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蔷薇读书笔记.doc_第1页
金蔷薇读书笔记.doc_第2页
金蔷薇读书笔记.doc_第3页
金蔷薇读书笔记.doc_第4页
金蔷薇读书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蔷薇读书笔记 金蔷薇是巴乌斯托夫斯基写的一部关于总结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他用清闲优美的散文笔调,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完全没有文学写作技巧之类的书的枯燥乏闷,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森林,有流水,有可爱的人的世界。 刚读了第一篇的时候,我就被珍贵的尘土深深吸引住了。这是一个关于一个清洁工沙梅爱上苏珊娜的故事。故事叙述本身就十分唯美,歌颂了真正美与丑,真与假,同时在结尾的时候,用真挚的故事带给我们深刻的道理文学工作者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寻觅“金粉”,不断收集,熔成合金,然后再用这种合金锻成自己的金蔷薇。 我看到这句话时,感触很大,我想到了我平时写作情况。每一次想写小说时,内心总是既朦胧又清晰,清晰的是自己心中对整个故事都已经有个大概了,但是一旦执笔欲写时,就好像不知从何所起,不知如何下笔。我对此感到很郁闷,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消除这种感觉了和现况。看了这句话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因此看来是自己的阅历太少了。 本身看的风景,走的路就不多,加之,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做个有心人,对于什么都不仔细留意加以思考。就像一句话说的“世界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假如我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真诚和认真态度对待,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了,还何愁无处下笔呢? 第二个让我感觉最深的章节就是车站食堂的老人。其实一开始看到这个故事时,我就只是被当中的情节深深感动,然而结尾让我很惊讶,这完全在我意料之外,我没想到他是用这个来说明细节对一个小说的重要性。然而,当我按照他的说法,把所有的细节都省去了,果然发现逊色了许多,我真真确确地感受的意图,同时也让我明白到两个道理。 其一,要想说服一件事用实例说明比单单道理说明要强上许多倍,而且还要让接受者可以实践到,那样就更具说服力了; 其二,看待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像这一篇这样,他举的子和他要论证的道理就很让人出乎意料了,让人感觉很新颖,我们以后写作可以从这个方面去考虑。 第三个就是夜行的驿车。故事叙述了在从威尼斯到维罗纳的夜行驿车上,安徒生邂逅了美丽的姑娘瑰乔莉。他们一见钟情。然而安徒生在只是与她约会了一次,就把这份感情埋进心里。因为他认为一旦接受了这份感情,“无数华丽的童话就会黯然失色,一去不返。”“只有在想象中,爱情才能永世不灭。” 金蔷薇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给我很大的指导,它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文笔更让我对这个世界更了解,这将会成为我人生中很大的一笔财富。篇二:金蔷薇阅读笔记 金蔷薇阅读笔记 一 二 我在图书馆翻到了这本书,拿起来便令我爱不释手,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创作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不敢说每个人,但至 少可以说,大部分人都喜欢读小说、都喜欢隽永的文字,因为文学家们创作的优秀作品会引起人们的共鸣,或者勾起读者的无限遐思和向往,从而使读者沉浸其中,徜徉于精神的世界,获得心灵的富足。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在金蔷薇中,作者以诗情画意的笔触阐发了关于文学创作的若干问题,娓娓而谈,清新隽永,读来像是在听一位阅尽世事沧桑的老者讲述自己一生传奇的经历,尽管曾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却那么坦然、睿智,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 另外,我觉得这本书虽然是一本谈文学创作经验的书,但是读来更像是一部散文集。我喜欢它故事的传奇凄美,喜欢它语言的清新自然,更喜欢作家的真诚,在人生和自然中不断寻找和表现美丽、善良的真诚。我又找到刘小枫的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重温<金蔷薇>来读。这些伟大的作品,营养了一辈又一辈的人。 三 珍贵的尘土源自生活,高于生活 作者讲述的第一个故事“珍贵的尘土”,金蔷薇始终贯穿着这个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夏米的母亲告诉他“像这样的金蔷薇世上是少有的,”“谁家有金蔷薇,谁家就有福气。不光这个家子人有福气,连用手碰到过这朵蔷薇的人,也都能沾光。”因此,夏米把这个关于金蔷薇美丽的传说告诉了纯洁的小天使苏珊娜,原本只是用来哄她开心的,而在苏珊娜的心里,金蔷薇成了一个期盼;夏米的心里,金蔷薇成了一个寄托。