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考高考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1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2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3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4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专题总结提升 目录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 课标展示 1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课标展示 一 课前梳理 知识点一 睁眼看世界 1 背景 1 鸦片战争前 国势日衰 社会矛盾尖锐 2 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 3 统治者沉浸在 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 代表人物及著作 1 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重视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 组织编译 四洲志 华事夷言 等书籍 课前梳理 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 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2 魏源 在 四洲志 的基础上编写 海国图志 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在书中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 洋务运动 1 背景 新思想的兴起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的提出 一 课前梳理 2 指导思想 3 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4 目的 维护封建制度和捍卫封建思想 思考 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有何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 课前梳理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 进步性 林则徐 魏源等人的思想和主张 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他们开一代风气之先河 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 走向世界的起点 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对后来的洋务派 维新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局限性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没有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 他们虽然主张抵抗外国侵略 反对清王朝统治者对外投降卖国 但又不可能真正地依靠人民抵御外侮 当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时 他们便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魏源虽然提出学习西方 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 其活动的特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因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一 课前梳理 知识点二维新变法1 早期维新思想 随着 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 2 维新思想的发展 1 时间 19世纪90年代 2 代表人物及主张 洋务运动 一 课前梳理 一 课前梳理 孔子改制考 民权 3 影响 1 爱国 通过维新变法方式 挽救民族危机 2 进步 建立 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3 启蒙 传播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宣传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观念 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判断 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之所以未能实施 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因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刚刚产生 力量弱小 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一 课前梳理 君主立宪 知识点三走向共和 发展要求1 历史背景 1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表明改良道路受挫 2 辛丑条约 签订 民族危机加剧 3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4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2 重要代表 1 孙中山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894年 兴中会誓词提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主张 一 课前梳理 1905年 成立 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定为纲领 2 章太炎 发表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 3 邹容 发表 革命军 等著作 宣传反清革命 3 核心主张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 传播方式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905 1907年 1 内容 要不要革命 要不要建立 政体 2 影响 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为民主革命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一 课前梳理 同盟会 民主共和 5 初步实现 1912年1月1日 正式成立 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思考 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1 相同 走资本主义道路 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挽救民族危机 2 不同 维新派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一 课前梳理 中华民国 一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睁眼看世界 的核心内容 目的及影响1 核心内容 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 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 抵抗外来侵略 3 影响 睁眼看世界 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 放眼世界 探索新知 开近代学习西方之先河 其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 为抵御外侮 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要点探究 例1鸦片战争后的 开眼看世界 作为一种寻求 制夷 之策与挽救中国于危亡的开放思想 它的着眼点是 a 新思想新文化b 历史地理方面c 社会制度方面d 军事技术方面d 解析 鸦片战争后 先进知识分子看到西方的坚船利炮 认识到军事技术的先进 因此 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 一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1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 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蒙上了一层儒学的外衣 从而使其维新思想具有 儒表西里 和 托古改制 的特点 新学伪经考 和 孔子改制考 是康有为最具代表性的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 2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这个特点 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 向西方学习 主张变法改革 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 康有为是 跪着造反 的 而且他在思想上还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一 要点探究 例2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 跪着造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 他向西方学习 寻求变革 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a b c d d 解析 跪着造反 包括 造反 和 跪着 两方面 体现了 造反 体现了 跪着 一 要点探究 一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二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 二 课标展示 1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 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标展示 二 课前梳理 知识点一 新青年 与新觉醒1 背景 1 政治方面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 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2 思想方面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辛亥革命后 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3 文化方面 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 4 阶级基础 接受 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并奋起反击 课前梳理 资产阶级 2 兴起 1 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2 代表人物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 3 指导思想 民主与科学 4 运动中心 蔡元培实行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的办学方针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思考 北京大学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实行了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的办学方针 实际上让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这使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 课前梳理 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知识点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 提倡科学与民主 反对愚昧与专制 1 陈独秀 只有科学和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2 李大钊 妄想复辟的人 都是国家公敌 批判尊孔复古 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1 陈独秀指出 完全违反了自由 平等 独立的原则 2 鲁迅的小说 狂人日记 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二 课前梳理 三纲五常 3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1 提出 文学革命 的口号 2 胡适的 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 要求用 取代文言文 3 陈独秀发表 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倒雕琢 陈腐 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平易 新鲜 通俗的新文学 思考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旧道德 1 反动势力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2 旧道德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 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 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有关 二 课前梳理 白话文 知识点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 进步性 1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运动 性质 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开辟了新思想发展的道路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各种新思潮涌现 也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2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3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 