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idWorks的电除尘器振打装置设计_第1页
基于SolidWorks的电除尘器振打装置设计_第2页
基于SolidWorks的电除尘器振打装置设计_第3页
基于SolidWorks的电除尘器振打装置设计_第4页
基于SolidWorks的电除尘器振打装置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基于 SolidWorks 的电除尘器振打装置设计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 机电学院所学专业: 机电技术教育导师姓名: 完成时间: 摘 要本文分析国内外振打装置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电除尘器振打装置的工作原理,确定了采用既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又具有普遍性的侧部挠臂锤振打的设计方案。针对 目前侧部挠臂锤 振打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设计方法。本文利用Solidworks 快速建立机械零件的三维实体绘图和三 维装配这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设计软件,对侧 部挠臂锤振打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实体造型设计与装配,较完善的对侧 部挠臂锤振打装置的结构展示和设计。关键词:电除尘器;振打装置;特征;装配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vibration device research and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rapping device working principle, identifi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has universal flexible side arm vibration hammer design. Side view of the current torsion arm vibration hammer some issues to improve the design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Solidworks mechanical parts to quickly cre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graphics and three-dimensional entities, such powerful assembly of computer-aided graphics and design software, the opposite arm of the Department of torsion vibration hammer device to carry out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solid modeling design and assembly, better Department of torsion contralateral arm vibration hammer device to display the structure and design.Keywords: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 ; vibration device; Characteristics;Assembly目 录1 引 言 .22 电除尘器振打装置分析与设计 .32.1 振打装置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32.2 振打装置设计方案分析 .32.3 Solidworks 软件的选择 .43 振打装置造型设计过程 .53.1 造型设计分析 .53.2 振打锤造型设计 .53.2.1 设计分析 .53.2.2 销造型设计 .53.2.3 夹板造型设计 .63.2.4 锤头造型设计 .73.3 振打锤臂造型设计 .73.3.1 设计分析 .73.3.2 锤臂造型设计 .73.4 振打轴造型设计 .93.4.1 设计分析 .93.4.2 轴一的造型设计 .93.4.3 轴二的造型设计 .113.4.4 轴三的造型设计 .113.5 振打轴承造型设计 .123.6 连接件造型设计 .133.6.1 联轴套造型设计 .133.6.1 螺母和螺栓实体造型 .144 振打装置的虚拟装配 .144.1 装配分析 .144.2 振打锤、振打锤臂和螺栓的装配 .154.3 振打轴的装配 .164.3 总装配仿真 .16结束语 .17谢辞 .17参考文献 .181 引 言进入新世纪以来,环保问题愈来愈成为全球迫切关注的问题,国家对污染控制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 对粉尘排放的要求也大幅提高。电除尘器作为净化烟气、控制大气污染的主要方式,在控制大气 污染方面 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以来,我国的 电除尘器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到20世纪末,我国已经作为世界电除尘器大国出现在国际舞台。世界上第一台电除尘器于 1885 年问世,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电除尘器才真正落户于中国,却由于历 史的原因在中国并没有受到重视。到了 20 世纪7080 年代,电除尘器在中国得到飞速发展,各工业部门普遍开展试验和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 是随着改革开放,国民 经济 的快速发展, 为电除尘器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市场。近几年来国产电除尘器运行表明,其设备结构和技术性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有些方面还优于原来引进的设备。国产电除尘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 1。振打装置是决定电除尘器性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做为电除尘器本体结构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状况自然要受到本体研究发展状况的制约。发展初期许多技术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因为对 粉尘在收尘极上的分布规律、粉尘收集过程、振打清灰过程以及振打清灰中的连带问题等等技术都很匮乏,更没有相关的经验数据。为此一批批技术人员为之努力着,奉献着。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国家大力支持自主技术的创新,并设立若干 863 火炬项目。我国相继研究设计了底部挠臂锤振打、双面挠臂锤振打、侧部旋转挠臂锤振打、中部旋转挠臂锤振打,并将国外的顶部电磁锤振打技术与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其进行改进设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济南北郊 热电厂 2 号炉改为顶部电磁锤振打电除尘器后,其效率保持 99.2%以上,而且 长期稳定。国内 还对经过 数十年的发展,用众多技 术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辛勤汗水换来了我国电除尘器振打装置技术的新景象。电除尘器广泛用于燃煤电厂、水泥、化工等行业的烟尘净化、回收。 电除尘器本体的设计制造需要具备丰厚的机械理论知识、工程安装知识和丰富的经验1我国电除尘行业2007年发展综述.北京: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电除尘委员会.2008积累,要求设计者对机械设计及理论、制造加工知 识的综合运用。但是在 实际设计制造中,除尘器本体的设计尺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需方的实际安装要求,包括安装地点的空间位置,环境条件以及与周边设施,并结合设计人员丰富的设计经验来完成。