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常见设计知识及问题点汇总_第1页
暖通空调-常见设计知识及问题点汇总_第2页
暖通空调-常见设计知识及问题点汇总_第3页
暖通空调-常见设计知识及问题点汇总_第4页
暖通空调-常见设计知识及问题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暖通空调 常见设计知识及问题点汇总暖通空调 常见设计知识及问题点汇总 一 系统设计问题 一 系统设计问题 1 1 水泵在系统的设计位置 水泵在系统的设计位置 一般而言 冷冻水泵应设在冷水机组前端 从末端回来的冷冻水经过冷冻水泵打回 冷水机组 冷却水泵设在冷却水进机组的水路上 从冷却塔出来的冷却水经冷却 水泵打回机组 热水循环泵设在回水干管上 从末端回来的热水经过热水循环泵 打回板式换热器 2 2 冷却塔上的阀门设计 冷却塔上的阀门设计 2 1 冷却塔进水管上加电磁阀 不提倡使用手动阀 2 2 管泄水阀应该设置于室内 若放置在室外 由于管内有部分存水 冬天易冻 3 3 电子水处理仪的安装位置 电子水处理仪的安装位置 放置于水泵后面 主机前面 4 4 过滤器前后的阀门 过滤器前后的阀门 过滤器前后放压力表 5 5 水泵前后的阀门 水泵前后的阀门 5 1 水泵进水管依次接 蝶阀 压力表 软接 5 2 水泵出水管依次接 软接 压力表 止回阀 蝶阀 6 6 分 分 集水器集水器 6 1 分 集水器之间加电动压差旁通阀和旁通管 管径一般取 DN50 6 2 集水器的回水管上应设温度计 7 7 各种仪表的位置 各种仪表的位置 布置温度表 压力表及其他测量仪表应设于便于观察的地方 阀门高度一般离地 1 2 1 5m 高于此高度时 应设置工作平台 8 8 机组的位置 机组的位置 两台压缩机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小于 1 0m 制冷机与墙壁之间 的距离和非主要通道的距离不小于 0 8m 大中型制冷机组 离心 螺杆 吸收式 制冷机 其间距为 1 5 2 0m 制冷机组的制冷机房的上部最好预留起吊最大部 件的吊钩或设置电动起吊设备 二 水路设计问题点汇总 二 水路设计问题点汇总 问题点一 水管的坡度要合理问题点一 水管的坡度要合理 1 水平支 干管 沿水流方向应保持不小于 0 002 的坡度 2 机组水盘的泄水支管坡度不宜小于 0 01 3 因条件限制时 可无坡度敷设 但管内流速不得小于 0 25m s 问题点二 冷凝水干管的设计问题点二 冷凝水干管的设计 1 冷凝水应就近排放 一般排于卫生间地漏 2 凝水干管的长度设计要考虑因坡降引起的高度 管两端高低落差距离不能大 于吊顶高度 问题点三 选择合适的管路阀件问题点三 选择合适的管路阀件 1 立管与水平管连接处装调节阀 3 水管路的每个最高点设排气装置 当无坡度敷设时 在水平管水流的终点 3 立管最低处连接关断阀 便于维修立管 4 水管的热力补偿可以利用弯头自然补偿 不足时也可加设膨胀补偿器 问题点四 水管布置问题点四 水管布置 1 立管在管道井内不宜乱放 宜靠墙靠角安放 见附图 2 管道在水平面内禁止穿越楼梯 剪力墙 配电室等 问题点五 水管保温问题点五 水管保温 1 保温结构一般由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 2 保温层厚度要根据热力计算确定 经验值可参考 民用建筑空调设计 P279 3 保温材料可因地制宜 就近取材 应采用非燃或难燃材料 必须符合 建筑设 计防火规范 问题点六问题点六 水力计算水力计算 1 空调水系统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差额 不应大于 15 2 水管路比摩阻宜控制在 100 300Pa m 问题点七问题点七 水系统补水水系统补水 1 空调水系统补水应经软化水处理 仅夏天供冷的系统可采用电子水处理 仪 2 系统补水量取系统水容量的 2 3 补水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段 三 末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点 三 末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点 1 1 接风管的风盘的风口设计 见附图接风管的风盘的风口设计 见附图 1 第一个送风口与风盘的出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2 带有两个出风口的风盘送风管要变径 3 风盘的送风口与回风口距离要适当 5 米 2 2 风机盘管的进出水管路设计 见附图 风机盘管的进出水管路设计 见附图 1 21 2 1 进出水管路为 上进下出 2 风盘与供回水干管的相对标高不小于 200mm 3 进水管上依次接过滤器 闸阀 和软接 4 出水管上接软接 闸阀 3 3 同型号风盘的出风口数量的确定 同型号风盘的出风口数量的确定 同型号风盘的出风口数量可视空调区域的不同而定 见附图 1 3 4 4 两个小包间共用一个风盘的气流组织 两个小包间共用一个风盘的气流组织 两个小包间共用一个风盘 每个包间可设一个出风口 两个包间的回风口可以通 过串联接到风盘的回风口上 见附图 1 4 5 