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2).doc_第1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2).doc_第2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2).doc_第3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2).doc_第4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庆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巢湖北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学 号:170211002 姓 名:王宇 专 业:地理科学 届 别:2011级 班 级:地理科学一班 实习单位:地理科学专业目录绪言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和交通概况3实习的目的与任务4实习的概略过程4实习区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9本区的地层与矿产地层9矿产13地层的构造特征本区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16褶皱18断裂19地质发展简史及古地理环境21小结22一、绪言(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辖区面临长江,濒临巢湖,市域内巢湖水面面积 511.88km2,约占整个巢湖水面面积的 2/3。全市现辖四县一区(居巢区、庐江县、无为县、含山县、和县),人口 453 万,土地总面积 9423km2。巢湖北山是指巢湖市北郊、青苔山以东、汤山以西、白虎尖以南的一段褶皱山地。该区域地质构造典型,尤其是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出露明显。(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经济和交通概1、位置 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图1-1)。2、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3、气候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 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4、物产(1)、农副产品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盛产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2)、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基地。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的指示作用。5、交通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如图12)。(三)、实习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对巢湖的地质考察,再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各地层、岩性和古生物;掌握巢湖的成因,地质构造和一些自然地理状况。同时充实了对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基础地质学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互帮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2、实习任务(1)、收集地表地质信息等资料,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性特征,地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2)、绘制地质图件。如地质剖面图、信手剖面图等。(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四)、实习的概略过程我们于 5 月17日上午到达巢湖,5 月20日下午离开巢湖。为期 4天的野外地质实习,虽然爬高山、走远路,但我感受到野外实习所带来的极大乐趣。实地的观测,加上老师的精心指导、同学间的激烈讨论,使我在此次实习中得到了许多收获。现将实习的过程罗列如下:1、17号下午:麒麟山采石场测量岩层产状要素、测量方向:利用地质罗盘上指南的功能(当指针与镜上的中线相吻合时,指针就可以指示南北方向,南是180北是0)、测量走向:用一石子从岩层表面滑过,石子运动轨迹即为岩层的倾斜线,使地质罗盘的短轴与倾斜线平行,则长轴与走向平行(走向与倾斜线相互垂直),以长轴为轴线转动地质罗盘,当圆形水泡居中时,指示针所指的度数即为岩层的走向。岩层的走向有两个,彼此相差180.、测量倾向:使地质罗盘的长轴与倾向平行,以短轴为轴线转动地质罗盘,当圆形水泡居中时,指示针所指度数即为倾向。倾向与走向相互垂直。、测量倾角:将罗盘长侧边顺倾斜线贴靠岩层竖起,并与走向线垂直,罗盘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度数就是所求的倾角。