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1._第1页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1._第2页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1._第3页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1._第4页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天津城建大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天津市某高层住宅供暖系统设计起止日期 2014年6月29日至2014年7月10日 学生姓名 班级 成绩 指导教师 签字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014年7月10日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 2014学年第2学期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12级卓越暖班班级课程设计名称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西安市某高层住宅供暖系统设计 完成期限 自2014年6月29日至2014年7月10日共2周 指导教师 签字 教研室主任 签字 批准日期 年月日 设计依据 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 设计原始资料 1 土建资料 建筑 结构图纸及说明 2 气象资料 采用市气象资料 室内设计参数根据建筑用途按设计规范及手册选 取 3 热源及参数 热媒由集中锅炉房或换热站供给 供 回水温度为85 60 热力入 口资用压力为 30kPa 二 设计基本依据 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 20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03 三 设计计算基本内容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建筑物供暖热指标计算 供暖系统方案选择与确定 散热器选择和计算 供暖系统进行水力计算 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制 设计图纸绘制 四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制要求 必须符合我院有关课程设计说明书规范化要求 正文部分一般应包括 设计概况 建筑概况和设计方案综述 设计热负荷计算 系 统方案选择与确定 散热器选择和计算 水力计算等主要内容 各项内容必须反映各 项数据的来源 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 并附有必要的计算图和表格 设备选择应有必要 的选择说明 五 设计图纸的绘制要求 至少完成两张图纸 符合本专业的制图要求 供暖系统平面图 首层 顶层及标准 层 1 100或1 50和供暖系统图 1 100或1 50 可根据具体情况绘制热力入口详图等 1 2 0 六 设计手册及资料 详见指导书 目录 1 设计概况 3 1 1课程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3 1 2设计要求 依据 原始资料等 3 1 3建筑物位置 层数及功能 3 1 4室内供暖要求和特殊要求 3 1 5采暖设备和管路在室内布置的一般要求 3 1 6初步方案比较 3 2 设计参数的计算和确定 4 2 1设计温度的确定 4 2 2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确定 4 3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建筑物供暖热指标计算 4 3 1房间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计算 4 3 1 3通过围护结构的风力附加耗热量 5 3 1 4通过围护结构的高度附加耗热量 5 3 2冷风渗透耗热量 5 3 3冷风侵入耗热量 6 3 4供暖房间热负荷计算示例 6 4 供暖系统方案选择与确定 7 4 1供热系统形式的选择 7 4 1 1按系统循环动力 7 4 1 2按管道连接及热媒流经路程 7 4 1 3按系统每组立管数不同 7 4 1 4按供水方式 7 4 2管道的布置 8 5 散热器选择和计算 8 5 1散热器材质的选择 8 5 2散热器散热面积和片数的计算 8 5 3散热器的计算示例 8 5 4散热器的布置 9 6 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10 6 1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10 