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石伟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前世界高职发展的基本趋势 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高职发展与变革的国别研究 当前高职发展基本趋势国际研究 国际高职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高职 “ 改制 ” 的几点思考 第一部分: 当前高职发展与变革的国别研究 当前英国高职的发展与变革 平技术标准 程度描述 学术证书5 级 专业 专业;中级管理4 级 高级 高级技术员;中级 管理G N V 教 育 学 士学位、文凭3 级 熟练 技术员、高级技工 、领班高级 2 个 G C E A 或 一般 初级技工 中级 4 个 A C 的G C S 初步 半熟练工 初级 D G 的 G C S 扩展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规模,丰富教育对象的组成,让更多不同背景的学员都能接受此类教育。 英国教育和技能部于 2003年颁布文件: 拓宽高等教育的参与 ( 提出到 2010年 , 人口中 50%的人在年满 30岁之前应该接受过某种程度的高等教育 。 这里包括大量我们所说的高职教育 。 目的是提高年轻人的自我期望水平 , 使其掌握社会所需要的技能 , 来建设具有高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新社会 。 2、 接受高职教育的学员,平均年龄在不断 上升,在职人员的比例也在扩大 根据 2002年的一项官方统计: 在 89所大学( 63所专业学院( 483所继续教育学院( ,有 15的学员是在职人员, 50左右的学员在 30岁左右。 更多的人选择与自己目前工作相关的培训课程,而不是创业和失业培训的课程。 3、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度,高职成为 “ 双元制 ” 的一元。 1995年英国引进现代学徒制( 以完成义务教育的 16 鉴德国“双元制”,采用工读交替的方式,培养技术员、高级技工、领班。后更名为“高级现代学徒制”( 1997年英国又引进了国家徒工制( 不久更名为“基础现代学徒制”( 完成义务教育的 16以 用工读交替的方式,培养初级技工。 这是一种基于工作的学习( 但它需要大学、专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支持与配合。由于现代学徒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与年轻人的青睐,目前发展非常迅速。 据 2002年的统计,高级现代学徒制培训岗位新增 65, 800个,基础现代学徒制的培训岗位新增 119, 800个。英国的高职院校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和投入到现代学徒的培训之中。 支流 高等教育 职业管理者 技术监理 技术员 基础学徒制 高级学徒制 全日制学院或第六学级 全日制中等教育 进入就业 教育 学徒制 就业 年龄 主流 英国现代学徒制与未来教育、就业之间的关系 4、推出 “ 工作本位 ” 的新学位 “基础学位 ” 为了使高校与企业在英国高等教育中的进一步合作,为了大学生能在现代企业中获得真才实学,英国政府从2001年秋季开始推出一种工作本位( 新学位 “基础学位”( 它向学生提供现代企业或岗位所需的专门技能。 这种学位课程主要面向职教学生,是国家现代学徒制度的一部分。它向这类年轻人提供由高级学徒制度直接通向高等教育的明确通道,通过“学徒制” “基础学位”课程 /高等教育,来发展和积累现代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年轻人可以据此发展其专业性质的职业生涯。 “基础学位”是属于高等教育,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 一 ) 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 企业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定期检查 , 其行业或专业团体承认该学位资格 , 地方与国家行业团体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中双方给学生提供学习便利 , 学位有高校授予; ( 二 ) 重在技能和知识的开发 , 强调宽基础的学术学习和核心技能培养 , 着眼于技术掌握和特殊技能的开发; ( 三 ) 强调能力本位 , 技术和技能在工作现场的应用与充分的工作体验; ( 四 ) 弹性 、 多样的学习形式 , 学习可以是全日制或部分时间制 , 可以通过当地的继续教育学院 , 或通过 ( 五 ) 采用单元学分制 , 学分可以累积和转换 , 只要完成规定的 8个左右单元 、 积满 240学分就可得到学位; ( 六 ) 开放入学 , 任何 级 ( 学术 证书或职业 任何 级职业证书持有者 , 都有权利申请注册这一课程;没有此类证书者 ,可以通过 “ 承认以前的学习 ” ( 而得以入学; ( 七 ) 强调持续的职业和专业发展 , 取得 “ 基础学位 ” 后 ,再继续全职学习 15个月 , 便可得到大学的 “ 荣誉学位 ”( , 也可以在职继续学习相等的学时 ,获得 “ 荣誉学位 ” ;或可在 “ 基础学位 ” 之后 , 参与专业资格课程或高级 以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 “基础学位”课程推出之后,大受学生和企业欢迎。 英国教育和技能部负责高教的副大臣 注册就读“基础学位”课程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原来政府的计划。政府打算进一步发展这一革新计划,因为这无论是对学生、高校还是企业,都是“双赢的”;高校可以借此吸引更多的学生,企业可以得到所需的更有技能的员工,而学生个人则能得到通向更好工作机会的“护照”。 