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察今赏析【解题】本篇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有删节。“察今”,即制订法令制度必须考察当今的实际情况,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体现了法家因时变法的先进思想。【注评】上胡不法先王之法?(上:指帝王、国君。胡:疑问代词,何,为什么。法:前一个是动词,取法,仿效;后一个是名词,法令制度。先王:古代的君主,此指古代的所谓圣君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先,先代的,古代的。劈头故设一问,领起全文,引人瞩目。)非不贤也,(贤:善,好。)为其不可得而法。(为:因为。自答上问,指出先王之法不可法,预示理应“察今”。这是从反面立论,立于破中,破得坚决,立得巧妙。先王之法虽“非不贤”,但为何又不足法?下对此加以说明。)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经:经过,经由。乎:助词。)人或益之,(或:有的人,代词。益:增加。)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言先王之法距今年代久远,几经损益,面目全非,此从先王之法本身的变异说明其不可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承上退让一步,突出强调即使先王之法毫无变异也不可法。理由何在?种下疑窦,开启下文。)论述先王之法不可法,从反面证明“察今”之必要。这是引论。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要yo:切合,适合。首先指出先王之法是依时而立。下文即围绕“法”与“时”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凡”字语气十分肯定。)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从先王之法不适用于今时说明其不可法。回应和阐述上段末句“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的论断。)故释先王之成法,(释:舍弃,抛弃。)而法其所以为法。(意谓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为,制定。所以:的根据。由上归结出对待先王之法的正确态度:成法必须舍弃,只法其立法的根据。“故”字承前收束上文,“而”字一转开启下文。)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再设一问,提起下文,并由此阐发开去。)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意谓是从人出发,为人而设的。)而己亦人也。(己:自己,指当前制定法令制度的人。直答上问,指出先王立法的根据是“人”而不是古之成法。因此,当今之人亦应从自己的当今实际出发,以此作为立法的根据。)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意谓只要明察当今的实际,就可知古代立法的根据。由前面层层论述推导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点明“察今”的题意。)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古今一理,人我相同,可见古今立法的精神和根据亦同。补述一笔,对中心论点加以申说,使其论断更显得理由充分有力。有道之士,(谓明白事理的人。)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对“察今”进行推论,指出立法者贵在懂得这个道理。)故审堂下之阴,(审:察看。堂: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阴:日月照射的阴影。)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谓早晚和季节的变化。比喻一。)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藏:潜伏。比喻二。)尝一脬肉,(脬,同“脔”1un,切成块状的肉。)而知一镬(hu)之味,一鼎(dng)之调(tio)。(比喻三。连设三喻进行类比,共同说明上文所述道理,从而进一步论证“察己知人,察今知古”中心论点的正确,亦隐示立法要察今的道理。)说明立法应“有要于时”,先王之法不可法的道理,并从正面揭示、阐述“察今”的中心论点。荆人欲袭宋,(荆,楚国的别称。袭:掩袭,谓乘人不备而突然进攻。)使人先表澭(yng)水。(表,作标记。)澭水暴益,(益,“溢”的本字,此指涨水。)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而:如,好像,动词。坏:崩塌。都:大。舍:房屋。以荆人循表夜涉,水涨人溺,惨遭失败的故事设喻。)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导,渡水。)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就故事发表评论,指出水情已变而表不变,是荆人失败的原因。)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画龙点睛。作一类比,揭出故事寓意,与全文主旨钩连,说明时变而法不变必败的道理。)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亏:同“诡”,差异,引申为不适应。)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明知时与法亏,却硬要法之,见其泥古不化的顽固态度。)以此为治,岂不悲哉!(下一“悲”字,促人惊醒。上为一层,用循表夜涉的故事说明拘泥古法的悖谬,从反面论证察今的必要。)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背谬,行不通。)悖乱不可以持国。(“无法”、“守法而不变”都不能“持国”,从两个不同角度反说必须重法、变法的思想,为下句蓄势。)世易时移,(谓社会和时代都变了。)变法宜矣。(宜:应当。突出正意,阐明必须因时变法,为一篇之文眼。下文取譬设喻加以论证。) 譬(p)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看病下药,药随病变,喻法亦应因时而变,从正面阐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道理。)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向:先前,这里是“本来”的意思。寿民:长寿的人。)今为殇(shng)子矣。(殇子:未成年便早死的人。言病变而药不变则害死人,喻时变而法不变的危害,从反面阐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道理。)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举事:做事。循法以动:遵循法令制度来行动。)变法者因时而化。(因时而化:根据时势而变通。由上述比喻导出结论,与段首论述相照应,进一步强调了重法和因时变法的主张。)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七十一圣:应是七十二圣。七十二,概言其多。)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务:一定要。相反:互不相同。)时势异也。(时势不同而法不一。以古代圣贤因时度势变法的史例,阐明立法应当“因时而化”。论据充足有力。)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m)铘(y);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j)骜(o)。(再设二喻,进一步说明不必追慕高古之名,而要讲究实效,因时变法。)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小结上文,说明先王因时变法,不图它空名,而只追求“成功名”的实效。上为二层,设譬引喻,说明立法必须顺应时变,从正面进一步阐述察今的意义。)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契其舟,(契:通“锲”,qi,用刀雕刻。)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寻找。写其求剑之法愚蠢荒谬已极,结果不言而喻。上设刻舟求剑的故事为喻。)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就故事发表评论,指出地点已变而求剑之法不变,是楚人失败的原因。)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作一类比,揭出故事寓意。