6 2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管路不平衡率校核计算 10 6 2 1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各管段压力计算 10 6 2 2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水力不平衡率计算 11 7 系统定压方式选择 13 7 1用户支管定压 13 7 2热水供热系统定压方式 13 7 2 1膨胀水箱定压 13 7 2 2普通补水泵定压 13 7 2 3气体定压罐定压 13 7 2 4蒸汽定压 13 7 2 5补水泵变频调速定压 14 7 2 6自来水定压 14 7 2 7溢水定压形式 14 7 3本设计的定压方式 14 8 系统附属设备选型 14 8 1循环水泵的布置与选择 14 8 2补给水泵的选择计算 17 8 2 1补给水泵的选择要求 17 8 2 2补给水泵的选择计算 17 8 3除污器的选择 19 8 4集气罐的选择 19 8 5补偿器的选择 19 参考文献 19 1 设计概况 1 1课程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在完成供热工程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 小型室内供暖工程为设计题目 通过本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本课程所学内容 掌握供 暖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方法及步骤 学会收集与设计有关的原始资料 包括室外气 象条件 工艺过程 建筑结构以及室内空气设计参数等相关资料 熟悉设计规范 标 准 手册和必要的参考书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培养正确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方案 确定 设计计算 绘制图纸 编写设计说明书等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 1 2设计要求 依据 原始资料等 1设计原始资料 1 土建资料 建筑 结构图纸及说明 2 气象资料 采用天津市气象资料 室内设计参数根据建筑用途按设计规范及手 册选取 3 热源及参数 热媒由集中锅炉房或换热站供给 供 回水温度为85 60 热力入 口资用压力为 30kPa 2设计基本依据 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 20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03 1 3建筑物位置 层数及功能 本工程为位于天津的二十一层住宅楼 每层两个单元 一单元和二单元完全对称 每单元有两个热用户 系统与室外管网连接 该工程采用接外热网机械循环 垂直分 层 下供下回式水平双管热水供暖系统 1 4室内供暖要求和特殊要求 本工程为居民楼室内供暖系统 要求供暖热舒适性高 可调节性强 并且安全可靠 使用年限长 尽量美观 便于装修 无其他特殊要求 1 5采暖设备和管路在室内布置的一般要求 散热器要求 散热性能良好 金属热强度大 能够满足热用户要求 且价格便宜 经 久耐用 使用寿命长 安装要求 采暖设备要求明装 便于设备工作和设备检修 管路在室内布置时 应 尽可能暗装 阀门等处设置检修口即可 但不可过多改变管路方向 1 6初步方案比较 1 技术方案 采用下供下回式系统 这个系统作用范围比较大 下供下回有以下优点 1美观 房间内的管路数减少 可集中进行隐藏处理 2在下部布置供水干管 管路直接散热给室内供暖 热损失减少 3在施工中 每装好一层散热器 即可供暖 给冬天施工带来很大方便 4比较容 易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综合考虑 采用下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 2 不足之处 不能进行局部调节 2 设计参数的计算和确定 2 1设计温度的确定 查询刘梦真 王宇清著 高层建筑采暖设计技术 得以下室内设计参数 卧室 20 厨房 16 卫生间 25 客厅 20 阳台 20 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7 2 2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确定 外承重墙 钢筋混凝土 炉渣混凝土聚苯板墙体 K 0 530W 2 m 热惰性指标D 2 904 亮窗 铝合金辐射率 0 15Low E 中空玻璃 空气12mmK 2 5W 2m 3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建筑物供暖热指标计算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3 211Q Q Q Q Q X j 