英国政府的这一改革,目前也得到企业界的大力支持。 当前美国高职的发展与变革 一、社区学院目前面临的挑战 1、升学压力加大 准备毕业后读本科大学的社区学院学生 80年代初 45% 现在 70% 2000年 实际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到 1/4 实际完成学业、拿到学位者不到 1/10 要求升学的学生文化基础差 2、 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 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各类培训机构与社区学院争夺成人生源 3、 远程教育对社区学院的冲击 远程教育替代课堂教学,使“就近入学、方便就学”的社区学院优势不再 远程教育使学生选择远处名牌院校“优质教育”理想成为可能 二、社区学院目前面临的机遇 1、美国目前正值高校入学高峰 可比 10年前扩展 11生源 2、移民学生、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在增加 加州、纽约市高校在校生中有 50%是移民学生、外国留学生 3、 接受部分时间制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学生数在增加 社区学院的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接受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的学生比重在下降 。 4、 社区学院学生中,平均年龄在增加,具有本科、研究生高学历的学生数在增加。 知识、技术更新,转岗、转业培训已经成为社区学院的一项主要职能。 5、学业成绩差的高中毕业生将社区学院 作为升学首选 由于 4年制本科院校对这类学生入学有限制,因此目前中学成绩较差的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选择社区学院。 在现在的社区学院中,有 63%的学生至少选读一门补习课程( 美国把这种教育叫做“补偿教育” (实为“补差教育” ) 三、当前美国高职的改革与发展 ( 一 ) 政府的举措 1、 扩展高等教育规模 , 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 , 促进教育平等 , 为知识社会准备更好的劳动力 。 在最近的 30年中 , 不断开放高等教育 , 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 5, 000, 000, 其中 70%的学生来自于年收入低于 2万美圆的家庭 , 这些学生主要在政府投资的社区学院就读 ,社区学院是美国进行高职教育的主要场所 。 官方的宣传: “ 受教育程度愈高 , 就业机会愈多 、 就业的稳定性愈强 , 就业的质量愈高 ” 。 提出 “ 2、创办 “ 以市场为驱动力的社区学院 ” 2002年秋,美国联邦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办公室( 出,社区学院必须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作出积极反应,以满足当地甚至本地区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专业: 医疗、卫生、保健(满足人口老化对护士、理疗助理、放射技师等人才的需要) 社会治安、保安、网络安全(满足治安形势恶化对这类专业人才需要) 信息工程、电算、电子商务(满足 2000年美国社区学院在校生专业取向 商务 29% 保健 22% 工程、科技 12% 计算机、数据处理 5% 农业、家政、销售、贸易、工业 12% 前面 4种更便于走向专业或半专业工作,且工作更稳定、薪水更高,但这些专业的学习更需要学术基础。 到 2008年美国预计发展最快的 15种职业 计算机工程师 增长率 108 % 计算机支持专家 102 系统分析员 94 数据库管理员 77 电脑出版专家 73 法律事务助理 62 个人护理与家庭健康助手 58 医务助理 58 社会和人力服务助理 53 内科医生助理 48 数据处理设备维修员 47 住院咨询员 46 电子半导体处理员 45 医学记录技术员 44 理疗助理 44 3、提供补习教育 2003年冬天, 的是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为此提出: 为美国的未来做好准备:社区学院进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时代( s in ra o ;同时美国还开设了相关主题的网站。 (二)社区学院的改革对策 1、继续保持社区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美国的社区学院委员会提出,社区学院课程应该从传统学院所要求的学术课程更多地转向赋予工作技能和岗位能力再培训课程,并尽可能地采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实施,以满足更多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要求。 提出调整后此类课程应占社区学院所有课程的“ 50%”。 2、进一步强化社区学院的初级学院 转学功能 3、进一步完善高中与学院在课程教学上的衔接 4、进一步加强社区学院与当地政府、行业、企业、 社区、高中和本科院校之间在办学上的合作 5、提供与拓展补偿 /补习教育的功能 6、开发与扩展非学历、非正规培训 (三)社区学院发展的总趋势 向多功能、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转学、升学教育 职业准备教育 技术准备教育 社区服务 补习教育(成人基础教育) 转业、再就业培训 知识、技术更新 /提高教育 定单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育 (四)美国新世纪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主题 “从学校到生涯” “从学校到工作 ” ( 一直是 20世纪 90年代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题 。 