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_第1页
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_第2页
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_第3页
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_第4页
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免疫学,国家执业医师免疫学主讲老师 陈 纭,本章不是考试重点,近10年约考过89题。,第1单元 绪 论,一、免疫系统及其组成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外周脾、淋巴结(免疫应答主要部位。二、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固有免疫 病原入侵早期发挥免疫防御作用(固有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表面受体一配基作用活化),不经历克隆扩增,不产生免疫记忆。 2适应性免疫 由T、B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作用。克隆扩增,免疫细胞分化为效应细胞及记忆细胞。作用特异,作用强。,(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免疫监视 : 免疫自稳:,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 )A免疫防御、免疫应答、免疫记忆B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C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D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E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二、抗原 (每年考一分),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2006),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 1.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 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决定基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单糖或核苷酸残基组成,又称表位(epitope)。,2. 抗原的分类 (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完全抗原:兼具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抗原。(2001)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只具备抗原性,不具备免疫原性。(2000、2006),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1)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依赖T细胞辅助,T细胞依赖抗原(2005)。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不需要T细胞的辅助,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Tl-1,多克隆活化B细胞,如细菌脂多糖(LPS);Tl-2,仅刺激成熟B-2细胞。,胸腺依赖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抗原。多为蛋白质。 胸腺非依赖抗原( TI-Ag)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抗原。如细菌脂多糖等。,(3)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异种抗原:不同物种之间,来源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 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 自身抗原: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独特型抗原:TCRBCRIg的V区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相应的特异性抗体。,(4)异嗜性抗原 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如动物、植物或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Forssma 首先发现在豚鼠脏器和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当时将这种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三 . 超抗原 某些抗原物质,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超抗原。,4. 佐剂 概念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或改变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类型,此为佐剂。 种类 种类繁多,包括生物性佐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脂多糖等)、无机化合物类(氢氧化铝等)、矿物油等。 作用机制 改变抗原,延长抗原在体内潴留时间。增强单核一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增强和扩大淋巴细胞免疫应答能力。,1完全抗原( )A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B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C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D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E不能激发细胞免疫应答,三、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1)概念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2)组成 (3)主要功能,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2.外周免疫器官 (1)组成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2013,阑尾等等0。 (2)主要结构 (3)主要功能,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 A淋巴结 B胸腺C脾脏D阑尾E扁桃体,2013-1-53.属于粘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 B.脾脏 C.扁桃体 D.骨髓 E.肝脏,第4单元 免疫细胞,1. T淋巴细胞 分类 每年考一分 2. B 淋巴细胞 3. 自然杀伤(NK)细胞 4. 抗原呈递细胞,1.T淋巴细胞 (1)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2)TCR-CD3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 (3)T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 (4)Th细胞的亚型及其功能 ,T淋巴细胞概述来源: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在胸腺内发育成熟,故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2. 功能:不仅负责细胞免疫,对B细胞参与的由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也起辅助和调节作用。,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主要有TCR-CD3复合物(T细胞的特征性标志l(2001、2004)、CD4分子和CD8分子、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和CTLA-4)及丝裂原结合分子等。T细胞抗原受体(TCR)TCR存在于所有T细胞表面,为T细胞特征性标志。,TCR-CD3复合物的组成,1. 概念:TCR-CD3复合物是T细胞抗原受体与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2. 功能:TCR特异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而CD3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TCR-CD3复合物 通过TCR-CD3复合物,转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2008),的组成,T细胞亚群,1. CD4+T细胞,包括:CD4+T幼稚细胞、辅助Th1和辅助Th22. CD8+T细胞: 即细胞毒T细胞(Tc或CTL)(1)称细胞毒细胞,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2000、2004、2008)。