3 1 其中 Q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J Q 1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X Q 1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2Q 冷风渗透耗热量 3Q 冷风侵入耗热量 3 1房间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计算 通过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其中附加耗热量包括 a 朝向修正耗热量b 风力附加耗热量c 高度附加耗热量 3 1 1通过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a t t KF Q w n 3 2 3 1 2通过围护结构的朝向修正耗热量 通过围护维护结构的朝向修正耗热量是考虑建筑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对围护 结构基本耗热量的修正 由基本耗热量乘以朝向修正率而得出 表2 5相应的朝向修正率N NE E SE S SW W NW 0 05 0 05 0 05 0 15 0 15 0 15 0 05 0 05 3 1 3通过围护结构的风力附加耗热量 风力附加耗热量是考虑建筑物室外风速变化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修正 一般情况下不考虑风力附加 只对建筑物在不避风的高地或者特别突出的建筑物才 附加 因此天津市高层建筑的建筑风力附加取为0 本设计中此项不用计算 3 1 4通过围护结构的高度附加耗热量 暖通规范 规定 民用建筑 楼梯间除外工业辅助建筑物的高度附加率 当房间高 度超过4m 时 每高出1m 附加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和其他围护耗热量的2 但总的附加小于等 于15 综上所述 围护结构的总耗热量等于三者之和 即 1 1 111f ch w n g x j x x t t aKF x Q Q Q g x 高度附加率 150 x ch x 朝向修正率 f x 风力附加率 3 2冷风渗透耗热量 冷风渗透量 278 02w n p t t c Q 3 3 0n lL v 3 4 278 0 单位换算系数 W h KJ 278 0 1 V 通过门窗缝隙渗入的总空气量 h m 3 w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3 m kg p c 冷空气的定压比热 1C kg KJ c p 查 实用供暖空调设计手册 相关数据可以得到 天津市的冷风朝向修正系数 2 0 n 3 3冷风侵入耗热量 冷风侵入耗热量 外门基本耗热量 外门附加耗热量 对于民用建筑和工厂辅助建筑物短时间开启的外门 不包括阳台门 太平门和空 气幕的外门 一道门为65n 二道门 有门斗为80 三道门 有两个门斗为60 其中 n 为门所在楼层数 本例中外门常闭 冷风侵入耗热量不予考虑 3 4供暖房间热负荷计算示例 以二层A 户型主卧为例进行热负荷计算过程如下 已知 取定C t n 15根据 1 1 11 1f ch w n g x j x x t t aKF x Q Q Q 南外窗 27 28 15 1m F 5 22C m W K W Q 8 1458 02715 27 2 1 东外墙 286 99 24m F 53 02C m W K W Q 0 13405 12753 086 911 西外墙 W Q 6 16505 01 2753 09 26 31 南外墙 W Q 3 75 201 27153 039 21 地面 W Q 4 030 43 冷风渗透 W Q 1 352 3 21Q Q Q Q W 2 9261 358 1454 370 3 756 1650 134 将上述各计算数据列入下表中 其他各层各房间的计 算方法同上 数据依次列入附表中 4 供暖系统方案选择与确定 4 1供热系统形式的选择 4 1 1按系统循环动力 分重力循环和机械循环供暖系统 重力循环系统靠不同水温的密度差为动力而 进行循环 无循环水泵 机械循环系统靠水泵的动力强制循环 系统循环作用压力大 系统作用半径较重力循环高 4 1 2按管道连接及热媒流经路程 分同程式和异程式 供暖管网采用同程式布置 通过各个立管的循环环路的总长 度相等 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易于平衡 减轻了在远近立管处出现的流量失调而引起 在水平方向冷热不均的现象 即水平失调 但缺点是金属耗量过大 异程式系统会使通过各个立管环路压力损失较难平衡 但金属耗量小 易于布置 造价低廉 4 1 3按系统每组立管数不同 分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 若采用单管式系统各层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不相等 越 在下层进水温度越低 因而在下层的散热器片数或组数要相对比上层的多 