这一以三个 “ 整合 ” (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整合 , 学校学习与岗位学习整合 , 高中教育与社区学院教育整合 ) 为标志的改革运动 ,在进入 21世纪后其主题逐渐被 “ 从学校到生涯 ” ( 取代 。 这具体表现: 在美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 , “ 职业教育 ” ( 个词 , 正被 “ 生涯教育 ” ( 与 “ 技术教育 ”( 所取代; 美国 “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 ( N 在世纪之交改名为 “ 国家生涯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 ” ( ; 原来的各州的 “ 从学校到工作 ” ( 改革项目 , 新世纪后纷纷改名为 “ 从学校到生涯 ” ( 。 这一更改决非仅仅是一种名称的改变 , 而是进一步反映了 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即以人为本 , 着眼于人个体生涯的终身发展 。 由于个人生涯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 “ 继续学习 ” 与 “ 更好就业 ” 两大目标的交替运动 ,因此我们的整个学校教育 , 尤其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 都应该以学生个体的生涯发展为出发点 , 为学生个体的 “ 继续学习 ” ( 升学 ) 或“ 更好就业 ” 作好准备 。 当前澳大利亚高职的发展与变革 1、 从培养高技能的劳动力 , 增强澳大利亚在全球经济中竞争力的角度 , 继续保持对 澳大利亚政府在 20042010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家战略 ( 004中 , 提出: 澳大利亚的劳动力要具有全球的视野 , 为了 增强澳大利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 必须 加强客户与职业教育 /培训的互动力度 , 继续保持对 2、强化 “ 就业导向 ” 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报告指出,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把学习和就业联系起来,以此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持续发展。 借助诸如 地方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或行业企业的组织联合成一体,支持地方的改革和发展。 3、推行 “ 新学徒制 ” ,强化高技能人 才的培养 1996年随着政府的更替, 一称之为“新学徒制”。 新学徒制实质是把实践工作与有组织的培训结合起来,颁发广泛认可的学历资格证书。 新学徒制包括学徒制和徒工生制度两部分。这种培训,既可以是全日制,也可以是部分时间制的。 培训通常是以雇主与新学徒之间签订培训协议为基础的,培训协议要在相关的州或领地的培训当局注册。在这份协议下,雇主为自己的新学徒提供就业和培训,以达到双方拟议定的职业或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 新学徒培训项目以全国框架指导下的“培训包”为基础,并帮助学徒获得全国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新学徒的脱产培训主要是由地方 设灵活多样的课程,以满足多样化的培训需求。经雇主同意到 可以得到某些经济上的资助。 新学徒制计划包括部分时间制学徒制和徒工制、完全在岗的正规培训、 人培训等。 政策上的主要变化是新学徒制面向所有的雇员,之前它只面向新雇员。 新学徒制的特点 : 培训的灵活性 学徒培训既可以在工作岗位进行也可在学校进行,或两者兼之。一般参加学徒培训 3 4年时间,受训生制需 2年左右。 培训对象的多样性 随着学徒和受训生年龄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参加契约式培训,大部分学徒和受训生年龄在 15 24岁。学徒可以从事全职工作,也可半工半读,同时还面向在校学生。 培训证书的通用性 学徒培训结束后,可获得全国认可的资格认定( 突破了澳洲政府各州分别立法的局限。 参与培训各方的积极性 政府提供培训经费,企业每雇佣一个学徒,政府将给予 4400元的补助;培训机构则可获得政府拨款。参加培训的学徒由雇主提供工资(约是全职工的 70%)。经过培训的学徒很快能获得全职工作,提高就业成功率,这就充分调动了雇主、学徒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培训的广泛性 学徒培训由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向信息、医药等新兴领域发展,目前已包含了 3500多个职业。 培训经费的强大支持 只要经 何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可承担学徒培训,政府一视同仁地给予经费支持。对社会急需的职业培训政府重点支持,拨款高于其它职业。