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论范文_第1页
研究方法论范文_第2页
研究方法论范文_第3页
研究方法论范文_第4页
研究方法论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方法论范文 研究方法论范文研究方法论:本科、硕士、博士生研究指南针对本科、硕士、博士生研究需要,基于一般研究过程,对与本科、硕士、博士生研究密切相关的15个主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研究的本质和特点、确定研究主题、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的有效性、撰写研究申请、文献综述、计划研究项目、参考文献和引用、撰写学位论文、口头表达、撰写研究报告、伦理问题、管理和执行,以及研究完成之后。 研究方法论:本科硕士博士生研究指南适用面宽、实用性强,内容完整、结构合理,主要参考国外文献,理论联系实际。 适合不同学科的本科、硕士、博士生阅读,为其提供直接可操作的研究指南。 研究方法论作品目录第1章绪论11.1研究的概念11.2研究的分类31.2.1按研究领域分类31.2.2按研究目的分类61.2.3按研究方法分类61.2.4按研究性质分类71.3研究的过程81.4学生研究的特点91.5小结101.6习题11第2章确定研究主题122.1确定研究主题的过程122.2研究主题的142.3确定研究主题的考虑152.3.1考虑价值152.3.2考虑自己162.3.3考虑指导162.4学位论文需要满足的要求172.4.1研究目标172.4.2合理使用参考文献172.4.3研究方法172.4.4研究结果的表达182.4.5结果分析182.4.6结论和建议182.5小结192.6习题20第3章研究范式213.1存在论和认识论213.2研究范式223.2.1实证主义223.2.2解释主义233.2.3批判主义243.3研究范式、方法和技术的关系253.4小结263.5习题27第4章研究方法和技术294.1研究方法294.1.1行为研究294.1.2案例研究304.1.3人种学研究314.1.4扎根理论324.1.5调查研究324.2研究技术334.2.1面谈334.2.2观察344.2.3文献研究344.2.4客观测量354.2.5问卷354.2.6分类364.2.7解释学374.2.8符号学374.2.9叙述和隐喻384.2.10数据预编码384.2.11描述统计394.3小结414.4习题43第5章研究的有效性445.1有效性的含义445.1.1实证主义的有效性455.1.2解释主义的有效性465.2测量的有效性475.2.1内容有效性475.2.2准则有效性485.2.3构建有效性485.3归纳和演绎485.3.1归纳485.3.2演绎495.3.3归纳和演绎的关系505.3.4对归纳主义的批判505.4证伪主义515.4.1理论的构建515.4.2理论的生存515.4.3对证伪主义的批判525.5科学的结构性整体理论525.5.1理论应被看做是结构性整体535.5.2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研究纲领535.5.3理论的判定标准535.5.4对结构性整体理论的批判545.6小结545.7习题56第6章撰写研究申请576.1研究申请的作用576.2研究申请的结构586.2.1名称586.2.2绪论586.2.3目的和目标586.2.4创新点596.2.5研究方法596.2.6里程碑596.2.7结果606.2.8与客户协作606.2.9资源606.2.10图形计划616.3避免陷阱616.4研究的可行性626.4.1数据和信息的可用性626.4.2研究计划的可操作性626.4.3完成研究的时间限制626.4.4拥有研究所需要的技能636.4.5足够的资金支持636.4.6涉及的风险636.5小结646.6习题65第7章文献综述667.1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667.2文献检索677.2.1文献形式677.2.2追踪文献697.2.3文献检索技巧717.2.4反思文献检索模型717.2.5建立参考书目717.3进行文献综述727.3.1抽取、记录和总结727.3.2填写和保留737.3.3良好的习惯737.3.4使用计算机管理737.4小结747.5习题75第8章计划研究项目768.1研究计划的目的768.2典型的计划过程778.2.1确定研究目的778.2.2确定并列出活动778.2.3对活动进行排序798.2.4绘制网络计划798.2.5估计活动时间818.2.6通过时间分析网络828.2.7检查资源838.2.8重新计划858.3小结858.4习题87第9章参考文献和引用889.1承认他人的工作889.2使用引语899.3使用引用899.4参考文献部分909.5参考文献信息919.5.1期刊919.5.2书籍919.5.3会议论文集929.5.4公司报告929.5.5互联网929.6剽窃939.7小结939.8习题95第10章撰写学位论文9610.1学位论文的标准9610.2典型的学位论文顺序9710.3写作风格9810.4准备撰写9910.4.1计划章的顺序10010.4.2计划章中节的顺序10110.4.3确定表达的详略10210.4.4对数据进行解释10310.4.5选择数据10410.5章的撰写10410.6和校对10610.6.110610.6.2校对10710.7小结10710.8习题109第11章口头表达11011.1口头表达的重要性11011.2了解听众11111.3基本结构11111.4内容量11111.5强调11211.6总结11211.7视觉辅助11211.8个人技巧11311.8.1声音11311.8.2身体语言11311.9克服紧张11411.10准备口头表达11411.11口头表达技巧11511.12口头表达形式11511.12.1正在进行中的研究的口头表达11511.12.2会议口头表达11611.13评价口头表达11611.14小结11711.15习题118第12章撰写研究报告1xx.1撰写研究报告的目的1xx.2发表研究报告的步骤12112.3研究报告的结构12212.3.1标题页12212.3.2摘要12312.3.3背景12312.3.4文献综述12412.3.5方法12412.3.6结果12412.3.7结论和建议12412.3.8参考文献12512.3.9附录12512.4围绕核心内容12512.5写作风格12512.6小结12712.7习题128第13章伦理问题12913.1伦理12913.2符合伦理地进行研究13013.3尊重研究对象13113.3.1征得同意13113.3.2提供研究信息13113.3.3有权利退出13213.3.4匿名13313.3.5避免伤害13313.3.6避免欺骗13413.3.7尊重自治能力13513.4良好的科学实践13513.4.1遵守专业标准13613.4.2记录研究结果13613.4.3接受质疑13613.4.4承认他人的贡献13613.4.5团队领导与协作13713.4.6满足新学生的需要13713.4.7保密和存储第一手数据13713.5出版许可13713.6保密问题13813.7小结13913.8习题141第14