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2理清说明的顺序。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3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过程与方法1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2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 / 101导语2检查预习遗骸(hi):遗留下来的骨骸。蟾蜍(chnch):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褶皱(zhzh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追溯(s):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漏洞。二、学习恐龙无处不在1在南极及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明确:这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2恐龙能在今天的南极地区生存吗?为什么?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答案?交流后明确:不能。因为南极地区非常寒冷,而恐龙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作者得出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3大陆在漂移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板块构造理论”能解开恐龙无处不有之谜吗?为什么?3 / 10交流后明确:能解开。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亿年前形成,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这些大陆经过不断地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大陆的样子。这些大陆在分离时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所以今天在地球的各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4经过以上层层分析,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结论: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有不可抗拒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5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 ,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明确: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教师补充:1912 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4 / 10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6理清文章结构一、(11):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二、(214):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 ,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三、(1515):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本文在说明“大陆漂移”:是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这一主体内容时,诠释了“板块构造”理论,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 “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7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5 / 10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道理正如课文第一段所说:“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8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9语言特点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见研讨与练习二。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引出板块构造理论。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非常形象可感。8总结扩展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6 / 10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对我们的启示: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9布置作业借阅有关资料,或看有关科幻影片,了解一下恐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 9001200 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二、整体感知1对于 6500 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讨论后明确: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各自的依据:见课本。7 / 10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明确: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3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 6500 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4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 ,提出关于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第二部分(517) ,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8 / 10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这部分分四层。第一层(56) ,说明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以后也许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第二层(710) ,说明 1961 年一位苏联科学家发现了“斯石英” ,并且介绍了它的性质,为下文佐证“撞击说”奠定了基础。第三层(1113) ,说明斯石英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制造,而且它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的,不过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由此推断撞击是可以产生斯石英的。事实也证明,火山喷发是不会产生斯石英的,从而进一步佐证了“撞击说” 。第四层(1417) ,通过亚里桑那大学的约翰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从而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5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9 / 10怎么认为?作者认为:见第 5 自然段。(学生谈个人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6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交流、教师点拨: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7 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文所写内容及所采用说明顺序的相关处。都围绕恐龙展开说明内容;都以科学发现引发科学观点,科学研究印证科学观点为说明顺序;两文都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8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相同之处:文体相同内容相关文体相同,都是科普说明文。内容相关,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不同之处:说明的主要目的不同:前者主要目的是用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后者主要是探讨恐龙灭绝的原10 / 10因。前者运用的材料是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后者运用的材料是被压扁的沙子。9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知识渊博,思维方法独特。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偏科,各科知识都要认真学习。多角度看问题,联想与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10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属于生物学上的发现,而板块构造理论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2)教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
- Unit 3 My School Section A 2a~2f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新学习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 百分数(二)-利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5《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 输血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 5 语文园地五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 Unit 4 I have a ball. (Lesson 19)(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猜谜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
- 《健康进课堂》2024年幼儿园家长助教医疗版
- 盲板抽堵作业安全培训
- DB31∕T 989-2016 大中型体育场馆建筑合理用能指南
- 室外停车场施工设计方案
- 幼儿园安全教育:异物入体
- JCI医院评审标准(第六版)
- 认识紫菜苔课件图片
- 工程信息转让合同范例
- 中国头痛门诊建设专家共识2024(全文)
- 研学基地与旅行社合作协议书
- 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修订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