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2015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2015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doc_第3页
2015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doc_第4页
2015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 21.乡下人家教学方案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主题:田园生活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二、教材分析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 , 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 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本文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文中有画、文中有情、文中有诗、看似无序,实则有序。三学情分析和写人叙事的文章相比,学生学习写景的文章有一定难度。因为十岁左右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尤其是乡下人家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加之我们的学生大多对乡村景物比较陌生。所以,在上课之前,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乡村去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对乡村生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或者让学生搜集乡村风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为教学课文做准备。【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等词语。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学生自由朗读、自主识字,把本课难写生字写正确,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读准本课词语。 任务二:通过自读课文,选择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读一读、画一画并作批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并在课件的引导下想象画面。任务三:通过自读、同桌互读、配乐齐读的方式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任务四:通过老师读小诗,结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并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题 v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 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指名说)4.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5.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6.出示本课词语,自读,开火车读,齐读。7.教师范写难写字和易错字,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明确写作顺序。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本课词语。环节三反馈交流,提炼中心1.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师: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a.划出句子,齐读。b.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 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不论”),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问题二: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独特、迷人,板书)能换个词吗?c.同学们刚才通过朗读很好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3.生交流后师小结:乡下人家,到处都隐藏着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现在就请同学们和你组内同学之间一起合作,看看作者都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并给每一处景物起个小标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雨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明确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梳理整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描写的场景。环节四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1.自己品味,找出你认为乡下人家最独特、迷人的一处景物读一读,想想你喜欢的理由,画出相关语句,并作批注,找出有关段落美美地读一读。2.小组内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课件想象画面,读出这种美。4.模仿课文句式,练说句子。5.除了课文中描绘到的画面,你能结合自己在乡村看到的、想到的景物来填空吗?6.乡下人家的( )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自读品味,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读一读、画一画、批一批。边读边想象画面。 环节五总结提升,感悟写法1.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 。老师也禁不住想吟诗一首(点击课件)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1.师读,生齐读。 2.品读了乡下人家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你体会到了什么?3.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师小结:乡下人家的独特就体现在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都是极为常见的景物,真实自然,和生活密切相关,迷人就在于它体现出了一种淳朴的美、和谐的美、无人雕琢的美。这正是作者写作手法的巧妙之处。5.除此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写法上的高明之处值得你学习?通过朗读小诗,结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巧妙之处。环节六朗读背诵,积累语言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配乐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优美语句。环节七延伸拓展,交流感受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3.有感情地朗读。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诗,交流读后感受。22、牧场之国教学方案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主题:田园生活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方晓芬/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田园生活”这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三、学情分析牧场之国全文紧紧围绕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来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因此我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实施了美的教育,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其灵感与顿悟。【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会读本课8个生字。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说出荷兰的牧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读出自己对牧场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4、找出文中优美的词句,说说美在哪,并抄下来。【评价任务】任务一:针对目标一,设计了一个活动,1、在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会读生字后,运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任务二:针对目标二,设计了2个问题:1、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荷兰的牧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从文中找到感受深刻的句子。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指名读、分组读,检查学生是否有感情朗读课文。任务三:针对目标三,设计了一个活动: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任务四:针对目标四,设计了一个活动:画出文中优美的词句,并说说美在哪。【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活动一:(荷兰风景图片欣赏)教师简介:这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有200多种,每年3-9月郁金香开了,水仙花开了,风信子开了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所以便有了花之国的美誉。荷兰境内的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了水之国,风车之国的雅称。荷兰的牧场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板书课题)通过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的美丽。环节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活动一: 初步阅读,感知牧场之美: (1)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1、先读阅读提示;2、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3、读完书后坐好。) (2)思考:荷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生自由谈,师相机点拨) (3)感受文章的总分结构 (4)生再次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简单做上批注 活动二: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1)学习奶牛图: 指名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生交流读后的感受(着重体会牛的多与悠闲自在),指导朗读想象画面再读文。 从写作手法上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积累文章语言 (2)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3)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4)体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反复出现的妙用。 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幅优美的、动人的、动物与环境与人的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 (完成目标一、二)1、说出荷兰的牧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读出自己对牧场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说说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评价任务一、二、三)环节三拓展视野,延伸牧场之美活动一:(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完成目标四)找出文中优美的词句,说说美在哪,并抄下来。(评价任务四)【板书设计】 22*牧场之国 牛 马 羊和 谐 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23、古诗词三首教学方案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主题:田园生活课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方晓芬/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二、教材分析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古诗词三首是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三、学情分析通过古诗吟诵活动的开展,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品味理解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想象吟诵、入情吟唱、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三首古诗词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3、积累其它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评价任务】任务一:针对目标一,设计了一个活动,一、开火车认读生字,听写生字同桌互改。以此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二、指名背诵三首古诗词,在本子上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任务二:针对目标二,设计了2个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任务三:针对目标三,设计了1个活动:搜集并阅读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以图导题 ,理解题意活动一: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环节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活动一: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4: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环节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活动一: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活动二:背诵,积累语言。(完成目标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环节四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活动一: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完成目标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活动一: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3、简介词的内容。4、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环节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活动一: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7、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学生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环节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活动一: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完成目标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环节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活动一: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3、默写两首古诗。(完成目标三)通过课外积累有关描写田园诗句,感受乡村美景。第二课时教后反思:24、麦哨教学方案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主题:田园生活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方晓芬/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三、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田园生活”这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欢乐、无拘无束;二是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三、学情分析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会读“畔、兜、穗”等8个字。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评价任务】任务一:针对目标一,设计了一个活动,1、在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会读生字后,运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任务二:针对目标二,设计了2个问题:1、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并从文中找到感受深刻的句子。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指名读、分组读,检查学生是否有感情朗读课文。 任务三:针对目标三,设计了一个活动:画出文中优美的词句,并说说美在哪。【教学过程】环节一听田园牧歌,激情导入活动一:1.板书课题: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3.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4.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