这个渐渐老去的孤独的老人,内心藏着一份温情,他希望他的小姑娘能够快乐、幸福地生活,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是他的全世界,“她的双唇比含露的花瓣还要鲜艳,她的睫毛因夜来的泪珠而熠熠闪光”,她就是天使,她就是这污浊的世界里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那支在风中亭亭独立的荷花,因此,夏米,他愿意为她付出所有。 这个故事,是一位老文学家从打金蔷薇的那位老公匠那里听来的,所以,老文学家买下了那朵金蔷薇,多亏这位老文学家的札记,我们才得以知道前第二十七殖民军团列兵让欧内斯特夏米生活中的这段凄惨的遭遇。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察觉的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聚拢起来,融合成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者长诗。 然而,一如老清扫工旨在祝愿苏珊娜幸福而铸就了金蔷薇那样,我们的创作旨在让大地的美丽,让号召人们为幸福、欢乐和自由而斗争的呼声,让人类广阔的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战胜黑暗,像不落的太阳一般光华四射。“ 这世间,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每个角落,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主人公有不同的感动。而文学创作,就是要去扑捉这些感动,他们像散落在风中的尘土,微小,却珍贵。源自生活,高于生活。 摩崖石刻悼念所有曾经征服和将要征服这个大海的人 “作家最大的幸福是: 不把自己视作特殊的、独来独往的人,而是做一个和一切人一样的人,”普里什文这样说。萨尔蒂科夫-谢德林也说:“一个作家只有当他确信自己的良心同他人的良心一致的时候,才会充分感到快乐。”作者在这一章要表达的是作家的良心。波罗的海沿岸的小渔村兀立着一个石刻:悼念所有死于海上和将要死于海上的人。这句话如此地让我感动,尽管渔民们知道踏上大海意味着什么,尽管他们已经看惯了太多的悲剧结局,但是他们仍旧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个征程,永远不屈服,不管风险有多大,也要继续自己的事业。作者说 ,这行铭文可以读作:“悼念所有曾经征服和将要征服这个大海的人”,就如同作家的事业,作家一分钟也不应屈服于苦难,不应在障碍面前退却。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书中举了荷兰作家爱德华德克(笔名叫“穆尔塔图里”)的例子,听从内心的声音进行写作,尽其所能地进行战斗,为正义而战,但却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待遇。然而,它却为后世的作家们树立了一座丰碑。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也有很多,比如司马迁、曹雪芹、鲁迅等等。 一个作家,当他有良知的时候,他才能创作出具有人性温情、社会关怀的作品,他才能得到读者的共鸣。使命感使作家的事业变得崇高。“良心的声音和对未来的信念不允许一个真正的作家像一朵不结实的花那样在世上度过一生,而不把充满他内心的巨大、丰富的思想和感情,慷慨地、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们。一个作家若不能使人们的视力增添哪怕些许的敏锐,就不能算是一个作家。但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作家,并不仅仅由于心灵的召唤。我们大都是在青年时代 能听到心灵的声音,那时我们的感情世界生气蓬勃,还没有什么摧残过这个感情世界,没将把它肢解成碎片。而到了成年时代,除了自己心灵的召唤声外,我们还能清晰地听到另一种强有力的召唤,那就是自己时代的召唤,自己人民的召唤,人类的召唤。使命感和内在的动力激励着一个人去经受磨难,创造出奇迹。” 结语 帕乌斯托夫斯基用他的经历和感受告诉了我,阅尽人间无数,才是创作无尽的源泉。真正的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而作为一个读者的我,始终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和思考,让人充实,让人快乐!篇三:金蔷薇读后感 金蔷薇读后感 金蔷薇是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一部总结作家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上一系列问题的散文集。全书共十九篇,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很平凡,每一个人、物都很渺小,但在作者诗意的笔下,每一个渺小的人、物都放射出了生命的光辉,其实每一个卑微的角落都会存在不一样的美。就像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所说:“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察觉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即使这十九篇并无情节上的依存性和连续性,读者也不会觉得这本书内容松散,反而会觉得每一个故事都在为共同的主题做铺垫。至于这个主题,我想应该是作者对文学事业的探索、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也符合了作者一开始引用的名言“唯独文学是不朽的”,“应当永远追求美”。