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基础过关1)填空、本文作者是美籍华裔家,奖获得者。、“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的篇。宋代朱熹抽取中的、中庸两篇和、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2)解释下面的词语1格物 2致知 3彷徨3)根据本义写出相应的成语。、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一抬脚就成功。( )、事情在于人做。( )4)试比较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指出哪个词最合适,并说明原因。、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领会)的。二、课文梳理1、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结论是什么?2、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3、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三、课内语段阅读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1、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A、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B、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C、儒家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D、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2、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_3、这三段论述文字是如何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的?_4、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的态度吗?_四、课外拓展延伸最苦与最乐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的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这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这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已。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有人说:既然这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答:、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卸却”责任指 (字以内) “解除”责任是 (字以内)、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字以内)答:、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参考答案一、第4题、测量,因为“测试”是对机械、仪器和电器等的性能和精度进行测量,而此句的意思是用仪器对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值进行确定,故用“测量”。、支配,因为“支配”是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而“支撑”是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或勉强维持。、领悟,“领会”一般与“精神”等搭配,“领悟”一般与“知识”等搭配。二、课文梳理部分1、 主要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作者的结论是: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举自己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点。3、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三、课内语段阅读1、A2、采用了讲道理和举例子的论证方法3、作者提倡格物致知精神。首先论证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格物致知并不是作者所倡导的“格物致知”即实验,这一点必须讲明白,不然会引起人们的误会,以为作者老调重弹。为了把这点论述清楚,作者除了分析“格物致知”在中国的起源以论证它的真实目的外,还举了大学问家王阳明的例子,这就非常富有代表性,很有说明力。4、作者对王阳明先生的行为并不持批判态度,而只是以他的行为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相反他认为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四、课外拓展延伸、知足 安分 达观(“难免”不得分)没有尽应尽的责任、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尽了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四作用措施类含答案
-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2024 年秋期期中质量调研八年级物理试卷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数学试题(含答案)
- 房屋建造定制合同
- 调研报告:执行费收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商业土地无偿转让协议
-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篇目读写专练:选择必修下册之《望海潮》(学生版)
-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句段作用(讲义)
- 2024年项目聘用合同
- 2019年青年英才培养计划项目申报表
- 剪纸教学课件53489.ppt
- 芳香油的提取
- 劳动法讲解PPT-定稿..完整版
- 企业人才测评发展中心建设方案
- 假如你爱我的正谱
-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检测报告可修改
- 佛山岭南新天地项目概况.
- 喷码机操作手册
-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指南
- 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