对培训机构办学资格审批和拨款数量上,以学员结业后的就业率高低和收入多少来划分等级、确定拨款数量;对招收学徒培训的企业,则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根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中心( 布的消息,澳大利亚政府推行的新学徒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 2002年初,已经有大约 33万多名新学徒参加了这一计划,而在 1999年,仅为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接受培训的学生人数持续增长,特别是在 1998年新学徒制计划实施后。 19962001年间,参加学徒制和徒工制的人数翻了一番,由163280人猛增到 329580人,年增幅达 15%;完成培训的人数也从 36580人增加到 96290人,年度增长达 21%。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雇主在新学徒制中可以从州和领地获得更多的经济资助;另一方面新学徒制将学徒培训扩大到许多新兴行业中,如信息技术和服务行业等。 4、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打 “ 高职 ” 牌 目前,澳大利亚各州已经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开发了国际市场功能,其中 如 1997年在澳大利亚就读的 15万外国留学生中,就有27%的学生注册学习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课程,有20%的学生参加了英语强化培训。 通过对职教国际市场功能的开发,通过广泛的国际参与,澳大利亚职教国际化的商业机遇已经存在。远程培训与远程校区的建立,可以向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个人提供所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5、向外开拓“远程校园”, 在内建设“国际化校园” 国际化的校园必须具备的条件: 1 需要学校整体的国际化 , 而非仅仅是学校部分国际化;国际化的政策 、 国际化程序和国际化的服务应该成为学校主流活动的一部分 。 2 需要有明确的全校性的规划过程 , 应注重学生服务 、 教师发展 , 使外国学生拥有本国学生同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 3 需要对本国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 增加其国际经验 , 创立国际化的人文环境 。 4 需要在国际的环境中考虑学校的课程国际化问题与有意义的学习问题;在考虑课程内容相关性时 , 不能只考虑本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 5 需要强化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体系 , 如能服务于外国留学生的咨询服务 , 图书资料服务 。 当前德国高职的发展与变革 一 、 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失业率 、 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 东、西德合并后出现的严重就业危机(失业率超过11%) 教育部长布尔曼 2000年 3月在“青年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变革职业教育”论坛上发表的 红绿联合政府教育政策改革前景 讲话中指出,在 2029岁的青年人中间有近 12也就是 130万的年轻人没有职业教育结业,而且每年还要新增 80000人,这是德国社会潜在的“炸弹”,影响着德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 “双元制”受到严重挑战,培训岗位严重不足 高达 10%的同龄人无法取得学徒资格 二、主要对策 1、大力发展 “ 高职 ” 扩展高等专科学校的规模,发展职业学院,推迟青年初就业时间,延缓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 在 90年代以来,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规模持续增长,在德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一花独秀。 2、 “双元制”高移 发展职业学院 (在职业学院中继续保持“双元制”的特色 3、重视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 “谁都不会因为无钱而不能接受教育和培训”,这是联邦政府对国民作出的承诺。 为了确保教育机会均等,最大可能地帮助那些在物质、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处于不利境地的公民(特别是处境不利德籍外国人的职业教育问题),使他们也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对生活的向往,德国政府在20012005年拨款 于改善 弱势 群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问题。 作为职业继续教育的重要场所,职业学院也积极地参与政府的这一计划。 4、通过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培养“技术精英” 2004年 3月联邦教育部长布尔曼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国际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德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批“精英人才”,精英的数量和质量将代表着德国社会的竞争力。