现在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充分发挥 CAD 软件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实现电除尘器产品虚拟设计,虚 拟装配,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经济性以及后期维护的经济性。目前的设计制造多以成功设计为参照,按照机械设计等方面设计手册的要求,尽早的发现问题,改进产品设计质量,在现场安装之前得到一个合理的设计,即能保证所设计产品质量又能充分满足客户要求,减少了设计成本,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的能力。振打装置是电除尘器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电除尘器的除尘性能,而且设计中还 要结合除尘器的原理方案设计、结构尺寸、 预期除尘效率等多方面因素。本毕业设计选择电除尘器振打装置作为设计内容,利用SolidWorks这一款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设计软 件系统,对振打装置进行造型设计装配。2 电除尘器振打装置分析与设计2.1 振打装置的原理和工作过程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 2:电除尘器是根据静电荷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而设计的,将两垂直竖 立的极板接通高压静电负极,称为阴极板;在阴极板间放置一个极板并接通正极,称为阳极板,在阴阳极板之间形成高压静电场。当粉尘中的尘粒通过高压静电场时,与电极间的正负离子和电子发生碰撞而荷电,带上电子和离子的尘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异性电极运动并积附在异性电极上。而振打装置就是用在电除尘器的清灰系统中,振打装置撞击积尘极板,极板在振打力的作用下产生振打加速度,使积附在极板、极 线 上的灰尘振落下来落入灰斗,完成清灰过程。2孙峰. 静电除尘应用原理. 黑龙江工程学院.20052.2 振打装置设计方案分析目前,静电除尘的振打装置均为敲打式结构,分 为顶部式和侧面式。在 满足振打装置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初步制定以下方案。方案一:顶部电磁锤振打;方案二:侧部挠臂锤振打。顶部电磁锤振打技术最先是由国外引进,具有结构尺寸小, 可靠性高等优点。近些年国内对其进行一定改进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考虑到经济因素以及其对安装技术的要求,目前的应用范围很有限。 侧 部挠臂锤振打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振打技术,在国内使用 时间较长,而且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范围。在 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不断的改进,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如振打装置设计参数选取不当, 致使振打力过大或过小; 振打轴支持不够发生断裂;与振打轴承连接处过早磨损等等 3。面对如此广大的市场空间和尚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加上本人在工厂实习 期间接触过侧部挠臂锤振打装置,故本设计选择侧部挠臂锤振打为设计方案,在振打锤的设置、振打力 传递 等环节上进行分析设计,希望对该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作出一点贡献。侧部挠臂锤振打是由传动装置旋转提升挠臂锤使锤达到最高势能位置时回转下落去振打整组捕尘极板排下面振打杆端部的砧板, 通过撞击使板面上各处获得振打加速度,激发极板表面震 动。 现结合实习中遇到的较普遍性的中型电除尘器为参照,对侧部挠臂锤振打装置作出具体设计如下。3薛永元 ,于英虎.电除尘器振打装置及其最佳运行.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2.(04)侧部挠臂锤振打通常由振打锤、振打锤臂、振打轴、振打轴承及连接螺栓组成,见图1所示。