、测量数据:NE35/SW215,SE125,45 SE15/WN295,EN25, 602、18号上午:炭井村金银洞巨障山NO.1、金银洞西坡金银洞金银洞为喀什特溶洞。此洞可连通金银洞山坡的数个落水洞。此洞发育于栖霞组上部含燧石结核层,沿节理发育成地下河。、 金银洞成因:a、金银洞为喀什特溶洞,两侧分布有广泛的石灰岩,石灰岩具有可溶性,故易侵蚀成洞;b、金银洞发育于节理之上,故透水性较好。C、金银洞水中含有co2,故易溶于水形成碳酸,故水具有溶蚀力;d、金银洞水的流动性。(补充: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 金银洞(地下河)的走向:270(90),为东西走向。、 发育该洞的栖霞组上部的岩石含燧石结核(主要成分为sio2),两岸石灰岩呈黑色质点。、 金银洞水质特征:水温清凉、无氺味、浊度小、水清澈、无色(补充:水质特征包括:ph值、浊度、色度、高锰酸钾指数、总碱度、电导率、水温、氺味等)NO.2、金银洞山东坡巨障山西坡谷地从信手剖面图上岩层的新老关系和走向容易判断该地为背斜构造。由于中部岩石主要由石灰岩组成,易被侵蚀;且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故该地发育为谷地。所以,金银洞山东坡巨障山西坡为次生谷地。1、首先在这一地质考察点主要了解三个地层,现分述如下:(1)、上泥盆系统五通组(D3W)、时代:晚泥盆世;、厚度:176cm;、岩性特征:下段的底部为乳白色或浅棕色中厚厚层石英砾岩,砾岩含沙量之下而上减少,过渡到含砾细粒砂岩。上部为灰白、粉紫色中至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少量薄层泥岩或粉砂岩,局部夹凸镜状铁矿层。上段为灰白,灰黄色薄至中薄层细粒石英砂岩与灰白、黄绿、棕红薄层杂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含炭质泥岩互层,其上部夹四至五层耐火粘土,偶夹一至三层赤铁矿及厚度不等的劣煤层,同时夹厚至中厚层灰白色石英细砂岩。与上下覆地层假整合接触。(2)、下石炭统金陵组(C1J)、时代:早石炭系早期(360-320Ma)、厚度:约7.7m、岩性特征:下段灰黄-褐黄铁质石英粉砂岩或土黄色钙质砂岩,可见腕足类化石,厚0.2-1.45m上段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细晶灰岩。厚6.5m,含假乌拉珊瑚、袁氏珊瑚等珊瑚化石及大量腕足类化石、牙行石和介行类化石。与上下覆地层假整合接触。(3)、下石炭统高骊山组、时代:在石炭系中期;、厚度约13m;、岩性特征:底部为灰紫色赤铁矿层,厚0.46m,中部为灰、深灰含炭质页岩,紫黄杂色页岩,含钙质结核泥岩夹含泥质灰质白云岩透镜体。含腕足类轮刺贝网格长身贝等及珊瑚礁、辩鳃类化石,厚约8cm.上部为灰白色中薄厚层细粒石英砂岩,浅灰色粘土,页岩互层,砂岩中虫迹构造发育。厚约4.3m.与上下覆岩层假整合接触。2、随后我们在高骊山组黄色、紫红色等杂色页岩中采挖豆状赤铁矿结核。该地层至下而上,颗粒由细到粗(由石灰岩-泥岩-砂岩-砾岩)为一完整的海退层位。NO.3、金银洞山顶采挖化石3、18号下午:麒麟山采石场鹅头岩NO.1、麒麟山采石场、麒麟山地质信手剖面图:、麒麟山东坡采石场观察栖霞组、船山组、黄龙组以及和州组上部地层剖面及其接触关系。、下二叠统栖霞组(P1q)时代:早二叠世;厚度约171m;岩性特征:依岩性可以分为六段:底部碎屑岩段为灰、灰黄页岩、钙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砂岩及灰岩凸镜体,时加煤层或高炭质页岩,局部地区底部含砾。沉积厚度较小,一般数十厘米至一米左右,个别地段厚度大于5米;下部臭灰岩段为深黑,灰黑色中薄至中层,有时夹白云质灰岩或结晶灰岩,厚13-104m;下硅质层段在和县-巢湖-安庆-芜湖-铜陵一带主要为灰黑色硅质层,硅质页岩,夹燧石结核灰岩,或为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硅质页岩,夹钙质页岩和泥灰岩厚10-28m;中部燧石结核灰岩段为涂炭,青灰,灰黑色中至厚层含燧石结核岩夹中厚层灰岩和生物灰岩,有时呈不等厚互层状出现。灰岩底层富集有机质和泥质,燧石结核是不规则状平行层面分布,厚43-188mm.上硅质层段为涂灰、灰黑色薄层硅质层、硅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灰岩、泥灰岩或变相为深灰、灰黑色薄层燧石条带灰岩,厚5-6m。顶部灰岩段为深灰、灰、浅灰色厚至巨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近顶部有一层白云质和泥质团块灰岩或夹硅质岩,硅质灰岩,厚14.86m,含蜓、珊瑚、腕足,类化石,基本面貌与上硅质层大体相同;底部以灰、灰黄、灰黑色炭质页岩,钙质页岩与下覆石炭统船山组顶部球状构造微晶灰岩假整合接触。顶部以深灰-浅灰色厚至巨厚层含燧石结核微晶灰岩与上覆下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呈假整合接触。、上石炭统船山组时代:晚石炭世 厚度:本区5-6m 长江南岸10-31m。岩性特征:底部(长江以北)往往发育一层同生粒状灰岩,局部地段为含砾岩质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含腕足类化石。中部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薄层微晶灰岩。