要加强发现和促进那些有特殊能力倾向的人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本人,更有利于德国社会和经济发展。 为此,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试图通过加强个性化的职业教育,来建立有助于促进天赋能力的职业教育。 5、 强化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职业继续教育功能, 倡导终身职业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 德国职业继续教育参与率从 1979年的不足 10,增加到 1997年的 30。 德 2001年职业教育报告 指出,“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职业继续教育是未来社会和经济的钥匙” 。 德国政府去年 8月提出加强职业继续教育立法,规定所有的职员都有权每年 5天的带薪继续职业培训。 联邦教育部长布尔曼也支持将继续教育写入劳资合同。今年 3月布尔曼又提出,自 1998年以来,联邦政府把继续教育资金提高了 1/3,从 1亿马克提高到 推出了“为了每个人的终身学习”的行动计划,并称这是走向学习化社会的一个具体措施。 德国政府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贯通性和文凭等值性,加强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性,特别是加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专科学校)为职业教育服务,承担部分职业继续教育功能。 当前日本高职的发展与变革 一、高职基本情况 高等专门学校(五专) 招收初中毕业生 工业类(制造业)专业多 男生多 国立多 学校规模大(万人以上) 短期大学(二专) 三产专业多(家政 /教育 /人文 /社会 /法商类 80%) 女性多( 90%) 私立多( 84%) 专修学校 专门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 高等专修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 各种学校 特点: 多样性、灵活性、实用性 私立学校为主 二、目前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中、低端制造业外移 日本职业高中学生出路有问题 “终身雇佣制”受到挑战,企业培训面临困境 升学教育在学历社会的进一步强化 高校处在入学低峰,大学与高职竞争成人生源 经济霸主的高地位与年轻人的国际化低素质 意识、外语 三、目前的改革 1、职业高中综合化,为高职培养合格的生源 改职业高中为综合高中,强调职业基础教育 综合化的课程都可以导向升学 2、依然坚持 “ 基础学力教育 ” 与 “ 生涯教育 ” 目标 日本高职以“基本学力教育”和“生涯教育”以及培养“科技英才”为目标,而非以升学率为目标。 强化“学校到工作” /“学校到生涯” 3、强化高职内部的分层教学 针对目前学生的素质状况,学校内分基础组与提高组,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 基础组教学目的是面向“差生”的有效教学 提高组教学目的是面向优等生的重点培养与拔高 当前我国台湾高职的发展与变革 一、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制造业、加工业移向大陆,工业类中职毕业生就业少门 /无门 2. “普高热”升温 3. 高等教育大扩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二、主要对策 1、职业高中综合化,强化高中的基础教育功能 2010年,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各占 1/3 2、进一步扩展高等教育的规模,技职院校快速增加 1995年 8月,台湾的高等技职院校尚无科技大学,仅有7所技术学院, 74所专科学校, 2所大学附设二技。 1999年 8月, 7所科技大学, 40所技术学院(含附设专科部学校 37所), 36所专科学校, 22所大学附设二技。 3、把高职作为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要途径 高校入学率: 1977年 20%, 1988年 30%, 1991年 40% 1997年 50%, 1998年 55%, 1999年 60% 四技、二专 1997年全部招生人数, 115, 875人, 到 1999年增加为 135, 210人。 二技(专升本) 1997年仅有 16, 875人, 到 1999年,增加到 40, 956人。 研究所 1997年硕博士班有 1281人, 到 1999年计有 2513人。 4、大力扩展技术本科的规模,缓解升学压力 二技(专升本) 1997年仅有 16, 875人, 到 1999年,增加到 40, 956人。 5、 建立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学习卡 开辟“第三国道”,发展成人职业教育。 6、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 随着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构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定位从过去 的“养成教育”变为兼顾学生的升学与就业。 职业证照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就业或就业后的续薪、升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能取得毕业资格证书,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职业证照。 