若采用双管系统 由于各层散热器与锅炉的高差不同 虽然进入和流出各层散热 器的供回水温度相同 也将形成上层作用力大 下层作用力小的现象 从而导致流量不 均而上下层冷热不匀的现象 即垂直失调 4 1 4按供水方式 分上供下回式 下供下回式 中供式 下供上回式和混合式热水供暖系统 综上所述 在本设计中 均采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 双管同程式系统 一至十层为第 一采暖分区 十一到二十一层为第二采暖分区 4 2管道的布置 本设计中建筑有专用管道竖井 因此 本设计中的供水回水干管管道均布置于管 道竖井中 室内水平干管敷设在地板下面 5 散热器选择和计算 根据计算出的各供暖房间的耗热量 我们可计算出每个房间所需要布置的散热 器面积 从而确定散热器的片数和个数 5 1散热器材质的选择 铸铁散热器长期以来得到广泛应用 它具有结构简单 防腐性好 使用寿命长以 及热稳定性好的优点 但其金属耗量大 金属热强度低于钢制散热器 查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贺平等著 供热工程 选择铸铁散热器 根据建筑结构 和特点 住宅楼选择铸铁散热器型号为TZ2 5 5 M132型 散热面积片 24 02m 水容量1 32L 片 重量7Kg 片 工作压力0 5MPa 传热系数286 0426 2t K 5 2散热器散热面积和片数的计算 按照各个散热器上提供的热负荷 计算流过各根立管各层散热器的供回水温度 根据散热器的一些性能参数 散热器的进回水温度和散热器需要提供的负荷 我们可 算出每个散热器的片数 根据公式 sh sg pj t t t 5 1 h g N i i g i t t Q Q t t 5 2 5 3散热器的计算示例 下面以一至十层立管上的客厅为例 计算所需要布置的散热器片数和个数 举客 厅为例 来计算说明 已知 C t n 20W Q 5 480 C t pj 5 7212 C t t t n pj 5 52205 7212 钢制扁管散热器600 400 286 0462 2t K 修正系数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先假设0 11 散热器连接形式同侧上进下出 修正系数 0 12 散热器安装形式A 200mm 修正系数 02 13 22 15 5264 702 1115 t K Q F 5 3钢制扁管散热器 每片散热器面积为片 24 02m 计算片数 片09 524 022 1 f F n 得 95 01 实际片数 21 83 424 016 195 0m f F n 取整数 n 5片 其余散热器片数计算方法与此相同 如若片数较多 则应该根 据片数限制布置多个散热器 以使其满足供热要求 详细情况列于附表中 5 4散热器的布置 散热器的布置原则是应以最好的散热方式将热量自散热器传给室内的空气 保 证工作区温度均匀事宜 同时尽量减少占室内空间 应满足以下条件 1房间有外窗时 散热器应安装在每个外窗的窗台下 2为了防止冻裂 双层外门的外室以及门斗内不宜布置散热器 3散热器宜明装 4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布置在底层 由以上布置条件 在图中布置散热器和立管的位置如图中所示 由此可以进一步 确定各供暖管线的长度和位置 6 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6 1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各管段压力计算 1根据各管段的热负荷 求出各管段的流量 计算公式如下 h kg t t Q t t Q G h g h g 86 0 10187 6 1 2在干管的水力计算中采用推荐经济比摩阻Rpj 60 120pa m 确定其管径 由经济比摩阻和热流量从表中查出最接近经济比摩阻的管径 从而确定 出供水干管各个管段 立管和回水总干管的管径 再根据所得管径确定其压降和流速 3确定长度压力损失 Py Rl 将每一管段R 与l 相乘 列于水力计算表中 4确定各管段局部阻力损失Z 先确定局部阻力系数 根据室内系统管路的实际情况 列出各管段的局部阻力 管件名称 并查出各个局部阻力管件的阻力系数 计算各管段的局部阻力 d P P 6 2 将求出的 P j 列于水力计算附表中 5计算各管段的压力损失j y P P P 6 3 列于附表中 6用同样方法 计算通过其它立管的环路 从而确定出各立管与供回 水干管的管径及其压力损失 并将所得数据列于管路水力计算表中 6 2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管路不平衡率校核计算 6 2 1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各管段压力计算 因为各个立管之间是相互并联的关系 因而只要算出热水供暖系统最不利循环 环路与各并联环路之间 不包括共同管段的计算压力损失相对差额 保证其不大于15 如以第一个系统中的1号管段为例 根据其流量s m G 03 pj R 和查出其管径mm DN 40 然后再查 供热工程 表4 1 利用内插法可以确定出其比摩阻m