上部为涂炭至灰黑色中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及灰白色含生物碎屑球状微晶灰岩。本区以本组底部发育的粒状灰岩或局部地段含砾炭质泥岩与下覆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黑色炭质页岩呈假整合接触。、中石炭统黄龙组时代:晚石炭系早期 厚度:约30m岩性特征:本区缺失黄龙组下段,仅出露其上段,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灰黄、肉红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局部为亮晶灰岩。含小纺锤蜓等蜓类及珊瑚化石,厚约16m。上部为灰色、肉红色厚至巨厚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顶部共有不连续的灰、灰黄色含铁质泥岩。含小纺锤蜓,纺锤蜓,分喙石燕,无窗贝等蜓类以及珊瑚化石,厚约11m。本组缺失下段粗晶灰炭段,与下覆和州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下石炭统和州组时代:早石炭系晚期 厚度:约26.8m。岩性特征:下段为灰黄、灰色微晶灰岩,微晶泥质灰岩,夹泥质灰质细晶白云岩或夹灰黄色、紫色页岩。含始史塔夫蜓、石柱珊瑚、大长身贝等化石。厚约22.5m。上段岩性变化大,一般为灰、灰黄色厚层含燧石团块灰质细晶白云岩、细晶灰岩。含蜓类及珊瑚化石。厚4.3m。NO.2、鹅头岩、 鹅头岩素描图、鹅头岩的成因:鹅头岩为逆断层两断盘相互摩擦而形成的断层角砾岩。上盘坟头组相对上升,下盘五通组相对下降。判断标准有擦横、节理等。、鹅头岩棱角分明的原因:断层形成时,两断盘迅速挤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迅速凝结成石。4、19号上午:麒麟山实测数据剖面、测量数据:巢湖麒麟山野外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导线号方位角导线距坡度角高差累计高差地层产状地质记录斜距水平距位置走向倾向斜距水平距0-1NW3102.1m0.92m641.89m1.89NE50SE401-2NW31013m12.36m184.02m5.91NE45SE1352-3NW31017m16.74m102.95m8.86NE45SE1353-4NW3107m6.34m252,96m11.82NE50SE1404-5NW31024m25.55m208.21m20.03NE45SE1355-6NW31018m17.39m154.60m24.69NE25SE1156-7NW31026m25.11m156.73m31.42NE50SE1407-8NW31017m16.17m185.25m36.67NE50SE140、麒麟山实测地质剖面图5、19号下午:巢湖龟山、 了解巢湖的成因:由差异升降形成的断陷构造湖。、龟山上采挖化石:(龟山化石形成与砂岩中)6、20号上午:王乔洞紫薇洞、王乔洞发育于紫薇洞西侧。岩体位于洞内约300米处,岩体侵入下二叠统栖霞组下段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中,平面呈圆形,风化严重,呈疏松状。岩性为细粒花岗斑岩,灰白-浅灰黄色,具有斑状结构,斑晶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等组成。、紫薇洞:紫薇洞发育是沿东北西南向断裂,又经地下河对碳酸钙溶蚀,加上构造抬升与停歇相间作用而成的水文地貌景观。全长1500m。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冬暖夏凉,有一百米的地下暗河道,且与金银洞走向一致。7、20号下午返程回校。(五)、实习区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巢湖北山地区的研究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 30 年代。该区作为地质野外教学实习基地,近年来约有 30 所高等院校在此考察实习。但由于对该区矿产资源的开采,许多观察点都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所以切实保护基地的教学场所显得尤为重要。随着“3S”技术的应用、基地资料的积累与提炼及其他一些列改善措施,巢湖北山实习将为我们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条件。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1934年,徐克勤,1:5万地质调查,著作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1953年,李云祝,1:1万泥盆系铁矿普查,著作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1956年,华东地质局巢湖地质队,1:1万煤田普查,著作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项目,著作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五十多年来,我院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诸如巢北侏罗系的,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青苔山推覆构造的,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等,对该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了的基础资料。