从 1992年到 1998年底,已有 35万职校学生取得丙级的技术士证照。在落实职业证照的基础上,为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台湾当局修订了 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办法 ,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 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办法 丙级证照加五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 乙级证照加四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 甲级证照加三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 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第二部分: 当前高职发展基本趋势国际研究 1. 扩展高教规模,尤其是专科层次的高职规模 推迟初就业时间,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 缓解升学压力,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手段 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强化高职的 “ 升学 ” 、 “ 转学 ”功能 政府的宣传 就业形势 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取向 对高薪、稳定职业生活的追求 对专科教育现状的不满 专科教育的普及 3、强化“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 加强实践性教学,具体措施或策略: 结合 “ 职业资格证书 ” 培训 结合 “ 现代学徒制度 ” 借鉴德国 “ 双元制 ” 借鉴加拿大 “ 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 ” “ 从学校到工作 ” ( “工作本位学习 ” ( “情境学习 ” ( “项目学习 ” ( “任务学习 ” (目的:追求职业技术教育 “ 质 ” 的提高 4、重视非正规、非学历的成人职业 技术培训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特征: 非全日制学生大量增加 高学历学员大量增加 转业培训、转岗培训需求旺盛 知识、技能、技术更新加快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继续学习、再就业需求增强 使这类学生成为高职的主要生源之一 5、重视弱势群体的教育,扩大高职 教育的受益面 21世纪 , 特别注重人文关怀 , 也特别注重教育平等的问题 , 因此 , 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必然不能忘却社会的弱势群体 。 从世界各国的高职发展趋势来看 , 已经有不少的国家考虑到对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的行动计划 , 包括给予他们物质上 、 精神上的帮助 。 为他们提供高职教育的机会 ,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质量 ,顺利完成学业 , 是当今社会理所当然的关注重点 。 针对学习困难者 -“差生”的补偿 /补习教育 针对移民的第二语言教育( 针对残障群体的特殊职业教育 针对失业者的再就业培训 针对青年无业者的职业培训 针对经济困难家庭的职业培训 针对妇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6、重视远程教育、扩展高职教育的空间 与普通高校争夺成人学生 拓展生源市场 作为高职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战略 子学习)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降低教育成本 7、 高职功能的进一步多元化、综合化 升学功能 转学教育 补偿 /补习教育 就业功能 职业、技术准备教育 知识、技术更新教育 转业、转岗教育 职业 /专业资格证书培训 再就业培训 社会服务功能 成人文化基础教育 社区成人闲暇教育 定单制培训 弱势群体教育 第二语言教育 8、更加强调“客户”意识,把学生“职业生涯 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高职新的出发点 培养两种能力: 继续学习能力( 多次就业能力( 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 为国家培养合格劳动力 更是为学生个体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作好准备 以市场、雇主和学习者个体需求作为高职办学的主要驱动力 高职办学的生长点在于对国内国际市场的把握 , 对雇主需求的把握 , 对学习者个体需求的把握 。 因此 ,许多国家都是以上述需求为高职办学的主要驱动力 。 前者市场与雇主的因素是针对劳动力就业需求提出的 ,而后者则是一种新型的需求 。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学习化社会的推进 ,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 他们很可能并非为了就业 , 而是为了提高个体自身的素养 , 那么高职也应当满足这部分个体的需求 。 由于不同的需要 , 必然导致高职办学目标的多元化 。 