一本书所能带来的感动和震撼,不会仅仅是在合上最后一页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是在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引人思考的情感。“他写着他的文字,感悟着他的世界;我们读着他的文字,感悟着他的感悟。”走进金蔷薇,走入作者内心世界,走出作者已很广阔的视野,带着这些书本给予感动和震撼,品味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品味细腻的生活,品味真实的爱? 我个人很喜欢本书的第一篇珍贵的泥土。一名平平凡凡的清洁工,却为了自己根本得不到的那个人,不懈坚持着,不断忍受着,直到悲惨地死去,只为另一个人能得到幸福。金蔷薇始终贯穿着这个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沙梅的母亲告诉他“像这样的金蔷薇世上是少有的”,“谁家有金蔷薇,谁家就有福气。不光这个家子人有福气,连用手碰到过这朵蔷薇的人,也都能沾光”。因此,沙梅把这个关于金蔷薇美丽的传说告诉了苏珊娜。自从听了沙梅讲的金蔷薇故事后,小姑娘苏珊娜就盼望着有一天能收到一朵金蔷薇,这对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父爱又缺席的小姑娘来说,金蔷薇成了一个期盼,期盼一朵不败的蔷薇,它饱含浓浓的爱意。在沙梅的心里,金蔷薇成了一个寄托,寄托自己不变的恋。这个渐渐老去的孤独老人,内心依旧藏着一份温情,他希望他的小姑娘能够快乐幸福地生活,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是他的世界重心。因此,沙梅愿意为她付出所有。故事结局虽然悲惨,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沙梅要比很多人幸福得多。因为他懂得收集每一粒微小到只能丢弃、别无它用的金粉,并将其铸造成母亲口中的那朵美丽的、能带来幸福的金蔷薇,只为心中的小姑娘能够幸福地生活,即使他未曾有机会得到由苏珊娜给予的幸福。故事结束了,读者同情沙梅,可能会些许厌恶苏珊娜。这虽是结局,但是巴乌斯托夫斯基对这个故事的叙述并没有到此结束。他在故事结局后,引出了这个故事的创作来源。这个故事,是一位老文学家从打金蔷薇的那位老公匠那里听来的,那位老文学家买下了那朵金蔷薇。因为这位老文学家的札记,才会有金蔷薇里的珍贵的泥土,我们才得以知道前第二十七殖民军团列兵沙梅退役后的人生遭遇。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主人公。无论是或渺小或伟大的主人公,他们都一样要走人生的道路。成长的规律大同小异,正如帕乌斯图夫斯基所说:“归根结底,他们之间的差别是细微的。”生活中,每一个故事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动。文学创作要去扑捉这些感动,因为他们就像散落在尘土中的金粉,微小,却珍贵。日复一日积累的金粉,会铸造成寓意幸福的金蔷薇。金蔷薇亦文亦诗,整部作品就是一部优美的散文诗。这些关于金蔷薇的小故事,源自生活,高于生活。也许我们不会像作家一样用写下的文字见证自己成长,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心智也在一步一步成熟。我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心田内,都会盛开出一朵永不衰败、诗意盎然的金蔷薇?篇四:金蔷薇 读书报告 文学院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号:1042410018 姓名:崔丽 诚信声明:看完一本书,定会有很多话要说,而且不得不说,用别人的话来说,自己岂不是要被憋闷而死。不如不说。 金蔷薇读书报告 一 书名:金蔷薇 作者: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出版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月:2008.12 版次:2008年12月第一版 页数:213 二 全书提要 金蔷薇是俄国著名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五十年代后期发表的作品,作者出书时期正处苏俄的大清洗运动,大量作家和作品因隐含反社会主义思想遭禁,作家在1957就原著进行了第一次修改,这离首版还不到两年时间,作者在卷首语表明自己的立场:申明此书 “仅仅是我对作家劳动的理解和我自己的经验的札记而已”。 全书共二十篇文章,利用散文,小说等形式,对一些创作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第一篇【珍贵的尘土】,以由尘土中筛选出来的金子打造的金蔷薇比喻作家的漫长的艺术积累过程和艰苦创作过程。 第二篇【碑铭】,渔夫们的碑铭,引导作家要受时代和人民的召唤,坚定顽强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不向困难屈服。 第三篇【一束假花】,说明作家对生活诗意的理解和对不断发生的新事物的感觉,是创作的土壤,艺术由此开花结果。 第四篇【第一篇短篇小说】,阐述了作者要回到生活中去,表现自己的时代和人民,并使作家本身思想自由,毫无顾忌和保留地表现出自己。 第五篇【闪电】,以闪电产生过程比喻构思的过程,说明了构思要在一定的艺术积累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触发下产生,并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充实和丰富作品,并阐释了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灵感。 