二、本区地层与矿产(一)、地层一、概述实习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六合巢湖地层小区。除第三系缺失,小区内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发育。其中震旦系至下,中三叠统为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泥岩,为相对稳定的地台型建造,地层发育齐全、化石丰富。中、新生界则以陆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发育为特征,属活动类型建造。2、 各地层单元特征(1) 志留系实习区仅出露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合中志留统坟头组,构成了凤凰山背斜的核部。两组之间呈整合过渡关系;区域上,坟头组与上覆上泥盆统五通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在狮子口剖面呈断面接触。1、 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g)主要为黄绿色页岩、黄绿色薄层粉沙质泥岩,上部夹黄绿色薄中厚层粉沙岩和细粒石英砂岩。本组中下部富含笔石。发现李氏锯笔石,如图3-1本组岩性以泥质岩、粉沙岩等细粒碎屑沉积为主,盛产浮游生物笔石,说明沉积时水动力条件弱,水体深,属海洋深水盆地相。实习区高家边组处于背斜核部,或被掩盖,未出露完整剖面,其真实厚度不详,根据邻区资料,厚度应大于300m。2、 中志留统坟头组(S2f) 图3-1该组在区内可划为上中下三部分,总厚约189m。下部:黄绿色局部呈浅紫色薄-中厚层石英细砂岩及含泥质含砾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厚约148m左右。含磷。中部:黄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石英呈互层,波痕、交错层理发育,厚38.3m。上部:紫红、灰紫、红、灰绿等杂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厚约2.6m。该地层在巢湖北部地区时有断续可见,如万家山较发育而狮子口处不见。(2) 泥盆系实习区泥盆系仅发育上统,缺失中、下统地层。图3-2。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五通组下部为陆地河糊相沉积,上部则为滨海沼泽和泻湖相。五通组砂岩成熟度高,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实习区内通常分布于高山山脊。以狮子口附近出露较好。实习区五通组总厚度为176.70m。图3-2(三)石炭系实习区石炭系厚度不大,但发育齐全,生物化石丰富。分上下二统。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上统包括黄龙组、船山组。除高骊山组为碎屑岩外,其余皆为碳酸盐沉积。各组之间除了高骊山组与和州组呈过渡关系外,其余各组之间及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1、 下石炭统金陵组(C1j)岩性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厚层生物碎屑灰岩。灰岩中生物种类繁多,保存较好,易于发现。发现多枝笛管珊瑚。实习区金陵组厚度不稳定,在凤凰山一带厚10.7m,狮子口一带却无出露,五通组与高骊山组直接接触。区域平均厚度约5 m。与下伏泥盆系五通组整合接触。2、 下石炭统高骊山组(C1g)岩性主要为灰、灰白、灰紫、灰绿色等杂色页岩,局部夹杂灰色泥灰岩,顶部为薄层细粒石英砂岩。实习区厚度11.57 m。3、 下石炭统和州组(C1h)实习区该组按言行特征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后余额27.3m。下部:深灰、灰黑色中薄层质厚层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类岩,厚22.5m。含蜓化石、珊瑚类、腕足类以及牙形刺。上部:灰色、微带肉红色中厚层质厚层亮晶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黄绿色薄层泥岩;底部为粗结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图3-3),总厚为4.8m。含蜓类化石、珊瑚类等;白云质灰岩中产柱状叠层石。图3-3 炉渣状灰岩4、 上石炭统黄龙组(C2h)以灰岩为主,富含海相生物化石,其中蜓化石是地层划分的重要依据。按灰岩结构可分为两部分:下部:浅灰、灰白色中厚厚层生物碎屑泥晶石灰岩,厚16.74m。上部:灰白、浅灰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亮晶砂屑石灰岩,厚10.50m。本组属正常浅海相沿积,下部属潮下低能环境,上部则为高能浅滩环境,以生物沉积作用为主。实习区黄龙组厚27m。与下伏下石炭统和州组假整合接触。如图3-4。图3-4 图中从左往右依次为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5、 上石炭统船山组(C2c)主要岩性为灰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亮晶核形石灰岩,局部夹深灰色泥晶石灰岩。