,功能: CD4+T 细胞:分泌IL -2、4、5和IFN-等细胞因子,促进和增强免疫应答。 CD8+T 细胞:抗原刺激活化后,分化为效应Tc细胞,可特异杀伤靶细胞,介导细胞免疫。(2000、2004、2008)。,Th细胞的亚群和功能,Th1细胞偏向于分泌IL-2、IFN,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又称炎性T细胞。因此Thl细胞可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h2细胞偏向于分泌IL-4、IL-5、IL-6、IL-10,它与B细胞增殖、成熟和促进抗体生成有关,故可增强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2000、2003、2004、2005)。,调节性T细胞 1细胞表面标志 CD4+,CD25+。,Thl细胞分泌( ) AIFN- BIL-4 CIL-5 DIL-6 EIL-10,2.B 淋巴细胞 (1)B 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2)BCR复合物的组成 (3)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特征 ,B淋巴细胞概述,来源: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故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 在禽类,来源于法氏囊。参与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CD19和CD21分子是人B淋巴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CD40分子CD80(B7)分子IgG Fc受体(FcR II)C3b受体B细胞抗原受体(BCR)有丝分裂原受体: LPS受体,B细胞抗原受体( BCR )D的组成,组成:SmIg+ Ig/IgSmIg:膜表面免疫球蛋白胞膜免疫球蛋白(mlg)识别和特异性结合抗原(2002、2003)。,四肽链,主要为mIgM和mIgD。作用: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Ig/Ig:作为主要的信号转导分子,转导抗原 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B细胞亚群,CD5+ B-1细胞:几乎不表达mIgD。由于发育在先,故称为B-1细胞。CD5 - B-2细胞:即为通常所指的B细胞。,3.自然杀伤(NK)细胞 (1)NK细胞的表面标志 (2)NK细胞的受体 (3)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中的淋巴干细胞。NK细胞无需抗原预先作用,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目前临床将TCR-、 mIg- 、 CD56+、CD16+(FcR)的淋巴样细胞认定为NK细胞。,NK细胞具有识别正常自身组织细胞和体内异常 组织细胞的能力。NK细胞表面具有两种功能不同的受体: 1. 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IR):(2004) 能够激发NK细胞杀伤作用; 2. 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LR): 能够抑制NK细胞杀伤作用。,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4. 抗原呈递细胞 (1)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 (2)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 (3)外源性抗原呈递过程 (4)内源性抗原呈递过程,抗原提呈细胞(APC) :该类细胞能摄取、 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 T淋巴细胞。多指能表达MHC类分子的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等)(2004、2007)。 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等。(2004、2007)。,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即通常所说的抗原提呈细胞,指能表达MHC-类分子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特点:将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呈递给CD4+T淋巴细胞。,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指其他抗原提呈细胞如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等,能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但能力弱。特点:将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呈递给CD8+T淋巴细胞。,抗原常根据来源分为两大类:1.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指来源于 细胞外的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胞或细菌等;2.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指细胞 内合成的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 蛋白和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蛋白等 。,(一)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抗原与抗原提呈细胞结合后,常通过吞噬作用 或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可溶性的蛋白 抗原则通过胞饮的方式被内化。这些抗原运送到胞浆的内体中,进入内体的抗 原,在酸性环境中被水解为抗原片段。抗原经加工处理降解为多肽,多数为含有10- 17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并能与MHC 类分子 上的抗原结合沟槽结合。,(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完整的抗原必须首先在胞浆中降解成多肽,细胞内蛋白酶体(proteasome)在内源性抗原的降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蛋白酶体主要负责将溶酶体外的蛋白降解为多肽。内源性抗原降解成多肽后,转移至内质网(ER)腔内,与新组装的MHC I类分子结合并被提呈。,五、免疫球蛋白 1.基本概念 (1)免疫球蛋白(Ig) (2)抗体(Ab),抗体(antibody,Ab):是由抗原刺激B细胞后活化、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而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异性结合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的统称。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mIg)。,1分泌抗体的是( ) ANK细胞 BB细胞 C肥大细胞 D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E浆细胞,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四肽链分子,即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免疫球蛋白单体,呈“Y”形。,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3)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 (4)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二)可变区和恒定区,重链和轻链靠近N端的约110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称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 )在VL和VH中某些局部区域的氨基酸组成与排列具有更高的变化程度,此为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靠近C端的其余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称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胃蛋白酶水解片段,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免疫球蛋白的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补体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介导I型超敏反应,3.