Pa R 74 61 流速s m v 397 0 Rl P y Pa 592 51621 44066 117 局部阻力管件 40 C 90弯头 四个28 4 乙字弯 两个35 12 闸阀一个2 13 Pa P d 84 149 Pa P P d j 93 149 Pa P P P j y 52 5162 将所得数据列于管路水力计算表 详见附表3 1 6 2 2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水力不平衡率计算 6 2 2 1同程式系统水力计算示例 水力计算图详见附图 1最远立管环路L 18的计算 最远立管L 18管段包括1 19管 采用推荐的比摩阻m Pa R pj 12060 确定管径 具体结果见附录3 1 最远立管L 18环路的总压力损失为 Pa P P P j f L 43 20135 18118 2最近立管L 1的计算 1L 包括1 20 36 19 管段20 36的压力损失为 Pa P P j f 34 19328 3620 最近立管L 1的总压力损失为 Pa P P P j f L 56 25723 19 36 2011 管段20 36的压力损失为 Pa P P j f 34 19328 3620 3计算最近立管L 1与最远立管L 18的压力损失不平衡率 最近立管的20 36与最远立管的 2 18并联Pa P P j f 9 16376 182 不平衡率 1892 16376 06 16376 绝对值在 15以外 不满足平 衡 调整18管段的阻力系数 使5 29 a P d p 75 548 Pa P P j f 33 19328 182 不平衡率 00003 092 16376 33 16376 在 15以内 满足要求 4立管L 2环路的计算 资用压力 Pa P P P P j f j f 52 31 220 立管2L L 2计算压力 Pa P L 126 6872 不平衡率 15 3852 1110 126 68752 1110 调整37管路上阻力管件的压力 使得 Pa P L 186 12762 不平衡率 15 3 1452 1110 18 1110 5对其他立管 同上进行计算进行校核 如果不能满足要求 则适当的改变局阻 直到 各个管段都达到平衡要求为止 6 2 2 2异程式系统水力计算示例 水力计算图详见附图 1各个管段的管径与流速确定方法同上 水力计算详述如下 2确定最不利环路为管段1 25 总压力损失为P Pa P P P j f 74 37484 251 3立管L 1环路的水力计算 根据并联节点压力平衡的原则 最近立管L 1的1 25与最远立管L 12的1 25并联 不考虑公用段 3 23管段的压力就是管段26的资用压力 即 Pa P P P j f 89 26148 23 326 资Pa P P j f 436 21530 不平衡率 15 1089 26148 426 26148 满足平衡的要求 4立管L11环路计算资用压力 Pa P P j f 64 8055 13 Pa P P j f 82 7703 36 不平衡率 15 4638 8055 815 8055 满足平衡要求 5对其他立管 同上进行计算进行校核 如果不能满足要求 则适当的改变局阻 直 到各个管段都达到平衡要求为止 7 系统定压方式选择 7 1用户支管定压 在设计的过程 要满足压力平衡 在通往各用户的支管上都安装了截止阀来消耗 多余的资用压力 另外当部分管段出现故障而需要维修时 为了尽量不影响其它管段 的继续供热 许多支干管上需要安装闸阀 7 2热水供热系统定压方式 热水供热系统常见定压方式有 膨胀水箱定压 普通补水泵定压 气体定压罐定 压 蒸汽定压 补水泵变频调速定压 稳定的自来水定压等多种补水定压方式 7 2 1膨胀水箱定压 在高出采暖系统最高点处 设一水箱维持恒压点定压的方式称为膨胀水箱定压 其优点是压力稳定不怕停电 缺点是水箱高度受限 当最高建筑物层数较高而且远离 热源 或为高温水供热时 膨胀水箱的架设高度难以满足要求 7 2 2普通补水泵定压 用供热系统补水泵连续充水保持恒压点压力固定不变的方法称为补水泵定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 投资少 便于操作 缺点是怕停电和浪费电 7 2 3气体定压罐定压 气体定压分氮气定压和空气定压两种 其特点都是利用低位定压罐与补水泵联 合动作 保持供热系统恒压 氮气定压是在定压罐中灌充氮气 空气定压则是灌充空 气 为防止空气溶于水腐蚀管道 常在空气定压罐中装设皮囊 把空气与水隔离 气体 定压供热系统优点是 运行安全可靠 能较好地防止系统出现汽化及水击现象 其缺点 是 设备复杂 体积较大 也比较贵 多用于高温水系统中 7 2 4蒸汽定压 蒸汽定压是靠锅炉上锅筒蒸汽空间的压力来保证的 对于两台以上锅炉 也可采 用外置膨胀罐的蒸汽定压系统 另外 采用淋水式加热器和本公司生产的汽动加热器 也可以认为是蒸汽定压的一种 蒸汽定压的优点是 系统简单 投资少 运行经济 其缺点是 用来定压的蒸汽压力 高 低取决于锅炉的燃烧状况 压力波动较大 7 2 5补水泵变频调速定压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供热系统的压力变化改变电源频率 平滑无级地调整补水泵 转速而及时调节补水量 