灰岩内生物化石丰富。本组与黄龙组灰岩质地优良,是做为冶金熔剂、化工、水泥的优质原料。(4) 二叠系实习区二叠系发育齐全,出露清晰,接触关系明了,生物化石丰富。巢湖北部地区的二叠系主要分布在马家山及俞村大村一带,下统由栖霞组合孤峰组组成,上统由龙潭组和大隆组组成,总厚288.4-487.8m。各组之间除栖霞组和孤峰组及其上、下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外,龙潭组和大隆组之间及其与上覆下三叠统殷坑组均为整合过渡接触关系。1、 下二叠统栖霞组(P1q)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夹燧石结核或燧石层本组生物化石门类丰富,发现了腕足类化石等。栖霞组系陆表浅海沉积,以颜色深,含燧石有别于其他时代的石灰岩。燧石结核系成岩交代产物。本组在实习区与石炭系地层一起常构成褶曲两翼,主要出露于平顶山向斜和俞府大村向斜两翼山坡上。实习区栖霞组总厚171m。与下伏石炭系上统船山组假整合接触。2、 下二叠统孤峰组(P1g)按岩性可分为三部分,本组以放射虫硅质岩发育及泥岩沉积为特征,生物主要以营漂浮生活的硅质放射虫和游泳生物菊石为主,显示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弱,水体深,应为海洋深水盆地相。发现菊石化石,如图3-5图3-53、 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龙潭组在巢湖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俞村大村向斜核部炭井村一带及平顶山四周,但掩盖较多,剖面不全,但可明显划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黄、青灰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及含砾砂岩,夹黑色薄层泥岩。含植物化石。上部:青灰、灰黑、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岩、粉砂岩夹煤线,产植物化石。顶部: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团块及条带,产腕足类及双壳类化石。区内顶部灰岩呈透镜状,与大隆组硅质岩沉积易于划分。4、 上二叠统大隆组(P2d)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褐色或黑色页岩,厚16m。上部为灰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厚3.7m。(5) 三叠系实习区三叠系主要发育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平顶山-马家山-阴都山一带。生物化石丰富,仅发育有下、中三叠统。下三叠统由殷坑组、和龙组及南陵湖组构成,中统称东马鞍山组。三叠系各组间为整合接触关系,未见与上覆侏罗系直接接触。以马家山剖面为代表。(6) 侏罗系在巢湖北部地区侏罗系出露较少,仅零星见于俞村大村向斜南部,如东侧小山村附近、西侧九棵松-铸造厂-变电所一带。(7) 第四系第四系沉积在巢湖实习区覆盖了一定的面积,沉积类型较多:山区有坡积物和倒石堆,由含砾石或砾块及含砂砾粘土组成,可达3-4m厚;河谷中有河床冲击物,由砾石或含砾粘土、粘土呈层状排列;巢湖湖滨有河流-湖泊沉积物,以含砂或砾石亚粘土、亚砂土、亚粘土等组成;碳酸盐岩区可有少量洞穴堆积。(二)、矿产根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的资料,区内主要形成与沉积岩有关沉积矿产。主要矿种有: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煤、铁矿等,尤其是作为水泥原料的石灰岩最为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水泥原料基地之一1、燃料矿物煤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及其外围邻区,燃料矿产仅有煤。含煤岩系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及下侏罗统磨山组。有工业价值的煤矿主要产于龙潭组下段含煤岩系中。其中又以下段顶部灰岩(欲称“压煤灰岩”)之下约3m处的煤层较好,为区内主要可采煤。煤层平均厚0.5m,局部可达7.5m,一般呈透镜状、扁豆状、鸡窝状产出。顶底板均为页岩、炭质页岩,少数为粉砂岩。煤层成分:以亮煤、暗煤为主,含少量丝煤。煤岩中含有机质总量达41.790.2,粘土质4.255.2,硫化物0.45.4,二氧化硅0.21.6均属高硫无烟煤。2、铁矿区内铁矿,按成因类型分为沉积型和热液型两种。(1)、沉积型铁矿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内沉积型铁矿有两个成矿期,即晚泥盆世五通晚期和早石炭世高骊山期。、五通期铁矿铁矿赋存于五通组上段顶部,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厚度变化大,不稳定,区内岠嶂山的铁矿出露较好,且具一定规模,其它均为铁矿化点。巢湖市北部岠嶂山铁矿,地处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出露地层自五通组至上石炭统船山组,产状稳定,倾向250290,倾角3050,由于北西南东向断裂发育,致使矿体多处错断位移。