运动 它对中国的政治 思想 伦理 观念 文学 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二 课前梳理 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 文化转型 2 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这种 的偏向 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精华和糟粕 1 精华 崇尚刚健自强 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天下大同 以天下为己任 克己奉公的精神 提倡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强调天人和谐 贵和尚中的思想 提倡 民本 与 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等 2 糟粕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压抑人性的 存天理 灭人欲 摧残妇女的 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 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 培养奴才意识等 二 课前梳理 形式主义 二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新文化运动前期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三项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 1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 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 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要点探究 2 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 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反对封建礼教 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 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 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 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 武器 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 手段 提倡新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 归宿 以儒学为基础的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二 要点探究 例1陈独秀指出 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 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 理论上实在是不通 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 为此 他当时致力于 a 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b 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c 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d 创建无产阶级政党b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民主 与 科学 二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1 特点 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 主张变革的先师 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 使二者统一 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 加以批判 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二 要点探究 2 原因 维新变法时期 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 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并与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 教育和经历有关 新文化运动时期 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帝制的政治目的 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 并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 经历有关 二 要点探究 例2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 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d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知识能力 题干反映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而肯定西方文化 四个选项都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 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实践 只有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否定或肯定中西方文化 二 要点探究 二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 课标展示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2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标展示 三 课前梳理 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 十月革命前的早期介绍 1 梁启超 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 称马克思是 的鼻祖 2 朱执信 发表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介绍了马克思 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 无政府主义者 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 十月革命后系统传播 课前梳理 社会主义 1 背景 俄国革命的胜利 显示了 的巨大威力 给正在苦苦寻求救国之道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开展 2 人物 李大钊 3 活动 1918年11月 发表了 庶民的胜利 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 号召中国人民为在中国实现 劳工社会 而奋斗 三 课前梳理 马克思主义 1919年5月 发表了 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 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思考 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先进性 科学性 革命性 是其他非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无法比拟的 通过宣传论战 鉴别比较 实践扬弃 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根本解决中国问题 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世界观和阶级属性都已发生了变化 必然要选择能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指导思想 三 课前梳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 时间 五四运动以后 2 条件 经过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 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并得到了进一步传播 3 途径 1 成立 工读互助团 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 来打破 劳力 与 劳心 的差别 实现社会的改造 结果失败了 2 进行论战 1919年李大钊和 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三 课前梳理 马克思主义 胡适 三 课前梳理 1920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3 组织学会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思考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有何特点 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知识点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自身转变 从学术思想到 指导思想 1 李大钊 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2 陈独秀 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色彩 2 扩大宣传 1 创办刊物 1920年上海小组把 新青年 改为公开理论刊物 创办 共产党 月刊 2 深入群众 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3 历史影响 1 为中国 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 三 课前梳理 社会改造 共产党 三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1 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 2 从客观上说 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要点探究 3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同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三 要点探究 例1下列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红色中华刘大白 民国七年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 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由近东卷到远东 三 要点探究 a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理解 考查解读材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民国七年 北极下来的新潮 由近东卷到远东 和所学史实 1918年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 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 三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或方式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发展要求1 途径或方式 1 撰写文章 如李大钊在1919年5月出版的 新青年 杂志的 马克思主义专号 上 发表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文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作了较全面 系统的介绍 2 创办刊物 如 新青年 每周评论 等 3 创办社团 如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的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等 三 要点探究 4 翻译著作 如翻译了马克思 恩格斯的 共产党宣言 等 5 开设课程 如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 6 论战 如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等 2 意义 1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三 要点探究 3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这一精髓和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三 要点探究 例2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通过1898年的 泰西民法志 而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 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其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的直接影响b 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要求c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 民众力量的壮大及其觉醒b 解析 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为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 要点探究 三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专题总结提升 专题总结提升 专题总结提升 网络构建 网络构建 专题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 提升点一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 纵向分析可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 第一阶段是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