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__先秦诸子百家之百家争鸣_第1页
第2课__先秦诸子百家之百家争鸣_第2页
第2课__先秦诸子百家之百家争鸣_第3页
第2课__先秦诸子百家之百家争鸣_第4页
第2课__先秦诸子百家之百家争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课 战国时期的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了解孟子、荀子等思想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复习: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会出现百家争鸣? 理解:什么是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指 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及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诸子百家的思想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孟子 战国 荀子 墨家 墨子 战国 道家 老子 春秋 庄子 战国 法家 韩非 战国 兵家 孙膑 战国 “仁政 ” ; “ 民贵君轻 ” ;性善说;养浩然之气 “天行有常 ” , “ 制天命而用之 ” ; “ 性恶论 ” ;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兼爱 ” 、 “ 非攻 ” ; “ 尚力 ” ; “ 节用 ”“ 节葬 ” “道 ” ;辨证法; “ 无为而治 ” “齐物 ” ; “ 逍遥 ” ;天与人 “ 不相胜 ”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集权国家;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 强调战争规律; “ 造势 ” ;重视人的作用 提倡 “ 仁 ” 和 “ 礼 ” ,为政以德,教育观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 推崇 “人治” , “ 德治” ,即治国时 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 提倡 “法治” ,主张用法令来统一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 主张 “无为而治” ,即不要把自己 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 法 道的老师,如何处理学生不做作业的现象? 儒家: 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材料一:若使天下 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湖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回答: ( 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分别反映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为维护统治服务) 不同点 :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重视 “ 刑 ” 的作用,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实行霸道统治。 ( 1)法家主张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因循守旧,符合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请回答: ( 1)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 2)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而墨家学派却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因何在? ( 3)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 ( 2)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在一个新王朝初建之时,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的战乱,遭到极大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为保证统治的长治久安,他往往采取“无为”而治的主张,与民休息,因此道家思想得以实施。 而墨家提出的纲领主张有些超出了当时社会实际发展的可能阶段,如“兼爱”“非攻”,故不被统治者重视。 ( 3)儒家经过发扬、改造,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二、百家争鸣的影响 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 极大 的影响。 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 重要阶段 ,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 基础 . 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对 当时和后来 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 推动 作用。 对当时的影响 促进当时文化事业的繁荣,为统治者提供治国安邦策略 对后世的影响 儒家思想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政治理想 和 道德准则 。 道家学说 构成了 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 哲学基础 。 法家思想 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提示: 归纳历史事物的作用与影响,应从 分析其内容入手 , 先 具体分析各项内容的作用, 然后 从总体上概括其深远影响。 当今的 “ 以德治国 ” 、 “ 法治 ” 和民主思想与诸子的思想相同吗?试说明之。 当今民主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保护个体权利,以个体为出发点; 而孔孟的民本思想是阶级社会统治者统治百姓的一种手段,出发点是维护君主的统治。但这种民本思想对于约束统治者的暴政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法家主张的 “ 以法治国 ” 的 “ 法 ” 实质是严刑峻法,即要求统治者用严刑峻法来管理国家,是完全为统治者服务的;而且关键的一点是统治阶级本身不受法律的约束; 而当今的法律起源于限制统治者的权力和保护民众的权利。 儒家的 “ 为政以德 ” 是以周礼为道德规范,为统治者服务; 当今提出 “ 以德治国 ” 是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规范,作为以法治国的补充,目的是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他的专著 读史有智慧 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儒家思想是保守的 , 认为社会是退化的 , 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 , 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 现在不如过去 , 未来不如现在 , 所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 , 至少也要保持现状 。 道家的思想是逃避的 , 把人生的富贵尊荣 , 看得都像天际的浮云 , 绝不追求 , 也不跟人竞争;如果有人竞争 , 他们就立刻退让 , 使对方在没有对象之下自行崩溃 。 墨家思想是宗教的 ,像一个苦行僧 , 无条件地为他人分忧 , 在人类未能全部快乐之前 , 他们不单独快乐 。 法家思想是一种统御术 , 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 , 最好的时代不是过去 , 而是现在;只有君主严厉地实行法治 , 才能发挥国家的功能 , 完成秩序与和平 。 柏杨 中国人史纲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异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重 民 民本 民水君舟 民贵君轻 仁义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尊王贱霸 礼法并施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王霸兼用 人性论 畏天命 不语怪力乱神 天人合一 天视自我民视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天命观 材料一: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材料二:“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 想一想,这两则材料分别是谁的什么观点? 战国时期各家对墨家的评价: 孟子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庄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