9、高职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得到 进一步的加强 由于终身教育浪潮的兴起,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观念渐入人心,而对于完整的终身教育而言,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很可能是交替进行,因此,对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孰优孰劣、孰高孰低的讨论就变得毫无意义,整个社会从“学历”走向“学力”。随着“学历社会”逐渐被“能力社会”所取代,职业教育包括高职教育的地位自然会上升。 另外,许多国家在确立该观念的过程中,还出台了各种配套的支持,如授予高职毕业生法律、社会都认可的学位等。 副学位(韩国) 专门士、副学士(日本) 美国(协士或副学士) 基础学位、文凭、学士(英国) 台湾(学士、硕士、博士) 10、重视与办学有关各方的合作 与政府 与行业 与企业 与社区 与中学 与各类本科院校 与同类学校 11、强调中、高职衔接,拓展继续 职业教育的通道 高职规模的扩大 , 对象的丰富 , 必然带来入口和出口群体的结构复杂性 , 这就无可避免地出现衔接问题 。 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实施无缝 ( 衔接 ,无论是对下 中等教育的衔接 , 还是对上 大学高年级及研究生教育的衔接都采取积极的对策 , 而且这一课题将成为许多国家未来高职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 。 中、高职衔接 专升本的衔接 职业分类 专业设置 课程体系 学分互认 教育等值 证书等值 经历等值 12、顺迎教育全球化的潮流,重视 开拓高职的国际生源市场 英国的 英国 澳大利亚的 美国社区学院 加拿大社区学院 第三部分: 国际高职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们的高职功能过于单一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升学功能现在不敢提了 我们高职毕业生“专升本”的需求怎么样? 这种需求合理不合理? 难道他们只该有一条出路(就业)? 毕业时没业可就怎么办? 因此这样的需求我们该不该去满足它? 谁来满足它? 职业教育要讲“出路”呀! 没“出路”谁愿意来学? 我的观点: 我反对高职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升学”教育。 我也反对以“打通专升本通道”为名或以“发展技术本科”、“应用本科”为名,高职都忙着去“申办本科”。 但我们高等教育体系中,应该有这样的通道和机构为这些“就业无望”的高职毕业生圆一个“继续受教育”的“梦”,为那些“希望升学”的高职毕业生圆一个“本科梦”。 难道不应该吗? 因此,为这些孩子圆“升学梦”也是我们高职的责任和义务。 需要认识的几个基本问题: 什么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否就是“就业教育”? 主要是就业教育 但不完全是就业教育 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的重要性 解决结构性失业 创业培训 端正就业观(生涯指导) 职业教育解决失业问题的局限性 职业教育解决失业问题的复杂性 社会服务 行业服务还做得不够 社区服务远没有开拓 美国社区学院的多元功能的特色我们为什么不学? 是没有条件学吗? 因此,高职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就业”功能。 二、我们发展高职的目标一直不够 清晰 发展高职三大目标: 经济目标 ,科技进步与生产中高科技含量的增加,要求提高一般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级职业人才,尤其是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社会目标 ,在失业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避免高失业率带来的大量的社会问题,发展“高职”规模,以推迟相当一部分人的初就业时间; 教育目标 ,在高校入学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分流,减轻传统通道的高校升学压力而大力发展“高职”;另一个教育目标,是为了满足民众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求。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一石三鸟”? 关键是经济目标 扩展高职规模,推迟了许多中职毕业生的初就业时间,这自然起到了缓解就业市场压力的作用。 扩展高职规模,使更多的中学毕业生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这自然既减轻了升学压力,又满足民众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需求。 但是,假如经济部门基本不需要这样的高职毕业生? 假如经济部门的消费不了怎么多的高职毕业生? 我们只是在推迟就业的同时,在为几年后的今天“制造”更严重的“就业危机”! 我们只是在减轻“中学”升学压力的同时,在为几年后的今天“制造”类似的“专生本”压力。 如何才能“一石三鸟”? 只有把“经济目标”作为发展高职的“第一推动” 只有根据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层次、类型、规格、规模的实际需求来确定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每一专业的招生规模 才能保证高职毕业生较高的对口就业率 才能真正做到“一石三鸟”。 