5 靠近窗口的风盘布置 靠近窗口的风盘布置 为抵挡室外冷负荷渗透 风机盘管应该尽量靠近外墙 外窗布置 见附图 1 5 6 6 大空间的风机盘管的布置 大空间的风机盘管的布置 在大空间布置风机盘管时 宜以 中间回风 两边送风 的气流组织方式布置风 盘 见附图 1 6 7 7 嵌入机的布置 嵌入机的布置 嵌入机布置时离边墙的距离不得大于 3 米 诸如会议室 多功能厅等布置嵌入机时应该选用小冷量的多台机器 均匀布置 8 8 内机选型 内机选型 大空间可选用嵌入机 长方形办公室最好选用卡式机 9 9 风口选型 风口选型 高空间不宜选用散流器送风 风不宜送达工作区 最好使用可调双层百叶送风口 1010 回风箱的做法 回风箱的做法 空气处理机的回风设计 在回风处做比较大的回风箱 在回风箱一侧开回风口 该做 法可调节气流 降低噪音 见附图 1 7 11 11 根据房间功用和冷负荷设计合适的风盘 根据房间功用和冷负荷设计合适的风盘 风盘选型要以设计负荷为依据 风盘布置要考虑空调房间的特点尽量布置美观 见附图 1 8 四 风系统设计问题注意点 四 风系统设计问题注意点 1 送 排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送 排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排风口与送风口至少保持 3 米的距离以防气流短路 图示 图 1 效果差 原因 送风口和排风口距离太近 图 2 效果好 2 选用合适的风阀 选用合适的风阀 从原则上讲 系统风压平衡的误差在 以内 可以不设调节阀 但 实际上仅靠调风管尺寸来调风压是很困难的 所以 要设风量调节阀进行调节 风管分支处应设风量调节阀 在三通分支处可设三通调节阀 或在分支处 设调节阀 明显不利的环路可以不设调节阀 以减少阻力损失 在需防火阀处可用防火调节阀替代调节阀 送风口处的百叶风口宜用带调节阀的送风口 要求不高的可采用双层百叶 风口 用调节风口角度调节风量 新风进口处宜装设可严密开关的风阀 严寒地区应装设保温风阀 有自动 控制时 应采用电动风阀 3 风管的布置 风管的布置 要尽量减少局部阻力 即减少弯管 三通 变径的数量 弯管的中心曲率半径不要小于其风管直径或边长 一般可用 1 25 倍直径 或边长 为便于风管系统的调节 在干管分支点前后 应预留测压孔 测压孔距前 面的局部管件的距离应大于 5b b 为矩形风管的长边或圆形风管的直径 距后面 的局部管件的距离应不小于 2b 通风机出口处气流较稳定的管段上宜应预留测压 孔 4 新风进口位置新风进口位置 进风口宜设在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 保证空气质量 宜设在北墙上 避免设在屋顶和西墙上 并宜设在建筑物的背阴处这样可 以使夏季吸入的室外空气温度低一些 进风口底部距室外地面不宜小于两米 当进风口布置在绿化地带时 则不 宜小于一米 应尽量布置在排风口的上风侧 且低于排风口 并尽量保持不小于 米 的间距 5 新风口的要求新风口的要求 宜采用固定百叶窗 多雨地区宜采用防水百叶窗以防雨水进入 为防止鸟类进入 百叶窗内宜设金属网 排风管的新做法 排风管的新做法 类似酒店客房的排风系统设计可如下考虑 利用排气扇将室内风排到走廊的吊顶 内 在走廊设排风管排风 为有效利用余热 排风机可设置于卫生间 图示 7 7 风口与边墙的距离风口与边墙的距离 风口距墙不应小于 1 米 8 8 风口的选用风口的选用 新风口 送风口用双层百叶风口 回风口用格栅风口 排风口用双层百叶 氟系统由于风量一般比较小 如要求冬季采暖需要 宜采用用双层百叶 不能用散流器 风机盘管带两个风口时宜选用带调节阀的双层百叶 9 9 风口的凝露风口的凝露 风口凝露是由于风口小 温度低 可加大风口尺寸防止凝露 图示 1010 静压箱的计算 静压箱的计算 静压箱控制风速宜不大于 1 5m s 出风截面积 A G V G 为送风量 各方向截面积应一样 一般的系统可以用风口变径加消音器代替静压箱 1111 防排烟换气次数的确定 防排烟换气次数的确定 消防水泵间不小于 4 次 变电室 5 8 次 变电室 5 8 次 1212 排烟口的布置 排烟口的布置 走廊超过 60 米 做排烟口 电梯前室用常开型多叶送风口 每层设一个 楼梯间用自垂百叶风口 2 3 层设一个 1313 房间的空气压力状态 房间的空气压力状态 建筑物内的空气调节房间应维持正压 建筑物内的厕所 盥洗间 各种设备用房应维持负压负压 旅馆客房内应维持正压 盥洗间应维持负压 餐厅的前厅应维持正压 厨房应维持负压 餐厅内的空气压力应处于前厅和厨 房之间 1 1 吊顶内的风管布置原则 吊顶内的风管布置原则 从上到下依次为 排烟风管 排风管 送风管 水管 1 1 送 排风口的相对位置 送 排风口的相对位置 空调房间并行送排风管时 送排风口尽量不要并列布置 最好交错布置 图 效果差 图 效果好 1 1 送风管的设计 送风管的设计 尽量使风在送风管内不倒走 确保良好的管内气流流动和出风效果 1717 三通与风管的搭接 三通与风管的搭接 和三通相接的管径要于三通的口径保持一致 不要变径 避免局部损失过大 关于通风 排烟和防烟 1 排除余热余湿的通风换气次数的确定 消防水泵间不小于 8 次 h 变电室 10 次 h 2 排烟主要是对地下车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