实现系统恒压点的压力恒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省电 便于调节控制压力 缺点是 投资大 怕停电 7 2 6自来水定压 自来水在供热期间其压力满足供热系统定压值而且压力稳定 可把自来水直接 接在供热系统回水管上 补水定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简单 投资和运行费最少 其缺点是 适用范围窄 且水质不处理直接供热会使供热系统结垢 7 2 7溢水定压形式 定压阀定压 高位水箱溢水定压及倒U 型管定压等 7 3本设计的定压方式 经过水力计算知道系统的压力损失为30kPa 小于外网资用压力 只用消除过于压力即可 从建筑物的结构出发 考虑经济性实用性 综上比较 所有供水系统采用用户支管上安装截止阀定压与补给水泵定压相结合的 定压方式 另外用户系统内的压力不应超过该用户系统用热设备及其管道构件的承压能力 供暖用户系统采用的钢制扁管散热器的承压能力为0 5MPa 8 系统附属设备选型 8 1循环水泵的布置与选择 网路循环水泵是驱动热水在热水供热系统中循环流动的机械设备 根据系统布置特点 为了满足整个建筑室内的供暖需求 给各个系统分别选用自 己本身的水泵和备用水泵来定压 再由主干线通至室外市政管网 循环水泵的计算 1循环水泵流量的计算 2121 A Q c Q G n n 8 1 n Q 供暖用户系统的设计热负荷MW 21 网络的设计供回水温度C A 采用不同计算温度的系数 取mm A 860 2循环水泵的扬程的计算 y w r H H H H 8 2 H 循环水泵的扬程 O mH Pa 2 r H 网络循环水通过热源内部的压力损失 O mH Pa 2 一般可选取O mH H r 21510 w H 网络主干线供回水管的压力损失 O mH Pa 2 y H 主干线末端用户系统的压力损失 O mH Pa 2 本设计水泵选型计算 由于四层至十二层结构相同 只是相互对称 水力计算相同 所以只计算一边 另一 边和它对于水泵选型完全相同 分别对各个供水系统的循环水泵进行计算和选择 从暖通天正软件中进行水泵 的选型 按照计算值分别选择两台水泵 一台正常使用 一台备用 由 Pa kPa O mH 912 取Pa O mH H r 系统1 h m s m Q 8864 1 0331 O mH kPa H H H H y w r 2129 142 14006 系统1选择水泵型号 A IS 水流量 h m 08 274 104 13 扬程 m 50 17功率 KW 5 7尺寸 长 宽 高 mm 系统2 h m s m Q 3672 0 0332 O mH kPa H H H H y w r 2298 系统2选择水泵型号 A IS 水流量 h m 08 274 104 13 扬程 m 50 17功率 KW 5 7尺寸 长 宽 高 mm 系统3 h m s m Q 25 5 00146 0333 O mH kPa H H H H y w r 2355 系统3选择水泵型号 A IS 水流量 h m 25 133 扬程 m 50 28功率 KW 5 7尺寸 长 宽 高 mm mm 系统4 h m s m Q 365 2 0334 O mH kPa H H H H y w r 2481 126 系统4选择水泵型号 250 3250 IS 水流量 h m 08 274 104 13 扬程 m 50 1900 2050 20 功率 KW 5 1尺寸 长 宽 高 mm 系统5 h m s m Q 91 1 00053 0335 O mH kPa H H H H y w r 2588 131 系统5选择水泵型号 A IS 水流量 h m 08 274 104 13 扬程 m 50 17功率 KW 5 7尺寸 mm 系统6 h m s m Q 06 2 0336 O mH kPa H H H H y w r 2622 145 系统6选择水泵型号 A IS 水流量 h m 08 274 104 13 扬程 m 50 17功率 KW 5 7尺寸 长 宽 高 mm 8 2补给水泵的选择计算 8 2 1补给水泵的选择要求 查询 锅炉房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补给水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闭式热力网补水装置的流量 不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流量的2 事故补水量不 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流量的5 2开式热力网补水泵的流量 不应小于生活热水最大的设计流量和供热系统泄 漏量之和 补水装置的压力不应小于补水点管道压力加30 50kPa 当补水装置同时用于维持管网静态压力时 其压力应满足静态压力的要求 3补给水泵的扬程 不应小于补水点压力加30 50kPa 的富裕量 4补给水泵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 其中1台备用 8 2 2补给水泵的选择计算 本设计的系统中 系统1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