章管理和执行14214.1了解学习风格14214.1.1行动主义者14214.1.2反思者14314.1.3理论家14314.1.4实用主义者14314.2管理导师14314.2.1建立并维持与导师的良好关系14314.2.2定期见面并预先准备14514.2.3短期计划14614.3管理平衡行为14614.3.1平衡的内容14614.3.2平衡而不是压力下的崩溃14714.4管理时间和任务14814.4.1良好的计划14814.4.2研究的典型阶段14814.5小结15014.6习题151第15章研究完成之后15215.1研究反思15215.1.1研究的意义15215.1.2研究的普适性15215.1.3研究的可靠性15315.1.4研究的有效性15315.1.5研究的局限性15315.1.6做得更好15315.1.7未来研究的主题15315.2研究后的生活15315.2.1兴高采烈15415.2.2重新回归正常生活15415.2.3做所有被推迟的事15415.3必须做的其他事情15415.3.1在期刊上发表文章15515.3.2参加会议15615.3.3计划下一步活动15615.4小结15615.5习题157附录1研究申请例文158附录2研究报告例文164科学研究方法论首先,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既然是科学研究的方法,那么,科学研究方法论就应该是一门思维科学。 因为,从作为总体的方法来看,它包括主体头脑中观念形态的认识格局、物化的认识格局即物质工具及其运用工作为客观化的精神的认识格局即科学理论成果,而科学研究方法论对于这三方面的研究,有的直接就是关于思维问题的研究,有的从归根结底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结为关于思维问题的研究。 第一,从科学研究方法所研究的作为主体头脑中观念形态的认识格局来看,科学研究方法论应是一门思维科学,主体头脑中观念形态的认识格局既是主体在实践活动内化基础上的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主体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活动的工具。 主体的实践活动布:身是一种物质活动,不是思维活动。 但是,主体的实践活动内化为观念形态的认识格局的过程却是一种思维活动,认识格局的形成是这种思维活动的结果。 同时,主体一旦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成观念形态的认识格局,他就会进而运用这些认识格局进行新的思维活动,去认识新的客体。 因此,对于主体的认识格局及其运用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主体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如何正确地亦即科学地进行思维活动的研究。 例如,研究主体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怎样运用头脑中原有的认识格局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如何运用比较和类比、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假设和理论等逻辑思维方法,如何运用像直觉、灵感和想象等非逻辑思维方法,如何运用系统方法和数学方法,对科学研究的对象和过程进行内化并在内化的思维过程中形成新的认识格局等等,这一切都是思维科学研究的范围。 所以,科学研究方法论应该是一门思维科学。 第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物质形态的工具和怎样运用这些物质形态的工具,也说明科学研究方法论应该是一门思维科学。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进行观察和实验所运用的物质形态的工具,体现了人类的知识和自然物的结合,是认识结构物化的产物。 “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床、铁路、电报、纺织机等等。 它们是人类劳动底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 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底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l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页。 因此,在人类活动的工具中凝结着人类思维活动的过程、方式、因素和成分。 科学研究活动所运用的观察和实验的工具同人类其他活动所运用的工具一样,也凝结着人类思维活动的过程、方式、因素和成分,并且是更为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方式、因素和成分。 不惟如此,在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观察和实验时,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同样也体现了人们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总之,科学研究过程中人们运用什么物质形态的工具和如何运用这些物质形态的工具,是人们的认识结构或思维及其方式的物化和物化过程。 因此,研究科学研究方法的一部分,即研究科学研究的工具及其运用方法和运用过程,归根结底也就是在研究人们的思维活动及其方式。 这说明科学研究方法论也应是一门思维科学。 第三,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运用现有的理论成果,也表明科学研究方法论是一门思维科学。 理论成果即关于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人们认识结构的客观化。 它一方面是人们实践活动内化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对现实存在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人们进行新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指导,指出应该怎样去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和怎样去思考相应的现实存在并揭示其内在规律。 因此,理论成果无论从它作为思维活动的结果来看,还是作为思维活动的指导来看,都与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活动有关。 科学研兖方法论对于理论成果的性质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