一语破的,发人深省。)时已徙(x)矣,(徙:变迁。)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指出不审察时变,以故法治国,如同刻舟求剑,不能达到目的。几句小议,点明故事要旨,使人茅塞顿开!上为三层,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讽刺不审察时变,以故法治国的迂腐愚昧,从反面再次阐述察今变法的必要。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方:正。引:牵,拉。)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又设引婴投江的故事为喻。)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就故事发表评论,以反问诘出不看对象已变而欲投之江中的思想方法的荒唐可笑。)以此任物,(任,处理。)亦必悖矣。(进一步指出以此法“任物”之害。) 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作一类比,点明故事寓意,回应前文“守法弗变则悖”,说明死搬古法治国,定会把国家搞糟。作者借荆说秦,讽喻之意隐然可见。上为四层,以引婴投江的寓言故事,嘲讽拘泥古法者的幼稚荒唐,亦从反面论证了必须察今变法的道理。)运用寓言、故事做比喻,批判了拘泥古法的悖谬,着重从反面反复阐明时变法亦应变,治国立法一定要“察今”的道理。作者在叙述故事之时,又间之以说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译文】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并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它不可能被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是经过前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呢?即使人们没有增减它,也仍然不能取法。所有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了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一起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着,也仍然不能取法。所以应抛弃古代帝王既成的法令制麦,而取法他们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古代帝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呢?古代帝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人,而我们自己也是人啊。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以推知古代。在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方面,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贵在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没有看到的。因此观察堂星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的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的寒冷,鱼鳖的潜伏。尝一块肉,就知道整锅肉的味道,全鼎肉调味的好坏。楚国人企图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原来的标志在夜间渡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时,是可以沿着标志过河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河水更多了,楚国人还是顺着原来的标志去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同这有相似的地方。那时代已经与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不适合了,却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就去取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墨守旧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有法行不通,或无法而造成混乱,都不能维持国家(的安定)。社会不同了,时代变了,改变法令制度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像高明的医生,病情万变,药方也万变。(如果)病情变了,药方却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却要成为短命鬼了。所以,凡是做事情一定要遵循法令制度来行动,修订法令制度的人要随着时代而变化。因此古来统治天下的七十一个君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不相同,这并不是硬要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相同啊。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铘;好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成就功业,树立威名,这就是古代帝王所追求的“千里”啊!楚国有个过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急忙用刀在船边刻上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后,就从自己刻了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宝剑。船已经移动了,但剑没有动,像这样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用旧的法令制度来治理他的国家,和这个故事相同。时代已经变了,而法令制度不变,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怎么会不困难呢!有个过江的人,看见一个人正拉着小孩要把他丢到江里去,小孩啼哭着。有人问其中的缘故。那人说:“这是因为小孩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会游吗?用这种办法处理事物,也必然是荒谬的了。楚国的处理政事,与此有类似的地方。【简析】本文围绕“察今”的中心论点,主要阐述了应当明察当今形势,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作者以发展的观点,向秦国的统治者说明,法令制度的制定应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改变先朝的法令制度,为当今统一中国的大计服务。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绍兴市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摸底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荆门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市年模拟地理试题(一)
- 2025网站设计合同范本
- 2025深圳单间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示范商业店铺租赁合同书范本
- 2025年标准办公室租赁合同完整范本
- 2025数字合同的法律效力
- 2025船舶维护合同
- 2025婚礼摄影服务合同范本
- 技术转让合同备忘录协议备忘录(2024年版)
- 第十一单元课题1化学与人体健康-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子宫内膜异位》课件
- 文旅场所安全培训课件
- 《商标侵权案例分析》课件
- 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 导游讲解的常用技巧教案
- IATF16949体系推行计划(任务清晰版)
- 2024年军事理论知识全册复习题库及答案
- 2023年江苏皋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任务 混合动力汽车空调系统典型构造与检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