第六篇【人物的叛变】,写出作品中的人物和作家的提纲发生冲突,说明艺术形象一旦产生,就要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去生活,而不能生搬硬套提纲。 第七篇【一部中篇小说的写作经过】,解释了要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并阐明作家要为了人类的欢乐,理性的生活而斗争。 第八篇【心上的刻痕】,说明写作素材的来源应该不是刻板的为了收集而收集,而应该是深700刻的生活感悟,并在写作中截取最珍贵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表现。 第九篇【金刚石般的语言】,介绍语言作为构成作品的不可或缺的表意部分,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第十篇【辞典】,阐明语言应该赋予作品以生动,而不是用晦涩,华而不实的字眼铺张扬厉,质朴本身也是一种美。 第十一篇【阿尔斯王商店事件】,表现出标点符号对标出思想,摆正词句之间的关系,使文章成为牢固的整体的重要地位。 第十二篇【好像是小事情】,简介了几位著名作家的迥然不同的写作习惯,以证实写作时要有一种有趣的,欢乐的,心爱的小事情在等待着你,你都会写得很出色。 第十三篇【车站食堂里的老人】,阐释了缺乏细节描写的作品,会失去生命力,并说明挑选具有鲜明特征的细节的必要性。 第十四篇【白夜】,说明作品应表现出作家独特的个性,生动的情感,有他对现实,风格,语言的理解,借以给作品注入生命。 第十五篇【赋予生命的源泉】,印证想象是创作思想焕发的最好的媒介物。 第十六篇【夜行的驿车】,以安徒生的故事进一步说明想象应基于现实并为了现实的幸福服务。 第十七篇【早已想就的一本书】,介绍了几个卓越的人物短小生动的轶事。 第十八篇【洞烛世界的艺术】,说明作家应注重艺术技巧的应用,并从其他艺术中丰富作品,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第十九篇【在在卡车的车厢里】,呼吁作家应热爱自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的美中,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表现自己。 第二十篇【对自己的临别赠言】,写出作者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望。 三 读书心得 阅读一本纯理论的书,就文学理论来说,即使书中也会运用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举证和阐释,但却容易让人产生枯燥艰涩之感。而金蔷薇这本书,以小说和散文的笔法,用一个个细腻的小故事作为引语,将读者带入到美妙的文学创作世界中。深入浅出地对读者阐述创作问题,给人以一种温和感和亲切感,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从而加深对文学创作问题的理解和体悟,进而指导自己以后的创作活动。 就我自己来说,一本金蔷薇,让我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对创作过程,创作目的和创作方法等很多方面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可谓受益良多。 其中,一束假花,第一篇短篇小说,人物的叛变,金刚石般的语言这几篇文章给我的启迪最大。 一一束假花 “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者是作家。”“对生活即对 不断发生的新事物的感觉,就是肥沃的土壤,就在这块土壤上,艺术开花结果。”作者在谈 到作家经验和艺术创作的关系时如是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他的生活经历和他的创作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在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的基础上,作家的文学创作才能开始。历数中外著作,曹雪芹的红楼梦,李白,杜甫的诗歌,卡夫卡的变形记,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不同艺术领域中一系列的著作,无不是在创作者丰富的经历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我认为依此还可以更好的理解文学批评中传记批评的方法,以此为前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作家生命的印痕,借此找出作家所处的时代作者自身的心理和情感的特征,这不可谓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二第一篇短篇小说 作者由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的创作谈起,揭示了很多在创作过程中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在此创作过程中,最初,作者烧毁了他曾经惨淡经营的,华而不实的诗句,而决定写一篇反映现实生活的“真正的小说”,却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那样苍白无力。然后重写时又遇到另一个困境,那就是华丽的字眼根本无法塞进作品。最后作品却因为缺乏作者本身的 思想感情而无法发表。 这一波三折的创作过程,让我感触颇多并进行了深刻的自省。 年少轻狂,我们自以为见多识广,有远见卓识,写一些心碎或甜腻或自以为深刻的句子,然后掩卷小憩,自鸣得意。