振打锤臂由两个半 锤臂通过螺栓连接做成,用来实现振打轴 与振打锤的固定连接;振打锤在离心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撞击振打砧,振打砧是与极板相连接,振打力通过振打砧传递给极板可以避免长期振打对极板造成的局部磨损与破坏。振打锤由夹板和锤头通过销相连接。在振打过程中将产生瞬间的强烈振打,所以设计销的两端会留出一段用于焊接,达到经济可靠的固定。振打锤 臂与振打锤通过销连接以使振打锤能够绕销自由摆动。 振打锤臂自身以及和振打轴都采用螺栓连接,拧紧螺母后均用点焊进行放松处理。 图1 侧 部挠臂锤振打从一个电场所需振打锤都装在一根轴上考虑,为避免振打锤同时振打引起的二次扬尘,安装时将振打锤相互错开一个角度。错开多大的角度合适需要通过计算,并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 验证以得到最佳角度。 结 合实习期间遇到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预设电除尘器中有13块极板,振打 轴上需要安装13个振打锤, 现设计振打锤错开的角度为30,如 图9所示。振打轴考虑安装加工方便,设计为由三根轴通过联轴套连接而成。振打轴由振打轴承支撑,设计振打轴 承为滑动轴承,以便于 轴 的安装。并将 轴承数目设计为四个,具体安装位置参见图 26所示。 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振打轴有效的支撑,避免了因支撑不够和受力不均导致的轴的偏心甚至轴的断裂,以及由此造成的轴承过早磨损。本设计方案具有:振打强度大;振打力比较均匀,性价比高, 应用范围广等特点。2.3 Solidworks 软件的选择SolidWorks是世界上第一款完全基于Windows的3DCAD软件,优异的三维设计功能,操作简单等一系列的优点,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SolidWorks 有全面的零件实体建模功能和简洁化的零件快速装配功能 ,还能够自动进行动态约束检查。用SolidWorks的拉伸、旋转、薄壁特征、倒角、高级抽壳、特征阵列、打孔和倒圆等功能可以更简单地得到要设计的实体模型。而且自SolidWorks2001 后内置的animator插件,秉承SolidWorks一贯的简便易用的风格,可以很方便的生成工程机构的演示动画。Solidworks作为Windows环境下的机械设计软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其强大的 设计功能可满足决大多数机械产品的设计需要。针对本设计是对振打装置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对电除尘器振打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选用SolidWorks 软件就能比较方便、快速的达到设计的目的。3 振打装置造型设计过程3.1 造型设计分析本实体建模设计采用 SolidWorks2007 来完成,在 设计过 程中应尽量明确建模过程, 简化建模特征步骤 ,从而有利于生成比 较理想的实体效果。 该振打装置主要由振打锤、振打锤臂、振打轴及连接螺栓组成。在造型设计中需要有清晰的设计思路,用最少的设计步 骤, 设计出最理想的实体效果。所以分别对振打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设计, 设计过程如下。3.2 振打锤造型设计3.2.1 设计分析振打锤由销、夹板、锤头三个零件装配组成,分别对 三个零件设计如下;3.2.2 销造型设计(1)启动SolidWorks 2007,单击【新建】 工具按钮,单击【零件】 ,创建一个新的零件文件 4。(2)该零件中的第一个特征是从所绘制的圆形轮廓拉伸而成的圆柱。单击【拉伸凸台/基体】 工具按钮,选择“上视基准面” 作为草图绘制平面, 单击“标准视图”工具栏 中的“ 正视于 ”按钮 ,在上 视基准面上 绘制销草图轮廓,用工具【圆】 绘制并用【智能尺寸】 标注尺寸,绘制草图如图2所示。图 2 销草图轮廓 图 3 销拉伸及倒角特征(3)单击【退出草图】 工具按钮,在弹出的“拉伸”属性管理器中,选择“终止条件”为“给定深度”,设 置“ 深度”为110mm。单击“ 确定”按钮 ,拉伸后的零件效果如图3所示。(4)该零件的第二个特征为倒角特征。单击【倒角】 ,选择“ 倒角类型”为4蓝荣香等. SolidWorks 零件设计技术与实践 2007 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角度距离”,并设置距离值为1mm,角度值为45 。