含矿岩系有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及粘土岩等组成,走向延伸近1500m,含矿一层,厚0.81.2m,矿体成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一致。顶板为粘土岩或石英岩,底板为含铁石英砂岩。矿石成分有褐铁矿、赤铁矿,偶见有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砂粒及泥质。矿石原生结构为砂状结构,并具交代残余、交代假相及胶状等次生结构。矿石构造以网格状及皮壳状为主,矿石品位较低,Tfe36.05以下。该类型铁矿为滨岸湖泊沼泽相沉积成因,亦有人认为是沉积加水解淋滤成因。、高骊山期铁矿早石炭世高骊山期有两个成矿阶段,第一个阶段形成了高骊山组底部铁矿层(下矿层),第二阶段形成了该组中、上层铁矿(上矿层),巢湖北部地区下矿层发育较好,上矿层发育较差。下矿层:巢湖北部地区以平顶山向斜北两翼之曹家山(即113高地一带)铁矿为代表,赋存于高骊山组底部,一般呈透镜状、团块状直接覆盖于金陵组灰岩之上,其间夹一层粘土岩,厚00.8m,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矿石一般呈胶状、交代假象结构及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矿石成分有赤铁矿、褐铁矿,脉石有石英、长石等。上矿层:见于巢湖市马脊山(即117高地)一带,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为含鲕状赤铁矿泥岩,呈透镜状产出,厚1m左右,顶、底板均为泥岩、粉砂质泥岩。中矿层缺失。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此外还可见有微量的磷铁矿、黄铁矿,脉石主要为石英和泥质。呈胶状、交代假象、交代残余结构,鲕状、豆状构造,品位较差。该期铁矿均因矿层规模小,厚度不大,无工业价值。(2)、热液型铁矿俞府大村铁矿位于巢湖市北部的俞府大村东约600m,即维尼纶厂汽车库北60m,处于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出露地层有五通组至高骊山组等,矿体受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一般产于构造裂隙和层间空隙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楔状产出,产状变化较大。出露宽度0.51m,长1530m。矿石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沥青质褐铁矿、软锰矿、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等。矿石具充填胶状结构、交代假象结构及块状、角砾状、肾状构造。矿石品位TFe31.7951.57。矿体围岩为含泥质粉砂岩,围岩蚀变有高岭土化并见有烘烤现象,与矿体界线清楚。该铁矿属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类型。也有人认为是原生沉积,经后期热液叠加再造成因。3、磷矿区内现有磷矿点三处,分布于大尖山、曹家山和岠嶂山,均为沉积型。含矿岩系为下二叠统孤峰组、砂泥质硅质岩建造。磷矿层赋存于孤峰组底部,由含磷泥岩和含磷结构泥岩组成。矿体比较稳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0.81.8m,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巢湖市北部较南部矿层厚度大,结核率高,矿石品位高。巢湖市北部曹家山磷矿发育较好,矿体较稳定,厚1.51.8m,走向延长约2000m,矿层顶板为硅质岩、硅质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及含磷泥岩,地层产状倒转,较陡,常有挠曲现象。矿石类型为含磷泥岩和结核状磷块岩两种。前者主要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亚类为主)和钙磷酸盐(大部分为碳氧磷灰石)组成,隐晶显微鳞片结构、含生物碎屑结构及微层薄层状结构,矿石中还可见砂屑磷块岩和泥岩互层现象,单层厚度18.5mm。矿石平均品位P2O54.09;后者主要由碳氟磷灰石(9597)组成,含少量铁质和有机质,结构多呈扁椭球状、饼状、球状或不规则状,大小213cm3,隐晶质结构,结核状构造,平均品位P2O527.78。上述两种磷矿石平均品位P2O513.26。该矿为浅海盆地环境沉积形成,矿体厚度小,品位低,无工业价值,但曾有当地群众土法开采利用。4、石灰岩矿区内石灰岩发育较好,分布很广,主要成矿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矿层多、厚度大,是本区主要矿产之一。根据工业用途不同可分为:化工原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水泥原料矿产及建筑石料矿产。(1)、化工原料石灰岩矿产巢湖北部有马脊山(即维尼纶厂东采矿场)矿床,位于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和州组,上统黄龙组、船山组及下二叠统栖霞组。含矿四层即和州组上部微晶灰岩,厚7.6m;黄龙组上段微晶灰岩,厚22.4m;船山组微晶灰岩、球状灰岩,厚7.9m;栖霞组下段(臭灰岩段),厚54.30m,矿层很稳定,矿石成分主要为方解石(9098),含有白云石(3)。该石灰岩矿床可作熔剂和水泥原料。