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碱法脱硫结垢问题的分析和处理_第1页
双碱法脱硫结垢问题的分析和处理_第2页
双碱法脱硫结垢问题的分析和处理_第3页
双碱法脱硫结垢问题的分析和处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双碱法脱硫工艺结垢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双碱法脱硫系统中,结垢物主要是CaSO4·2H20和碳酸盐为主,通过控制循环液中石膏的浓度和吸收液中的PH,并配套结垢物产生物的去除设施,可有效的解决双碱法脱硫工艺中的结垢问题,有利于双碱法脱硫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是为了克服石灰石膏法容易结垢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它先用碱金属盐类的水溶液吸收SO2,然后在另一石灰反应器中用石灰或石灰石将吸收SO2后的溶液再生,再生后的吸收液再循环使用,最终产物以亚硫酸钙和石膏的形式析出。近年来在工业炉窑中应该很广泛。但由于控制指标范围较窄,并受到投资及技术条件的限制,致使检测结果滞后较严重,不能及

2、时有效的反应工况运行条件,从而使生产操作控制难度增加,导致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运行过程中也出现难处理的结垢堵塞问题。一、双碱法脱硫工艺的原理双碱法脱硫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钠碱双碱法、碱性硫酸铝石膏法和CAL法(钙钙双碱法),本文只针对钠碱双碱法进行分析。钠碱双碱法是采用NaOH或Na2C03,溶液(第一碱)碱吸收烟气中的SO2,再用石灰石或石灰(第二碱)处理吸收液,对吸收液进行再生,再生后的吸收液循环使用,再生过程放在脱硫塔外。烟气中的SO2最终以硫酸钙(石膏)形式排出系统。(1) 脱硫塔内的吸收反应(以NaOH为例) 2NaOH+S02=Na2S03+H20Na2S03+S02+H2O=2NaH

3、SO3(2) 脱硫塔外的再生反应(以CaO为例)CaO+H2O=Ca(OH)2Ca(OH)2+2NaHSO3=NaSO3+CaSO3·12H20+32H20Na2SO3+Ca(OH)2+l2H20=2Na0H+CaS03。12H201(3) 氧化反应2CaSO3·12H2O+02+3H20=2(CAS04"2H20)(石膏)二、结垢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系统中各个部位的结垢物进行分析,发现,结垢中主要是CaSO4·2H20(石膏)和碳酸盐为主。实践表明,烟气中的SO2最终是以CaSO·12H20的形式排出脱硫塔,并经氧化反应形成石膏排出整个吸收液循环

4、系统,但如果形成的石膏没有及时排出,会使石膏过饱和,过饱和的石膏又会经循环泵回到脱硫塔内,导致循环泵、循环管道、雾化器、脱硫塔内部出现石膏结垢现象。采用NaOH做为第一碱时,由于NaOH是强碱性物质,吸收效率高,pH值也比较高。当pH值过高时,会出现碱液吸收烟气中的CO2,形成碳酸盐结垢,这就是系统结垢物中出现碳酸盐结垢的原因。三、结垢问题的控制方法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在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中,出现结垢的问题,总结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石膏结垢;二是碳酸盐结垢。 针对这两种结垢问题,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一是控制循环液中石膏的浓度在15一20的时候就将石膏浆液排至脱水系统,进行脱水处理,防止循环液中的石

5、膏浓度过高引起后续的结垢问题;二是有效的控制吸收液中的pH值,pH值比较高时,可以大大提高脱硫的效率,但过高的PH值会带来碱液吸收烟气中的CO2,形成碳酸盐结垢,经试验表明,将循环液中的PH控制在7.58.5,既可以发挥双碱法高脱硫效率的优势,又可以防止循环液吸收烟气中的CO2形成结垢。四、结垢问题的解决方法由于双碱法系统中控制系统的滞后性特点决定了长期运行后会出现系统中石膏结垢。为此,必须有相应的附属设施来处理结垢问题。目前,大部分企业主经以采用人工拆卸管道,并对其进行敲打进行清除结垢,该方法工作强度大,且难度也非常大,对相应的设备损坏也比较严重。为此采取以下方法:以碳酸氢铵溶液将硫酸钙晶体结垢物经化学反应后转换成悬浮在介质中的粒度强小的碳酸钙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可以通过流动的介质顺利排出管线系统之外,以此达到解决双碱法脱硫工艺结垢物堵塞的目的。五、结束语通过对现有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的分析,彻底解决双碱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结垢问题,一方面是要通过控制结垢物的产生,主要是控制石膏的深度和pH值;另一方面是配套结垢物产生后的处理处置方法,主要通过化学法去除结垢物,防止管道和相应该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