三、非正规、非学历、部分时间制的成人 职业培训我们远没有很好地开发 长期以来,我们高职重视的是: 正规的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不肖去做) 全日制应届学生(部分时间制的历届生尚未成为高职的主要目标群体) 事实上“非学历培训”已经成为高职的主要“业务”; “部分时间制的历届生”已经成为高职的主要“生源”。 四、终身职业教育的体系尚未构建 体系的特征: 纵向 “中高职贯通”、“专升本通达” 横向 “普职渗透”、“教育与培训相交” 建构条件: 纵向 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基本工作:职业分类、专业建设) 横向 普职教育等值、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基本工作:职教地位、教育与劳动部门的协作机制) 目前的障碍与问题: 我们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体系它首先是一个课程体系 我们现在的职业分类还不够清晰与科学 我们的专业建设没有“与时俱进” 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 我们的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正常的、制度化的协作机制 五、高职的地位不稳、声誉不佳 地位不稳,是因为缺乏特色 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 本的短大 /高等专门学校、澳大利亚的 国的职业学院 /高等专科学校、台湾的专科学校 /科技大学 为什么这些高职在它们所在国家与地区谁也没有看不起? 关键是其特色,即其“不可替代性”。 声誉不佳,是因为质量不高 没有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 没有基于人才规格的课程结构 没有反映一线需求的教学内容 没有类似工作现场的实训条件 没有适合这类学生的教学方法 没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 没有一套适合职教的评估手段 没有有效校企合作机制作保障 高职教育只能“以特取胜”,“以质取胜” 地位来自于特色 声誉来自于质量 质量来自于有效的实践性教学 质量来自于较高的对口就业率 质量来自于优质就业率 质量来自于一定的升学率 质量来自于“客户”的满意程度 6、 “ 市场意识 ” 不强, “ 客户需求 ” 不顾 高职是与市场关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 行政管理上管得太牢、统得太死 职业教育有一个特点,一旦过于正规、过于规范,它也就活不了了。 职业院校只有积极主动地关注市场需求,通过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有效服务于“客户需求”,才能产生理想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任何等、靠、要的做法,都是计划经济的“遗风”,都是无所作为的表现。 怎样兼顾“客户需求”? 高职的“客户”至少有四: 学生(包括家长) 对口行业、企业(用人单位) 高一级的学校(专业对口的本科院校) 当地社区 当地政府(有时) 当他们之间的需求较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去兼顾。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间的需求是有矛盾的。 但 “ 客户 ” 之间的需求发生冲突时,应该以哪 一个 “ 客户 ” 的需求为主?什么是高职的 出发点?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 职业教育更是为了开发人力资源 职业教育更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职业教育更是为了每个劳动者或潜在劳动者个体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 以培养学习者的“继续学习能力” (“多次就业能力”( 己任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如此,也只能如此! 第四部分: 有关当前我国高职“改制”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高职发展与改革的新课题 学制 3年制 改成 2年制 培养目标 “技术应用型人才 ” 变为 “ 高技能人才 ” 1、“三改二”,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沙盘制作合同
- 2024机器设备修理合同范文
- 2024建筑工程施工扩大劳务分包合同
- 2024影视剧聘用未成年演员合同
- 《微喜帖用户指南》课件
- 深圳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大学《药理学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泵站管理员合同(2篇)
- 副高职称评审述职报告(13篇)
- 核电站拆迁协议书(2篇)
- 应力的概念讲解
- JF-2023-合同中小学校校外供餐合同示范文本
- 入团答辩-演讲模板
- 聂树斌案-演讲模板
-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岗位竞聘述职报告
- 配料个人述职报告
- 农场工作制度与农民岗位职责
- 202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完美打印版】
- 茶百道选址策略分析报告
- 田赛裁判法与规则2
- 社区心肺复苏术普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