(2)、水泥原料石灰岩矿产巢湖市北部现有茨苔山水泥石灰矿和马家山水泥石灰岩矿,均由巢湖水泥厂开采利用。、茨苔山水泥石灰岩矿床位于平顶山向斜南东翼,出露下石炭统和州组至下二叠统栖霞组,为单斜构造,产状稳定,倾向280295,倾角5060,矿体被两条北西向平移断层切割,错位50米。含矿五层,分别位于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及下二叠统栖霞组中,后者含矿两层。矿石主要为微晶灰岩组成,总厚度200m,CaO含量54左右。、马家山石灰岩矿床位于巢湖市马家山、平顶山向斜西翼,出露地层有上二叠统及中、下三叠统等,地层产状倒转,倾向290330,倾角5060,矿层常被断层错断。含矿三层即:A、B、C三个矿层,均产于下三叠统南陵湖组,总厚约80m,矿层分布稳定。矿石类型为石灰岩、瘤状灰岩、瘤状泥灰岩、泥灰岩,主要化学成分为CaO和少量的MgO,CaO含量为31.5154.17。、建筑石料矿产建筑石料矿产主要是石灰岩,分布极广,但目前广泛开采利用最多的主要是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灰岩,厚度大、单层薄、结构致密、性能好、易于开采,是良好的建筑石料。5、耐火粘土、陶用粘土此类粘土矿层位较多,分布较广,主要含矿地层为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及下二叠统银屏组。(1)、五通组粘土矿晚泥盆世五通期是区内较好的粘土矿成矿期,粘土矿层较厚,质量较好,但沿走向稳定性较差。以巢湖市狮子口粘土矿为例简介如下:位于巢湖市北部狮子口,俞府大村向斜北翼,出路地层为五通组至船山组,地层产状倾向南东,倾角60左右。含矿岩系为五通组上段,中薄至薄层状石英砂岩,含铁石英砂岩及粘土、粉砂质粘土岩等,共有九层粘土岩,以粉砂质粘土为主,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一般13m,其中有两层厚度较大,质量较好三、地层构造特征(一)、本区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实习地区位于扬子板快的东北部,郯庐断裂的东侧,半汤复式背斜的两翼。南缘以桥头集-东关断层为界,西缘以夏阁-圣桥断层(滁河断裂带的一部分)为界。扬子板快的基地形成了晚元古代中期的晋宁运动,地台盖层发育较全,自晚三叠世开始大部分地区出现活化。由于中生代期间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使地台盖层表现为过度类型的构造形态,反映出较强的活动性。郯庐断裂起源与印支期(中三叠世)华北与华南碰撞期间,当时可能表现为陆内左旋转换断层。郯庐断裂带肥东段出现在巢湖实习基地西部。其西为华北板块南缘上的合肥东盆地(J-E发育),东为扬子板块上的下扬子前陆褶断带,构成了中国两大板块的断裂边界。半汤复式背斜位于巢湖市北部地区,被截于夏阁-盛桥断层和清溪断层之间,范围还可东延,背斜形态很不完整,组成地层为震旦系灯影组至中三叠统东马鞍山组。所以在以上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下述巢北地质构造情况:(二)、褶皱实习地区褶皱由东向西依次有马家山向斜,凤凰山背斜,俞府大村向斜。1、 马家山向斜核部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2),翼部为下三叠系南陵湖组,和龙山组,殷坑组下志留系高家边组。南北产状不同,平顶山以南,两翼均向西倾,其中北西翼较陡,倾角68以上,南东翼倾角5060,而往北两翼正常,北西翼倾向110130,倾角75左右,南东翼倾向280305,倾角4665。枢纽北东仰起,仰起角2837,自平顶山向北逐渐平缓。轴面在平顶山以南,倾向西,倾角75左右,北部近于直立,故轴面弯曲,属直立、倒转褶皱。褶皱轴向30左右,长约8km。该向斜在马家山南,次级褶皱发育,靠山黄背斜核部为殷坑组,翼部为和龙山组至马鞍山组,两翼产状均倾向西,西翼80,东翼3546,轴向近南北,北转折端受靠山黄断层影响,岩层产状倾向240,倾角60,为同斜褶皱。马家山向斜西翼有时伴生纵向逆断层。该褶皱形成时代T2J1。图5-12、 凤凰山背斜凤凰山背斜位于实习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一带,规模较大,枢纽呈NNE-SSW延伸,向SSW倾伏。背斜东翼地层倾向SE,倾角较大,近直立,局部倒转;两翼地层倾向NW,倾角较缓,一般在30左右。核部地层为中-下志留统,主要由抗风化能力弱的泥岩、砂岩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等组成,而两翼及倾伏端依次为泥盆系五通组、石炭系、二叠系组成,其中五通组石英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强,常构成山脊,因此凤凰山背斜形的核部出项沟谷洼地。见图5-2。图5-2凤凰山背斜剖面图3、 平顶山向斜平顶山向斜位于实习区西部,分布于平顶山-龟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该向斜的枢纽总体沿NNE-SSW向延伸,向SSW倾伏。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两翼分别为三叠系南陵湖组、和龙山组、殷坑组合二叠系、石炭系、上泥盆统和中-下志留系组成。东南翼地层倾向NW,西北翼地层产状较陡,局部倒转。核部三叠系在平顶山采石厂一带次级褶皱十分发育。(三)、断裂本区由于多期构造活动,特别是郯庐深大断裂带的影响,断层极为发育,性质尤为复杂。