在提高产品销售收入的同时相对降低产品销售费用是企业经营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2)制定销售费用控制指标。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销售费用的膨胀,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科学的控制指标,企业经营者在分析前期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合理性的基础上,针对年度销售目标及新市场开拓目标,制定一个既可操作又不影响销售人员积极性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