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类、亚类、型和亚型 (2)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 (3)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 (2)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5.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1)IgG的特性和功能 血清 中含量最高,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分子量最小的(2)IgM的特性和功能 最早产生的 分子量最大天然血型抗体为IgM (2006)。 (3)IgA的特性和功能 有分泌片(4)IgE的特性和功能 含量最低的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反应素抗体是 ,(5)IgD的特性和功能 最晚出现的 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6. 抗体的制备 (1)多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 (3)基因工程抗体,第六节、补体系统,1.基本概念 (1)补体系统的概念 补体系统是一组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及体液中的可溶性蛋白及一组存在于血细胞与其他组织细胞表面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2)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固有成分中以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2. 补体系统的激活,(1)经典(传统)激活途径 以抗原-抗体复合特为主要激活物,从C1活化开始,引发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激活途径为经典激活途径。 (2)旁路(替代)激活途径 1激活物 某些革兰阴性细菌的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2004、2008)。 (3)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2012-1-6. 参与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 )IgEB. LPSC. IgDD. IgAE. IgM,2013-1-7.可导致输血反应的天然抗体类型是A.IgMB.IgGC.IgDD.IgEE.IgA.,3. 补体激活的调节 (1)补体的自身调控 (2)补体调节因子的调控 ,4.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 补体激活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可使细菌和细胞溶解破坏,这在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调理吞噬作用 补体裂解产物C3b/C4b通过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后,再通过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由此而产生的促进吞噬的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吞噬作用。,七、细胞因子 1.基本概念 2.细胞因子的种类 (1)白细胞介素 -增强免疫(放大效用)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分泌(2001),(2)干扰素 适用最多的是II型 IFN(3)肿瘤坏死因子 能使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物质 TNF(4)集落刺激因子 (5)生长因子 (2013年删掉)(6)趋化因子,3.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1)理化特性 (2)产生和分泌特点 (3)细胞因子受体的种类和特点 (4)作用特点(网络性),1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分泌 (1)IL-1: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分泌(2001),具有致热作用,能激活T细胞和巨噬细胞。 (2)IL-2:活化的T细胞分泌(2000、2001、2003、2005),促进T细胞增殖。 (3)IL-4:活化的T细胞、肥大细胞分泌,参与8细胞活化、增殖及Ig的产生,IgE类别转换(2008),抑制Th-1细胞。 (4)IL-10:活化T细胞、巨噬细胞分泌(2001),抑制巨噬细胞功能。,(7)IFN-:活化T细胞、NK细胞分泌,激活巨噬细胞、抗病毒感染(2008),促进MHC分子表达和抗原递呈,抑制Th2细胞。 (8)TNF-: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分泌,介导局部炎症、杀伤或抑制肿瘤(2003),激活内皮细胞。 (9)G-CSF:成纤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可刺激中性粒细胞的发育和分化(2008)。,1产生IL一2的细胞是(C) A巨噬细胞 B肥大细胞 CT淋巴细胞 DB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4.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1)天然免疫效应 (2)特异性免疫效应 (3)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4)细胞毒效应,八、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 基本概念 (1)白细胞分化抗原 (2)分化群(CD) (3)粘附分子,2. CD分子 (1)参与T细胞粘附、活化的CD分子 (2)参与B细胞粘附、活化的CD分子 3. 粘附分子 (1)种类 (2)共性 (3)功能,九、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移植反应中,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异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基因。在排斥中起主要作用,为移植物不相容的主要决定者。结构上为基因复合体。人类的MHC称为HLA(人类白细胞抗原)。,2.HLA复合体及其产物 (1)HLA复合体的定位和结构 (2)HLA复合体的分类 (3)HLA复合体的遗传特性(多基因性、多态性、单元型遗传、共显性遗传、连锁不平衡) (4)HLA编码的产物,3.HLA-I类抗原 (1)结构 (2)分布 (3)主要功能 轻链为非多态性2微球蛋白,是人第15号染色体相应基因编码的产物。 B2微球蛋白不是HLA-I类4.HLA-II类抗原 主要功能 识别和递呈外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4结合,对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2002)。,五、HLA在医学上的意义,1HLA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者间的组织相容性,HLA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起关键作用。 2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HLA抗体可导致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3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HLA是人体对疾病易感的主要免疫遗传学成分,如HLA-B27携带者对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可作为疾病关联的原发成分。 4HLA的生理学意义 HLA可作为个体性的遗传标志,用于法医学和亲子鉴定。,十、免疫应答,1.基本概念 当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并表现出一定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1)免疫应答 可分为如下阶段:识别、活化、效应阶段(2001)。,(2)免疫应答的类型 (3)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是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2. 固有性免疫应答 (1)概念 (2)组成 (3)特点,3. 获得性免疫应答 (1)概念 (2)分类 (3)特点,4.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B淋巴细胞介导。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可分为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I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5.