选择销实体棱边,效果如图3所示。保存到文件“销.sldprt”关闭窗口。3.2.3 夹板造型设计(1)单击【新建】 零件确定,创建一个新的零件文件。(2)该零件的第一个特征为拉伸。单击【拉伸凸台/基体 】 ,在上视基准面上用工具【圆】 绘制夹板草图轮廓,并用 标注尺寸,如图4所示:(3)单击【退出草图】 工具按钮,在弹出的“拉伸”属性管理器中,选择“终止条件”为“给定深度”,设 置“ 深度”为10mm。单击“ 确定”按钮 ,拉伸后的零件效果如图5所示。(4)该零件的第二个特征为倒角特征。单击【圆角】 ,在圆角项目下设置半径 为 2mm,选择实体侧面四条交线,效果如图5所示。保存到文件“ 夹板.sldprt”后关闭 窗口。图4 夹板草图轮廓 图5 夹板完成效果图3.2.4 锤头造型设计(1)单击【新建】 零件确定,创建一个新的零件文件。(2)该零件设计步骤同“ 夹 板造型设计” ,绘制轮廓如图6所示,拉伸特征设置“深度”为60mm,圆角特征设置半径为5mm,实体效果如图7所示。保存到文件“ 锤头.sldprt”后关 闭窗口。 图6 锤头草图 图7 锤头完成效果图3.3 振打锤臂造型设计3.3.1 设计分析振打锤臂由上下两个零件构成,考虑到简化以后的装配过程,现按一个零件进行造型设计,零件为对称 实体所以可以考虑使用镜像实体特征。3.3.2 锤臂造型设计(1)绘制草图。创建一个新的零件文件,单击【拉伸凸台/基体】 ,在“前视基准面”上打开草 图绘制平面,单击【中心线】按钮 ,绘制三条垂直和一条水平辅助中心线,水平中心线与一条垂直中心线交与坐标原点,该零件零件为薄板零件可先画出草图的一侧然后使用【等距实体】 工具并设置“距离” 为10mm,最后用直线封闭图形所得绘制草图如图8所示。按图示尺寸使用“ 智能尺寸”对草图进行尺寸设定和标注。(2)单击退出草图 ,设置“深度”为70mm。拉伸后的零件如图9所示。(3)镜像特征。单击【镜像】 工具按钮,在 镜向面/基准面 下,在图形区域里展开FeatureManager 设计树选择“ 上视基准面” ,在要镜向的实体 下在图形区域中选择所拉伸的模型, 选中“选项”中的“合并 实体” 复选框,单击确定效果如 图9所示。(4)以“上视基准面 ”为基面 创建拉伸切除。绘制圆轮廓尺寸为14mm和18mm。设置“ 终止条件”为“两侧对称”。设置“深度” 为60mm。拉伸完成如图9所示。保存到文件“振打锤臂.sldprt”后关闭窗口。图8 振打锤臂草图尺寸图9 振打锤臂拉伸、 镜像、切除后效果3.4 振打轴造型设计3.4.1 设计分析通过合理布置振打轴上振打锤的周向布置可以实现对极板的周期性振打,可以满足振打过程的平稳要求,又能达到理想的清灰效果。该振打轴上的振打锤采用周向均布方式,按顺时针 方向依次错开30 的角度,如图10-图11所示。 图10 锤头镜像布置图 图11 轴上孔中心线效果3.4.2 轴一的造型设计轴一的一端接联轴器是一个阶梯轴,实体可通过两次拉伸完成。小径段上设有一个键槽,大径段需要安装振打锤, 设有两个与轴 一中心线相垂直的的通孔,两个通孔的中心线需要错开30的角度。(1)绘制草图。创建一个新的零件文件,单击【拉伸凸台/基体】 ,在“右视基准面”上打开草 图绘制平面,绘制草图并标注尺寸如 图12所示。(2)退出草图,在弹出的“拉伸”属性管理器中,选择“终止条件” 为“给定深度” ,设置“深度”为60mm。拉伸完成后,选择所得实体的右端面创建拉伸特征,绘制草图并标注尺寸如图13所示。(3)退出草图,在弹出的“拉伸”属性管理器中,选择“终止条件” 为“给定深度” ,设置“深度”为1150mm。拉伸后的零件如图14所示。图12 轴一阶梯段草图 图13 在端面在创建草图圆图14 轴一造型效果(4)设计键槽。键槽可通过拉伸切除材料来完成,在使用拉伸切除特征之前需要创建一个新参考基准面,以便绘制草图轮廓和确定切除位置。单击参考几何体工具栏上的【基准面】 工具按钮,出现基准面 PropertyManager,在“选择” 下选择等距距离 ,以前视 基准面为参照设置距离为15mm,生成“ 基准面1”,参见图14所示。单击【拉伸切除】 工具按钮,在新建的“基准面1”上绘制如图15所示的草图轮廓。退出草图,在 PropertyManager 中,在方向1下为“终止条件”选择“ 完全贯穿”。 如有必要,单击反向 来反转拉伸切除的方向。完成效果参见图14所示。图15 键槽草图轮廓(5)创建通孔。轴一上设有两个通孔,左起第一个通孔以上视基准面为基面创建拉伸切除完成即可。绘制圆轮廓如图16所示。退出草图, 设置“终止条件”为“ 两侧对称”。设置“深度” 为55mm 。拉伸完成参 见图14所示。因为轴一上第二个通孔的中心线错开了30的角度,需要先创建一个新的参考基准面。