根据断层的延伸方向,本区断层大致可分为四组:第一组:NWWSEE向断层(300左右);第二组:NNESSW向断层(2530);第三组:NEESWW向断层(6070);第四组:NESW向断层(45左右)。其中第一组发育最强烈,第四组最不发育。根据其发育特征分别叙述如下:1、NWWSEE向断层 本组断层在区内最为发育,共31条,相互平行密集排列,以张性为主,兼有平移特征,均横切本区地层。其平面效应,在俞府大村向斜东翼以右旋为主,左旋次之,在向斜西翼以左旋为主,右旋为次,大多切穿褶皱翼部地层,在向斜核部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例如 王乔洞右行平移正断层该断层经王乔洞南侧冲沟,过俞府大村向斜西翼。断层切割S、D3w等地层,向东可延伸至岠嶂山,向西延伸至甘露寺东侧。断层线地表出露长度约700米。由于断层面不明显,从冲沟的发育程度可以大致判定该断层走向约300,其主要证据是沿着断层有四个岩体出露,串珠状定向排列(图34)。另外,泥盆系五通组(D3w)底砾岩明显错开,北盘东移,南盘西移;北盘泥盆系五通组(D3w)的底砾岩由于断层的影响,产状变化较大:12665,34855;断层带通过处为一大冲沟,并且山脊低凹。2、NNESSW向断层 本组断层为近平行褶皱枢纽的纵断层,延伸方向大致在2530之间,共有六条。断层在褶皱的核部及翼部均有发育,主要表现为地层的重复或缺失。断层多为横断层截断或错开。例如 王乔洞逆断层位于王乔洞大尖山东坡一带、俞府大村向斜西翼,发育在二叠系栖霞组下硅质段(P1q3)和本部灰岩P1q4中。主要造成P1q3,P1q4的重复出现。断层证据:沿王乔洞西侧冲沟,往东北山脊(大约45左右),有一条明显的破碎带,地貌上表现为低凹的草坪带。在靠近山脊处,破碎带宽约78米,发育在本部灰岩P1q4中。断层角砾岩明显,并可见密集的破劈理发育,断层产状一般为551。断层面上擦痕近于直立,断层带中有灰岩组成的构造透镜体。该断层斜切王乔洞西洞口,并使得栖霞组灰岩直立,其产状多为13590,局部倒转。王乔洞纵断层是一条右行平移逆断层。4、 NEESWW向断层本组断层在区内发育不太明显,仅在大理寺水库和狮子崖附近出露。共有五条:1、狮子崖逆断层位于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处的冲沟、俞府大村向斜西翼。断层证据:形成构造地貌断层崖,因貌似狮子,故名狮子崖。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组成的集合体叠置在一起形成的。角砾岩的成分为五通组(D3w)石英砾岩,硅质、铁质胶结,角砾石的粒径不大,一般35cm。该断层面清晰,产状33461,断层擦痕80W,断层下盘地层产状12558,断层倾向与地层相反。断层带旁侧次级构造发育,有伴生张节理、褶皱、擦痕等。两组劈理,产状分别为31030,34341,均指示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移动方向。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节理、破劈理极其发育,并有一破碎带延伸长度约700米,被NWWSEE方向的断层切断。本断层为逆冲断层。4、NWSE向断层本组断层以耳洞左平移正断层为代表。断层位于大理寺水库石刀山一带、俞府大村向斜转折端。与向斜枢纽斜交,切割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地层,西端延伸至305高地西侧,东端延伸至大理寺水库东北侧。向斜转折端因被错动而而向NW方向偏转。几个典型的断层如下:A、 狮子冲口平移断层:该平移断层为张扭性断层,位于狮子冲口公路西南侧的为泥盆系五通组地层,东北侧为志留系地层。未见其断层面,其倾向倾角不明。B、鹅头岩逆断层:该断层位于通往麒麟山的山沟出,倾向北西,上盘属于志留系坟头组,下盘属于泥盆系五通组,在该断层面处有断层角砾岩和明显的擦痕和阶步。鹅头岩所处的地层本是泥盆系五通组,而有坟头组出露,主要是因为志留系坟头组受挤压抬升,冲破上覆泥盆系五通组,形成一条上下为五通组,断层带处为坟头组和五通组的破碎带。C、龟山西南侧的断层和王乔洞的断层也同样属于逆断层,其鉴别方法和考察要点与鹅头岩断层相似。四、地质发展简史及古地理环境巢湖北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发展过程分为加里东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从寒武系奥陶系是一海侵沉积序列(地壳下降)。奥陶系晚期,受加里东运动影响,本区快速上升,同志留系呈假整合接触。志留系经历了海侵到海退的过程,在志留系末,受加里东一次强烈地壳运动,使上泥盆统与志留系呈明显假整合接触。志留纪末开始大规模的、速度较快的上升。上泥盆统至三叠系,建造组合比较复杂。石炭系总体趋势为地壳下降、海水入侵。二叠系海进海退交替频繁,总体处于同一个坳陷之中。三叠系呈明显的海退序列,地壳上升。三叠纪晚期,本区受印支运动,地壳变动剧烈,表现为大规模的褶皱、断裂活动,海水从此退出本区,奠定了现今地质构造轮廓。印支运动后,本区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燕山运动以断块运动为主,兼有褶皱和岩浆活动等各种方式,但本区岩浆活动比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活动强度要弱。晚燕山运动后,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的地壳活动基本上继承了燕山旋回的特点,但不均衡的升降与断裂活动相结合的新形式渐居主导地位。第四纪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