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T细胞活化中的双识别、双信号 (2)T细胞应答的效应(CD4+、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CD8+CTL介导的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参与的免疫效应),1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A) A识别、活化、效应三个阶段 B识别、活化、排斥三个阶段 C识别、活化、反应三个阶段 D识别、活化、增殖三个阶段 E识别、活化、应答三个阶段,2机体受外源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B) 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腔上囊 E外周血,第11单元 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 (1)黏膜系统为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 (2)主要指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和外分泌腺等黏膜组织内的淋巴组织及免疫活性细胞共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免疫应答网络。,十二、免疫耐受 1. 基本概念 (1)免疫耐受 是指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无应答。在抗原刺激下,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B细胞不能被激活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不能执行正免疫效应的现象(2001)。 免疫耐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免疫应答,它由抗原诱生,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2)中枢免疫耐受 (3)外周免疫耐受 (4)克隆缺失与克隆无能,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 ) A成年期 B幼年期 C老年期 D胚胎期 E青年期,2. 免疫耐受的形成 一般而言,抗原在胚胎期最易诱导免疫耐受,在新生期次之,成年期较难。,3. 免疫耐受与临床 (1)建立免疫耐受 (2)打破免疫耐受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不利于免疫耐受,第13单元 抗感染免疫,本单元不常考。适当了解。 1抗感染免疫 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以维持生理稳定的功能。 2自然杀伤细胞 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或通过IgG介导的ADCC效应受伤受感染靶细胞。,十四、超敏反应,1.基本概念 (1)超敏反应 (2)超敏反应的分型,2. I型超敏反应,病毒感染不会导致速发型超敏反应,如花粉过敏,药物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IGE介导的,3. II型超敏反应,血(1)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2)临床常见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反应 AB0血型不符的输血,受者血清中天然抗体。(IgM)结合红细胞表面抗原,引起溶血反应(2003、2006)。 Graves病是一种特殊的II型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IgG或IgM类,4. III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血清病(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mlus反应和类Anhus反应Arthus反应 (2004)。(2)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关节炎。 IgG或IgM类,5. IV 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1)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2)临床常见的IV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作用,引起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2000、2008)。 (3)发生较慢,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麻风,结核,接触性皮炎(2013)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作用,引起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2000、2008)。,1在1型超敏反应中具有重要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细胞是(C) A嗜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吞噬细胞 E肥大细胞,4属于型超敏反应性的疾病是(B) A过敏性休克 B溶血 C过敏性鼻炎 D血清病 E荨麻疹5属于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C) A过敏性鼻炎 B新生儿溶血 CArthus反应 D接触性皮炎 E支气管哮喘,(8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B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 C输血反应引起的红细胞破坏 D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E注射异种动物血清引起的血清病8属于型超敏反应的是(A)9属于型超敏反应的是(C)10属于型超敏反应的是(E),2013-1-4.佩戴金属首饰后局部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其免疫病理基础可能是: A.型超敏反应 B.型超敏反应 C.型超敏反应 D.型超敏反应 E.Arthus反应,十五、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基本概念 (1)隐蔽抗原 隐蔽抗原是指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隔绝的抗原成分。在手术、外伤或感染等情况下,隐蔽抗原释放入血流或淋巴液得以与免疫系统接触,从而引发针对隐蔽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精子、眼内容物通常被视为隐蔽抗原。因办理精管结扎术等原因释放入血的精子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自身的自身抗体,此抗体可引发自身免疫性睾丸炎。因眼外伤释放的眼内容物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自身的自身抗体,此抗体可能攻击健侧眼的内容物,引发自身免疫性交感性眼炎。(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晶状体眼葡萄膜色素抗原精子甲状腺球蛋白,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因 (1)自身抗原的出现 (2)免疫调节异常 (3)交叉抗原 (4)遗传因素,3. 自身免疫的组织损伤机制 (1)自身抗体引起的组织损伤 (2)自身致敏淋巴细胞引起的组织损伤,十六、免疫缺陷病,1.基本概念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2)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红斑性锒疮,2.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B细胞缺陷 无丙种球蛋白血症(2)T细胞缺陷 DiGeorge综合征 又称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2001,2013) (3)联合免疫缺陷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T、B细胞混合缺陷)综合征(SCID)的发病原因多是T、B淋巴细胞自骨髓干细胞发育障碍。 (4)吞噬细胞缺陷 (1)慢性肉芽肿病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原因是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5)补体系统缺陷,3.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免疫异常 cD4+T细胞(2001、2003、2005) HIV病毒通过其外膜gpl20与靶细胞膜表面CD4分予结合(2004) gp120构象改变(2)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主要因素,2013-1-71.DiGeorge综合症的免疫学表现是: A.吞噬细胞缺陷 B.B细胞缺陷 C.补体缺陷 D.T细胞缺陷 E.联合免疫缺陷,十七、肿瘤免疫,1. 肿瘤抗原 肿瘤特异性抗原是指只存在于某一种或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