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ppt_第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ppt_第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ppt_第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ppt_第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点1 考点2 考点4 考点3 a 知识全通关 b 题型全突破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考情精解读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知识体系构建 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知识体系构建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知识体系构建 1 热点预测选择题通常以区域图或数据资料为背景 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以自然带分布图为载体 考查地理环境分异的规律 非选择题主要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趋势分析以区域图为背景 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和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陆地自然带为载体 考查地理环境分异的规律 这些仍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返回目录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全通关 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继续学习 1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 地理要素 大气 水 岩石 生物 土壤 地形 2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 水循环 大气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3 整体性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继续学习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继续学习 续表 继续学习 续表 继续学习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 生产功能 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 平衡功能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 表现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2 结果 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返回目录 4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思维拓展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 即 关联性 制约性 关联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 制约性就是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 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 继续学习 考点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 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 以北半球为例 继续学习 易错警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因为自然带是气候 地貌 水文 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 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 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 而是热带荒漠带 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继续学习 继续学习 续表 继续学习 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 形成基础 热量 水分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2 分异特点 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3 自然带分布特点 继续学习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 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 通常是纬度越低 山体海拔越高 自然带越丰富 同一自然带 阳坡高于阴坡 随纬度的增加 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返回目录 规律总结 图解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继续学习 1 非地带性现象的分类 1 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 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 例如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 2 改变 受地形 洋流的影响 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例如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3 约束 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 2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分析自然带受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洋流 河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 按照影响因素 分类总结如下 考点三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继续学习 继续学习 续表 继续学习 续表 继续学习 续表 返回目录 规律总结 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1 非地带性的判断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 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和海拔 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 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 如果一致 就是地带性 如果不一致 就是非地带性 2 非地带性成因分析首先 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 水分等 其次 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最后 分析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继续学习 1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考点四雪线 返回目录 2 图解影响雪线的因素 题型全突破 继续学习 1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 一般来说 东西方向延伸 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 南北方向延伸 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从山脚到山顶沿着山地水平延伸 垂直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的变化 方法1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继续学习 2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太阳辐射 赤道两极 热量带 赤道两极 植被 赤道两极 土壤 赤道两极 继续学习 3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 沿海内陆 降水量 沿海内陆 植被 沿海内陆 土壤 沿海内陆 继续学习 下图是我国沿北纬30 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 植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读图 回答 1 2 题 考法示例1 继续学习 1 造成我国100 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a 海拔b 降水c 冰川d 土壤 2 我国100 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 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 返回目录 答案 1 a 2 b解题反思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植被叶面积指数的含义 分析影响植被叶面积变化的因素 思路分析 继续学习 方法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1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 纬度愈低愈复杂 纬度愈高愈简单 山体海拔 海拔愈高愈复杂 当然有极限 海拔愈低愈简单 甚至无变化 与山顶 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 相对高度大则复杂 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 纬度低 海拔高 纬度高 海拔低 坡向 同一山体 阳坡高 阴坡低 继续学习 3 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基带 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 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 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4 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 带谱数量越多 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 反之则越高 因此 纬度低的高大山岭 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继续学习 5 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 判断山坡坡向 1 东西走向的山 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 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2 南北走向的山 温带地区 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 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 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 但气温稍低 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 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 但气温偏高 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 继续学习 读我国90 e附近某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 1 2 题 1 m坡最有可能是a 东坡b 西坡c 南坡d 北坡 2 n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高 气温低b 海拔高 气温低c 位于山地背风坡 降水少d 位于山地迎风坡 降水多 考法示例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