新建“ 基准面”以上视基准面为参照,选择” 两面夹角” 并设置角度为30,得到 “基准面2”如图17所示。以基准面2为基面创建拉伸切除,草图和拉伸切除效果如图14所示。对轴两端面边线创建245 的倒角特征,保存到文件“轴一.sldprt”后关闭 窗口。图16 孔草图尺寸图 图17 基准面2和孔草图3.4.3 轴二的造型设计轴二是一根直径为50mm长度为2490mm的光轴,轴上设有5个14mm 的通孔,每相邻两孔的中心线错 开30 的角度,相距500mm,第一个孔的中心线距端面245mm。结合以上的设计 步骤可知, 设计轴二上通孔的关 键问题是要创建合理的基准面,按照每创建一个基准面完成一个拉伸切除特征,需要创建5个基准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以前一基准面为参照, 选择”两面夹角” 并设置角度为30,得到所需基准面。最后完成实体如图18所示。 对轴两端 边线创建245的倒角特征,保存到文件“ 轴二.sldprt”后关闭窗口。图18 轴二造型3.4.4 轴三的造型设计轴三是一根直径为50mm长度为2800mm的光轴,轴上设有六个14mm 的通孔,每相邻两孔的中心线错 开30 的角度,相距500mm,最左边的孔的中心线距端面245mm。结合以上的设计 步骤可知, 设计轴三上通孔的关 键问题是要创建合理的基准面,按照每创建一个基准面完成一个拉伸切除特征,需要创建6个基准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以前一基准面为参照, 选择”两面夹角” 并设置角度为30,得到所需基准面。最后完成实体如图19所示。然后 对轴 两端面边线创建245的倒角特征,保存到文件“轴三.sldprt”后关闭窗口。图19 轴三造型效果3.5 振打轴承造型设计该振打轴承系实现了滑动轴承的功能,基本尺寸由已制造过的实物确定。振打轴承在振打装置中一方面对振打轴起到支撑及定位的作用,同时还用以与下部槽钢的连接。与其它部件的 连接不在本设计范围之内,故仅对振打轴承的本体进行设计。考率到简化装配 对轴承的上盖和下盖不分别设计,而是作为一个零件一次性建模完成。注意图18之中的尺寸0.01mm,是考虑到上盖与和下盖之间的配合而设计的,这样在一个零件上近似表现了配合的形式,绘制时要注意草图轮廓的闭合,否则将导致不能成功创建拉伸特征。(1)拉伸特征。创建一个新的零件文件,在“前视基准面”上创建拉伸特征,并在原点中心线的左侧绘制草图及标注尺寸如图20所示。设置拉伸“ 深度”为50mm,拉伸效果如图21所示。(2)镜像特征。单击【镜像】工具按钮, 选择“右视基准面”,选择要镜向的实体所拉伸的模型,选中“选项”中的“合并实体” 复选框,确定后效果如图23所示。(3)旋转切除特征。轴承的内孔为旋转切除特征, 单击【旋转切除】 工具按钮,在“ 右视基准面”上绘制如图21所示草图,退出草图,以水平中心线为旋转轴,选择“单向”和默认角度 为360 ,完成效果参 见图 23所示。(4)拉伸切除。选择轴承两肩平面,创建拉伸切除特征,绘制草图轮廓如图22所示。设 置“ 终止条件”为“完全贯穿” ,单击反向 反转拉伸切除的方向,完成效果如图23所示。保存到文件 “振打轴承.sldprt”后关闭 窗口。图20 轴承草图尺寸 图21 内孔拉伸切除草图轮廓图22 螺栓孔草图尺寸 图23 振打轴承造型效果图3.6 连接件造型设计3.6.1 联轴套造型设计联轴套用以振打轴之间的连接固定,尺寸由经验尺寸所得,联轴套为圆筒型零件,外径为70mm,内径 50mm。首先使用【拉伸凸台/ 基体】 工具, 绘制草图轮廓,拉伸“ 深度”为130mm得到实体。再对实体两端面共计四条边线创建245的倒角特征。完成零件参见图24所示。保存到文件“联轴套.sldprt”后关闭窗口。图24 联轴套 图25 旋转切除草图 图26 螺母 图27 螺栓3.6.1 螺母和螺栓实体造型螺栓用于振打锤臂自身的连接以及与振打轴的连接,需要用到的是GB5782-86螺栓M1280 和M1640以及GB6170-86螺母M12和M16 。尺寸根据 机械设计手册确定。指出螺纹部分为标 准形式,也不影响装配效果,故在本 设计里省略。(1)螺母设计。螺母实体可先从六边形草图轮廓拉伸得到六棱柱实体,然后对两端面边线处使用【旋转切除】 工具进行圆角处理,草图轮廓如图25所示。使用拉伸切除得到内孔,再为内孔创建0.945的倒角特征。效果如图26所示。(2)螺栓设计。同以上步骤,拉伸得到 实体后仅对一端面边线进行旋转切除圆角处理,另一端面继续拉伸得到螺柱实体,再 创建倒角特征,完成效果如图27所示。