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定位诊断及急性脊髓炎_第1页
脊髓定位诊断及急性脊髓炎_第2页
脊髓定位诊断及急性脊髓炎_第3页
脊髓定位诊断及急性脊髓炎_第4页
脊髓定位诊断及急性脊髓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髓疾病,神经内科李丽林,脊髓的外部结构,脊髓是脑干向下的延伸部分,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下端形成脊髓圆椎。圆椎尖端伸出终丝,终止第一尾椎的骨膜。脊髓呈微扁圆柱体31对脊神经 颈段8对 胸段12对 腰段5对 骶段5对 尾神经1对2个膨大 颈膨大C5-T2:发出支配上肢的神经根 腰膨大L1-S2:发出支配下肢的神经根脊髓圆椎末端的位置相当于第一腰椎下缘的水平,脊髓各阶段的位置比相应的脊椎为高。,脊髓的内部结构,横断面上,中央区为灰质,呈“H”形,由神经细胞核团组成,中心有中央管,外面为白质,由上、下的传导束组成。灰质:灰质前连合,灰质后连合 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后角: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 侧角:C8L2: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内脏和腺体 C8T1:沿颈动脉进颅,支配瞳孔 扩大肌、睑扳肌、 眼眶肌, 面部血管及汗腺 S24:副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功能,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 由上下行有髓纤维组成的传导束组成 后索: 薄束:传递同侧下半身的深感觉、触觉 楔束:T4以上出现,传递同侧上半身的深感觉、触觉 侧索: 脊髓丘脑侧束、皮质脊髓束、 脊髓小脑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 前索: 脊髓丘脑前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脊髓灰质节段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1、 前角: 急性病变:脊髓前角灰质炎 慢性病变:可见肌束颤动,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2、 后角: 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只影响痛、温觉, 触觉和深感觉 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3、灰质前联合:病变节段支配区的分离性感觉障碍: 两侧对称 的 痛、温觉丧失而触觉保存 4、侧角C8、T1病变出现Horner综合征 S24 病变出现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脊髓传导束损害 以侵犯脊髓内个别传导束为特点 1、后索:病变水平以下的音叉觉、位置觉和 识别性触觉障碍, 2、后束、锥体束:亚急性联合变性 3、前角细胞、锥体束:肌萎缩侧索硬化 4、后束、脊髓小脑束、锥体束:脊髓型遗传性 共济失调(Friedreich型),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脊髓半切损害Brown-sequard综合征 病变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 瘫痪 及深感觉丧失,对侧的痛、温觉 丧失 见于慢性脊髓压迫症,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脊髓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以及括约肌障碍 急性期出现脊髓休克症状,34周转为中枢性瘫痪, 慢性脊髓压迫症,常先表现脊髓半切综合征,无脊髓休克症状,脊髓横贯性损害的定位诊断,高颈髓(颈14) 出现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四肢呈中枢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四肢和 躯干多无汗。 颈35节段受损将出现膈肌瘫痪,腹 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脊髓横贯性损害的定位诊断,颈膨大(颈5胸2): 两上肢呈周围性瘫痪,两下肢呈中枢性 瘫痪。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可有向肩及上肢放射的神经根痛,排尿 障碍。 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时产生Horner 综合征。,脊髓横贯性损害的定位诊断,胸髓(胸312): 胸4、5水平血供较差最易发病。损害时,该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双下肢呈中枢性瘫痪(截瘫)及括约肌障碍。受损节段伴有束带感 如发现上(胸78)、中(胸910)、下(胸1112)腹壁发射局部消失时,有助于各节段的定位。,脊髓横贯性损害的定位诊断,腰膨大(腰1骶2): 受损时出现双下肢周围性瘫痪(损及支配下肢的前角细胞所致),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 腰膨大上段受损时,神经根痛位于腹股沟区或在下背部);下段受损时为坐骨神经痛。 腰24损害则膝反射往往消失; 骶12损害则踝反射往往消失; 骶13受损则出现阳痿。,脊髓横贯性损害的定位诊断,脊髓圆锥(骶35): 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来自腰膨大,脊髓圆锥损害无双下肢瘫痪,也无锥体束征。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脊髓圆锥为括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见于外伤和肿瘤。,脊髓横贯性损害的定位诊断,马尾神经根: 马尾和脊髓圆锥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 小腿,下肢可有周围性瘫,括约肌障碍常不明显。,急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定义:非特异性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急性横贯 性脊髓炎临床特点: 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 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膀胱、直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因、病理, 病因不明:可能为病毒感染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包括不同临床综合征:感染后和疫苗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急性多发性硬化,坏死性脊髓炎,副肿瘤性通常胸段受累,肉眼:软膜充血、脊髓肿胀镜下:软膜脊髓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浸润,白质髓鞘脱失,轴突变性,出现大量吞噬细胞,胶质细胞增生,临床表现,发病年龄:青壮年、性别无差异 发病诱因:病前1-2周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 受凉、过劳、外伤 起病形式:急性起病,2-3天进展达高峰 首发症状: 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相应 背部疼痛,束带感,临床表现,体征: 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脊髓休克期(病后24周或更长);严重病变时,为迟缓性瘫痪,尿潴留。感觉缺失 深浅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 尿失禁、尿潴留其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无汗/少汗,皮肤营养障碍(皮肤脱屑、水肿),临床表现,病程 34周进入恢复期 休克期后出现痉挛性瘫痪 反射性神经元膀胱 36月可基本恢复,少数留有后遗症, 轻症不完全损害,恢复快,无后遗症。,临床表现,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感觉障碍: 感觉平面于几小时/12天, 上升至高颈髓瘫痪:四肢瘫,可波及延髓, 呼吸肌瘫,可引起死亡,临床表现,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脊髓型进展相对缓慢。多为不完全横贯性损害诱发电位和MRI可发现其它部位病变,辅助检查,外周血WBC:正常或稍高腰穿检查:压力正常脑脊液:WBC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轻度增高,糖正常,氯化物 正常核磁共振检查:脊髓增粗、T1相低信号、T2 相高信号,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起病急,病前感染或接种史,出现脊髓横贯损害,结合脑脊液检查或脊髓MR鉴别诊断: 1、急性硬膜外脓肿 2、脊髓结核 3、脊髓转移性肿瘤 4、脊髓出血,治疗和护理,一、急性期皮质类固醇激素:氢化可的松100-200mg /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