然而当我们面对真正严肃而凌厉的现实和人生时,我们这些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走不出去的井底之蛙的无病呻吟和自我满足,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自娱自乐罢了。因此,我们应该回到现实,在现实中丰富和充实自我,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然而回到现实还不够,我们还要在观察,体悟,反思的基础上去反映现实,揭示真正的社会和人生。再华丽的字眼如果对现实起不到任何作用,就只能是画蛇添足。艺术真实要以现实为基础,才能真正经受得起人民和时代的推敲,只有能真正反映时代和人民的面貌和特征的作品才能成为真正不朽的作品。当然,最重要的是“作家要完完全全毫无保留的表现出自己,从 而表现出自己的时代和自己的人民”。真正的好作品作品应该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或对人 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引导作用,而不只是供人们消遣。也就是说,作品要服务于现实,对现实有价值。作家要为自己,为每一个读者,为你的时代和人民写出真正有永恒价值的作品。 三人物的叛变 人物的反叛这一章,让我对作家的提纲和作品中人物行径的关系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那就是二者之间往往是对立的。“人物常常和作者闹别扭,并且差不多总是让人屈服。” 也就是说,人物一旦产生,作品就会按照本身的内部逻辑发展,如果生搬硬套提纲的话,人物便会僵硬,作品也会成为一汪死水,失去生机和活力。作者所举的普希金谈论自己作品中的人物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你想想看,达吉雅娜跟我开了多大一个玩笑,她结婚 了,我万万没料到她会这样。”无论多么经验丰富,笔法卓越的作家,都无法抵抗人物的自 由发展,有趣的现象,深刻的启迪。 四金刚石般的语言 要解释为什么华丽的语言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文中对语言作用的阐述也许可以提供一个有力的证据。 “世世代代人民的全部经验,所有他们性格的诗的方面,都蕴含在这些词里”“假如作家写作的时候,看不见语言的后面他所写东西,那么不管作家选了怎样恰当的词,堵着什么 也看不见。”文学语言一方面是作品的中介和载体,另一方面其本身具有独立的表义功能, 直接参与作品的完整构成。这就是为什么,一部作品,一篇散文,或一首小诗,有时虽然朴素简单,语言平常,却能给我们深刻的感动和强烈的共鸣,相反,那些华丽辞藻的堆砌,只能让我们觉得生涩和乏味。 我认为,这也可以和细节一章形成很好的补充和说明关系,很多细节描写,如果删去,会让人觉的文章失去本来面貌,甚至从根本上失去说服力和感染力。细节更体现生活。文章只能展现生活的一个侧面,作者也并非全知全能,作品是浓缩而成的,而无限的琐碎所构成的才是真正的生活,所以用贴近人们生活的日常语言来进行细节描写是不可缺少的,但这并不是说要在作品里塞满成堆成垛的细节,毕竟作品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完整地展现生活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侧面,因此,应该挑选最有代表性,与作品的整体内内涵和所要揭示的现象有最紧密最本质联系的细节来进行描写。 四 评语 金蔷薇这部作品可谓给予无数人启迪和引导,很多学者和作家都从中收益,对他们的创作有着指导的作用。然而相信都有意犹未尽之感 由于篇幅不多,再加上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以及作者自身年龄和精力的限制,作品有关创作问题的探讨并不全面和具体,我认为作者本身更偏向现实主义,作者在大清洗运动的时代背景下,更专注现实人生,对创作现象的解释有主观的侧重,在我们为作者续写的温馨感人的 故事时,也要注重从客观的角度通过和相关理论相对照以补充,全面的认识创作问题。 另外,就文学创作这一领域来说,作者对文学形式的涉及较少,如作品的谋篇布局,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和比喻,象征,反讽,虚实等语言的技巧方面。希望学界可以借鉴作者这种春风化雨的写作方式就此类问题将之续写下去,给人们更多的借鉴和启迪。 五 附注 金蔷薇初刊本行于五十年代后期,刘小枫根据此书的创作背景认为:“金蔷薇不仅仅 试穿过经验谈,更是生活的启迪,是充满了怕和爱的生活本身。” 相关阅读书目: 刘小枫: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王确:文学理论教程 曾卓:美的寻求者关于巴乌斯托夫斯基 邵杰:金蔷薇的泪 金蔷薇序言 金蔷薇第十九页 金蔷薇第三十一页 金蔷薇第三十九页 金蔷薇第四十二页 金蔷薇第七十八页 刘小枫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篇五:金蔷薇读后感 文学概论 金蔷薇读书报告 关于理想和现实关于爱 金蔷薇读后感 关于理想和现实关于爱 阅读情况 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辅修课文学概论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始阅读,其实在老师推荐之前,对于俄罗斯的小说,我所了解的就是譬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之类的世界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