(3)分别设计完成 “螺母M12.sldprt”、 “螺栓 M12-80.sldprt”、 “螺母M16.sldprt”、 “螺栓M16-40.sldprt” 保存并关闭窗口。振打装置的主要组成结构以设计完成。4 振打装置的虚拟装配4.1 装配分析完成以上零件的造型设计之后,利用SolidWorks强 大的装配仿真功能,可以动态地查看装配体的所有运动,并且可以对运动的零部件进行动态的干涉检查。装配之前一定要明确装配要求,制定简洁清晰的装配过程,针对装配体零部件的相应特征选择合适的装配方式 5。本装配设计需要满足的装配要求参见图28所示。装配所需零件有轴一、轴二、轴三、振打 轴承共4件、 连轴套共2件、振打锤与振打锤臂及连接螺目螺栓各13件,制定以下装配方案:首先装配振打锤、振打锤臂和螺栓,保存为装配体文件,同时另存为零件文件,以便用于总装使用;其次装配振打轴和联轴套;最后是振打装置的总装。图28 振打装置装配图4.2 振打锤、振打锤臂和螺栓的装配(1)启动SolidWorks 2007,单击【新建】 工具按钮,单击【装配体】 ,创建一个新的装配文件,命名保存为“振打锤部件.sldasm”。(2)单击【插入零部件】 工件按钮,单击“浏览”,然后浏览至“销.sldprt”单击“打开”,在图形区域中单击即放置零件。使用同样的方法将“夹板.sldprt”、 “锤头.sldprt”、 “振打锤臂.sldprt”、 “螺母M12.sldprt”、 “螺栓M12-80.sldprt” 、“螺母M16.sldprt”、 “螺栓M16-40.sldprt” 零部件按所需数量添加到装配体。(3)装配振打锤。装配要求见图29所示。 单击【配合】 工具按钮,两个 夹板5叶修梓,陈超祥.Solidworks2007高级教程:高级装配.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为【距离】 ,设置距离为75mm,可以单击 来调整配合方向。销和夹板上的孔以及锤头中心孔为【同轴心】 配合关系。结合【重合】工具,如有必要,单击反向 来反转配合方向,或者单击同向对齐 与反向对齐 来反转配合方向。锤头与销对中装配,端面与相邻夹板面相距75mm。装配过程中要避免配合冲突,直至达到图示配合效果。(4)装配振打锤臂。装配要求如图30所示,螺栓、螺母与 锤臂的配合使用【同轴心】 和【相切】 配合关系完成。(5)振打锤和锤臂可绕销任意转动,考虑到除尘器工作状态下,振打装置转动,振打 锤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处于图30所示状态,所以振打锤臂小径孔面与销“同轴心”配合,结合【平行】 配合关系达到图示装配效果。保存后再另存为零件“振打锤部件 .sldprt”作为总 装配的插入零件。图29 振打锤 图30 振打锤和振打锤臂4.3 振打轴的装配(1)创建一个新的装配文件,命名保存为“振打轴.sldasm”。将 “轴一.sldprt”、 “轴二.sldprt”、 “轴三.sldprt”、 “联轴套.sldprt”零部件按所需数量添加到装配体。(2)联轴套与轴的装配关系如图31所示。联轴套对称装配,轴端面配合关系为【距离】 ,设置距离为 10mm。在装配 轴端面相 邻的两轴上的两个通孔时,可选择其通孔中心线,配合关系 为角度 并设置30 的角度,单击反向 来反转配合方向。选择左视图装配效果如图32所示。保存后再另存为零件“ 振打轴.sldprt”作为总装配的插入零件。图31 联轴套与轴装配示意 图32 轴上孔轮廓4.3 总装配仿真(1)创建一个新的装配文件,命名保存为“振打装置 .sldasm”。将 “振打轴.sldprt”、13件 “振打锤部件.sldprt”、4件“振打轴承.sldprt”零部件按所需数量添加到装配体。(2)将其中一个振打轴承设为固定,其余全部为浮动。依次对振打轴和振打锤臂进行装配,振打锤臂中螺栓M12 与振打轴上的孔14mm为“同轴心” 配合关系、振打锤臂大径内表面与振打轴外表面为“同轴心” 配合,装配效果参见图33、图34所示。振打轴承装配尺寸按 图28来确定, 轴承内圈与振打轴是“ 同轴心”配合。装配效果如图35所示。图33 总装左视效果 图34 局部段观察效果图35 振打装置(3)干涉检查。单击【干涉检查】 工具按钮, 计算结果为 。(4)仿真模拟。仿真模拟需要使用SolidWorks Animator动画插件,制作过程不在本设计范围之内,这里不再详述仅附带动画效果“ 振打 装置.avi ”以便观看学习。结束语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气污染控制仍任重道远。作为生产大气污染控制主要设备之一的电除尘器行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